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室---刘玉华】我们提倡这样的管理文化
我们提倡这样的管理文化
北师大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 刘玉华
“晨检统计跑与不跑”——走动式管理
教育局要求每天十点钟前上报学校晨检情况,上学期是由查课老师在巡堂时顺带把各班人数统计了,但今年班级增加,仅靠查课老师兼顾两件事情,时间上保证不了。而学校一直提倡走动式管理,尽可能减少打扰一线老师的情况。于是卫生部门的负责人便每天在第一二节课时跑到各个教室去统计。但这样的弊端是很多班主任正在上课,去询问情况的时候总会打扰到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每个行政人员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想法。
“应该让班主任每天固定时间在群里面汇报,这样并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在黑板的一个角落写上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既避免老师们在群里发信息的麻烦,又不打扰老师,同时方便负责老师统计。”
“如果让老师们在群里发信息,前两个月,估计会很混乱,因为要记着这件事情,养成习惯还需要一定时间。”
“学校提倡的是走动管理,那么管理者就要走下去,即使有部分班主任在上课,但至少减少了另一半班主任的负担。”
“能不能还是把事情综合起来做?比如既查课又能统计人数。如果一个老师跑不过来,可以两个老师合作做这件事情,各查一半。”
负责的老师说:“其实我每天跑一趟,没有什么,只是有老师觉得上课时被打扰,因此才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因为老师觉得这种走动被打扰了,那么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班主任自已来选择,自主上报或走动管理。同时结果也有两种方式:少数服从多数统一方式,或是根据大家的需求两种方式同时存在,只不过后一种可能在处理当中,会比较麻烦。
其实大家谈论的观点的落脚点都是在“为老师服务”上,目标都是不给一线老师增加麻烦,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跑与不跑代表着学校的管理文化导向,打扰与不打扰彰显着是否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轻声慢步评与不评”—— 将评价权适当下放
这段时间学生习惯养成目标是“轻声慢步”,如何让这一目标真正的实现,并且让老师们重视起来呢?行政会议上,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在全校发出倡议、学生中心开始管理、值周老师关注、全员育人、进行班级评价。这时,围绕班级评价,主持人又组织所有行政开始讨论“怎么来评价这项内容”。
为什么要评价?是不是只有评价了老师才会关注,才会养成重视这件事情的意识?评价和检查的关系是什么?各自的范筹和指向?如果要评价,怎么评价?谁来评价?
行政来制定评价标准后,告之老师,只会让老师被动去执行,体会不到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形成“学校要做、要评价,我就去做呗”这样的文化,长此以往老师就会“只做学校要求的,不做学校希望的”。即使评价标准出台后,谁来评价,怎么评价,是一个需要思考清晰、有相对科学规范流程的事情。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并经过反复思考,还不如不评价。仓促评价会导致落实不到位,评价结果不客观,老师们有质疑和怨言,更影响团队文化及老师们的积极性。
如果要评价,将评价权下放,由老师们自己商定出方案,制定出标准、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更能落地。
另外,管理管理,重“管”轻“理”。这里的“理”,不仅指中层在管理过程中要避“堵”重“疏”,更是指在管理中遇到问题时,管理者能随时停下来,通过圆桌会议一起来分析、反思、梳理,权衡利弊,优化方案,从而使管理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也是我们提倡的学校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