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室---刘玉华】如何将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管理过程
如何将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管理过程
刘玉华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喜欢写计划,把计划当成负担和任务,习惯性地在网上下载后上交。还有一些计划,缺少长线思考,目标不清晰,内容也较空洞。其实计划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和工作节点,这样做事才更有目标和方向,不忙乱。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将静态的计划文本变成动态的管理过程,让计划成为促进教师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计划做在调研、反思后
计划的意义在于改进自已的教育教学,所以,计划一定是在一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后再作出的新安排。因此,学期末要引领老师进行工作反思,找出学校工作中值得发扬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寻找改革点,并带领老师们思考:下学期想做什么,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路径。这样老师们做起计划来才能有的放矢,成为有根之木,而不是空谈。
而作为新建校,班主任都很年轻,在反思规划能力上有所欠缺,为了帮助老师们真正了解班情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规划,学期末,我们邀请了两位“一线专家”进班跟踪指导,详细观察两个班一日教学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从学生习惯、班级日常管理、课堂教学等各方面进行诊断,然后面对面和班级所有科任老师交流反思——找到班级的亮点,继续坚持;找到存在的问题,一起想出解决的策略;针对班情,规划班级在新学年的育人目标、培养内容和实施路径,评价方式。这样,通过专家的调研,以及和老师们共同的梳理,最后生成的计划才能真正指导老师们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们的具体工儿,让他们有方向、有方法。
格式为作用及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我们所看到的计划大多篇幅冗长,叙述详实,一眼看上去很难抓住重点信息,这样的固定格式及相关要求束缚了老师的思维,空话套话较多,但实际对工作却没有什么真正的指导意义。计划的作用是什么、指向是什么、学校倡导什么,要让老师们能真真实实地看到并感受到。因此,开学前可以和老师们一起商讨,计划是做什么的,计划里面可以有哪些板块及相关内容,怎样做计划才能真正帮助自已的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老师们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改变计划的呈现形式,将以往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改为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呈现,计划直指核心,将不必要的描述去掉,直接呈现本学期的几项核心工作,以及每项工作相对应的具体标准、实施路径,以及最终想要达成的效果,这样的计划让老师对自己的重点工作一目了然,工作起来自然高效。不拘泥于形式,而侧重于内容,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校计划与个人计划的融合
学校层面会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出学校的学期发展计划。学校的计划要有这样几个原则: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发展目标,此目标不宜过多,有核心的两三个即可,使老师们能看得清、抓得住。其次,计划既要注意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全盘考虑,和班级现状、老师需求相结合。最后,学校层面可以想得细、全,但呈现出来的内容却一定要少做详细的工作部署,而用这样几个内容呈现出来:清晰的发展目标、明确的达成标准、以及完成的时间节点。至于为了达成这些目标,需要主抓哪些具体的工作,以及用怎样的路径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些都属于留白区域,由老师们分年级组讨论完善,最后在学校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年级组的工作计划,再细化为每个老师个人的工作计划。这样便可以把学校的大规划和年级组、个人的规划有机融合,既有整体设计,又有自主思考,既有明确的方向,又有独立的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做计划的整个过程融入了学校和老师层面的共同思考,将计划从学校到个人整体打通,既有利于理念的落地,又有利于工作的落实,
分享让价值更大化
经过前期指导及商讨,计划完成了,此时,切忌陷入“做了就交了,交了就过了”的状态。做计划是为了切实有效地指导工作,不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作务。那么,怎样让计划的价值更大化呢?最好的办法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每个人能分享自已的计划。
年级组是学校最重要的单位,所以在学校层面,需要组织各年级组组长进行计划分享,大家坦诚交流。分享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更加明晰自已的思路,倾听的老师从中会收获智慧和启发。而倾听后,老师们还可以根据自已的思考对分享者提出建议,让分享者也有收获,这样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从而在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中完善各自的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工作把好舵。
班级是年级组最重要的单位,年级组需要组织本年级的班主任分享计划,班主任又需要组织本班的各科老师聚在一起分享计划。在年级组和班级内的分享,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是互相启发,更重要的是在彼此分享和聆听中达成工识,一方面寻找各自计划中可以互相借鉴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是要找到各自计划中能够融和的地方,基于本年级、本班级共同的育人目标,找到共同着力的点,最后生成基于共同目标的年级(班级)活动、年级(班级)课程、年级(班级)重点培养或辅导对象等,这样,就能使计划在分享中做到整合,集中所有人的能量,共同发力,真正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因此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融合的过程,能将价值最大化,让好的想法在学校流通起来。
梳理与归纳提升执行力
计划交上来之后,作为管理者应该认认真真品读老师的计划,将每位老师的亮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全校的计划年表,并在群里共享,这样每个人发展方向在哪里,在哪个时间节点哪个班级具体会做什么,每一位老师都能看得见,并根据自已的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地方自主去学习。其次人天生是有惰性的,有时计划和做法是两张皮,需要一定的促进手段帮助执行。因此管理者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要以关心和帮助的身份去和老师交流,促进每个班级工作有序地按计划开展,同时让老师们感受到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要性。哪些计划很好的实施并且促进了成长,哪些不能落实,具体原因在哪里。学期末时,拿出计划请老师们对比反思,再形成新的计划和想法,如此呈螺旋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