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行之声 | 讲!走遍大地神州,再叙红色记忆

2020“同行计划”

我的红色日记

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


为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深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理解认识,同时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同济人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之光在强国伟业中闪亮绽放,本次“同行计划”在各地组织部门、校友会和地区指导老师的支持下,在各实践地区开展了“我的红色日记”专项主题活动。

活动中,各位同学通过线下实地走访、参观学习和线上观看素材、分享感悟相结合的方式,把对历史的学习与体悟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与历史相遇,和历史对话,在历史与现实中反复穿梭,从历史大潮中感受时代脉搏,让青春之光在强国伟业中绽放。


01

福建

学四史,忆初心


活动简介

7月25日下午,榕城福州云层渐散,一扫上午的滂沱大雨之势,阴凉舒爽。福建组实践分队的同学们来到了位于三坊七巷的同济大学校友之家济济堂,为校友们和有意报考同济大学的准大一新生们介绍校史,同时以同济青年的眼光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得到了在场人士的一致认同。宣讲完毕后,同学们热情地为在场的准大一新生解疑答惑,鼓励他们报考同济,一同奋进。

活动感想

林夷媛:

“同济大学走过的百年之路,是一条坎坷之路,更是一条‘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100多年来,同济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0万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为自身能成为一名同济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无论何时,“同济精神”不能忘,家国情怀不能丢,这是我们同济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也是我们校训校风最好的写照!


曹乐萱:

作为新时代的同济人,生逢其时,理应始终贯彻自觉担当、不辱使命的思想。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四史”结合起来。同时,在研读材料的过程中,我深切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作为即将奔赴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我必须始终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对“四史”的学习,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如此这般才能成为祖国这栋大楼的一颗牢固的螺丝钉,为未来不断加盖、增高而贡献出力!


王昱祺:

我们福建组举办了“与历史对话,让青春绽放”的交流活动,把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团员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座谈会上,大伙分享了自身在实践岗位成长奋斗中的经历,激励同济青年时刻要敢为先、乐奉献、勤思考。青年代表纷纷表示:作为同济人,要认真学习“四史”,筑牢思想根基,努力拼搏。同时,要时刻心怀感恩、珍惜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一种传承的接力棒,这是一种信念、精神的相传。


02

湖南

重走伟人求学路




活动简介

7月26日下午,“红色日记”湖南组的同学们赴湖南第一师范、东方红广场等地参观学习,举行“韶山:同济青年与青年毛泽东”追忆活动。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名人辈出。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中共七大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等曾就读于此。毛泽东在学校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和湖南大学。在详细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学校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的经历后,同学们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所感动,对先辈们坚定信仰精神感怀不已,而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岳麓书院优秀的教育和文化传统,又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活动感想

郭开易:

我们来到了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满怀着对革命仁人志士的无限敬仰之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颇具特色的建筑楼群,这也是第一师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我们沿着长廊缓步慢行,观看前人的生活场景,感受前人的生活。走过先人曾经走过的路,想象着当年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为人民所做的贡献,我不由得心生仰慕与敬佩。如今风华正茂的我们也应该拿出毛主席的那份热情,正确面对各种挑战,勇敢地担负起来青年的责任。


彭程:

毛泽东青年求学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黑白灰色调的主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昏黄的灯光下是民国建筑的沉稳与大气,而那建筑上高高竖立的红旗成为了这片风景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迎着晴空飘扬,是革命的张扬、是热血的赤诚、是前辈们前赴后继追求的理想之红,像烈日一般悬在每个后浪的头顶,让一切阴影无处遁形。我们在湖南大学的毛泽东主席像前进行了瞻仰和怀念,千年岳麓,百年湖大,走在校园中,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经岁月沉淀下的历史厚重,这里曾孕育无数杰出学子,此刻也将续写新时代华章。


谢姝瑶:

1950年毛泽东为第一师范题词:“要做人民的学生,要做人民的先生。”在这里,青年毛泽东度过了8年宝贵的学习时光。在风起云涌的时代,第一师范当时民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对包括毛泽东在内的有志青年在理想抱负、哲学思辨、军事才能等方面进行培养和锤炼。他们在这里立下了改变中国的远大志向,用他们的理想和生命铸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湖湘学子、一名学生党员,定要坚定信仰,不忘初心,追寻先辈的脚步,不断弘扬和践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精神。


03

四川宜宾

同舟共济,李庄浓情

活动简介

7月25日,宜宾地区实践小分队来到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的李庄古镇,行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探访同济旧址,听这里的一砖一瓦讲述同济西迁和在李庄发展的故事。

活动感想

刘昱晗:

在那段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峥嵘岁月,是李庄收留了当时流离失所的同济大学,“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报彰显了李庄的大义,就像是在风雨飘摇的夜里为同济大学这艘远航的巨轮亮起的灯塔。由于李庄正在维修保护,只能参观同济工学院旧址,但已让我觉得不虚此行,李庄对同济大学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永远铭记,李庄若有需要,同济人必不推辞,未来还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同济学子来到这里续写李庄与同济大学的故事。


陶垠颖: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类的美好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站在同济工学院旧址前回望,看到了学院创始人之一傅信祁老先生在自己的学生时代,随同济大学一路内迁。正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代代同济前辈行健不息,薪火相传,扎实学业,攻坚克难,为后来我国的工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学习条件好了,我们应该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博学多思、锐意进取,为将来推动祖国建筑与建成环境事业的不断发展,锤炼过硬本领。


何彦池:

国破山河在,万众一心抗敌去。同济大学生死存亡之际,李庄以其兼怀天下的胸怀接纳了同济。这延续了同济的文脉,也成就了今日的同济。每一位同济人在接受入学教育那一刻,定会从心底里或感激李庄。此次怀着一颗崇敬之心拜访李庄,古镇静谧而美好,早上的金沙江水雾缭绕,仙境十足。在参观工学院时,我们更近距离接触了同济人在李庄的点点滴滴,体会到他们以艰苦卓绝的品质克服困难。这样的精神更多是激励新一代同济人,以抗战精神为科研工作的源泉,努力高攀科学研究新高峰,为社会发展作出更高的贡献。


04

四川龙泉驿

感受时代脉动,助力梦想启航

活动简介

中国车,作为贯通大江南北的超级工程,承载着众多梦想不断前行。为进一步了解中国车的发展历程,感受大国的时代脉动和创新之路,成都龙泉驿小分队于7月19日集中观看学习了《超级工程》第二季和《中国高铁》两部纪录片。通过视频,我们探寻中国高铁的脉络足迹,见证中国科研建设者的精诚奉献,感受“中国车”引领世界的“中国速度”,并共同畅想搭乘梦想的未来列车投身祖国的发展之中。

活动感想

仁青措姆: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它的长度甚至超越了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超级工程是中国一大奇迹,更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她的身上凝聚着中国人民新的梦想。我想起了位于雅康高速和318国道的二郎山隧道,巍峨高山,蜿蜒公路,一条隧道连接山的两头。这让我更加佩服建筑者无畏艰难困苦,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创造出的不平凡的成就。他们在每一个枯燥,繁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里面最常见到的镜头,更是生活的常态。


邓晴文:

通过观看视频《超级工程》,我了解到中国高铁的研制历史,从桥梁、隧道、无砟轨道等线路工程,到牵引供电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国的高速铁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推动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从一无所有,到构建起完备、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澜壮阔。“想要富,先修路”,高铁的修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在更加遥远的未来,当我们的后人回望今天中国创造的历史时,中国高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将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


管垚:

通过学习,我既感受到中国高铁的恢宏,惊叹于高铁发展的“中国速度”,也看到了高铁建造过程中存在的不易和艰辛。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虽然充满曲折,但中国铁路人和科研人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精神令人动容。一条条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凝结着中国人对速度矢志不渝的追求,展现了一个民族创新进取的身姿,镌刻着无数建设者生命的印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自身命运融入大国时代命运的洪流中,争取在今后参与到类似高铁建设的重大项目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05

四川成都一组

铭记伤痛,无畏前行

活动简介

“我的红色日记——汶川地震中的同济故事”会议于2020年7月26日晚在线上进行,同学们就同济人在汶川地震中的事迹与精神展开了学习讨论。通过观看纪录片,当时的新闻视频等,回忆当年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感动,全国人民生死不离、生生不息的震撼。此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创新红色文化活动形式,提升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品质。

活动感想

朱沛文:

汶川地震发生后,同济大学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专业技术志愿服务队”,组织一批批专家奔赴重灾区,奋战在抗争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主战场。专家们发挥科技专长,全力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各类救援及重建工作中,用专业技术支援灾区。在这些专家队伍中,有年过半百的老教授也有年轻有为的青年博士,在他们身上能看见道义与学术在一辈又一辈同济人身上星火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康金玲:

08年5月22日,第二支6人“房屋应急评估专家组”迅速集结、紧急出征,由土木学院顾祥林教授带队前往受灾严重的四川德阳什邡市进行支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提高评估效率,专家组分作5组,在深入该市多个乡镇,对大企业、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作评估的同时,还分头对市区建筑进行评估,并且每组配备3至4名当地技术人员,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


钟玉笛:

特别感谢同济大学对家乡的援助。同济大学的老师们从地震灾害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防灾规划、相关规范制定等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帮助城市在今后能够抵御更多的风险。


06

四川成都二组

云观进博会

活动简介

7月26日晚,成都组第二小组进行了“云观进博会”为主题的时长1小时的红色日记线上交流活动。活动包含了进博会纪录片观看、VR看展、同济与进博会的故事、了解国家馆及展品等4个活动。此次活动让小组成员比较全面的学习了前两届进博会的盛况以及第三届进博会的前期准备情况,也深刻了解到同济在科技贡献、志愿服务等方面对进博会所做的贡献。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博会是中国对外开放决心掷地有声的宣誓,正如总书记所说: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绩、越办越好!

活动感想

宋聪:

进博会是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创举和有力证明。前两届进博会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对于世界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利好的事,如习总书记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顺应的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放的今天,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薛元圆:

在这场世界盛会中,同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力量。两届进博会展馆的导航系统均由同济的团队牵头建设,是全球首例特大型室内外定位导航系统,代表了中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室内定位技术。此外,同济的师生们也积极参与到进博会的志愿服务中去。两届进博会累计300余人成为“小叶子”,在不同的岗位上彰显着同济学子的风采。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们应当积极关注进博会等全球盛事,积极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发展,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志愿服务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


林可:

科技助力发展,让许多大胆的想法变为可能。在拥有AR等技术后,云参观变得切实可行,虽然距离线下参观仍有差距,但我仍然切实感受到中国与世界互融互通的繁荣景象。“世界好,中国才好;中国好,世界更好”习总书记的话仍然回荡在耳边,中国举办世界级的进博会,主动融入全球化,不仅清晰地表明着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立场,更加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主办单位丨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部

主办单位丨共青团同济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丨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图文编辑丨刘康炜  仁青措姆  段建平

素材来源丨四川、福建、湖南地区实践同学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我校研究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改革再出发】同济大学研究生会工作部门负责人遴选结果通知
同行·周记 | 步履不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同行之声 | 看!他们的青春如此闪光!
同行·周记 | 出发!向着最需要的地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