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点庆阳丨环县羊肉是“山珍”(尚德琪)

陇东报 2022-05-08
(▲视频提供:西峰区融媒体中心 )

尚德琪,1963年11月生,甘肃环县人,高级编辑。1996年调入甘肃日报社,历任甘肃日报社工交财贸部副主任、专刊部主任、新闻部主任、文教部主任、评论部主任,现任甘肃日报社编委、高级编辑。评论作品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微笑,并保持微笑》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始终想到“最低”处》《养活自己是就业第一义》分别获得第十八届、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出版专著《影响力:专栏评论写作实践与研究》、专栏评论集《表达》以及“尚德琪作品系列”(包括《造句》《解词》《说话》《意思》《生气》《态度》等6本)。2005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7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1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4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环县羊肉是“山珍”

尚德琪

这几年,环县羊肉出名了。多年前,有人问我哪里人,我说环县人,他就只“噢”了一声。前不久,又有人问我哪里人,我说环县人,他马上就说,噢,一看就是吃羊肉长大的。

他是怎么看出来的我不知道,但我一听就知道,他对环县,只了解那么一点儿,对我,一点儿也不了解。环县养羊有历史传统,但环县羊肉出大名才是这几年的事;我真正开始吃羊肉的时候,儿子都已经长大了,怎么能说我是吃羊肉长大的呢!

我吃羊肉的历史虽然短,但十分幸运。大多数情况下,我不是吃家乡的羊肉,就是在家乡吃羊肉。

说哪个地方的羊肉好,人们都习惯说“一点儿膻味都没有”。陆游诗《书事》就写道:“醪酒芳醇偏易醉,胡羊肥美了无膻。”其实,“了无膻”可能只是一种误会。

“膻”字最初写作“羴”,是一个为羊专造的字。《说文解字》:“羴,羊臭也。从三羊。”段玉裁注:“臭者,气之通于鼻者也。羊多则气羴,故从三羊。”臭通嗅,气味也。意思很明确,“羴”指羊特有的味道。“羴”字还写作“羶”,所以许慎说:“羴或从亶。”段玉裁注:“亶,声也。今经传多从或字。”《吕氏春秋·本味》:“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可见,“羶”也是食草动物的共性,所以“羶”字后来就被“膻”字所取代。《现代汉语词典》对“膻”字的解释很有艺术,不是“羊肉的气味”,而是“像羊肉的气味”。无论如何,这个最具“羊气”、最有“羊味”的字,不能也不会与羊断绝关系。

 没有一点儿膻味,怎么能知道吃的是羊肉呢?这跟杏子得有点儿酸味,榴莲得有点儿臭味,熏肉得有点儿烟味,烤肉得有点儿糊味是一个道理。环县羊肉,不是一点儿膻味都没有,而是那一点儿膻味膻得恰当好处。对羊肉而言,恰到好处的“膻”,正是恰如其分的“鲜”。这正是“鲜而不膻”的真正含义,环县羊肉正是“鲜而不膻”的有力注脚。多亏“鲜”字中有个“羊”字。

环县属于黄土高原纵深区,是山外有山的山区,是雨贵如油的旱区,四季冷暖分明,昼夜温差显著,这一切,决定了某种土壤,决定了某种气候,也决定了某些植物及其生长方式。也许正是这一切,决定了环县羊的生长规律以及环县羊肉的特有品质。环县人说环县羊“食百种草药,行千里沟壑,饮万川山泉”,这显然使用了修辞手法,但不能不说生动形象。所谓烹饪之调料,其实在生长过程中就加进去了;所谓紧密之肉质,其实是日复一日锻炼出来的;所谓口感之鲜嫩,其实是一天一天浇灌出来的。正是有了这样的深厚背景,才使“鲜而不膻”成为可能。

外地人吃环县羊肉,一上口就知道吃的是真正的羊肉。这不仅是味觉上的一种满足,也是认识上的一种丰富。环县人吃环县羊肉,一上口就知道是真正的环县羊肉。这不仅是一种家常的味道,也是一种乡愁的味道。

有一年夏天,我陪省城的朋友去环县。到了环县,自然是要吃羊肉的。上了清汤羊肉,又上了干煸羊肉……吃着吃着,其中一位就说,羊肉性热,是不是冬天吃最好。我接过话茬就说,你是相信400多年前湖北蕲春人李时珍,还是相信眼前这些活生生的甘肃环县人?他连忙说,相信环县人相信环县人。

环县人一年四季吃羊肉,没有听说过谁因为夏天吃羊肉嘴皮子上结痂了,舌头尖尖上起泡了。环县人吃羊肉,往往会吃得满头大汗。出汗,既是一种热的表现,也是一种散热的方式:三九天,能吃出一身汗,是不是感觉就热乎了;三伏天能吃出一身汗,是不是感觉就爽快了?

环县人的早餐,最豪横的是羊肉包子加羊汤。包子是那种碗一样大的纯羊肉包子,汤是那种水一样清澈的纯羊汤。每一次回环县,我总是习惯于到上一次吃过的地方去吃早餐,但每一次都是在朋友的提议下去了新的地方。在环县,每一个餐馆,甚至每一个摊点,羊肉、羊肉包子、羊汤,等等,一样值得品尝,一样让人回味。

有道是,环县羊肉十八吃。“十八”取其多义,不同的是,此之“十八”并不是只往多处说,环县羊肉之吃法绝不止于十八种。只不过,有些没有人去命名,有些能描述出来但不知道用哪几个字去概括。就是十八种,也足够多了。如果你到环县出差或旅游一周,一日三餐不重样,可以连续吃整整六天。最后一天,一定要品尝一下“大锅羊肉”。那真的是一口大锅啊,锅径三米三,一次能煮六十六只全羊。大锅煮,煮出一锅“浩然气”;大块吃,吃出一股“西北风”。然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去过环县了,我吃过环县羊肉了。

几年前,环县有了一个称号,叫“中国羊谷”。有人问我为什么叫“羊谷”,作为环县人,我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开始一本正经地解释起来:环县有一条河,以江命之,从北而南贯通全境,两岸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环县有数不清的山,或命之以梁峁,或命之以塬岭,从西到东遍布全域。若有“崇山峻岭”,必有“沟壑纵横”。沟壑者,山谷也;谷中有羊,故曰“羊谷”。

情急之言,未必可信。但环县羊肉出于山谷却是铁的事实,环县羊肉也绝对算得上“山珍”。


朗诵者

强歌,甘肃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甘肃省朗诵协会会员、陕西省朗诵协会会员,庆阳市朗诵协会主席。


推荐阅读


事关“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庆阳发布最新通告(2022年5号)

这样的庆阳,爱了爱了!

庆阳,你真的变了!



发布丨马瑶

审核郝芳

新闻广告热线丨0934-5926120  0934-8612120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