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工作室---王昌胜】让学校物理空间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让学校物理空间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王昌胜

(此文刊登在《湖北教育》2016年第 4期)



让提倡的东西看得见

在未来学校物理空间的设计之中,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让学校提倡的东西看得见。

我们认为阅读很重要。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工作,图书馆就应该经常出现在公众眼中,特别是孩子们的视野当中。所以我们将图书馆设计在学校的“动线”上,孩子们上学放学,日常活动经常经过图书馆。方便让孩子们看到图书馆,看到图书,看到自己的伙伴正在图书馆活动。通过看得见以影响自身行为发生变化,这便是最好的教育。再则,我们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孩子家长主动捐书,方便孩子们随手就可以拿到书来读。

我们认为科技对孩子们来说作用不可小视,它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决定,选取一些安全的、孩子们喜欢的小发明、小创造和小科学实验,开放式的呈现在教学楼某层的走道内,以便孩子们能看得见摸得着,有兴趣随时随地都可以实验一把体验一下,激发孩子对科技、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将创新的种子植入在孩子心田。

我们同样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因此,校园里的角角落落都蕴藏着艺术密码。将某处楼梯设计成钢琴琴键的模型,让孩子们能踩着键盘上楼梯;楼道随处陈列着孩子们的绘画、陶艺作品,并请孩子们相互点评互动。

我们认为未来的学校应该能“顶天”“立地”。“顶天”方面,在学校留有建设一个天文观测的空间,配置有高速的网络平台,电脑网络搜索不再只是在电脑教室才能完成,而是在楼道、在教室等地方,都布置有必要的互联网设施。“立地”方面,我们在离教学楼较近的地方,给每个班级留有一块土地,孩子们自己栽种一些瓜果、蔬菜,让孩子们参与植物生命的成长过程,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力量,激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我们希望空间与父母、老师一样重要,成为孩子的第三任教师,充分发挥、利用环境的力量,滋养、丰富孩子们的童年。

 

环境设计充分留白

文化不是贴标签,应该是人创造的。文化不仅仅是外显的,更应该是内隐的。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浸润其中,是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的,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一举手一投足,都折射着品位与气质。物理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学校物理环境的设计中,我们将最重要的地方留给孩子们,尽量让孩子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互动中来。

在进门大厅的墙壁上,我们将大块的空白特地留给学生:用于张贴每个孩子的留恋。孩子入学时,每个孩子留下一个手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待到毕业时,我们也将每个孩子的笑脸和签名留下来。多年之后,这里将成为满满当当的,一面呈现历届孩子留念的手印和笑脸墙。我们希望能给孩子们留下念想,无论将来走到哪里,还能在童年母校里找到幼年时的印记。

我们在设计楼道和教室文化时,将师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创建者和消费者予以考虑。在各个教室外的墙壁上,我们设计了大块的用于张贴的板壁,留白给班级和学生,以便让孩子们充分与墙壁互动。我们将墙壁上的留白部分分为三类:一是展示类的个性空间,孩子们觉得好的作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甚至可以开设自己的空间,比如XX科学园,XX英语角等;二是与班级管理相关联的,诸如班级的相关约定、规则,尽量是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达成的共识,张贴在墙壁,以便随时可以看见和提醒;三是指向心灵类的,诸如心情树、开心屋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倾述烦恼、分享快乐和寻求同伴帮助。这样一来,墙壁文化、教室文化、楼道文化的设计不是满满当当,不是一成不变,不尽是事先规划,也不仅仅只是成人的眼光,而是充分留白。留给学生和教师大量的创造空间,让师生共同参与文化的创造和消费,让师生能看见自己,让校园中的人与物理环境建立深度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