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orever 21撤店,快时尚为何难以为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联合众 Author 露西·希格尔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据中国新闻网近日消息,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将退出中国。“最近,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在中国市场有偃旗息鼓的趋势,全国各地分店都有甩货清仓现象,部分店面已呈半歇业状态。”


Forever 21官网


消息称,不仅仅是Forever 21,像ZARA,H&M等大品牌也陷入瓶颈。这些既时尚又便宜的衣服,想必很多人的衣橱里都会有几件吧?为什么会“沦落”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有业内人士分析,快时尚周周上新的速度,加上不断的打折策略,造成了库存积压,给品牌带来沉重的压力。时尚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快?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行销,这个过程有怎样不为人知的辛酸?挤压的库存,该怎么消化?最后的问题是,面对满满的快时尚衣服,你真的快乐吗?


英国记者露西·希格尔一直关注快时尚。她《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一书中深入思考快时尚的问题,从上游,也就是设计制作领域开始调查,她揭示了像ZARA这样的品牌是如何勾起消费者的欲望的;H&M直接烧掉积压的库存;名人参与快时尚的营销案例;为了赶得上快时尚上新的速度,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厂几乎成为无视人权的地狱;为了让牛仔裤呈现出做旧的效果,非洲工人不得不让自己暴露在各种化学制剂中;一些衣服工厂附近的河流和土壤已经完全污染,不适合人类居住;烧掉多余的衣服释放出有害大气层的物质......


快时尚潜藏着各种罪恶,给地球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但,能怎么样?有没有其他选择?希格尔在书中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文章选自《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露西·希格尔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10)。原载公众号三联合众(ID:sdxhezhong)



快时尚巨头Zara在今年年初更换了新logo,

这一动作被认为是品牌对发展陷入瓶颈期的焦虑。


文 | 露西·希格尔


烧掉库存的无情之火


如果说在消费者心中时尚产品总是带有某种浪费的性质,那恐怕设计师得负最大的责任。毕竟,设计是最初的环节,而早在设计的当下,浪费就已经注定无法避免。平均来说,有15%的布料在剪裁过程中会被裁去丢弃。我之所以意识到这点,源自一次偶然遇见毕业自伦敦时尚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的设计师马克刘(Mark Liu)。他提倡名为“零浪费”(Zero Waste design)的设计概念,通过精准的设计及剪裁图样,让每一块布料都能被利用到。他的发明清楚地凸显了这个产业设计部门的缺点。每家设计公司都过分地铺张、浪费:证据就在它们的后门外,那满是雪纺里衬、丹宁以及皮革边料的大型垃圾桶里。


另外,无论采购如何精心盘算并签下最有效率的订单,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耽搁、延误到货、错失贩卖机会以及订单配置错误等风险,因此,总是会有许多库存。在主要的出口国,如孟加拉国,以及大型转运自由贸易区的迪拜,仓库内有堆积如山的库存,它们都在等待清仓大甩卖的机会。不过,在备受崇敬与被保护的奢侈品界,就没有这样的选择了,那是个品牌与名声就是一切的世界。简单地说,那些华丽、高端的奢侈品牌会视这种产出过剩及无法流行的设计为不存在。为确保品牌维持一贯昂贵的价格,必须要小心地控制折扣。毕竟,谁希望看到“必买包”及订制套装最终落到成为萨劳拉的下场呢?然而,只有一个办法能彻底确保这些出了错的商品“消失”,那就是烧了它们。奢侈品牌常常用一把无情的浮华之火,将库存烧之殆尽。


H&M被丹麦媒体曝光焚烧的牛仔裤


但一旦进到商店里,浪费的旋转木马就不会停止。就在2009年圣诞节前夕,一名纽约城市大学学生辛希亚·马格努斯(Cynthia Magnus)独自走在曼哈顿三十四大街上时,正巧碰见20 包垃圾袋从瑞典零售商H&M 大型分店里被丢出来。身为一名有着环保意识的学生,当她看见有衣服从其中的一个袋子里漏出来时,便走上前去一探究竟。当时的她与大多数人一样,都不会预期能在里面捡到什么宝物,不过眼前的景象令她哑口无言:整袋都装满了新的衣服和鞋子。她向《纽约时报》形容当中的物品:“保暖的袜子、可爱的玛莉·珍学生鞋(可能是给四年级小学生穿的)……还有男性外套。”她表示距离那几袋衣服被丢出的几米外,就是晚上瑟缩在店门口的游民。但尽管寒风刺骨,那些袋子里的保暖衣物却无济于事,因为每件衣物都已经被蓄意破坏了:手套上指头的部分被剪掉、外套被整件划开,手臂的部分被割开,直到“鼓胀的纤维填充物跑出来,看到大颗的白色棉花球”。为了确保不能再被转售,连玛莉·珍学生鞋的鞋面都被剪开。马格努斯想着,衣服被店家以粗鲁的方式刻意毁坏,是为了保护销售量,以及更重要的“品牌”。


马格努斯说她之前在三十五街发现过一家沃尔玛的承包商丢出里面满是T恤和长裤的垃圾袋。那次的情况是:“里面的每件衣服上都有被机器刺出的洞。”《纽约时报》宣称,知名的零售商都会在“暗夜里”把没穿过的衣服销毁掉。而这则衣服被无情地抛在游民身边的报道,如野火燎原般地在消费者中传开。在英国,广播四台的节目《你和你的》发现一家运动品牌Millets的分店在破坏夹克及睡袋后将之丢弃。结果可想而知,零售商们强力否认这是它们的政策,并且针对被毁库存(订量过多或未售出之商品)一事表示,这是店经理的责任。“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是否要改进我们的一贯做法,”H&M如此告诉just-style.com,“我们目前正在重新评估先前对于被损衣物的分类方法,我们也会继续承诺尽可能捐出这类服饰给接受我们帮助的组织伙伴。”沃尔玛对《纽约时报》表示:“平常就会捐出没穿过的货品给慈善机构,并将对三十五街的这些丢弃服饰进行调查。”


H&M积极推动旧衣回收利用


再进一步来看,或许我们都应该检讨一下自己从前对于时尚废弃物视而不见的问题。尽管H&M 的那则报道上了头条,并且让消费者正视库存及废弃物的现象,但这类浪费的传染病深藏在时尚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广布全世界。拿第6 章提到位于莱索托的“蓝河”来说,河水内流着含有化学物质的亮蓝色染剂。进行调查的记者们发现,捡破烂的孩童在成千上万个Gap 和李维斯标签、纽扣和碎布中挖找,一旁还有堆得像山一样“经过重度染色的棉花及丹宁布”。在这个地区,被弃的丹宁与其他来路不明的衣物废料,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木炭,被用来当作煮饭的燃料使用,可想而知一定还被运用在更多不同的场合。


这是我们病态性地买了又丢所造成的后果─我将此粗略地形容为一种“时尚暴饮暴食症”(style bulimia)。乐施会与调查机构YouGov 估计:在全英国的衣柜中,全年12 个月都没有被拿出来穿的衣服(其中许多可能是从来就没穿过的),其件数高达惊人的24亿,总计价值约100 亿英镑。这些被堆积起来没穿过的衣服加总起来的布料,足够全英国舒舒服服地穿上10 年。处理废弃物的有关当局担心,最终所有这些衣服可能都会通过不同的管道,流入已负荷过重的回收系统中(出现更多的萨劳拉);或者更糟的是,全都进入垃圾桶中。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已经警告:“纺织品是家用废弃物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品项。”


擦上环保的胭脂


若是我每被问一次诸如“那么,我应该去哪些商店购买呢?”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得到1英镑的话,那么我已经得到足够让我买进所有英国零售商推出标着“绿色”“环保”“公平贸易”或“友爱地球”的这类产品的费用了,而且这类产品的数量还真不少呢!原因是大众流行品牌也开始懂得要打出环保的旗号了。有时候,它们看起来真像是已经找到了满足获利与道德的平衡点。


事实上有时候不在一家店中买些什么是困难的,因为所有以环保为名的产品都主张要“回馈些什么给地球”,而且往往以一种可以被笼统地形容为“浅绿”的环保形式出现。比方说,大多数零售商都会以购买者的名义,将金额中的一部分捐赠给能拯救海豚或是幼虎的机构,不然就是为你种下一棵树苗,作为“对抗气候变迁”的个人贡献。再不然就是送你一个黄麻做的托特包,让你一劳永逸,永远都不需要再使用塑料袋,因为这样有助于“拯救地球”。


当大型零售商和流行品牌开始决定加入永续环保的行列时,我的确是松了口气。突然之间,我的朋友能够直视着我的双眼对我说:“这是有机的而且是公平贸易的喔!”他们会说:“我在Topshop买了一件良心品牌人之树(PeopleTree)的衣服。”不然就是:“这个还附简易的缝纫工具组喔,这样我可以自己修补,穿得更久!”(是指Oasis的复古系列)抑或是:“这是我在超市买到的公平贸易产品喔!”(M&S、Sainsbury、乐购等大零售商正争相采购公平贸易的棉花。)


优衣库在纽约举办的“服适人生的艺术和科学”全球服饰科技展览会


2005年11月,知名设计师史黛拉·麦卡尼与H&M连手推出名家系列的新款式。产品上市时又见万头攒动的盛况,想要抢到货的顾客还非得摩拳擦掌、拉扯扭打一番不可。果然,这个合作系列销售一空的速度甚至打破了H&M拉格斐系列的纪录。史黛拉与H&M的合作被时尚媒体称为是一次大成功。不仅由于这12件服饰真的看得出来是出自这位设计师之亲手,不只是挂上名人设计光环而已,还因为这些产品符合麦卡尼深信的良心价值而备受瞩目。据说她在谈合作案的时候,将使用有机棉列为条件之一。但最后的结果是,只有一款T恤是真正使用有机纤维制成的。


Stella McCartney × HM


这看起来或许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但是这么有名气的设计师坚持在一个如此主流的系列产品中使用有机棉,倒是为这家公司开了先例,可能对整体大众流行市场来说也是如此。这件事也告诉我们,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创始于比利时的C&A服饰连锁店试着将有机棉引进店内以来,到今天为止算是有了点进步。这证明了每项创举都需要漫长的酝酿期,只是在早期消费者还没有办法理解而已。当时我们都被在衣服上的“有机”标签给搞糊涂了,因为我们总以为食物才有“有机”可言,但T恤、袜子还有裤子显然都不能吃啊。然而,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的环保意识有了长足的进展,至此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C&A与C&A基金会在山东设立的滨州棉田试点


新观念的影响所及,连时尚媒体都得跟上脚步。此时,大众流行品牌就算只是推出一双有机棉的袜子,也都会从时尚媒体那端得到大力的赞美,并且被表扬树立了“良心”的典范以资鼓励。2007年时,一项重要的消费者调查发现,每四名女性中就有一名会认为自己在买衣服时是一名“良心购物者”(ethical shopper)。当良心时尚运动的老前辈凯瑟琳·汉姆纳特(Katherine Hamnett)决定与环保人士长久以来的大敌─乐购─合作推出一系列主打环保的T恤及牛仔裤,并且要以她花上10多年才调查出来的有机棉供货商的棉花制作时,吓倒了一票环保人士。同时,Topshop也向对手New Look下挑战书,比赛看谁做出来的有机棉产品更多。两年不在Topshop消费之后,我又回到了位于牛津圆环的旗舰店,挑了一件在“两周公平贸易活动”期间贩卖、由加纳妇女合作社制作并且使用当地布料的夏季裙装,而且至今我还在穿。

不过,或许从种种迹象已经可以看出,时尚大厂更感兴趣的其实是以绿色口号来包装自身的形象,并不是为了推动永续的环保而进行改头换面的大革命。


还记得在2007年吸引了所有焦点的那个包包吗?那个上面写着“我不是个塑料袋”,向全世界进行宣示的超级环保棉质托特包。这个由一线设计师安雅·希德玛曲(Anya Hindmarch)打造的包包,以5英镑的售价在2007年4月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两万个包包在一小时内销售一空)在Sainsburys出售。我当时就和其他人一样疯狂。不幸的是,当我到收银台前要把我的环保袋收好时,店员帮我把它放进了一个塑料袋里。看来,这个概念还不是倡导得那么彻底。后来这个环保袋被揭发根本是靠剥削中国廉价劳工制造出来的,用来制作的棉花既不是出自公平贸易,也不是有机的。“我们从来就没有说过这个包是完美无瑕的,我们只是想要凭借身为一个奢侈品牌的影响力,让不使用塑料袋成为一种时尚。”一名该品牌发言人如此表示。他还补充,公司并没有要隐瞒包包是在中国制造的。然而,在我看来,这个事件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要求我们去留意那些顶着环保光环的时尚产品究竟有几分真实性。身为消费者的我们,重要的不仅是要懂得去问关于布料纤维的问题,还要去质疑整个供应链。这个“倡议活动”能影响到什么样的地步?提倡的内容是货真价实的吗?


图片来源:The Fashion Spot


到了2008年2月,我感受到媒体评论家开始对于标榜环境友善的运动起了戒心。一件H&M的夏季裙装登上了许多“夏日必备”的流行版面,达到了美观、环保(多亏了它采用的有机棉材质),且价格实惠。环保专家瑞奇·布鲁瑟达尔(Rikke Bruntse-Dahl)写道:“如果这件裙装的设计真的有所不同,并且是以环境友善的方式染色的棉制成,还加上一个有机或者是一个公平贸易标签的话,我们早就已经兴奋不已了。”“对习惯购买H&M的顾客来说,选择买这件裙装而不是去买一件非有机、非公平贸易的裙装当然是件好事。不幸的是,H&M只是无关痛痒地借此来证明,有机棉确实可以用来做衣服。”


大众流行所允诺的良心时尚革命在热热闹闹地炒作了超过18个月后,终究还是烟消云散了。凯瑟琳·汉姆纳特与乐购具有象征意义的合作关系,也在2007年汉姆纳特终止合作时画上了句号。她向时尚贸易杂志Drapers表示:“本来我对于这次合作真的感到万分期待,因为我以为能够借此刺激对良心产品的需求。但我最后明白乐购仅仅只是想要看起来有心改革,并不是真心想要实践承诺。”当然啦,乐购否认这项指控。一名发言人表示:“她质疑我们的承诺这一做法是不对的。”最终双方还是劳燕分飞。




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

[英]露西·希格尔 著 王芷华 李旻萍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10月

ISBN:9787108056009 定价:42.00元


━━━━━


▲ 点击图片阅读  三联书讯 | 2019年4月



—END—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想读《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