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包容的校风著称!这所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值得你来探索~
合作高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缩写:UC Berkeley),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创立于1868年。该校目前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任教。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位,2021年THE世界大学排名第7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在学术界尤其享有盛誉。
作为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伯克利以自由、包容的校风著称,其学生于1964年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研究及教学中心之一,其在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均位列世界前十,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
项目目的
我校自2017年与UC Berkeley签署协议,开展学期访学项目。被录取的我校学生以全日制方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一学期的学习,每学期最低须修满12个学分(其中必须包括“跨文化交流的策略”这一课程(1学分));学生在UC Berkeley修读的课程经学校审核可以认定为华工的学分。
基本信息
项目类型:学期访学
学期分配:春季学期
项目名额:不限
申请截止时间:2021.10.13
项目时间
开始时间:2022年1月17日
截止时间:2022年5月13日
选拔要求
1. 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专业素养,身心健康;
2. 综合素质强,能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3. 无不及格科目;
4. 语言要求
本科生:托福90,或雅思7.0,或Duolingo 115,或TOEIC 750,或CET-6 520;同时通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内部语言测试(面试形式视具体情况再确定)。
研究生:托福90,或雅思7.0;同时通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内部语言测试(面试形式视具体情况再确定)。
开放对象
开放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数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物理与光电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力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电子商务系
开放年级:
本科 :2020级、2019级、2018级
硕士 :2020级、2019级
申请流程
一、校内报名
本科生:
1.请于2021年10月13日前前往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网站海外学习栏目(http://studyabroad.gl.scut.edu.cn/),用学校统一认证账号登录并进行线上报名。在通过学院审批后,登录上述网站上传以下3-5申请材料;
2.填写《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国际交换生)课程修读申请表》(学院签字盖章,原件交学院教务员,复印件交教务处);
课程修读列表详情请查阅 classes.berkeley.edu
3.在校期间已修读课程成绩单中英文各一份;
4.语言官方成绩单;
5.GPA证明(英文)。
研究生:
1.请于2021年10月13日前前往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网站海外学习栏目(http://studyabroad.gl.scut.edu.cn/)。在通过学院审批后,登录上述网站上传以下2-3申请材料:
课程修读列表详情请查阅 classes.berkeley.edu
2.在校期间已修读课程成绩单中英文各一份;
3.托福或雅思官方成绩单。
二、面试
伯克利在收到提名后与各位同学联系具体时间进行线上面试。
注:项目开放报名,但最终是否成行需视疫情而定。
项目费用
总金额:$美元 23105.00
费用描述:
费用详情请查看附件《Financial Information Spring 2022》及《BISP Brochure June 2021》
项目咨询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潘老师
电话:87114520
E-mail: scutpm@scut.edu.cn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 蒋老师(学籍与学分管理)
电话:87110734
E-mail: fwjiang@scut.edu.cn
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与全球事务办公室 莫老师
电话:81181634
Email: jwmoyy@scut.edu.cn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黄老师
电话:87114922
E-mail:sfc@scut.edu.cn
对该项目及伯克利分校课程方面的疑问可发邮件咨询:bispinsoc@berkeley.edu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信息
编辑:梁影霞
往期推荐
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成员——金泽大学的春季交换项目,谁能不心动!
每日一词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