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 历次疫情期间的海外资产表现
简评:历次疫情期间的海外资产表现
大家好,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受此影响,美欧发达股市和主要新兴市场本周一开盘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周二略有所修复企稳。
就此,我们汇总了2002/2003年非典以来,全球范围内6次传播范围较广、且影响较大的疫情(如2002/2003年非典SARS、2009年春爆发于墨西哥的猪流感H1N1、2012年中东地区的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2013年底西非的埃博拉病毒、2015年5月中东呼吸综合症在韩国的爆发、2016年底到2017年初的禽流感H7N9等),并梳理了主要市场和资产价格从疫情爆发到高峰期、以及高峰期过后1~3个月内的表现,以希望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次疫情自身和信息的传播快慢都存在差异,更不用说资产价格对此反应的速度,故试图完全剥离掉其他因素干扰且精准度量起始和高峰时点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总结的如下经验规律仅能供投资者作为一个粗略参考。
具体而言,通过分析过去全球6次主要疫情期间海外主要市场和资产价格的表现,我们总结出以下一些规律:
首先,并非每次疫情都对市场产生较为持续且广泛的影响,实际影响取决于疫情的传播范围、影响程度、以及当时的市场和宏观环境如何。例如,2009年春爆发于墨西哥和美国部分地区的猪流感H1N1适逢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大跌后的底部区域;2016年~2017年初的禽流感H7N9也处于上一轮全球同步复苏(2016年11月美国大选后大规模财政扩张预期升温,叠加中国供给侧改革和棚改货币化对增长的提振),因此疫情期间市场的反应并不显著。
其次,对主要爆发地的冲击幅度要大于全球市场。我们进一步对比了疫情期间对MSCI全球市场以及作为主要爆发地市场的表现,发现对主要爆发地市场的冲击普遍要大于全球其他市场,如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埃博拉、新型冠状病毒等,这一特点也符合市场普遍的常识性认知。
再次,单纯疫情本身并非改变市场趋势的因素;且高峰期过后,市场普遍都有明显修复。从过去6次疫情高峰期后的表现特征上可以看出,高峰期(一般指确认病例增量)见顶之后而并非需要等到疫情完全消退后,市场便逐渐开始企稳,高峰期后的1~3个月市场往往都有较为明显的正回报。
第四、跨资产比较看,风险资产通常更为受损,避险资产有一定防御性。由于疫情爆发初期,市场的下跌更为为避险甚至恐慌情绪所驱动,因此风险资产往往都更为受损,而并不意外的是,避险资产在此期间都会起到一定的对冲效果和防御性。但待峰值过去之后,上述关系往往又会逆转。
综上所述,短期而言,疫情的发展依然是决定市场和资产价格走势的关键。但与此同时,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单纯疫情本身并不是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过去6次疫情的表现存在差异也与当时的宏观和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此外,疫情的高峰期可能市场情绪企稳的一个重要“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