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广州如何避免成为“大拼盘”?|城市战争

2015-06-05 孙不熟 城市战争


这里是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sunbushu123)


撤市设区之后,一个行政与地理意义上的大广州正式形成。不过,这个大广州,还不是一个经济、文化与人居意义上的大广州,如若管理水平不够,就会成为一个松散无序的“大拼盘”。


毕竟,在一个7000平方公里的大都会区搞市政,跟1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搞市政,可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


在空间格局上,国际上的大都市主要有纽约与洛杉矶两个典型,大广州究竟应走哪条路呢?这里是我今天发表在南方日报“广州大道”栏目的一篇文章(较原文有部分改动),与大家分享。


—————

文|孙不熟


日前,增城撤市设区正式挂牌,新从化区以及新黄埔区也将很快挂牌。自此,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大广州格局正式形成。其行政区面积扩大到广州全域——7434平方公里,超过上海,且是深圳的3.5倍。



撤市(县)设区,不是广州一家独美,武汉、南京前两年也把代管的县市全部设区了,其他一些省会城市也在积极争取。未来中国大城市远郊的山海湖田,都不叫村和镇了,都得改叫某区某街道了。


大城市为什么热衷于撤市设区?原因无他,征地、夺税而已。经过一轮接一轮的造城运动,大城市的地卖得也差不多了,要卖更多的地就得占更多的地盘。隔壁的兄弟城市不好弄,代管的县级市好弄啊,简直就是嘴边的肥肉,就差中央点个头就能入嘴。据说广州的前任“600帝”曾为这事儿跑了北京十几趟,看来这事儿真的挺重要。


市(县)与区只有一字之差,下辖面积不变,行政级别等同,但实质上的差别可不小。按现在中央定的规矩,代管市在土地、规划、财政、公共福利体系等方面均享有较高的自主权。换句话说,原来增城、从化的土地广州还不能随便卖,他们的县城怎么规划你广州也管不着。一些更牛的代管市在财政上甚至直接由省府直管,上面的地级市一分都捞不到,比如苏州代管的昆山市。


增城、从化撤市设区之后,广州市可以把二者纳入全市统一规划与发展,可以名正言顺地用他们的资源,卖他们的地,抽他们的税……当然,也要从老城区割点肉给人家,比如给人家通地铁、建省一级学校、建三甲医院等等。权责对等嘛,揽下多大的权,也得担下多大的责。


所以,撤县设区这事儿对代管县市,有利也有弊,利的地方首先是虚荣心的满足,甭管县民还是农民,以后都是大广州人了,还有机会享用到省城里的高端资源,想想都醉了;弊的地方当然是放弃自主发展权,财政留成、土地规划、招商引资都要听从市里的安排,甚至要为大广州的大局做一点牺牲。比如增城可能会帮广州承载更多的工业项目,从化则因为广州的生态安全而被限制开发。


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广州吸附了二者的优质资源,但省城里的优质公共资源却迟迟口惠而实不至。县市升级当了区,如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然是县城水平,那地理意义上的大广州也就成了一个松散、无序的“大拼盘”。


注意,这只是一种假设,下面开始正能量了。



自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到今天,广州的行政区面积从1000多平方公里到3500平方公里,再到现在的7434平方公里,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市区的摊子越来越大。但广州的领导们必须认识到,在一个7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市区搞市政,跟在1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搞市政,可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


1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可以换算成东西、南北间距约30公里,由中心点到四个边界的间距均为15公里左右,这个通勤距离是得当的,借助地铁与公交,城市各个功能板块的互融互通不成问题。


但如果把1000平方公里扩大到7000平方公里,由中心点到四个边界的间距就会超过40公里,这个通勤距离超出一般人的接受范畴,城市各个板块的互融互通就很难实现,城市也就无法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



因此,面对一个7000平方公里的大行政区,广州的市政管理必须要有新思维。在空间格局上,国际上的大城市主要分为纽约与洛杉矶两割典型。纽约是一个典型的有中心区概念的大城市,市中心的曼哈顿地区对其他区域具备统领功能,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线、商业与公共资源也以曼哈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纽约的市中心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非常之高,公共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上百万人从郊区涌向中心区,这样的城市在经济运行上十分有效率,但居民通勤距离普遍远,建筑密度过高也影响了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洛杉矶呈现的则是另一种空间格局,整个城市没有一个像曼哈顿那样的中心区,而是被均分为上百个downtown(市中心),被称为“披萨饼式的城市群”,上面洒满了菜馅。洛杉矶的多中心格局是一种极具理想气质的实验,这上百个downtown,每个都设计有齐全的城市功能,居民只要住在一个downtown,其工作、居住、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都可以在其中实现,而不需要像纽约那样经常跨越大半个城市通勤。


这种多中心格局有效地疏散了人口,降低了建筑密度,改善了人居环境,别墅几乎称为洛杉矶中产阶级的标配。不过,这既是洛杉矶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


由于人口聚集效应不够,洛杉矶无法像纽约那样建立起便利的公共交通体系,远距离通勤主要靠私家车,导致私家车泛滥。市民自由选择的结果也与城市设计者的初衷并不吻合,很多居民的工作与居住并不在同一个dowtwn,远程通勤的现象仍然普遍,交通拥堵的实际程度甚至不逊于纽约。



今天的广州在经济体量上还无法与纽约、洛杉矶相提并论,但在建成区面积与建筑规模上丝毫不逊色于二者,人口规模甚至超过它们,如何做好市政管理,广州可以对二者扬长避短。广州现在的中心区是老六区,其面积大约1100平方公里,与纽约市的面积相当,人口密度也基本相当,而广州全市的人口总量未来将达纽约市的两倍(与大纽约都会区相当),不应再向中心区聚拢,而要向郊区寻找出路。


这意味着广州必须要走洛杉矶式的多中心发展模式(7000平方公里的大行政区不可能只依赖于一个中心区),南沙、番禺、增城、从化、花都等远郊城区都应该具备齐全的城市功能,居民日常的工作与生活需求都可以在区域内部实现,而不需跑到中心城区扎堆。中心城区除了保留行政、金融、交通枢纽等核心功能之外,其他功能都可以酌情分流到郊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把居住功能分到郊区。


市政管理方面也要分类调控,极力避免全市一刀切,比如限购、限牌、禁摩这些高大上的政策,就不要去恶心郊区人民了。中心区有中心区的特点,郊区有郊区的特点,政策一定要因地制宜。如此,中心区与郊区的功能分工才会理顺,人口、产业、资源才会有序、均衡地分布在大广州的行政区里,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广州。


哦对了,与洛杉矶相比,广州有一个不错的优势,全市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地铁交通系统,不仅中心城区内部,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很快也会普及快速地铁,居民远程通勤方便快捷,不必像洛杉矶那样依赖私家车,洛杉矶式的交通拥堵与通勤难有望在广州避免。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小优势,广州如果向多中心模式发展,城市的空间格局与运行效率可以比洛杉矶还好。



注:这是公众号 “城市战争”(sunbushu123),作者孙不熟,助理chenchen欢迎各位在朋友圈分享,如要转载请于后台联系本人,违者必究。




[原创文章,欢迎赞赏]




旧作查阅:


1、深圳比广州强在哪里?(回复1)

2、广州比深圳强在哪里?(回复2)

3、广州跌出一线城市,为什么言过其实?(3)

4、珠江口撕逼战,为什么深圳最失落?(4)

5、南沙若不强,广州将失去珠江口领导力?(5)

6、广州为什么有文化却没文化产业?(6)

7、南沙与天河,哪家强?(7)

8、北京、上海,到底哪个大(8)

9、天河30而立,广州前途何方?(9)

10、深港争雄,北京说了算?(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