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先锋候选人】周士奇:奋楫笃行 臻于至善


同济天下 · 追求卓越

学术先锋

ACADEMIC PIONEER



 06号候选人 




周士奇


设计创意学院 / 设计学 / 2020级博士研究生

奋楫笃行 臻于至善


周士奇,设计创意学院2020级博士生,师从吴志强院士,中共预备党员。


博士期间,从理论到实践,聚焦城市可持续领域,深耕绿色人居环境方向,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响应气候变化的城市建成环境适应性设计。截至目前,共已发表19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30, 被引用次数>110,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5篇为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一区TOP期刊,包括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等,并担任多本SCI期刊审稿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城市规划设计项目3项,多次参加国内外环境学术会议并作论文汇报,获得过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01创新 思考 持续进步



  "  

创新:我始终相信,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乐于探索未知,勇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思考: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我总是深思熟虑,通过分析和反思,找到最合适的应对策略,确保决策的明智和有效。


持续进步:我认为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致力于不断提升自己,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个人素养,都在持续地追求进步。





02 / 为什么参加学术先锋



  "  

参加学术先锋对我而言,不仅是对我科研成果的认可和鼓励,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它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共聚一堂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吸收新知,拓展思维,激发更多创新灵感。





03 / 科研成果



  "  

博士期间,本人聚焦城市“多情景模拟”、“可持续设计”与“适应性规划”,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城市研究与规划设计,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探索。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低影响开发在城市雨水源控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城市雨水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应对城市内涝的城市建筑空间配置,强调了建筑配置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在Local Climate Zone (LCZ)的背景下,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探索三维城市形态与当地气候之间的关系,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开发实用智能工具,帮助他们通过3D生成设计技术优化城市地区的当地气候;追踪城市韧性基础设施(URI)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等。在城市韧性发展的背景下,聚焦城市环境空间,探究应对气候灾害的城市空间发展。





04 / 科研中印象最深的事



  "  

我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灰绿基础设施耦合路径的模拟,后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局地气候分区与生成式算法的研究。因为这部分内容目前是微环境领域的空白,没有现成的研究路径可以参考。因此我们从前期遥感数据的解译到对生成式算法的遴选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多次生成结果的不满意也使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算法逻辑和数据采样精度,并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才最终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我和团队成员也经常加班到建筑院即将关门才去赶晚班的地铁。尽管前期的研究很辛苦,但是在突破了这层技术壁垒后,实验室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进展,相继有了不少科研论文的产出,这也许就是科研给人带来的成就感吧。





05 / 兴趣爱好



  "  

科研之余喜欢和朋友打打篮球,每当科研进展阻塞的时候,我都会和同门师兄弟去球场上放松一下,释放下科研压力。周末的时候,我也会选择去钓鱼。钓鱼的过程和做科研的经历很相似,这个爱好我也一直保持着。





06 / 未来寄语



  "  

生命中的每一步都蕴藏着无限可能,勇于尝试,尽情探索人生的每一种精彩。




ACADEMIC PIONEER


(编辑来自设计创意学院)

编辑|张雨霏

审核|王润浩 叶子倩 吕嘉欣

责编|施卫国 俞锦鹏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公益伞丨下雨天却没带伞?“公益伞”为你撑起一片晴天枫华正茂|枫林晚会节目单揭秘&观看须知,就在今晚!
枫华正茂|枫林晚会节目单揭秘&彩排花絮&班车信息,邀您共赴枫林之约!【恋爱IN济·嘉人有约】第三轮人工互选正式开启!
枫华正茂|枫林节开幕式抢票倒计时!内附路演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