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崤函故郡、中原绿都、丝路新中心——三门峡2057远景发展战略规划

2018-01-19 深规院 UPDIS共同城市



引言


三门峡是个有魅力的城市,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西望古都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2057年是三门峡建市100周年,为真正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三门峡市本着“干五年、看十年、谋划四十年”的理念,启动《百年崤函——三门峡2057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用百年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


2017年9月,三门峡城乡规划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从全国11家投标设计单位中遴选5家规划设计单位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深规院作为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机构之一,参与了此次发展战略规划的竞标,并从11家投标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与另外4家规划设计单位一同接受公众的评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1332mrmu3u&width=500&height=375&auto=0项目展示视频


1957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在三门峡修建,一座新兴城市就此诞生。经过60年的发展,三门峡已成长为一个城区人口达50余万的中等城市,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然而过去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让三门峡市面临着:传统资源枯竭、经济增长趋缓、地区发展失衡、城市特色欠缺等挑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续,三门峡该如何走向未来?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三门峡生态、文化、交通区位的资源优势


在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三门峡不争规模、不拼体量,应依托其最具竞争力的生态、文化、交通区位的叠加优势,以及中小城市宜居宜业的特质,规划确定远景发展定位为:崤函故郡,中原绿都,丝路新中心。


总体发展定位


此外,三门峡应大力发展道家文化启蒙地、华夏文明弘扬地、健康养生新天地、生态幸福宜居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经济集聚地等六大高端功能,打造成世界文旅目的地、中国康养名城、省际创新智造基地、丝绸之路上的人居典范城市。

对于三门峡的未来,我们的战略思路是:基于人民城市的价值观,构建市域高品质功能空间,吸引创新人才和创新机构等要素的集聚,实现从产业引人向城市引人、人引产业的转变,为新时代的中国提供一个“生态人文新经济”为引领的创新模式——三门峡模式。


战略思路示意图


战略一:精致营城 —— 柔性重构都市结构


规划市域形成由“一核两带三簇”的城镇空间,并通过外围快速交通的链接,形成围绕三门峡都市区为核心,辐射运城、渭南周边地区的区域网络组合城市群。


市域空间结构图


“一核”,指三门峡都市区——三门峡市域及省际的公共服务中心与创新中心。都市区的发展应以精致营城,强调生态本底特征和文化特色,转变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与定位,以人民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为目标,结合三门峡黄河湿地与台塬地貌特征一体化统筹布局,形成“三轴四廊五组团”的都市区空间结构。


都市区空间结构图


都市区用地规划图


“两带”,指对接欧亚大陆桥和蒙华国家战略运输通道形成“十”字型空间骨架,打造沿黄城镇发展带与生态旅游发展带,构建三门峡市经济产业和城镇发展的核心地区。


“三簇群”,指义渑、豫灵、卢氏三大簇群:义渑簇群新打造观音堂组团,主动承接陕州区重工业和郑洛产业带转移的装备制造等产业;豫灵簇群以豫灵产业园为基础,丰富产业链条,打造集黄金深加工销售、旅游休闲、特色农业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群;卢氏簇群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特色,规划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示范作用的生态城、中药谷及5A景区。


战略二:创新引领——重组绿色产业生态


当前全球制造业面临升级变革,在传统制造或服务环节被科技创新压缩到价值链的最小比例时,绿色生态与文化乡土的资源价值却变得越来越高。


三门峡产业转型的四种模式


1. 从区域配套产业链条到战略引领


郑州、西安两大都市偏重装备制造等重制造业,未来三门峡可发挥郑西中轴及生态优势,挖掘大都市圈消费潜力,发展绿色轻工制造、旅游休闲和健康养生产业。三门峡现有优势能源产业可通过深加工和清洁生产转型绿色制造,区域追赶产业轻工制造和装备制造融入周边产业链配套,成为接续替代产业集群。


2. 生态文化引领发展从提升生活质量到追求人文关怀


未来三门峡将生态嫁接文化,以旅游休闲和健康养生为两大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城市快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一方面打造以古文化探寻、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另一方面打造温泉疗养、乡村养老、休闲养生等多形式的健康养生模式。此外,“文化+”战略可以打造文创、文旅、文商、文教、文居等特色产品。


3. 生态+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三门峡结合自身优势,将通过“补缺、借势、培优、引新”四大发展路径,建立以文旅休闲、健康养生、特色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绿色轻工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绿色产业体系。


战略三:文化复兴—塑造城市特色品牌


2057年的三门峡应充分展现其灿烂辉煌的文化优势,塑造城市魅力,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引领力。


国家公园规划分布图


1. 实施文化复兴战略,实现文化品牌输出


以华夏文明之源主题引导,从前端挖掘、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将仰韶文化、崤函古道等核心资源作为重点提升对象,全面提升景区级别。以国家公园体系标准为导向,打造以黄河景观带为核心的多类型三门峡国家公园群;从中端引领产业项目,发展城市文化品牌;从后端筹谋城市文化营销,形成三门峡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2. 打造充分体现三门峡自然人文特色的空间体系


通过全域景区化理念,打造“三门峡八景”的钻石文化游览骨架与“一带三环”的文化体验路径,形成华夏文明旅游、黄河生态旅游和康复疗养旅游相结合的多元体验模式。


3. 推动文化融入生活,塑造更具体验感的城市空间


结合都市区建设,打造“醉迷古陕州”、“大美天鹅湖”、“养生高阳山”、“探秘地坑院”、“寻幽古枣林”、“问道函谷关”、“游逛黄金城”、“观礼轩辕鼎”的八大城市特色体验空间。塑造风格各异的组团城市形象,湖滨区打造浩气的天鹅水城,陕州区打造大气的现代新城,科技城打造灵气的未来之城,灵宝打造福气的黄金康城。此外在全市域打造“林乡、塬乡、窑乡、峪乡”四大乡愁地区,打造多元城乡特色体验空间。


战略四:生态共保— 稳固山水生态格局


三门峡应树立生态立市理念,确保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57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1. 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结合市域主干河流、主要道路绿化带等,划定绿线贯通的9条生态廊道。


2. 划定生态红线,实现城市生态资源的精明管理,保障城市生命线


确定市域生态控制线保护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0%,其中生态红线保护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30%。生态红线保护区范围内严禁开发建设,发展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生境以促进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缓冲区,限制开发建设的规模,提供对生态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教育研究等功能。


3. 建设高效率、高标准的生态绿色之城


都市区形成“一河十二水,两脉四塬,八湖十泊”的生态总体格局,确保到2057年,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部达标,90%以上河流断面达到III类以上标准,保持三门峡市的高生态品质。


战略五:通道支撑——构建互联互通网络


1. 打造区域交通枢纽节点


东西方向上依托陇海超级高铁和超高速公路,全面融入郑州、西安1小时生活圈;南北方向上打通蒙西、华中地区运输大通道,促进运三一体化。随着航空科技发展,建设新机场,形成“路铁空多式联运”的枢纽城市。


2. 构建市域网络化交通体系


完善市域干线公路、加强各城区、县城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建设灵宝绕城高速、芮宝高速、三门峡绕城高速等项目,深化城市各个组团间联系。


3. 建立都市区立体交通网络


以外围高速路网为骨架,规划快速路网有机串联五大组团,考虑未来城市发展,在都市区内规划云轨1号线,首期建设连接重要交通枢纽与各组团中心,远期规划城际云轨串联起沿黄城镇发展带上各组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形成智慧交通物流为代表的物质传输。


结语


《三门峡2057远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一是通过多途径促进充分就业,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二是加大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本地城镇化;三是构建多元住房供给模式,实现居民住有所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绿色低碳、人民安居乐业的城乡健康发展格局。


经过7000年的灿烂文化滋养,三门峡人民始终在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我们坚信,未来三门峡将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指引下,全面建成高品质、均衡发展、充分发展的精致城市,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中西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


「为深规院打call」近日,三门峡市城乡规划局公众号正在发起2057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公众投票,如您认可我们的方案,请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二维码为深规院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投票通道



编辑 / 陈程

插画 / 王彦妍

图片 / 作者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