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灾难抒情成为了一种习惯

2015-08-16 杜㮶 这儿有好书

微信ID:ibookreview

『与368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作为滨海新区诗人、作家,有义务拿起笔来为这场向灾难斗争的战役提供支持” 的陈丽伟火了。因为写了一首名为《第二声是冲锋的号令》的诗赞颂天津爆炸事故中的消防队员和团结一心的民众,他受到了无数批评与攻击。

对于这些批判的声音,陈丽伟并不能理解,在这个天津人心目中,通过“传播正能量”来激励民心并没有什么错,应该是一件好事。在诗中,他赞美那些勇敢坚毅的消防队员:“当人们匆忙地逃离危险的中心,你逆行的身影成为最美的风景!”他甚至用华美的辞藻描述了消防员们的壮丽牺牲:“瞬间的爆炸瞬间照亮天地,生命的哀歌恰是一曲生命的颂歌!”在整首诗的末尾,陈丽伟更是直接呼喊:“心贴着心就有不灭的希望,手拉着手就是钢铁的长城!”



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爆炸现场。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目前,天津爆炸事故所造成的伤害或许还处于进行时:参与现场救助的消防人员伤亡情况尚未确定,爆炸事故发生时的状况众说纷纭,不断有人追问死难者人数统计问题,消防员的灭火方法是否引起了第二次爆炸的争论仍在继续……爆炸发生近70个小时后,700吨氰化钠遗患未除,天津港公安局消防队仍处于“失联”状态。

在这样的状况下,陈丽伟的颂诗横空出世,用诗意的叙事方式将各种各样美的意像联系在一起,和所有社交空间广为流传的男人沉默女人流泪鸡汤文一样,试图利用人类的移情感和对利他主义的歌颂赚取一些廉价的感动。这种类型的文字向来有一定的市场,但或许因为此次天津爆炸事故中不断涌现的对“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质疑声过大,夹杂在追责报道和调查跟进之中的这首“情怀”诗不幸中枪了。



同样充满情怀的“最帅逆行”被曝抄袭自韩国2011年7月14日首尔南山1号隧道爆炸事件的相关漫画。


组成这首诗的是一些“美丽”而务虚的文字。在这些文字背后,看不到灾难的原因与死亡的人数,也看不到对救助方法的评析与对安全撤离的指引。只看得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十个令人感动的瞬间和痛哭流涕的受灾群众握住了慰问领导的手。在这种常见的颂歌式叙事逻辑和令人不得不感同身受的催泪弹中,我们不得不一再地悲伤,感慨,记住某一些或许是自愿牺牲或许是被迫消弭的英雄的名字,然后在社交网络上转发一张带有祈福蜡烛的图片。在这样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感动之潮中,大家最终学会的,只是些激励人心的成语……

当然,没必要把陈丽伟作为一个典型的乐观主义英雄爱好者和盲目的政府簇拥者进行批判,因为在庞大的国度当中,他绝非特例。读者对此类手拉手心连心,勇敢的民众在英明的领导下战胜巨大灾祸,最终复兴华夏的叙事方法并不陌生。事实上,在一种努力的煽情氛围里,灾难和颂歌总是紧密相随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2005年,沙兰镇洪水


灾难来得那么突然,一场猝不及防的山洪,在大地上留下了淤泥与悲恸,但在灾难中,有一样东西却没有被淹没,那就是爱。


——《光明日报》新闻《洪水无情人有情》



2008年,汶川地震


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兆山

《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


汶川地震后,成都市民用爱心、信心彼此温暖,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夜晚……许多人和衣躺在用报纸、床单、塑料薄膜铺成的“床”上。也有的用玩扑克、玩麻将的方式和余震较量,准备战斗到天明……


——《人民日报》第4版文章

《成都震后一日》


此类打着“人文关怀”旗帜出现的华丽篇章轻而易举地充斥了所有人的生活,我们却至今难以厘清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我们本来就热爱评选和赞扬那些感动中国的“最美”;或许最能打动人心的正是那些情绪张力饱满,充斥着爱的故事;又或许在某种独特的舆论环境中,我们早已对用词模糊,细节不明却政治正确的讴歌习以为常,却忽略了对英雄和团结一心的颂歌背后,充斥的是集体主义式的感动和赞美,这些赞美将可能存在的制度陈疴片面地抒写为无私的自我奉献。



杰克・伦敦曾写过一篇地震报道:“旧金山完了!组织瓦解,通讯完全中断……成千上万的人们疲于奔命,其中工人聚居区的穷人已奔波了一天一夜,为了轻装,他们不时把拖了好远的衣物扔在大街上。”和这种令人沮丧的腔调不同,我们不习惯,或者不被允许如此悲观。我们不书写灾难,只书写救灾。在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氛中,读者和写作者一起把灾难中的种种感动最终咀嚼成为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人文情怀。

的确,这些文字或许并没有事实错误,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克制冷静、哀而不伤,更不该把一个只是喜欢抒发感动的诗人送上道德的绞刑架。但当周围弥漫着充斥着集体主义“牺牲精神”的颂歌和感慨时运不济生命宝贵的鸡汤,而缺乏看上去狼狈而不美,缺乏煽情的数字和调查细节之时,一个社会就绝不可能有任何正义可言。




比起对英雄的歌颂,对苦难者的同情,对多难兴邦的期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而言,灾难面前,迫急而茫然的公众更加需要的是应该是实用有效的信息。正是在这些粗糙而非华丽的时刻,文字才真正有了最后的尊严。


本文为原创内容,撰文:杜㮶,编辑:禽禽、方格,转载请联系书评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挺一下坚持原创的书评君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


年度好书 | 四月好书 | 红镜头 | 聂隐娘 | 同性恋群像 | 马克·吐温 | 康夏 | 权力的游戏 | 小王子 | 孤独图书馆 | 黄家驹 | 腋毛禁忌 |二十四节气 | 伍迪·艾伦 | 夏日翻书 | 禁烟令 | 玛丽莲·梦露



《吴大羽作品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年3月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购买链接(仅余4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