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先锋候选人】陈思琦:实干笃行,不负韶华
同济天下 · 追求卓越
学术先锋
ACADEMIC PIONEER
08号候选人
陈思琦
汽车学院 / 2020级博士研究生
实干笃行,不负韶华
陈思琦,汽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电池热安全机制/建模及安全防护,师从魏学哲、戴海峰教授。
以前三作者发表SCI/EI论文36篇,其中以一作/通讯发表SCI期刊论文14篇,EI论文3篇,多数论文发表在综合/能源工程领域TOP期刊,如Innovation (Cell Partner Journal,IF=32.1)、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15.9)、Engineering(IF=12.8)、Journal of Power Sources(IF=9.2);公开发明专利共23项,其中以第一/导师第一发明人公开发明专利18项,授权6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知名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参与SAE举办的学术会议2次;参与2项团体标准编写;以总评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同济大学-潍柴动力奖学金及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奖学金各一次,连续2年获评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博士课题获得同济大学-联合汽车电子(UAES)优秀博士课题奖学金资助。
01 / 求知 坚持 细心
"
如果选择用三个词形容自己,我会用:
求知 坚持 细心
求知:面对感兴趣的课题或知识领域,我倾向于“保持饥渴,保持‘愚蠢’”地去阅读相关的专业介绍材料,让自己形成大致的知识体系,再去了解其中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瓶颈,以期实现有的放矢;
坚持: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生活,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与磨难,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正确面对、杜绝抱怨、消化负面情绪,去冷静处理才能有条不紊地解决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
细心:繁杂的事务、知识及细节会不可避免地充斥我们的科研与生活。作为一个记性差的人,我倾向于用便签、备忘录等工具记录解决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做事时全情投入保持专注地去执行,以便实现更高的成功率和效率。
"
02 / 为什么参加学术先锋
"
学术先锋是了解各学科科研动态、交流展示科研能力的良好平台,作为一名科研人,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深受导师魏学哲、戴海峰教授及合作单位欧阳明高、冯旭宁教授的启发与指导,他们一直鼓励我广泛交流、向其他科研工作者学习。此次十分荣幸被学院推荐参评,获得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既是对自己过去的工作的总结,也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总结表达能力的历练。借助这个平台,“睁眼看世界”,向其他领域的优秀科研人学习,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汲取养分。
"
03 / 科研成果
"
我的研究主要聚焦电池安全机制/建模及安全防护。关于研究成果的亮点,简单来说,就是分析电池失效机制及内外特征演变规律,并分析关键特征参量在热失控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提出高效可靠的预警信号,实现电池系统的主动安全;并通过理论分析建模、数值计算模拟电池热失控相关特征分布及演变情况,最终提出针对其热气灾害的被动安全防护方法,延缓甚至杜绝电池系统的安全事故。
"
04 / 科研中印象最深的事
"
作为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课题,常与高温、火焰、爆炸和毒气打交道,实验场地、计算资源等要求都非常高,实验不顺或模型报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但本着对新能源动力系统安全未来的期待与责任感,会在痛苦怀疑疲惫中咬牙坚持。熬到凌晨的那抹阳光、科研过程熬出的精美图片、民众得到电池安全知识普及后的赞同眼神,都是这些年忙碌挫折里最好的精神抚慰。在各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致力于将研究所得分享应用于企业、社区街道,看到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不断迭代精进、更多的电动车用户更科学安全地选择、使用,成了我为之不断奋斗的力量来源,这点点滴滴的触动,也深深镌刻在我心中。
"
05 / 兴趣爱好
"
从小我的兴趣爱好就比较广泛,读书、运动、绘画、音乐等等都成了漫漫求学生涯中绝佳的放松与调节方式。虽然时间很少,但无论是团队运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交流,还是独处时的一卷书、一张画纸、一把吉他,都会让人在疲乏中感到满足,恢复状态,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工作与生活。
"
06 / 未来寄语
"
不悔过往,不惧将来;不忘初心,不负当下。
"
ACADEMIC PIONEER
学
术
先
锋
(编辑来自汽车学院)
编辑|冉璐嘉
审核|王润浩 叶子倩 吕嘉欣
责编|施卫国 俞锦鹏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学术先锋候选人】张钧尧: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学术先锋候选人】夏子谦: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学术先锋候选人】林锦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学术先锋候选人】朱航宇:听于无声,见于未形,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