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接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系祖国、绿济未来


01

专 业 名 片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设有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培育了一大批环境和市政领域领军人才。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榜单,学科排名获评A+级(我校共计4个“A+学科”)。2018年,学科国际QS排名首次进入51~100位。2019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共计2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环境科学学科进入50~100位,是学校四个进入百强排名的学科之一。


02

献 礼 祖 国

学院致力于环境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在苏州河、太湖和巢湖等一批国家重大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促进了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取得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雨水综合利用、垃圾资源化和直饮水技术等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世博会,世纪盛会的基建

是我们给祖国的誓言

上海世博会建设:我院项目组建立了世博园区工程废弃物产生和再生利用技术方案,并成功应用;研发了世博园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现雨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回用;完成了世博园区直饮水安全保障及优化布局设计。

世博演艺中心的雨水收集系统

苏州河,环绕申沪的银绸

是我们给祖国的献礼

苏州河治理项目:环境学院专家团队牵头,采用“标本兼治”的治污思路,让苏州河水变“活”,使苏州河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指标达到景观水标准,节省工程投资17亿元,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治理过程

长江水,奔腾不息的清浪

是我们给祖国的赞歌

长江流域环境样品库:对环境样品进行存档,是长期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重要工具。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建设的长江环境样品库,现有-25℃冷库 600 平米,样品前处理和实验室3000平米,已收集土壤、沉积物、生物、人体等12类100000份样。此外,建设中的长江科学实验船将成为首个长江流域移动科学实验平台。

实验船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突破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关键技术

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在华东地区推广建设工程项目250余个,费用低廉、节约土地,明显改善了当地水环境,为建设部编制了技术规程,为科技部制作了电视教材,推动了农村污水处理,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环境改善效果

聚焦国际科技合作主战场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助力国家一带一路

学院面向国际环境前沿领域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德国、联合国环境署、瑞 士、加拿大、世界自然基金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国家、国外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密切合作,并得到了国家国际科技项目的支持。同时,学院为来自78个国家的留学生提供人才培养服务,为来自 42个非洲及亚太地区国家的2000余名代表提供培训,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国际合作


03

战 疫 力 量

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同济环境人以承担社会服务为己任,将论文写在“战疫”前线,在危难时刻践行“同舟共济”的初心和使命,用执着坚守诠释“济人济事”的责任与担当,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医院建设等方面贡献同济环境的智慧与力量。从老师到校友,“战疫”路上有着环境人不懈努力的身影。

教授带队

为“战疫”提供同济智慧

我院徐祖信院士团队主动参与中国工程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关系及风险防控”攻关项目研究,负责“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潜在传播风险源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编写了“新冠疫情危中之机”的专项分析报告。

徐祖信院士及其团队

我院院长戴晓虎教授加入到“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与管理技术在线专家工作组”,和专家组一起加班加点对疫情的环境风险控制出谋划策,制定应对措施,呼吁相关环保企业针对疫区病毒传播防治提供适用的消毒和灭菌技术及装备。与专家组共同讨论编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专项成果专报。

戴晓虎教授

我院尹大强教授参加编制了《饮用水厂病毒去除与控制运行管理建议》专报,阐述国内外饮用水中病毒的去除与控制效能,并结合水专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厂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优化、水厂管网消毒和水厂运行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就饮用水安全保障各工艺环节对病毒的去除与控制,提出技术解决措施和建议。

尹大强教授

我院范建伟、杨殿海教授在第一时间为奋战一线团队的同济校友,交流给排水工程方面的经验。“这没什么,学术上想到什么就交流,知道是校友,马上就能联系上。”当被问及此事,范建伟教授说,“雷神山大家都很关心,都想造得好,给排水方面我们想到几个应该注意的点,特别想跟设计团队交流一下,他们都是很专业的,都很棒。”

范建伟教授(左)

杨殿海教授(右)


校友担当

为“战疫”提供同济力量

不到10天建成一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专业医院,火神山医院的“神速”离不开同济环境人的责任与担当。我院2012届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李魏武,现任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海绵城市中心副主任。由他领导的团队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迅速组建项目组,在仅仅24小时内完成方案设计图,并经过6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于1月26日凌晨交付全部施工图。面对和时间“赛跑”、和疫魔“竞速”的紧张较量,他在完成上述任务后,迅速投入到湖北另一所应急医院的设计工作中。

校友李魏武

我院86级给排水专业毕业生洪瑛的贡献。作为雷神山医院给排水总负责人,她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确保地下给排水管道的预埋效果,她和项目组24小时内确定排水管网的走向、污水处理站和雨水收集处理池的选址,以配合施工单位快速启动基础工作。接着在不到2天的时间内完成室外给排水系统和处理设施的施工图。项目全程设计施工交叉进行,无缝连接,保证了工期与质量。

校友洪瑛

一起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还有我院11届环境工程毕业生胡颖慧。由于工期紧张,项目设计、采购、施工需要同步进行。在确定初步方案后,根据产品供货及现场施工情况,她不断优化调整系统设计,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设计任务并配合完成施工。雷神山医院建成后,她又投入到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改造项目。

校友胡颖慧


学子先锋

我们都是环境人

身体力行|义务消毒战疫情 

刘一夫 2018级本科生

以身作则|勇担返乡志愿者 

崔子佩 2016级本科生

排查测温|入户登记显担当 

王汉宇 2019级研究生

为爱伸手|疫情中血脉相连 

王天霖 2018级博士生

一代代同济环境人心系祖国、绿济未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时刻感念同济大学的培养,铭记中国人的使命与社会责任。面对疫情,同济环境人在“战疫”中经受考验,逆行而上,不断贡献着专业智慧与人才力量,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告白,为最终战胜疫情做出点滴贡献。我们无法一一罗列他们的姓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同济环境人!


从今日开始,在新时代的长风里扬帆!

从今日开始,在新征程的召唤下启航!

同济环境人在战斗!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下一棒到你啦!


文稿、编辑|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同心接力|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月当空歌盛世,“通”达华夏庆团圆【同心接力】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祝福祖国山河无恙,繁荣昌盛【秋天第一份邀约】同济创业谷第18期创新创业项目申请通道正式开启!
【SHU·短视频大赛】上海高校联合短视频大赛,二十万奖金等着你!
枫林讲坛丨你离论文开题,只有一个讲座的距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