查看原文
其他

透视海昏侯墓 | 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第七季第二讲

2016-07-07 辛德勇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第七季】

汉武帝和他的儿孙们——西汉中期的宫廷政治与历史形象(共三讲)

【主讲】辛德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地点】三联韬奋书店地下一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主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二讲】

透视海昏侯墓——从孙儿刘贺之“被登基”与遭废黜看汉武帝身后的天下是姓刘还是姓霍 


江西南昌附近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引发社会公众对墓葬主人刘贺的强烈兴趣。这位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他在受封为海昏侯之前,起初继承父位,成为昌邑国的国王。在汉昭帝病逝之后,霍光率朝臣拥立刘贺继承帝位。但刘贺登基仅仅二十七天之后,又被霍光废黜,成为庶民。至汉宣帝即位之后,才重被册封为海昏侯。本讲将再现在刘贺升降浮沉奇异身世背后,权臣霍光专擅朝政与汉宣帝令江山重归于刘氏的一系列戏剧性场景。



 海昏侯墓,“昌邑九年”漆器


主讲人 | 辛德勇

*据现场实录整理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朋友,大家好!


这个系列讲座总的内容是关于西汉中期的宫廷政治和历史形象,今天这一讲的题目是“透视海昏侯墓”。并不是为了凑热闹,海昏侯墓发现了,我们要讲这个问题,作为这一时期的西汉宫廷政治的一个环节,海昏侯刘贺和他的爸爸刘髆,到我们这次讲座的最中心的主角就是汉武帝,是他的爷爷。从汉武帝开始一直持续到汉宣帝时期,这一段时期西汉朝廷中枢政治的变革,在这个变革过程中,这位海昏侯刘贺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角色。


以往的历史研究只有很少一部分学者关注过、写过关于刘贺的文章,主要是因为去年公布的海昏侯墓作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而且这次考古工作者在做了非常严谨、扎实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同时,做了非常好的向社会大众的普及工作。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刚刚举行了几个月的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览,这使社会上很多的观众把目光吸引到了关注海昏侯墓上。因为大家兴趣都很高,社会上很多人鉴于以往一般历史书籍中关于海昏侯刘贺其人相关直接的记述,特别是比较深度的分析是很少的,所以我们这次讲座以海昏侯墓的主人刘贺作为一个中心,贯穿起来看在这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事情。


一、汉武帝去世后,霍光对于朝廷权力的专擅

海昏侯是后来封的,之所以到江西南昌附近这个地方,就是汉宣帝给他封这样一个爵位,叫海昏侯,把他发到那儿去了。他到那儿命也不太好,大概四年左右时间就去世了。隔了两千年了,终于把他的墓挖出来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要不然这一段历史对于他来说,不管是荣也好、辱也好,几乎很多人遗忘了。遗忘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看关于任何一个西汉历史的年表或中国古代史的年表,查不到这个皇帝。他确实是皇帝,年表是按照皇帝顺序排下来,排到汉代就没有了,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个皇帝,怎么冒出来一个皇帝呢?大家几乎在历史当中把他遗忘了。不能说他起多大作用,他在这一段历史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他被迫扮演的角色,而不是他实际上自己主动参与政治,而是他被动卷入到政治中枢当中。我们把他放在西汉整个政治变动大背景上来看他的问题。


昨天晚上主要讲汉武帝的后宫皇后、嫔妃之间的总体状况,其中核心点是卫皇后,第一个皇后是陈皇后,陈皇后废掉立的是卫皇后,生的儿子叫刘据。刘据在汉武帝晚年时做了一件事情,用巫蛊来诅咒汉武帝早点死类似的行动。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本来这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被汉武帝查出来了,他被迫无奈举兵反叛,跟汉武帝派去的人在长安城里血战五天五夜,最后他失败逃跑了,逃到一个地方叫湖县(今河南省西部),躲了十来天之后,到底没有躲过去,被追兵追到了,他知道抓住也是死,就自己上吊自杀了。这就给朝廷造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什么?太子谁来做?因为当时汉武帝年龄已经很大了,汉武帝必然要死的,虽然他不想死,但也必然要死,他死了之后谁来继续做皇帝?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首先谁能轮上?如果按照礼法的秩序分嫡出还是庶出,分长分幼。现在嫡出的就没有了,所谓嫡出原来就有一个卫皇后生的刘据,刘据反叛自杀了,剩下都属于是庶出的了,庶出第一个是王夫人生的齐王闳,叫刘闳,他分封到齐国做齐王,他年龄是最大的,而且他去了封国之后,“左右维持以礼仪”,相对来说教养比较好,素质也很好,但是很不幸,他中年早夭,一共当了七年齐国的国王就死掉了,死的时间是在元丰元年,就是太子据去世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这个排除掉了,没他的事了。


接下来就是一个妃子李姬生的燕王旦,刘旦。燕王刘旦,历史记载是这样的:“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招致游士,及卫太子败,齐怀王又薨,旦自以次第当立”,他一算,该轮到我了,老大的太子自杀了,老二的二哥也早死掉了,轮到他了,“上书求入宿卫。”他就给汉武帝写信,说你让我进京城去给你做戍卫,保卫汉武帝。他当然不是要当个卫士,汉武帝也不傻,汉武帝结果大怒,把他派来送信的人当时就斩了。实际上汉武帝知道这个事情,你动这个心思想要当皇帝了。


大家注意,专制集权的体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差不多是古今一贯的,就是我赏你行,你不能伸手要,不管是你做王子想继承王位,还是做大臣的想当丞相、当什么官,赏你是我皇恩浩荡给你的,你要伸手要就没有好下场。不但使者被斩了,刘旦在汉武帝心目中也是一个不安分、不老实的家伙,等于彻底排除掉了,不可能有机会。


下面是他一个弟弟,一个母亲生的,也是李姬生的广陵王刘胥,据说汉武帝对他的评价,说他跟亲哥哥差不多,有多过失,也不是很适合做皇帝继承人。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还没有等汉武帝特别仔细考虑,为什么没有仔细考虑?他认为他自己不能死,所以他没有仔细考虑的时候,有人出面推出了一个人,推出来了汉武帝这些儿子里面仅仅比最小儿子大的刘髆,刘髆就是昌邑王刘贺的亲爸爸,他妈妈比他有名,他妈妈就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他妈妈漂亮的一塌糊涂。很不幸,《汉书》记载刘贺长得实在是不像样,小鼻子扁还尖,皮肤发黑,那幅样子无论如何想不到他奶奶当年到底会怎么样,按照他的模样复原他奶奶完全不行的。


谁想把刘髆推到皇帝宝座上?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他当时的身份是贰师将军,这是李夫人临去世之前用尽心机给他赚来的。李夫人特别漂亮,病重要去世了,汉武帝说:让我再见你一面。李夫人侧着身坚决不让他看,汉武帝非常不高兴地走了。然后李夫人家里的姐妹说你看皇帝对你这么恩爱,要看你一眼,皇帝看了你,对我们家里人将来都有一个照应。李夫人就说:你不懂。讲了一句千古名言:“以色侍人者,色衰则爱之。”什么意思?靠我长相让皇帝喜欢,我长相要不行,衰老的时候,恩爱一定会断绝的。皇帝之所以爱我,在于我长得漂亮,皇帝要看到我病成这样,所有的念头就都没有了,我一定在他心目中留下一个最最美好的印象,这样他才能照顾我们李家人。


果然,汉武帝照顾李家,让她的哥哥李广利做了贰师将军。汉朝的将军至少到汉武帝时期,大部分将军是没有实权的,打仗时临时派你领着出去,为什么让他领着,包括之前大家都了解的卫青、霍去病,大家说霍去病厉害,年轻轻的上去以后打的八面威风。让你打也行,是汉武帝把全国的精锐部队,下面那些将领都很能打,作为一方统帅,谁都行,只要你说碰到敌人敢下命令往前打,又不用你自己亲自打。为什么让他打,按照汉高祖刘邦定下的遗志,想要封侯必须有军功,没有军功没有封侯,实际上是给他一个恩典,让你当大将军,就能有战功,打胜了嘛,国家精锐全出去了。汉武帝差不多把汉朝折腾完了,国家所有的精锐四处打仗,给他们封侯,所以这样当了贰师将军,打完仗回来什么都没有了,兵农合一,回家种地去了,将军什么都不是了,实际上没有什么权力威胁朝廷。


他和丞相刘屈氂合谋,这个时间在太子刘据自杀七个月以后,征和三年三月的时候,他出征,刘屈氂丞相去送他,到了渭桥桥头,他到北方出征,过渭河,到桥头跟他说:“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他说如果把他立为皇帝了,以后什么事你都不用担心了,当然刘屈氂就答应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什么?李广利和刘屈氂是儿女亲家,贰师将军的女儿嫁给了刘屈氂的儿子。从这个角度看,贰师将军李广利是刘髆的舅舅,如果刘髆当了皇帝,对他们都有好处,文献就是这样记载的。我们看他们商量完之后马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汉书·刘屈氂传》中记载:


 “是时治巫蛊狱急。”大家不太了解,为什么说卫太子不是简单受冤枉就在这里,如果他受冤枉,这个事情都烟消云散了,人也死了,还要怎么样,但是一直在追查,这之后还在查。这件事情对汉武帝来说是一个心腹大患。


“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这个叫郭穰的坏蛋检举揭发刘屈氂的夫人被汉武帝批评了很多次,“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具体怎样一种方式?不一定是蛊术,但其实性质都差不多。用这种方法还是诅咒汉武帝,有恶言。


 “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他和李广利一起在下面举行过类次巫蛊的活动,让昌邑王做皇帝。这个事情就有点大了,“有司奏请按验,罪至大逆不道。”汉朝有一套司法程序,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用严峻法屈打成招之外,大多数定案的一定要有证据,这个按验就是一个重要的司法核对的过程,是证据确凿的。


检举的事情他们都有了,下面就很残忍了,“载屈氂厨车以徇。”那个厨房里拉着猪狗,拉着厨房里用的东西的车,把堂堂丞相放在这里,“以徇”是游街。“要斩东市”,腰斩就比较残忍,就是尸首横断了,古代人处死人有不同的等级,到腰斩就连个全尸都没有,很重。“妻、子枭首华阳街。”把他的老婆、儿子在华阳街这个地方斩首,如果发挥一点理解,弄不好把他老婆和孩子头还挂在旗杆上,不仅仅是斩了的问题。“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李广利看回去没办法了,他和他的前辈李陵还不一样,李陵后来投降了,是他自己先投降了,汉武帝这边把他老婆孩子都杀了,这个不一样,这个是先把他老婆孩子都抓住了,李广利一想没活路了,算了,直接就降了匈奴了。这样他一个人活下来了。


本来他宗族也没有多少人,在李夫人去世之后,李夫人著名的哥哥李延年,能歌善舞的著名音乐家,在音乐上非常有才能,帮助汉武帝用音乐改革建设很多,因为他不老实,跟汉武帝的女人乱来,把李家已经灭过一次族了,留下的其实就是李广利这一支,这一次又宗族遂灭,彻底断根了。


总而言之,结果就是这样,非常惨痛。在整个巫蛊事件过程里,从前面的丞相公孙贺父子到卫皇后、太子据母子,再到接任丞相的刘屈氂夫妻,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在汉武帝那么忌讳别人诅咒的情况下,他们纷纷前后相随做这个事情,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汉武帝的情况本身让他们非常难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喜怒无常的情绪下,任何时候灾难都可以降临到任何一个人头上,完全没办法控制,因为失去正常的规则了。为什么有的时候一个社会有秩序总比没有秩序好,在于有秩序,再严酷的政治,我躲着你,你告诉我不能做我们就不做,你说什么不能议论我们就不议论,如果完全没有秩序就麻烦了,你怎么做可能都被杀头,这时候就麻烦大了。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政治上处于非常混乱、非常模糊的状态。


这个时间大致就是“巫蛊之变”发生的征和二年,汉武帝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所以他在甘泉宫里养兵时,经常有人谈到:“上存亡未可知”,不知道他是活着还是死去了,他轻易不让人见。这个时候太子位置空出来以后,就容易造成新的震荡。我们从燕王刘旦给汉武帝上书要来当戍卫就能看出来了,他琢磨要动手了。不管哪一种形式,再深入一发展,汉武帝把他职责撤的,他不敢动了,如果他继续下面鼓捣,还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也没有死,刘胥下面又不知道做什么,都可能牵涉一部分朝廷的人。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首先符合汉武帝意愿的前提下,汉武帝希望谁来当皇帝这是不能违背的,选择一个比较稳妥的皇子,好处是安定人心。到位了,太子就这样了,别人别再活动了,刘旦想想,我再来坐一坐,广陵王想我来坐一坐,这次定好了,就不会乱了,这是很重要的。当时定谁呢?刘旦已经不可能了,汉武帝已经发过火了,接下来刘胥,汉武帝也不太喜欢,而且还有一点,当时汉武帝不知道,刘胥当时在暗地里也是诅咒。所以大家了解这个就知道,卫太子搞这一套一点不奇怪,汉朝是个人碰到事都这么干,都出现这种事情,他诅咒的时候他要得到帝位,如果汉武帝当时知道就直接斩了他了,当时汉武帝不知道,没有人检举他。


现在既然这样,刘旦、刘胥都不大可能的话,如果汉武帝不考虑刘旦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长幼的次序可以打乱了。如果遵守礼法一定是刘旦,如果刘旦不能立,也就不一定是接下来的刘胥,可以是更下的刘髆,可以是更小的小儿子刘弗陵,因为次序已经乱了,所以这样剩下的只有两个儿子。


汉武帝一生后宫嫔妃很多,但是生下的儿子一共是六个。这涉及我们现代生活,我们现代生活对一些有同性行为的,很多一部分人采取贬义的态度,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看看汉朝宫廷生活就明白了,汉朝所有的皇帝几乎都有同性的男性的性伴侣。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样一种人们的性关系在当中是得到很愉悦享受的,有异性嫔妃,但是都有同性伴侣,所有社会的礼法、社会的礼仪、社会的规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西汉没有人认为这是坏事,留下的像董贤,因为皇帝要把位置给他,严重干预政治了,不干预政治,谁都不管,很正常的,你喜欢你就做吧。汉武帝把很大精力花在男性伴侣身上,所以这可能也影响他没有这么多儿子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儿子,所以他只能在刘髆和刘弗陵之间选择了,这个余地不是很大。


要不是卫太子巫蛊的事情败露了,汉武帝也未必会真的换太子。汉武帝不以为他会死,这个事情不是一个问题。现在关键是刘据已经死掉了,如果真的把刘弗陵定为太子的话,从征和二年“巫蛊之变”时,汉武帝身体就不好,刘弗陵在征和三年只有5岁,一个5岁的小孩,一旦汉武帝身体真的不行了的话,这个太子就要继皇帝位,5岁小孩处理不了朝政,什么都处理不了,都不能自理,一定要给别人。刘屈氂是丞相,如果刘屈氂提出这个动议,大家想想汉武帝会怎么想?要立我5岁小儿子做太子,我身体也不行了,别人看不到皇帝,你可以看到皇帝,汉武帝心里会怎么想。刘屈氂是地地道道的刘家人,但是姓刘的人多了,他不是普通姓刘的,他是汉武帝的一个哥哥中山靖王的儿子,这就意味着地地道道的皇室成员,他不仅仅是当朝执政大臣,是他随时可以作为刘家人的身份,把5岁的小皇帝干掉,他可以当皇帝。知道性质严重了吧,如果别人当丞相没事儿,他当丞相尤其不行,这是犯忌的事情,所以他不会轻易这样选择是很自然的。剩下没得选择,只有一个刘髆。


刘髆当时是昌邑王,老昌邑王去世之后,刘髆继承他的王位,做的小昌邑王。刘髆当时的年龄也不是很大,刘贺已经出生了,最小也在15岁以上了,已经接近成人,比较好了。按照《汉书》对刘髆的记载,虽然非常少,但是从其他各个方面看,没有明显的缺点。汉武帝其他几个儿子都有一些明显的缺点,除了长相可能不一定很理想之外,因为从他的儿子身上能看到,刘贺如果长得很好的话,不可能找一个丑姑娘做他的王妃,所以他的儿子长那么丑,他长相可能多少有点问题,别的没什么问题。


他自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还有一个依据,就是拥立他的刘屈氂和李广利两家后来都被处以极刑,但对他没有任何牵涉,说明他不知道这个事情,也没参与这个事情,品行基本上没问题。更重要一个原因,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感情是超过他一生中所有女人的,李夫人的地位,最后李夫人死后,汉武帝也死了之后,霍光执政,按照汉武帝的意思,霍光在汉武帝身边是尽信之臣,知道汉武帝想些什么,把李夫人作为皇后,在祭祀汉武帝的时候给汉武帝配祠,就是祭祀的时候把这两个人牌位放在一起的。这个位置本来是卫皇后的,但是卫皇后出事了,这也充分表现出来卫太子和卫皇后一定是有重大问题的,巫蛊之变他们是一定直接参与了,没有这些问题,彻底平反之后,她是名正言顺的正牌皇后,后来祭祀时怎么会让李夫人上去呢?因为她有罪,已经被处罚了,所以只能另外安排。在汉武帝其他女人当中,霍光知道,汉武帝最喜欢的是李夫人,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对李夫人的儿子,她生的刘髆,汉武帝不会反感,是比较喜欢的。这样各个方面都照顾到,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


这对于刘屈氂来说,可以解决眼前的近虑,也可以解决长远的后患。本来想的挺好的,问题是家里有人告了。这个社会,皇帝总希望有人告密,但告密的事情永远不是好事。汉武帝就鼓励告密,所有独裁者都鼓励告密。


老昌邑王刘髆就跟皇帝大位擦肩而过,历史没办法假设,有无数种可能,没有告密,汉武帝可能会接受这个方案,接受这个方案,刘髆就做了皇帝了,而且后来刘髆没活几年就死了,今天南昌挖出来那个家伙就是汉朝皇帝,就有正儿八经有汉朝留下来很好的记录,偏偏没有,刘髆就这样过去了,而且没过两年就死掉了。


不管刘髆是不是汉武帝的选项,由于李广利和刘屈氂出事,汉武帝也不可能考虑。剩下需别人了,他的儿子就剩下广陵王刘胥和燕王刘旦和小儿子刘弗陵了,广陵王刘胥和燕王刘旦他都不喜欢,刘弗陵这个小孩比较乖,因为后来他当儿皇帝,霍光操纵他,玩到二十多岁,老老实实,帮着在后宫出主意,非常乖的孩子。再怎么样的话,汉武帝也看不出他有什么毛病,所以就到了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这里去了。


处理了这个案件之后,对于满腹猜忌的汉武帝来说,不管是对刘髆还是对刘胥,这两个年龄已经长成的皇子再也不敢亲信了,而且按照当时追查巫蛊的事情,他有理由怀疑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随时对他施之巫蛊,甚至可能像最后卫太子一样直接起兵犯难,这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是刘弗陵不会,什么都做不了,太小了。但是他也没有直接立刘弗陵做太子,干脆就放过去了,一心求长寿,但他生命确实快走到终点了,尽管千方百计继续设法让自己长寿,他终于还是不行了。三年以后他就终于走到生命尽头了。


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初。顺便说一下后元不是年号,汉武帝到这个时候创立的年号,使用了一段时间,到这儿就没想起来年号叫什么,没想起来以后就留着了,到第二年还没弄完他就死掉了,大家没办法就叫后元。当时文献里就叫元年、二年。


后元二年二月初,在他临死之前,安排了五个人做顾命大臣,按照顺序是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少主”。是不是有一个形成文件的诏书?未必,因为从后来继位之后,燕王旦不服,说没见到诏书,怎么说汉武帝选的是刘弗陵做皇帝呢?是不是有诏书不好说。但应该不会有什么阴谋,而且从霍光这个人的品质、行事,不是一个好人,但他做事倒也不至于伪造一个东西,他伪造了给自己封侯的诏书,而不是给他授权的。他伪造汉武帝给他封侯,给金日磾封侯,光给自己封不好看,拉着别人,有这样一个诏书,但不是让他们辅佐少主的诏书。这样皇帝就成了刘弗陵,刘弗陵当时8岁。这个安排,汉武帝从他一生情况来看,是充满心机、充满猜忌的,他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专制的君主对谁都不会轻易相信的。


这五个人,他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原则是“以卑驭尊”,地位低的人来控制地位高的人,为什么?地位低的人升到地位高得先越过地位高的人,这方面汉武帝“以卑驭尊”最有名的就是刺史巡视制度,就是类似今天的中央巡视组,赐使巡视制度是很小的一个官,叫六百石,就是他的级别,相当于让一个级别很低的,比如二十一级干部监督十级干部、八级干部,监督二千石的太守,“以卑驭尊”来互相牵制,保证权力充分得到控制,这是政治运作的一个原理。这里面名义上田千秋地位最高,他是丞相,但是实际掌权的是霍光,霍光的身份叫大司马大将军,并不是实际拥有兵权,兵权还在皇帝那里,通过这个头衔,大司马大将军在排序上可以压制田千秋,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有另外一个官衔,叫录尚书事,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秘书,这个秘书有的时候就会很大,因为皇帝太小,8岁的皇帝说什么需要通过录尚书事告诉外面当朝的大臣田千秋不能随便进宫见皇帝,霍光天天陪着皇帝,皇帝有什么事他录下来,所以是录尚书事,告诉外面皇帝他又说什么了。


我们能想象到8岁的孩子能说什么,他再聪明,8岁的孩子能说什么,但是霍光说他说什么了他就说什么了,实际上霍光控制了中心的权力。表面上是有牵制的,桑弘羊是非常能干的大臣,上官桀也很厉害的,我们简单来说霍光用了一些阴谋的手法,通过拉拢、排挤等等一切办法把这些人都清除掉了,首先他通过联姻,跟金日磾联姻,跟上官桀联姻,结成儿女亲家,非常重要。因为上官桀在外朝有个官职,在内朝他同时又有官职。在这五个人里,上官桀身份特别特殊,内朝外朝他都可以参与,他和上官桀结成儿女亲家,他和将军金日磾结成儿女亲家,就保证了通过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然后再打击。


首先打击最横的桑弘羊,桑弘羊性格很强。有一件著名的事情,我们稍微读一点书都知道,就是《盐铁论》,著名的盐铁会议表面上好像是为民请缨,为老百姓疏解困难,其实就是利用盐铁会议打击桑弘羊,因为桑弘羊忠实地执行汉武帝的政策。他是录尚书事,表面上什么责任都没有,天下捣乱是你们丞相、御史大臣搞的,所以他不需要负这个责任,我就负责打击你,然后就开这个会议,让天下对朝政不满的人猛烈攻击。实际上最后的结果什么都没改变,但是桑弘羊受到严重打击,桑弘羊当然心里不服,后来桑弘羊跟上官桀勾结在一起,拉住盖长公主,还有燕王旦这些皇室合在一起,他们要把霍光搞掉。


这个时候汉昭帝,看出小孩乖了,他能不乖吗,重要的事情,所有的宫廷禁卫全是霍家人控制的,他不老实就随时杀掉。所以在汉昭帝支持霍光之后,把他们全都杀掉了,最后一个没有杀掉的是田千秋,田千秋其实支持桑弘羊,但是他没有办法,霍光又采取行动,抓住他家里的亲人犯案子就直接打击,田千秋知道不行了,完全自己也挺不住了,最后所有的事情霍光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所以朝政完全被霍光控制了。


汉昭帝到18岁的时候,不能再晚了,古人有一个重要的典礼叫冠礼,加元服,这个帽子很重,表示成人了,举行成人礼。这个时候意味着霍光无论如何应该把权力交给已经18岁的戴了帽子的汉昭帝了。他象征性的让了一下以后,但是汉昭帝也不敢要,实际上继续由他掌握朝政。对霍光非常肯定、非常承认的司马光后来也都说,你不像话,无论如何该把权力给皇帝了,再拿皇帝当8岁小孩操纵不行了,他8岁登基,到这个时候已经18岁了,过了十年了,无论如何该给了。但是他还是没有给。


《汉书·霍光传》却记载说:“昭帝既冠,遂委任光。”当然和个人性格也有关系,如果小孩确实性格比较强,到18岁可能也会采取一些手段。第一是形势不允许,他采取手段了,霍光做事非常缜密,一定会早就察觉,会把你杀掉的。第二汉昭帝一定是很老实的孩子,想想也不错,吃喝玩乐也没耽误,也不是谁有瘾当皇帝的,你愿意当你当,你愿意做你做。非常典型,无论如何实际管理汉朝的人是霍光。日本人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叫“霍氏政权”。


汉昭帝的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是上官桀的孙女,他们联姻,霍光家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然后生下女儿给了汉昭帝做皇后,当时霍光不太同意,霍光想这是上官家人,应该让霍家的女儿直接嫁过去当皇后,这样才好。但是上官桀当时很横,说要把自己女儿当皇后,这由不得汉昭帝喜欢不喜欢,反正谁强就收谁当皇后。最后上官桀当时比较横,他家的孙女嫁去了,历史上叫上官皇后。后来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起来闹事,霍光把他们家里族灭了,斩草除根。按理说上官皇后可以一同杀掉的,但是霍光想办法把她保留下来的,没有杀掉。霍光是一个充满心机的人,他不是一个有大眼光的人,历史记载他不学无术,确实这样,因为没有大眼光,时代也不允许。当时有个人拍马屁,在哪个地方发生一件事情,一个大石头自己立起来了,然后说天下应该变了,说汉家刘氏气数尽了,应该改朝换代了。霍光把那个人抓住当时就杀了。所以他自己也不敢做这个事情,谁敢做?后来王莽就敢做了,王莽书读得多,王莽学问极好,王莽要不当皇帝,不夺汉家政权,绝对放在大学里是好教授,当时第一流经学家。霍光的这种想法也没有的,他只是想保留他的位置,控制这个权力就可以了。他保留下来上官皇后对他非常重要,后来刘贺当皇帝的时候,上官皇后留下来就有用了,我们下面谈这个问题。


本来想让这个皇后给汉昭帝生下儿子,虽然不是他家女儿生的,也是他的外孙女,这样也挺好的,想办法不许汉昭帝接近任何女人,“左右及医皆阿意”,就是汉昭帝身边的人奉承霍光的意思,霍光这时候也不需要直接下令。 “言宜禁内”,所汉昭帝身体不太好,“近内”就是汉昭帝不能随便接近女人,即使宫人,就是很普通的宫女,这些宫女不是在皇宫里的女人都是服侍皇帝上床的,普通的宫女就是一个奴才,就是牲口一样干活的,即使这样,只要是女性都不行,“皆为穷绔,多其带”。什么叫穷绔?汉朝人的服装比较复杂,严格来说上衣下裳,就是下面穿的是一个大裙子一样的东西,男人也是这样了,跟苏格兰人一样,有这个穿法。穷绔就是肯定不能看到裤裆的,一定要都缝死,而且要“多其带”,那个腰带不知道缠了多少遍,汉昭帝是小伙子,他去世的时候也就十五岁,不让他间多别的宫女,哪天看到身边伺候的丫鬟,高兴了免不了做一些正常人都想做的事情,一旦动这个念头,就折腾,不等把裤子解下来就被人发现了。这到什么程度了?我们没法想象堂堂皇帝,连身边一个服侍的丫鬟,他想要做点什么都不行,为什么?如果这样的话就不能充分保证上官皇后给他生下儿子了。因为汉昭帝身体不太好,14个月出生的,汉武帝说谁14个月出生的,上古尧舜禹的尧是14岁出生的,所以那个门高尧母门。今天大家有一点生理常识都知道,晚产儿是有问题的,该生下来得生下来,生下来太早不行,太晚了也不行,身体肯定是有些问题的。当时上官皇后年龄还小,14岁。各种情况都有,一般来说今天大多数女孩生理发育生孩子有这个可能,很多人没问题,以前不一定行,每个人又有一些体质差异,究竟汉昭帝没成人还是上官皇后不通人道,我们都不清楚,总而言之,一个都没生下来。这个结果,霍光千方百计要保证生,一个也没生下来,就给后面带来麻烦。


他去世的时候是22岁,出了一个麻烦,从8岁开始训练傀儡皇帝,训练的这么好,任何问题都没有,多好,霍家一直维持着挺好的,正常情况下活到40、50岁,还有20多年,要活到60、70岁,70、80岁更好,偏偏他死了。英国剑桥著名历史学家叫鲁唯一(音),他就怀疑这里面有阴谋,是不是霍光给了他什么药,把他弄死了。这绝不可能,因为非常好的一个理想的傀儡,实际上霍光为这件事情一定是非常非常为难的,怎么办?好好一个傀儡皇帝没的,现在上哪儿找呢?不能随便找谁都行,就这么几个可选的人,昭帝死了,就得继续从刘家合适的人中找。当时广陵王刘胥还在,所以“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大家都说立广陵王刘胥,但是广陵王早就长大成人了,霍光对他一定会非常猜忌,而且还有非常厉害一点,历史里没说,我大概想,汉武帝说广陵王行为有点问题,其实也没有大问题,皇家子弟平时也没什么事,没有那么多礼法约束,一个男孩身体又非常壮实,他的不良嗜好是喜欢打猎,欧洲贵族普遍打猎,不是什么坏处。他徒手可以跟狗熊作战,把狗熊打死,可以想想他身体好到什么程度。现在找国家运动健将,你说跟狗熊玩一玩,一般人是不行的。这种情况下,霍光如果说哪天有什么事,立了他当皇帝,好运动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别温和,哪天把霍光召集来了,说大司马大将军我们俩谈一谈,谈的不高兴了,结果很显然,他比狗熊容易对付多了。当然这是开玩笑。主要是他成长成人了,成人了以后就很麻烦,成人以后很多事情很难控制,最好不这样选。


二、海昏侯墓主人、做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的刘贺

海昏侯刘贺在这种情况下被选中了,他稀里糊涂被卷入历史漩涡里就是这个原因。选的是昌邑王,昌邑在今天山东定陶巨野大致这个区域,这个区域当时很富庶,现在这个地区主要是农业区,生活不是很好,但是在汉代时,全国差不多不能数一,也可以用现在非常不符合逻辑的,那些学新闻的人通常用一句损话说:“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按理说“最”就没有“之一”,但是学新闻的人教育的大家都认为这是符合逻辑的,叫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为什么选择刘贺?我考虑有几点:第一,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比广陵王这个儿子来说,可以更好利用他的外孙女上官太后的名义来压,他低了一辈,长辈对下面更好控制;第二,刘贺当时不到20岁,比广陵王刘胥要小的多,他是刘胥侄子辈的,甚至经验比他浅,年龄越小越好控制;第三,我们没法详细讲,从《汉书》里记载,广陵王一系列的举止来看,他的头脑和神智不够十分健全,但绝对达不到送精神病院的程度。这种公子哥,说他坏,也没什么大毛病,也没什么好本事,至少不是很有韬略。所以霍光觉得他可能比较好控制一点。


这是霍光最初没有想到的,问题就出在他脑子不够十分健全,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叫做不按常理出牌,这是不会打牌的人,会打牌的人有一个牌道,不会打牌的人不知道道,所以打麻将上来伸手就赢,不按规矩来,他出牌谁都不知道,他出一个牌,下家以为按照正常思路是这样的,结果他完全不懂规矩。他就属于这种,神智不够健全,有一系列的事情,从昌邑国一出发进长安城的路上,他就做了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都属于生活琐事,《汉书》记载叫“清狂不惠”“动作亡节”,亡就是无,动作跟别人不太一样。按理说这些事情是霍光预料之中的,因为傻乎乎的好控制,但问题就在于这么简单的一个人,为什么做了皇帝就二十七天,霍光忍受不了了,霍光召集满朝大臣开会。他没权力这样做,因为是皇帝,你只是大臣、大将军、录尚书事,怎么办?用了上官皇太后,这个外孙女留下一条命非常重要,以皇太后的名义可以废这个皇帝,这是他的一个宝贝。列举的罪名是“行昏乱、危社稷”,列举了很多事,不详细给大家讲了,《汉书·霍光传》有全文,列举所有的都是生活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一些小事。念到一半的时候,上官皇太后说:“停,不用念了。”把他废了以后,到原来的昌邑国去了。    


假如说这个昌邑王的行为确实是一个大的问题,危害汉家江山社稷的时候,应该谁都知道,即使二十七天,他一定有非常震惊朝野的事,大家知道他不能当皇帝,但是霍光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叫“群臣皆惊愕失色”,说明谁也没有料到,怎么可能把他废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所以这里肯定有隐情。清朝一个学者评价说:“昌邑授玺才二十七日,而联名奏书所呈罪状累累。”就是霍光念这个是大臣联名的。“信乎否乎”,真的是这样吗?二十七天能犯这么多罪,值得把他废掉吗?后来很多严谨的历史学家都不信这个事,觉得不可能的。


这个事件的真相不是很难揭示,其实可以容易看到,举一个例,汉代诸侯国特别早期,跟中央朝廷一样,有一个叫中尉,昌邑王王府里有一个中尉叫王吉,这个人在昌邑王被征召进京的时候,非常恳切地上书,跟昌邑王讲,你就是霍光找的一个傀儡,假如进了长安城,你就像刚死的汉昭帝一样,叫“垂拱南面”而“慎毋有所发”,就是你在这儿当个佛爷坐着,千万不要自己有什么主张。这说明什么?昌邑王绝不是一个很坏的坏人,因为王吉对他很忠心,如果是非常荒唐的人,谁管你,你出事才好。说明他整个这个人不坏,不是荒唐、罪恶到什么程度,不是的,他非常恳切地告诉他,而且不止他一个人,另外还有类似一个人讲了这个话,千万要知道当今朝廷是怎么回事,是被霍家人控制的,你自己就老老实实当傀儡,听话,当乖孩子,就好了。


但是昌邑王脑子不大对劲,他真要当皇帝了,霍光数算他一共在二十天里做了1127件事,“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就是派出了一批使者,一共发布了1127道诏令,大部分不一定很重要,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调动了宫廷禁卫的兵马。《汉书》原始记载是:“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就是昌邑国的丞相叫安乐,把这个安乐的官重新安排,安排做长乐卫尉,长乐卫尉是长乐宫的卫慰。长乐宫是什么地方?汉代有两个重要的宫廷,一个是未央宫,是皇帝居住和皇帝上朝办理君国大政的地方,在西边。在东边,汉朝人通称东宫,这跟后来不一样,唐朝以后东宫就是太子的地方,汉朝的东宫是皇后的地方,东宫就是长乐宫,长乐宫里住着著名的上官太后,他调动了上官太后旁边一个军事最高长官卫尉。长乐宫的禁卫都归这个卫尉管,就是说他要采取行动,控制住上官皇后,因为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宝贝,霍光什么话都是以上官皇后的名义才能动,如果他不知道就应该没问题了,但问题还出在他脑子不大灵,这种事非常机密。


做这种事,必须干净利索,不能犹犹豫豫的。但是他早就透露出信息了,其中有一个人,有一点装傻,透露出来,根据《周易》推的,那两天有事,霍光吓坏了,以为机密泄露出去了,一问,他说《周易》怎么讲,霍光就饶了他,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是早就泄露出来了。但是这个秘密是不能泄露的。后来汉宣帝登基以后就做得非常缜密,首先把宫廷的事情全都一步到位控制住了,然后再收拾霍家人。他这个事情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又做出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这种官象征意义非常强,谁都知道这是最核心的官员,动了他,就意味着你要动手了,但是他又没有布置到位。结果霍光一看,不能不采取行动,最后一网打尽,全杀了。


当时他从昌邑国带去了200多个人,霍光把他们判的罪叫“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统统杀掉了。为什么说一定是有阴谋呢?刘贺一定要采取行动了呢?这些人被杀之前喊的口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是我们已经预谋了,我们要采取行动,但你不下决心,赶快快刀斩乱麻,把霍光抓起来干掉不就完了吗,但是你没有下决心采取关键行动,现在反而被人家抓住,全被杀了,剩下王吉没杀,霍光说你还好样的,因为他劝你老老实实听话,听王吉的话就没事儿了,所以王吉的话是对的,王吉被留下没有杀,还有一个也提了这个话的也没有剩,剩下200多人全都杀掉了。霍光对宫廷控制的非常严,全都是霍家人,关键的职位,这些职位在一个专制独裁统治下,这个部队军事控制权是最重要的权力,剩下别的权力,一直到这个时候,什么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所有这些将军大部分没有实质意义,某种程度上给你一定的权威,可以在朝中排序时往前靠,压在别人的前面,但实际上最重要的位置就是这个。北军使者也是重要的,长乐宫卫尉也是重要的。


《汉书》里记载他计划的经过,当时一个大司农田延年是一直在霍光手下干的,叫故吏。霍光这个人做事很谨慎,跟他商量怎么办这个事?田延年说:把他废了不就行了。霍光非常小心,这能行吗?然后田延年就告诉他,他说:“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这就是经典上可以依据的,这个经典鉴于《尚书》。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道理,有个道理才能出师,叫出师有名,而不是我叛逆,当大臣的废皇帝,有先例可循的,“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说你要是能像伊尹废太甲一样把刘贺废掉的话,不但没有罪,是和伊尹一样的。


定了以后就采取行动了,后面做了很多策划,策划好了之后,这个场面非常有戏剧性,在座各位要是能写剧本的话,不需要任何文学加工。“光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当时不像现在,田延年离席按剑,按着这个剑柄,离席,比如霍光在前面讲,大家都在下面听,田延年跟大家一样,现在突然出来转到我这边来,一个人按着剑柄,“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指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把天下托付给霍光了,霍光能安定汉家天下,“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汉之传谥为孝者”,就是谥号,武帝是谥号,但前面还有一个叫孝武帝,前面都加一个孝,这些是没问题的。但是这句话完全是胡说八道,“今群下鼎沸”,谁鼎沸了,“群臣皆惊愕”,其实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历史文献不能简单看它说。“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这个逻辑就是这样的,汉武帝把天下托给霍光了,如果刘贺乱闹,汉朝完了的话,霍光没有脸在地下见汉武帝了,那不能这样,只有一个办法,把他废掉,一定要讲出一番道理来才可以做的。


“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不得旋踵,踵就是脚后跟,今天你们在座谁敢动,谁动我就杀了你。最后结果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大概后面的帐子里全埋伏的还有刀斧手,真正有人要不老实,一定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政变场面出现了,但是谁也不敢动,因为霍光控制朝政很多年了,一直在控制着,所以最后就成功把他废掉了,就这么一个过程。


这个情景是充满戏剧性的,这个场面典型的传统戏剧写的严重冲突场面。很多年以后,霍光回忆说:“举手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回忆起这个场面,霍光自己心还扑扑跳。这也是九死一生,万一出了一个傻小子跟你拼命干,也不好说,这个政变是成功了。从这个过程中看,田延年是他一个最核心的参与机密的人,所以后来田延年因为经济问题出事了,霍光要收拾他,别人就说,你得念田延年当年是有大功的,没有田延年的话,“废昌邑王时,非田子宾(案田延年字子宾)之言大事不成。”霍光后来给他封了一个阳成侯,就是因为这个功劳。这是很典型的一个政变场面,当然很好的是没有流血。霍光做得很好,他一方面充满了心机,另一方面做事非常小深谨慎,既没有杀掉刘贺,而且也没有对别的人马上采取任何行动,局面控制住了,把刘贺打发原来来的地方,回昌邑国去了,昌邑国没了。


三、汉宣帝的登基与亲政

把刘贺废了之后还得有一个皇帝,霍光又不想像王莽一样自己当皇帝,怎么办?就继续找,这时候就找到了后来的汉宣帝刘询,他的小名叫病已。刘询和昌邑王刘贺比较起来,刘询的辈分又低了一辈,年龄大致相当,对霍光来说更容易利用上官太后的权威来控制他。而宣帝是民间长大的,他是卫太子的孙子,卫太子去世之后,他全家都要被杀的,他是被好心人保护下来了,在民间养大的,他当时已经结婚了,他的岳父是一个受了刑的宦官,原来是一个朝廷的低级官员,但是受了刑在宫里做宦官,没有政治势力和根基,相对来说在这些王子里是比较好一点的、比较理想的。


但是这个事情又算错了,汉宣帝由于生长在民间,知道生活的艰难和疾苦,和前面讲的所有汉武帝的儿子都不一样,和别人王子,包括刘贺这种孙子辈也不一样,他是完全民间长大的,他知道一些人情世故,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如果仅仅知道人情世故,做皇帝的时候还是有问题,读书才能够掌权,这是很重要的。以前说“天下可以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天下由读书人来治是有道理的,但是汉宣帝恰恰很小的时候受了很的儒家经典教育,书读的很好,这两方面的优势他都有,他在民间就听说了当时朝廷的情况整个是霍家控制的,“自在民间闻知霍氏尊盛日久”,他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找他来当然是当傀儡的,他也老老实实当傀儡,到什么程度呢?“非宗庙之事不出”,就是朝廷任何事情都不参与,任何场所都不出面,只是祭祖庙的时候去,因为霍光不姓刘,得姓刘的孙子才能去祭祖庙,别的任何事情都不参与,完全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控制,为什么?他觉得没有那个时机,不能轻易下。这就和昌邑王刘贺形成对比,刘贺是皇宫里长大的,完全不知道局势、局面控制的困难性,他自己想弄就弄,没弄好就被别人收拾掉了。汉宣帝刘询就知道时机不到、条件不成熟,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还好时机被他等来了,等了六年,霍光死了。这个年头,我们现在查历史年表叫地节二年,实际上是本始六年。终于等到霍光死了,霍光是二月下旬死的,到五月的时候,《汉书》明确记载:宣帝亲政,直接掌握政权,亲政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手腕,非常漂亮的解决了问题,第一先控制了长乐宫禁卫。有一个著名人物叫张安世,张安世的坟墓前年在西安刚发现,也挖出来了。张安世是非常关键的人物,霍光当时拉拢利用,汉宣帝第一个也拉拢张安世,把张安世拉拢过来,跟了他,让张安世出面,把主要的宫廷禁卫部门,霍家的人全换下来,但是表面上对霍家极其尊重,尊重到什么程度?从霍光的葬礼就可以看出来了,霍光基本上是按照天子的礼节下葬的。霍光只是个大臣,皇帝安葬大臣,用天子的理解把霍光下葬了,而且后来把汉朝一些功臣,有一个麒麟阁,把霍光列在第一个,别的大臣都写着名字,姓什么名什么,不提霍光名字,只提大司马大将军,非常礼敬。这种情况下,让霍家人产生一个虚幻的感觉,就是说皇帝非常尊敬大将军,我们霍家人没事儿,但是想到这儿是可以的,下面就不明白事了,他们觉得朝廷还是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按照汉宣帝的性格,如果霍家人知道进退,这时候老老实实把权力都交出来,躲到边上去,不会杀他们的,但是霍家人不老实,对宣帝不恭敬,在汉宣帝把朝政都控制到位之后,找了一个机会,把霍家200多口人全部杀掉。即使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对霍光的尊敬。

    为什么不能否定霍光?汉宣帝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依赖于霍光的选择,就涉及整个这一段历史,涉及昌邑王刘贺,所有的东西一个基本的政治格局,霍光必须是正确的,如果霍光错了,他皇帝就没资格当了。现代有些历史,有些问题到哪一步就不能再评价了,不能再谈了,是一个道理,到这一步以后如果再做涉及的问题就麻烦了。所以政治有些东西是相通的,这些东西永远不会写在纸面上,分析才能看出来。宣帝的政治手腕极其老练,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四、废帝刘贺之死

霍光把刘贺废归到昌邑国之后,他基本的情况是昌邑国已经没有了,不能说皇帝不做了,回去还当昌邑王,这不行,不是可大可小、可上可下,下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他是一个普通的庶民,但是给他封了汤沐邑二千户,有两千户人,可以从他们的税里取得衣食,但完全不是诸侯王国的情况了,就是你活着的时候这两千户是服侍你的,死了不继承,那个侯国是继承的,王国也是继承的,汤沐邑是不继承的,给了他这样一个待遇。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故王家财物皆与贺。”把昌邑国变成了一个新的政区,叫山阳郡。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些财物都给他了,把它放在昌邑国那个王宫里,他生活的天地就是王宫,可以说是昌邑国的故宫,在故宫里呆着,但是不能随便出去,不能随便见任何人,实际上是软禁在里面,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一阶段,我们刚才强调了霍光对整个政局的影响,影响到宣帝继位的合法性,还影响到昌邑王被废黜的合理性,如果否定了把昌邑王废黜是不合理的,那么汉宣帝登基就是不合理的,所以必须得承认霍光废除昌邑王是合理的,所以霍光一定对这个事情也要坚持,这个历史是不能更改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结论。


即使这样,汉宣帝对刘贺还是不放心,因为他没有直接接触,他不知道刘贺是不是真的傻成那样,如果他没像那么傻,要有计谋,实际上从汉代的情况看,一个是王室成员,包括那些蠢蠢欲动的,原来的刘胥、刘旦这些人,有名有姓的,还有其他王室人员,对霍光的作为一定是很不服的,还有朝里一些大臣,一个叫阎延年就公开挑战,就说霍光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就有很多人不满。汉宣帝又担心朝廷那些同情刘贺的人万一追究到他继位的合法性怎么办?对刘贺不放心,他派了一个叫张敞的人去监视他,张敞既反霍光,又反昌邑王,反昌邑王不是说他不能做皇帝,是昌邑王做皇帝之后有些动作不符合礼法的,认为应该收敛,上表觐见过。他因为得罪了霍光,受到霍光排斥。这两点特别符合汉宣帝的需要,同时要兼具这两个特点的人不容易,有的人反对霍光可能同情昌邑王,这个人既不同情昌邑王,也反对霍光,所以特意派张敞做山阳郡的太守,一定是《汉书》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一定有秘密的嘱托,监视昌邑王。


地节四年,汉宣帝曾经至少两次以上亲自到宫里去看昌邑王,在元康二年,汉宣帝派出一个特使给张敞写了一封信,表面上看没什么事,要注意郡里的治安,来往的人要注意观察。最后写了一句话,令人寻味:“慎毋下泄”,就是说我给你的信千万不要任何人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欲盖弥彰,你要不说那句话,写封信也没什么,这里一定有特别的事情。所以张敞一看就明白的,皇帝派我来是监视这个昌邑王的,现在让我报告情况,张敞就系统地向汉宣帝报告了昌邑王所有的情况。看了之后,汉宣帝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不足惧也”。因为报告了他如何傻乎乎的,心智就这样,汉宣帝明白了,这个傻小子不可能有大作为,不足惧也,不用再担心他了,这样就把他重新做一个安排,谥封为海昏侯。海昏侯是列侯,比原来的昌邑国诸侯王是少一个等级的,派到今天江西南昌这里,为什么到那里去?远离政治中心。原来的昌邑国在中原腹地,如果有人拥戴他,如果有人利用他,或者他想参与,离朝廷太近,放到那儿以后,今天江西是一个好地方,尤其还有井冈山,不错的,当年不是这样的,很偏僻,在那里远离朝政,加了一个附加条件,朝廷宗庙祭祀不许参加。本来他是正经刘家人,有资格每年年底 去祭祖的,但是又不许参加,祭不祭祖没有关系,怕你接触别的人有政治串联,就把你隔绝了。


最后海昏侯的册封是汉宣帝给汉武帝以来的这段历史做一个了断,这段历史经过皇位继承这么复杂的动,到这个时候,汉宣帝觉得天下太平了,他已经成功清除掉了霍光,清除掉霍光以后,包括刘家皇室以昌邑王刘贺为代表的跟霍光对立的一些人怎样安置、怎么了断,做了一个通盘的结果,就了断了。本来事情到这儿应该彻底结束了,但出在刘贺脑子真的不大对,他到了那个国家以后,到了南昌以后,那个地方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我们想想山清水秀也不错,你就老老实实呆着,他不是,还跟别人乱说。老百姓跟别人说什么都行,你的地位实在太微妙的,尽量少说。有人就引诱他,跟他搭话,他就乱说。他说:当时霍光要废除你做皇帝的时候,你可以不给他,你在宫里坚守不动的话,把霍光抓住不就完了吗。他说是啊。后面警卫都是霍家人。还说:听说你不可能总当一个列侯,可能要封你在豫章郡做王。他说是那么回事,你别跟别人讲。所有这些东西都显示他真的傻乎乎的,但这个事情犯忌了,因为下面想讨好汉宣帝的人多的是,所以马上向朝廷报告,说这小子还在活动,这话惹汉宣帝不高兴了。恰巧这件事情没等汉宣帝怎么特别处理,当时做了一个简单处理,原来给他封的食邑是四千户,然后变成三千户,不是很严重的处理,然后他就死掉了。死掉了之后,按照规矩,他大儿子应该继承,豫章太守报告了,说让他大儿子继承,接着当海昏侯。大概没等文件报上去,大儿子死了,死了之后就二儿子,二儿子报上去又死了。朝廷说行了,汉宣帝对他已经够意思了,他这么不老实是天意,应该绝了。海昏侯国就绝了,再不让别人继承。


后来到汉元帝的时候,天下很多刘家的人,很多重要的人,封国断了的重新有一次册封,海昏侯国又接续上,大概到王莽的时候,也不是所有刘家的诸侯全都撤掉,很大一批都撤掉了,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大致推断王莽时期又把它断了。后来到了东汉的时候光武帝又把他封为海昏侯国,东汉时候还有,但这些躺在墓里面的刘贺就不知道了。


他怎么死的?考古学家希望用考古发现来改变历史。改变不了历史,《汉书》里记载刘贺是一个傻家伙,不能说是一个坏人,考古学家希望看到里面有《论语》《礼记》《周易》,说明他特别聪明,这是两回事。你有什么书和你的品质是两回事,和你大脑是否健全更是两回事,所以不能因为看他有什么书,认为他就读了这些书。但是我们能知道什么?有可能他得了一种急性传染病,他年龄不是很大,而且大儿子、二儿子都死了,可能是一个急性传染病,在江西那个地区,汉代相对来说开发不是很深入,自然界瘴气、各种流行性疾病是比较容易传播的,那么迅速时间家里三口人连续死了,可能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不知道能不能利用他的牙齿复原一下看看他当时是什么病死的,也许能有点用。


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END—


《制造汉武帝》 辛德勇/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10月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阅读更多课堂笔记

进入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主页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