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接力】法学院:同心筑梦法治中国 济世勇担时代重托


同济大学法学教育源远流长,建校初期即奉行德式风范。1945年,同济大学在二战刚刚结束的历史背景下设立法学院,肩负以法治重建国家之历史使命,汇聚法律英才,秉承欧陆特色,在诸多法学院中独树一帜。

今天,经历了75载风风雨雨的同济法学院,在法治中国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整装待发,扬帆远航。同济法学院奉“同舟共济”之校训,怀“继往开来,同济天下”之抱负,承“立时代潮头,育法治英才,发思想先声”之使命,坚持职业化的办学理念,汇聚雄厚的师资力量,打造坚实的研究平台,培育先进的学院文化,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济人”。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未来的同济法学院,既是培养治国理政栋梁之才的摇篮,又是神圣的法学学术殿堂,更是同济人的精神家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312120v9ft  

同心战疫

我院师生编写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法律行动手册》

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2020年2月20日,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法律行动手册》电子版正式上线。此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策划,同济大学法学院刘春彦老师主编,法学院多位同学参与,围绕疫情防控,针对政府、医疗机构等的防控举措、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应对行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等,介绍了其中的法律依据、执法逻辑、守法行为,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与传播,能够有助于政府、社会各界掌握和理解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编写的过程中法学院的同学们对本书都有各自的体会,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分享吧:

法学院2019级研究生 杨健宇

作为青年,尤其是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奉献到实践中来,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学院2017级研究生 徐圣艳

通过这样的工作内容,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法律需要长出牙齿,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疫情期间,也难免有不遵守防控措施的违法事件发生,正是这些相关的基础性强制法律制度,有力保障了我国对疫情防控的指引和约束。

法学院2019级研究生 王涛

我希望通过编写法律行动指南,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工作者们提供法律指引,以期为依法防控和突发公共事件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出法律人的绵薄之力。

法学院2019级研究生 李新怡

学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制作网络文化作品,可以为抗击疫情传递信心、鼓舞士气。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分享思考体悟,普及法律知识,也是每一位同济法律人该做的事情。


疫情防控普法视频

法学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制作网络文化作品,可以为抗击疫情传递信心、鼓舞士气。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分享思考体悟,普及法律知识,也是每一位同济法律人该做的事情。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同济大学法学院紧跟防疫热点法律问题,解读法律知识,从隐瞒疫情、造谣传谣、制假售假等多个方面出发,创作推出疫情防控普法系列视频,本期视频为系列的第一期。接下来,法学院师生还会创作更多的普法视频,陪伴全校师生、社会公众一同战胜疫情!


教师积极发表“抗疫”相关主题文章




2020年2月5日,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伟君老师于“腾讯新闻·热推”平台发表文章《关于瑞德西韦抗新型冠状病毒新用途申请专利的法律分析》。他从法律的角度上提供了抗疫药品专利申请的一些观点,为消除公众担忧,提供了权威性的法律评论。


2020年2月21日,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金泽刚老师于“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文章《战“疫”精神将在多方面推动中国前行》。他根据他经历的这段时光的所见所闻,结合法理,表达了他对我们国家战胜疫情,重新恢复蓬勃生机的信心。


2020年2月25日,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锫老师于“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文章口罩卖一元被罚数万元?行政执法不但应合法还应合理》。他就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个因出售口罩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件发表了评论,认为即使是于法有据的行政执法行为,也不能超出“合理性”的范围,即便这样可能增加行政执法的成本,但是一时的束缚带来的正面收益却是长远的。


2020年2月28日,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袁秀挺老师于“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文章《从新冠肺炎疫情反思我国传染病预警制度》。文章中,他就新冠肺炎疫情反应的情况进行了复盘,并对我国现有传染病预警制度进行了分析。在文章末尾,袁老师为我国传染病预警制度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一些建议。


2020年2月28日,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韬略老师于“同济文科”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文章《欧盟生物安全立法经验及对我借鉴》。为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立法引进了欧盟的视角,为我国未来就生物安全问题的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开通疫情防控法律咨询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济大学法学院组织了法律支援服务团。该法律服务志愿团由同济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律咨询团队、法学院遮阳伞志愿服务团队以及法学院学生组成,针对诸如防控措施的法律依据问题、隔离或治疗期间的劳动法相关问题、保险相关问题以及防疫期间遭遇的不正当价格问题等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问题,于2020年2月25日开始免费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样的法律咨询服务,为解决疫情防控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极大地便利了公众。


师生风采


院长蒋惠岭开讲“开学第一课”

2020年9月29日下午,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为全院学生开讲“开学第一课”,党委书记吴为民主持。法学院全体学生分别在现场或是线上直播系统听课。

蒋惠岭院长以“认识司法”为题,从“因为正义,所以司法”“‘大司法’与‘小司法’”“司法之所以为司法的标志”“为什么司法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司法走过的路”和“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六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司法启蒙和法治觉悟,为同学们新一学年的学习找准轨迹、夯实基础。

“开学第一课”上,蒋惠岭首先从正义的理论说起,他表示,司法制度是一个为了正义的实现而存在的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所确定的未来30年(分为两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2050年,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他勉励全体法学院学子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法治形势与司法制度,努力成长为符合国情形势的专业法治人才,投身法治中国的建设!


同济法学青年李芸舟同学以正式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学联二十七大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8月17日上午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学生、向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院2019级法学硕士研究生李芸舟同学经同济大学研究生会推选作为正式代表在上海分会场参会,倍感振奋、感触颇深。

Q

作为与会代表,有什么感想?

李芸舟:能够以正式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学联二十七大,是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荣誉、更是责任。全国学联二十七大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即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历史交汇之年所召开的一次青春盛会,参加此次大会的经历让我倍受鼓舞,更深感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身为青年学生,未来我定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辱使命,学思践悟、奋发有为,珍惜时代的际遇和机缘。身为学联代表,我将努力把大会精神传递给同学们,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人民立场和奋斗精神为牵引,带动更多青年更坚定、更有信心地参与志愿奉献、服务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青年学子力量!

Q

希望号召大家一起做些什么?

李芸舟: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和伟大的时代使命,要真正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大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着力点,继续活跃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城市治理、乡村振兴、文化传播、法律服务第一线,坚定理想信念,发奋成长成才,勇于开拓创新,锤炼高尚品格,唱响新时代爱国团结跟党走的青春之歌。

作为学生骨干,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守纪律、讲原则、作表率,增强政治思想的认同度、政治言论的信赖度、政治活动的参与度、政治责任的担当度;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维,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愿,关注同学们的实际需求,真正服务同学、引领青年;要把握时代主题,锐意改革、积极作为,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济海扬帆

探访全国劳模靳月英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由杨秋华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来自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学院的5名鹤壁籍同学组成的同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南鹤壁淇县黄洞乡太行山区,开展主题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探访全国劳模靳月英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实地探访了97岁高龄的全国劳模靳月英,近距离聆听她的先进事迹;同时还沿着靳奶奶的足迹,积极参加义务植树、采摘花椒等劳动。通过亲历劳动过程、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等多彩的劳动实践形式,进一步磨砺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注:靳月英,生于1923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黄洞乡鱼泉村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时间里,靳奶奶用实际行动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近40年的时间绿化2000多亩荒山,她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把一颗共产党员的爱心倾注在家乡建设、教育事业和拥军上,在默默无闻中铸就不平凡的业绩。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荣誉称号5项,“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荣誉称号16项,1959年5月和1984年8月,两次到北京参加全国“双拥”先代会,和烈军属、残退、转业军人、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4年被河南省政府和武汉军区命名为“模范烈属”,并先后十七次受到省、地、市、县的嘉奖。


生日快乐,我亲爱的祖国

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的耳畔回响嘹亮的歌声

我亲爱的祖国

你是我深深爱恋着的祖国

我爱你!

这件缱绻心事

贴近胸口,也难诉怀

以法为言,以律守心

心曲文字,娓娓道来:

以法律告白祖国

青年的热爱被你自然垄断

锦绣未来的许可为你独占

宏伟蓝图上你的署名永不过保护期限

----20级法律硕士 谢晨


我允诺与你同舟共济 

不附条件 不附期限

永不撤回

----20级法学硕士 王倩


祖国母亲

我心为你独占

排除一切善意第三人

----20级法学硕士 赵逸峰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 

每一个华夏青年

都承担着无限连带责任

----20级法律硕士 王冰倩


我能想到最酷的事

就是和祖国一起

变得强大

----19级法律硕士 林新宇


对祖国的深情时效

无中止

不中断


----19级法律硕士 赵小菁


只一眼五月同济初樱

便无悔三载求学济途

愿揣赤子之心

誓同舟共济

----19级法学硕士 张语兮


爱华夏母亲

是我的原则

溯及既往

----19级法律硕士 刘越


我最真诚的爱

献给亲爱的祖国母亲

这份爱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20级法律硕士 何家琦


祖国母亲 

我愿为您的发展

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0级法学硕士 白冰


今后,同济法学青年将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争卓越人才,发思想先声。秉承“继往开来”之精神与“同济天下”之抱负。追随“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理念。

用信念和坚守彰显新时代同济法律人耀眼的青春光芒,不负时代重托为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同济法学的贡献!

@汽车学院

金秋迎双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期待你们的精彩!


关注同济法学

了解更多法学资讯

部分内容来自“同济法学”、“TJ法律人”公众号

编辑:程云鑫 王冰倩 贾世奇 白冰 邱梓欣 

排版:梁彦珊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
比赛|“同研枫林杯”篮球赛今日开始报名
【同心接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十一载念初心 勇立潮头担使命
【同心接力】土木水利工程系:万千热爱如细流,汇聚成川河,奔向你【乘风破浪,青春无畏】2020杨浦区大学生“男神女神”创业能力训练营开启报名
同济,我们与“光盘”的故事未完待续(含最终获奖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