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风采】“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篇(二)

2017-11-15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计残

种花容易树人难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

英才济济笑开颜


我们敬重导师,所以更希望他们为大家所知!

经过各院系的推荐,“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进入

导师初步展示环节

相信通过上一篇推送大家已目睹了众多导师的风采

不要急

投票前奏曲仍在继续

(展示不分先后)


导览

外国语学院                                    张德禄老师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石忆邵老师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杨守业老师

土木工程学院                                朱合华老师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彭震伟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劲老师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姚天明老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海真老师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黄争鸣老师


外国语学院    张德禄老师

严谨治学,勇于创新

张德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文体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张教授80年代在悉尼大学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英国学者韩礼德教授(M.A.K. Halliday),是这一语言学学派在中国的领军人物,也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张教授学术成果丰硕,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余篇,并在国内外一流出版社出版专著、辞书、译著、教材数十部,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成果奖,在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声望。虽然学术成就高,他却始终保持着勤勉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学术热情。张教授还十分重视本科教学,数十年如一日为本科生开设《英语文体学》全英课程,令人肃然起敬。

育人有方,品行高尚

张教授注重因材施教和全人教育,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研究兴趣,还提供各种帮助使学生在其他领域更好地进步。他为人朴实稳重、温文儒雅、心胸广阔、虚怀若谷,对待学生和同事总是和颜悦色、平易近人。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着每一位学生。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石忆邵老师




投身科研,一丝不苟

石忆邵,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石老师多年从事学术钻研,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上海市“十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等30多项科研课题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14年)等奖励。

平易近人,兢兢业业

石老师的课程生动有趣,善于启发同学,乐意传授给同学们最前沿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深入浅出地讲解。石老师的品德高尚,不但关心学生的科研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生活的细心与体贴。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校园的路上,他都会乐呵呵的跟学生交流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让同学们感到十分亲切。学术研究上,学生们所写的每一篇论文从初稿到最后定稿,都会经过石老师的无数次的批改,每次的修改都有所改进,每次的批复都是那么详尽入微,他会十分耐心的在每一个出错的地方进行标注,并加上他的一些参考意见,直到改到让他满意为止。他会细心地告诉学生们做学问需要用“心”去投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多学一些知识,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杨守业老师




学识广博,潜移默化

杨守业老师,主要从事于东亚大陆边缘沉积学研究,以沉积学与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东亚大陆边缘物质从源到汇过程与不同时空尺度的环境演变特征,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百五十多篇SCI刊物论文近七十篇。他倾心科研,学风正派,学术思路清晰,科学目光前瞻,科研热情始终如一,虽节假日仍俯首案前,是为榜样。杨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及卓越的才能令莘莘学子崇敬不已,他锐意进取的治学理念、严谨的学术风格、宽广的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着他的学生。在课堂上,他思维严谨、学识渊博、风趣幽默、教学方式多样,经过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奥难懂的书本知识简单易懂,仿佛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

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教授育人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不厌其烦,尽己所长,倾囊相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调动一切有利资源以支持学生走向国际平台。为人长者,温文宽厚。他为人以谦,事无巨细,均能以叩门而询,讨论问题,皆可各抒己见;他待人以宽,视学生如己出,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如春雨润物,让学生倍感归属;他做事以勤,与学生同出野外,必定亲力亲为,为学生改文章,细达标点字词。如此种种皆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在生活中,他亦师亦友般关心着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他的博学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宛如学生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土木工程学院    朱合华老师




兢兢业业,成就杰出

朱合华老师,多年专注于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注重学科交叉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领军人物和国际开拓者之一。朱合华老师由于其出色的学术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受邀请去东京地铁做“地下空间数字化及其应用”的学术交流报告,先后赴新加坡、英国、美国、韩国等做学术交流报告。国际计算和实验工程与科学年会鉴于朱合华在地下空间与工程领域的做出的杰出成就,将2013年度的国际学术贡献奖(THH PIAN奖)颁发给了朱老师。朱老师又因自身领域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认可,获得了第44届德国洪堡基金会的洪堡研究奖。朱老师先后于2008年和201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均排名第一)

热情执着,身体力行

他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在他的课堂,学生可以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火花,体会到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魅力。他对科学前沿具有敏锐的感知,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执着感染和鼓励着学生,他将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朱合华老师倡导教材内容的改革和教学、考试方式的革新,力求培养国际一流土木人才。他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困难学生争取助学金的资助,捐助资金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知识、能力、人格”的人才。他教学和科研严谨的态度儒雅崇德向善的品质,使得他深受学生的爱戴。他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促进了系、院学科建设和各项工作。他不仅是学生心目中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好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彭震伟老师




成绩突出,能者为师

彭震伟老师是城乡规划专业科班出身,先后在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本硕博学位。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和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2014年)。多年以来,彭震伟教授在城乡规划研究、设计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累积了在城乡发展领域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近年来,彭震伟教授领衔承担了国内多个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乡统筹规划、村镇等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等奖项。

温文尔雅,诲人不倦

君子如玉,温润而泽。彭震伟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所谓君子如玉,便是一个人的自身气质内核与外在处事方式都较为贴近玉质。玉之所以令人舒服,是因为它的清凉和滑润:清凉自于平静不躁,滑润来于内隐棱角。认识他的人一定都会有这种印象:他为人温文尔雅,不骄不躁,任何着急的事情摆在他面前都能够慢下来,有条有理地完成。也许正因了他这种泰然自若的淡定的个性,彭老师在处事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与任何人相处都十分融洽,学生在他面前也不会紧张和有距离感。 像一位慈父,更似一位好友。在彭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能听到他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解释分析一个个重点难点。从刚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到最后课程结束时满满的收获,彭老师的学生都感到非常感动和骄傲:为自己的导师骄傲,也为导师能培养出优秀而全面的学生骄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劲老师




勤勤恳恳,桃李芬芳

张劲教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从教三十余年,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项目,著有多本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省市、校级荣誉十余次。张劲教授,是标准的“新三届”。1979年,入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毕业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同济大文法还没有分家之前,张劲教授供职于法政学院,为学校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政治学优秀人才。2008年11月,同济大学法政学院分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张劲教授随人事变动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要求严苛,持之以恒

“道不可须臾而离也”,这是张劲教授的最佳工作态度写照。虽然他还有几年就可以退休含饴弄孙,但在工作任务的处理上,他依旧条理有序、老骥伏枥。作为学院党委书记,很多大小事宜都需要经过张老师审阅定夺。行政工作繁杂琐碎,对全局掌控性、组织协调性的能力要求非常苛刻,时常会面临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多项任务事宜的高强度负荷。作为领导,张老师不单是向下布置任务,更多时候身体力行、全程参与。按常理,张劲教授从未没有却步不前,始终奋斗在学院工作的第一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作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领头人,张劲教授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外化到了工作范围的角角落落。仅本学年开学头一个月,张劲教授完成“学习7.26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两次,主持“关爱老年人,欢庆十九大”重阳节活动一次,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研究院”挂牌,任聘为习近平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院特邀专家等,余者出席会议、处理日常事务,不胜枚举。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姚天明老师




多文为富,专心致志

姚天明,教授,男,55岁,研究方向为生物无机化学。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高校青年教师。1999年3月赴台湾中山大学访问研究,博士后研究员,从事有机金属无水无氧操作。2000年入选首批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从事功能配合物超分子组装研究。2000年3月获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专项资助,赴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杯芳烃超分子化学与模拟生物催化研究。2001年7月获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赴日本大阪药科大学,从事tau蛋白分子结构与AD病理及相关药物设计的研究,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2年被评为同济大学教授,2003年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化学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李国豪奖、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因材施教,平易近人

姚天明教授具有渊博的学识,教导学生时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乐于解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在指导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姚老师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学术思维,不断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去做有创新性的工作。在生活中并不与他严肃端庄的相貌所映衬,他就像一个“老顽童”一样,经常和大家在群里开开玩笑,还是他的性格所决定,平易近人,才亲民,正因为这样,大家都非常喜欢他。生活中的姚老师平易近人,时常关心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有的时候还会带学生们出去玩,让学生们放松自己,有的时候会和学生出去小小聚餐一顿,跟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快乐。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海真老师




潜心科研,造福社会

杨海真老师,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水污染控制、环境概论、环境评价与规划、专业德语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杨老师长期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环境模拟与评价的科研工作,并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其中,八五攻关“高速吸附活性污泥法”获1997年度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九五攻关“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 获200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污水高效、低能耗除磷技术研究”获2000年度上海市市政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完成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30余项。此外还主持了“上海市石洞口污水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强化人工湿地处理研究”等项目,所研究的MSBR成果推广应用于多个工程中。

亲力亲为,思维周全

杨老师一丝不苟、亲力亲为点评学生的论文作业,幕后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的他就是辛勤的园丁,即使是深夜,即使是节假日,只为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和提高。生活中幽默风趣积极乐观的杨老师就是亲切长者,与学生打成一片,没有距离感,亦师亦友,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杨老师对于毕业学生的关心也从未减少,他时常会询问学生们的工作状况,为他们的困惑指明方向。在工作中曾遇到难解的问题,学生会第一时间想到向杨老师写邮件请教,没想到百忙之中的老师当天就给予了回复。而更令人感动的是,老师不仅仅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还给了很多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想的十分周全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黄争鸣老师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

黄争鸣,男,博士生导师,1957年7月生,湖北钟祥人。1979年12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结构设备与工艺专业;1983年1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因为黄老师近年提出的新理论,他被参加由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以及机械工程师协会联合组织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针对复合材料当今最具代表性的力学理论所进行的权威评估,并且是所有参加评估中唯一的完全根据组成材料的机械性能参数来确定复合材料全程力学性能及响应的本构理论。黄争鸣教授出版有3本专著、4本合著,发表150余篇论文(其中60多篇为SCI收录),并申请4项发明和16项实用新型专利,是10余种国际著名杂志的评审人之一。

认真负责,和蔼可亲

黄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任,会很耐心解答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指引方向。学生写的每一篇论文他都会认真阅读,仔细修改。他的课每次都是自己用心准备过的,经常会更新内容,而且坚持自己批改作业,会在错误的地方写上一些该题目的正确思路。此外,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和跟进科研进展,黄老师会在每周都安排一次组会,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也正是因为黄老师的教导,课题组有很强的凝聚力,有着很浓的学术氛围,大家会经常围在一起进行学术讨论。作为一位长辈,黄老师慈祥和蔼,关怀学生。他会在与学生一起吃饭时,主动了解学生的情况,跟学生家长里短地唠嗑,让学生如沐春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导师不仅是学生钻研学术的启明星

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欢迎持续关注“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展示!




文稿 | 廖晨曦 顾景景 甘钦梦 肖钰川 刘龙南

编辑 | 刘龙南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

 季遇·济遇 | 遇见不一样的上海初冬

【挑战杯】同济欢迎你——共赴“挑战”之约

【导师风采】“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篇(一)

【讲座】学术达人陆叶强——博思论坛第一波嘉宾简介强势来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