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战略性失误是什么?|城市战争
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出现下滑,产业结构相对偏旧,是不是因为在过去十年中的产业布局上有一个战略性的失误?这个选题挺大,我不敢说能谈好,也不保证客观公正。这里只是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原文刊发在《时代周报》,这里增添了部分内容。
本文核心观点是,过去十年,广州过于倚重汽车、石化与商贸等产业,而对城市的创新功能重视不足。真实的原因也许是,如果随便卖块地整一个汽车城,创的税都能超过十个网易,这样的城市真的会有转型升级的动力么?
—————
文|孙不熟
广州的琶洲日前很火,一口气卖了7块地给阿里、腾讯、复星与国美四巨头,志在广交会展区打造一个高规格的电商总部。
细看这次土地出让的过程,堪称量身定制,七宗地块的转让每宗都只有一家报名,竞买现场成为签约现场,且全部以底价成交,足见广州的良苦用心,也足见这座老牌城市在迷失中的进取之心。
改革开放以来,北上广的名头逐渐盖住京津沪,并很快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谈论大城市的一句顺口溜,广州也以“华南一哥”的名义坐稳中国第三城的宝座。不过,随着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天津、重庆等内地城市获得国家资本的高度青睐,发展势头迅猛,广州的相对优势大幅度减小。本届政府上任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主旋律,以深圳为代表的新经济强势崛起,更让广州这座产业结构偏旧的城市黯然失色。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经济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商贸,这可以从广交会的号召力、琳琅满目的专业市场、稳居全国前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等方面获得印证。除了商贸,广州的另一个传统优势是制造业,近年来已形成汽车、电子、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汽车产业尤为突出,其轿车产量一度超过上海居全国第一。
然而,随着国际环境多变与新技术崛起,广州的这两大优势已然不再,商贸遭遇国家进出口贸易下滑与电子商务的双重夹击,制造业也面临产能过剩与创新不足的双重困扰。可以说,在内地城市跨越式发展和京沪深华丽转型的当口,广州这个“老三”却陷入了迷思,如何破题,亟须向标兵城市学习。
可以看到,京沪深华丽转型的两大抓手,一个是金融,另一个是科创。借助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以及国家对金融业的战略定位,京沪深已变身为三个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并据此聚拢大量高端服务业,一洗传统工业城市的笨重色彩。在此基础上,北京深圳更是借助人才优势与制度创新,培育出大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产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两个科创中心。上海的科创表现相对较弱,但其在总部经济上的骄人表现,仍为其增色不少。
相比而言,受限于国家对沪深的金融功能定位,广州的金融业产值始终处于二线城市水平。同时,受限于城市综合地位的差别,广州在总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与京沪存在结构性差距。科创领域,广州的表现可能更糟,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广州不仅远低于京沪深,还低于杭州与南京,而在含金量更高的PCT国际专利授权量方面,广州甚至不及京沪深的1/10。
即便是广州向来倚重的制造业,也面临升级的难题。广州现在的制造业以汽车、石化与电子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偏旧,要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向先进制造业转型,但大飞机、大火箭等高端制造业又被国家布局在上海与天津,广州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同样面临政治话语权不够的问题。
面对这些不足,广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不小,其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广州今年初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便透露,广州的工作目标是要打造成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际航运中心和华南交通枢纽四个城市功能。据此,广州淡化了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的提法,强调了商贸中心与航运中心两个定位。
应该来说,相比京沪深的优势,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战略选择。回顾广州两千年城建史可以发现,广州亘古不变的城市功能其实就是航运与商贸,一口通商与广交会的辉煌历史至今灼灼生辉。即便是今天,广州的这两个优势还在。依托广州港的区位优势,以及南沙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政策激励,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底气是足的。依托广交会与传统贸易的基础,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胜算也是有的。
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广州必须正视一些新的变量,正如前文所述,传统商贸业面临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下滑以及电子商务的双重夹击,即便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参展商与交易额也接连下降,甚至被坊间调侃为“鸡肋”。这说明,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与电商巨头联姻,给琶洲的传统会展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给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这还不够,广州还需要紧跟国家战略转型的大步伐。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这只是货物贸易的范畴,服务业贸易相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只有服务业贸易的崛起才能助力中国从贸易大国升级为贸易强国。广州的会展经济更多地还停留在货物贸易这个层面,服务贸易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近几年来,京沪深三个城市也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但思路已经和广州不同,例如北京力推以服务贸易为主的“京交会”,上海力推技术贸易为主的“上交会”,深圳也有以文化产业与高新产业为特色的“文博会”、“高交会”。这些展会在定位上与广交会是错位发展的,虽然交易量与影响力还不能与广交会媲美,但其成长性却是广交会不可比拟的。作为中国传统展会的领头羊,“广交会”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主动拥抱中国经济转型的潮流,提升广州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话语权。
除了航运和商贸,广州就没别的牌可打吗?当然不会。如果说一个城市的金融、总部经济、军工等高端制造业是由国家意志决定的,但科创则不然,它的发展壮大往往出其不意,例如硅谷、深圳、杭州的科创产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出自中央政府的计划之外,广州不必担心这其中的政治因素。
事实上,广州发展创新产业的基础条件是不错的,无论是科研机构、人力资源,还是产业配套,在国内主要城市中都位居前列。广州过去也冒出了网易、UC、多玩等科技公司,今天也有微信、唯品会、极飞科技等新兴企业,在科创领域其实一直都有不错的传承,为什么不继续发扬呢?
一般来讲,世界城市往往由两个指标来评判,一个是它连接世界的能力,金融中心、商贸中心、航运中心都是这个指标的具体呈现。另一个指标则是它塑造地方特征的能力,这个集中体现在创新功能上,比如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等。例如,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在配置全球资源的同时,还提出了建设全球或者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希望塑造其地方特征。
相比而言,广州在城市总体规划与定位上一直对创新功能重视不足,在京沪深纷纷提出建设科创中心的同时,广州却一直较为迟钝,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城市总体规划等正式文件中,“科创中心”的提法没有获得高规格的重视。
体现在实操层面,广州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仅远低于京沪深,甚至还低于南京杭州。而在2013年公布的十大重点产业规划里,文化创意产业连一席之位都未获得。不得不说这是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战略性失误。
那么,广州重视的是什么呢?从各种统计公报可以看出,汽车、石化、商贸是广州过去最为倚重的产业,金融、航运次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当然是创税能力。根据5月份的《中国经济报告》,石化、汽车、商贸、金融是创税能力最强的几个行业,而引领时代潮流的新经济类产业,在创税能力上却十分寒碜。这么说吧,BAT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三巨头,牛逼闪闪,但其创税能力很可能不如中石油随便一个炼油厂。
2013年广东省纳税十强
在2013年度的广东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上,差不多90%的名额被石化、烟草、汽车、金融、电力等行业占据,代表新经济的创新型企业只有华为、腾讯、比亚迪三家上榜,而且排名较为靠后。如果把地方政府主政者看作一个当家人,就不难理解其产业发展导向了,对广州这样“地大物博”的城市来说,也许随便卖块地造个汽车城、搞个炼油厂,收的税就能超过十个网易,如果地还足够多,这个玩法就能继续下去……试问这样的城市真的会有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动力吗?转型都是被逼的,例如深圳,如果他也像广州一样“地大物博”,会不会有今天的创能能力,很难说。
这个玩法当然不能一直玩下去,一方面是没多少地可卖了,二是资本不会停下来,一定会往低成本的地方转移,今天很多炼油厂、汽车城已经纷纷往茂名、湛江这类二三线城市转移了,有的甚至往东南亚转移,广州难道还要跟他们抢项目?大城市的地租越来越高,低附加值产业会逐步迁出去,能留下的只有高附加值产业。除了提升创新功能,广州没有更好的路可走。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岭南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务实,但“务实”有时候就是赚快钱的意思,这与创意产业要求的长远眼光不相符。幸好,岭南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开放、兼容,不会固步自封,这又是我对广州的信心所在。
(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这是微信公众号 “城市战争”(sunbushu123)的原创文章,“城市战争”是一个专注于城市话题的自媒体平台。欢迎各位在朋友圈分享,如要转载请于后台联系本人,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
|“城市战争”专注于城市话题。长按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原创文章,欢迎赞赏]
旧作查阅:
1、深圳比广州强在哪里?(回复1)
2、广州比深圳强在哪里?(回复2)
3、广州跌出一线城市,为什么言过其实?(3)
4、珠江口撕逼战,为什么深圳最失落?(4)
5、南沙若不强,广州将失去珠江口领导力?(5)
6、广州为什么有文化却没文化产业?(6)
7、南沙与天河,哪家强?(7)
8、北京、上海,到底哪个大(8)
9、天河30而立,广州前途何方?(9)
10、深港争雄,北京说了算?(10)
11、大广州如何避免成为大拼盘?(11)
12、沪港争雄,拉出国溜溜看?(12)
13、新黄埔代言广州的硬实力(13)
14、京沪穗深港、成渝津宁汉,互相怎么看?(14)
15、34个城市的市府搬迁规律(15)
16、上海胜在“文明”,北京赢了“文化”(16)
17、纽约地铁为什么不“安检”(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