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比尔·波特:吃饭,睡觉,打豆豆
在桂林的榕湖边等比尔·波特从火车站赶过来吃午饭,火车从柳州方向过来,上车前一小时,他还安排了绵密的行程。柳州之前,他去了海南、惠州、九江、永州,寻找苏东坡和柳宗元的足迹,为他下一本书采访。虽然在他最近出版的《寻人不遇》里,他决定再也不写书了。
他还挎着从河北柏林禅寺买的“化缘包”,15块钱,结实耐用,他说这是第三代。2010年第一次见他时,他也挎着这样一个包,那是第一代。那时他刚和妻子庆祝完30周年结婚纪念日和他自己67岁的生日,而他关于禅宗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的故事《禅的行囊》,马上要出中文版。大概因为这个原因,他前一天给自己买了一款价值298元的新手机。7年过去,他朝圣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寻人不遇》也已翻译成中文出版。
▲2010年在北京,摄影师想请他在这块水中石上打坐,他说哦,对不起,现在不是我打坐的时间。摄影/朱英豪
从惠州开始,这一路全由他在中国的资助人殷云陪同,至阳朔,永州“柳宗元之旅”的策划人李林,以及特意从鄂尔多斯赶来的几位朋友,早已在金宝河畔等候。当晚夜雨不停,加上老朋友相见,大家都兴致极好。晚饭后借酒聊天,那酒是他从美国特意带来献给他喜欢的中国古代诗人的,他以这种方式向他们致谢,也以这种方式与他们隔空相遇。那天晚上,他以这酒释放自己:酒过三巡,他开始起身,跳起舞来……小屋外,夜色往更深处沉下去,渐渐下大的夜雨使河面上涨。伴着两岸造型各异的孤峰,河水的轰鸣声从金宝河顺势拐进遇龙河。从那里开始,刘三姐的故事顺着河水流淌,渗进遇龙河大大小小的支流里,那是比尔·波特1992年来这里的原因,也是在春天。而小屋所在处,是Iphone6s发布会上唯一出现的中国风景,殷云的避世地。
第二天,雨过天晴,温润的水汽从河面上、山脚下、农田里,一点点蔓延至远处,至高处,至连绵不绝的孤峰群里。我们约好上午登顶小屋对岸的月亮山俯瞰这孤峰群,这景致桂林独有,而阳朔最佳;下午坐竹筏徜徉遇龙河;晚上甚至安排了去看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在比尔·波特二十多年的旅行里,这样轻松的行程几乎没有,大家都想让他歇一歇。
然而,直到夜里萤火虫从田间升起,他还没起床,这是宿醉的结果。再过几个月,他将迎来74岁生日,距离他第一次来到终南山寻访隐士,已经过去28年,那时候的他,爬多少山都不会累,喝多少酒都不会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比尔·波特喜欢孔子这句话。因为他的到来,他的资助人、老朋友,全都从远方赶来相见。不管资助人还是老朋友,所有身份都是以读者的身份开始,贯穿始终。
翌日回成都,有一部峨眉电影频道的纪录片《隐士》发布,纪录片是受他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故事《空谷幽兰》启发和影响,就像无数受启发和影响的读者一样,摄制组也带着书,带着对比尔·波特笔下的隐士,和对比尔·波特本人的双重好奇心,前往山里拍下了这部纪录片。发布会上,有一段总导演何世平和比尔·波特的对谈。何世平说,我们现在骄奢淫逸的生活,就像我们的鲍鱼、鱼翅、海参、燕窝,但它们的营养等同于相同重量的豆腐。比尔·波特在一旁补充道:我就是修豆腐禅。
在阳朔的最后一晚,终于看完加里·斯奈德的新作《山河无尽》,是这位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诗人、翻译家、禅宗信徒,第一次将唐代僧人寒山的诗翻译成英文,比尔·波特的生命,就在他与寒山相遇的那一刻开始转向,一去不复返。
《寻人不遇》的最后,他以加里·斯奈德的诗结束这趟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诗的名字叫《放弃》:
从弘法会上步行回返
夏日里干枯的鹃木
叶子萧萧落下
行李&比尔·波特
1.不归路
行李:1972年你来中国的时候,正好30岁上下,应该成家立业的,为什么想从美国跑到台湾来,还住进了寺院里?
比尔·波特:因为我从小已经看破红尘。我出生在一个很有钱的家里,给了我很好的机会了解有钱的坏处。我父亲那时是美国的民主党,他很希望从政,经常邀请有名的政治界人物来我们家。我发现在这样的地方我很不好意思,他们都有很强的目的,都是为了钱,那时候我最好的朋友都是我们家的佣人,只有他们是老实的人。所以我从小就确定不要走有钱这条路,长大后,每到一个需要选择的路口,我一定不会选有钱的路,而是走有意思的路。
行李:如果你父亲当时没那么多钱,可能你就不会看破红尘,过一种很普通的生活。
比尔·波特:很可能,谁知道,我父亲很有钱的时候,还准备让我去瑞士学习酒店管理。结果服兵役以后,我就上了加州大学的人类学专业,因为想借此学会很多不一样的方法来过这一辈子,比如少数民族的方法,文明古国的方法。后来发现少数民族也有社会矛盾,也有很多坏处,还是不知道怎么样过这一辈子。
等到加州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决定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的博士,那时候美国最有名的人类学教授都在哥伦比亚。可是我没有钱,填写申请表时,如果选择一门语言,就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当时我刚刚看过艾伦·瓦茨的《禅宗之道》,觉得禅宗很有道理,可以用来度过一辈子,就很随意地写了几个汉字。过了两个月,哥伦比亚大学通知我去读博士,学中文,并给我奖学金。
在那之前,我对中国文化一点兴趣都没有。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纽约唐人街认识了一位来自五台山的老和尚寿冶,有一天,当他从佛坛背后的一个小柜子里拿出他用自己的血写的《华严经》给我看时,我完全被惊呆了。他是我平生遇见的第一个和尚,让我深深折服,从此就跟着他打坐修行,直到来到台湾。
行李:1970年代,美国人已经对中国的禅宗和打坐很感兴趣了么?
比尔·波特:很少,如果他们有兴趣,他们会学日本禅,会去日本。可是我选了中文,我应该来中国。可是1972年中国还在文革,我不能来大陆,只有台湾有可能。正好有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来过台湾,去过佛光山,说我可以写信联系,就这样来了。那时并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也没钱,因为我放弃了奖学金,而爸爸已经破产了,一个姑姑给我买了来台湾的单程飞机票,和200块美金。
——在《禅的行囊》里,比尔·波特的最后一节写到了“不归路”,追忆了当年离开美国前往台湾的细节:
【那是1972年9月1日。父亲开车送我去洛杉矶伯班克机场,我从那儿先飞旧金山,然后转机飞台北。他给我买了张单程机票,不过估计钱是我波琳姑姑或者宝琳姑姑出的。那时候父亲已经破产很多年了。他早年挣下的万贯家财,全都在与我母亲旷日持久的离婚官司里捐给了离婚律师。从那之后,他主要靠我这两位姑姑的救济度日。
伯班克是北好莱坞郊外的一座小型机场,当年,送机的人们可以一直送到登机口,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检完票,转身,挥手告别,然后走向停在外面的飞机。登机时间到了,人们纷纷起立排成一队,这时,站在旁边的父亲突然掏出两张百元大钞塞进了我的口袋。加上兜里自己的十三块钱,这就是我去台湾时的全部财产。不过那时候也并不觉得揣着十三块钱和一张单程机票飞赴大洋彼岸这事有多不靠谱。我是打定主意去台湾的寺庙出家的,要钱干吗?而且当时也没打算回来。至少没打算很快回来。】
行李:你的人生就这么改变了。
比尔·波特:当时我有一种感觉,好像要离开以前的世界,去到另一个世界,但并不确定。到佛光山后,他们很欢迎我,住在庙里也很舒服,虽然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么潮湿的天气。可是过了一年,觉得佛光山太热闹了,特别是一个外国人,大家都会关注我,就转到了台北附近的明海寺,那是个小小的庙,更适合我。当家的是悟明法师,他是台湾佛教协会的会长,教我打坐。那时在阳明山有一所文化学院,我在那里读了一学期哲学,认识了一个坐在我后面的女孩。两年半以后,悟明法师说,你在这里住了这么久,应该出家才对。我觉得真的不好意思了,我就是在那边白吃白喝,他们还对我那么好,可是我不想出家,就离开了明海寺,到了阳明山的竹子湖。
行李:不想出家是因为恋爱了?
比尔·波特:可以这样说,我想时不时去看那个女孩。还因为我受不了规矩,我喜欢修行、打坐,可是我不喜欢规矩,不喜欢诵经,不喜欢穿特别的衣服,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好的出家人。在明海寺的两年半里,我就是吃饭、打坐、散步、看书,也开始翻译。悟明和尚出版了一本寒山的诗,有300首诗,有一个外国人翻译了100多首诗,所以我一边看英文,一边看中文,发现翻译佛经是很好的修行方法,可以改进中文,也可以改进佛法,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做翻译。
行李:女朋友呢?
比尔·波特:我每周六会坐火车去台北的明星咖啡馆看书,咖啡馆有四层,第四层不需要消费,有桌子凳子,可以和朋友聊天,也可以看书,女朋友在那里教我《庄子》。就这样,在竹子湖住了四年,然后在一个广播电台工作了七年,我女朋友的妈妈终于同意让我跟她女儿结婚了,那是1980年。
▲原本是为了爱情才去电台工作,却在电台工作行将结束时,决定来大陆寻找隐士,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1989年寻访终南山的比尔·波特已年近半百,这些隐士改变了他的余生。
2.放弃修行,才能真修行
行李:虽然是为了有稳定的收入,让岳母放心才去广播电台工作的,但这期间的工作对你后来影响也挺大的。
比尔·波特:是的,电台先是在台湾,后来去了香港,老板又请我去香港做了一系列每天只有两分钟的节目,所以我开始做了黄河之旅、丝绸之路、彩云之南、江南之旅这些旅行,那期间赚了一点钱,决定把两个孩子送回美国,因为他们不会说英文,但是我的钱不够让他们在香港上外国学校。
行李:家里不可以进行双语教育?
比尔·波特:不行,在台湾的时候,我不习惯台北的都市生活,我太太不喜欢山里的生活,所以就是我住在山上的竹子湖,太太住在她父母家里,孩子和我每个周末见一次,所以没办法双语教育。
行李:但你在台湾的时候就来大陆寻访终南山隐士了。
比尔·波特:是的,1989年,我已经在美国出版了寒山的诗集,那时候美国有一个基金会,我想申请一笔钱来大陆看看还有没有寒山这样的人,或者像寒山一样生活的人。那时候在电台,每个礼拜必须采访一个有名的台湾人,正好采访王文洋(现宏仁集团董事长),采访时,我问他有没有看过电影《毕业生》,里面有个老头子,他说我只有一句话跟小孩说:“Plastics, son,Plastics,That's the future.”因为王文洋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塑胶厂的CEO,于是我问他,如果你现在跟毕业生说一句话,会说什么?他说:跟着道走,学道就好。我觉得这很有意思,说我想去大陆寻找隐士,正在等一个美国基金会的答复。他说如果他们不给你钱,我给。后来我就是靠着王文洋的钱来终南山寻找隐士的。
可是我不知道隐士在哪里,正好在北京广济寺认识了净慧法师,他说终南山有一些,我可以去看看。那时完全没有意识要写书,只是想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人,后来看到了,就觉得必须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所以就有了《空谷幽兰》。
行李:这书在国内影响很广,很多人因此去山里隐居了。
比尔·波特:我发现隐士是中国社会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美国,隐士不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是社会外面的人,要离群索居,往往有点神经质,但中国的隐士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目的是帮忙别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每个部落里都有一些特别敏感的人,他们会离开部落,到山里去住一段时间,然后再下来帮忙部落里的人。后来这些特别敏感的人成了佛教徒,成了道士、贤人,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他人,不是逃避。
行李:你这么想很特别,中国人觉得他们是假隐士,随时准备出山,甚至有“终南捷径”的说法,隐居似乎是以退为进,不是真的隐,而你反倒觉得这才是真的隐士。
比尔·波特:如果你看历史,会发现有名的法师和道士,全都有当隐士的经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传统。在中国,隐士就像是宗教修行的博士班——精神觉醒的博士,是最后一步。如果你要来念这个博士学位,必须先当好一个毕业生(就是在寺庙里修行),不可以随便到山里去。如果你只是觉得山里风景漂亮,而不好好准备,你过不了第一个冬天的。
▲终南山的隐士传统早已有之,汉代商山四皓隐居终南山南面商山的故事,到了16世纪时还被画进画里(第三图);在这之前800多年,隐居嵩山的画家卢鸿已在山中创作隐居画作(第二图),嵩山是终南山最东面的支脉……至后世,“终南山”超越具体的地理所致,成为一种关于隐士的隐喻和象征,就连终南山脚下户县的农民,在创作农民画时,都会表达“终南胜景”这样的主题(第四图),那也更多是一种虚指。
行李:山上那些隐士,生活都很辛苦,但在你的书里,他们非常快乐。
比尔·波特:我一辈子没有见过那么快乐的人,一碰到他们就高兴,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有碰到一个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许他们开始的时候不习惯,没那么快乐,可是越到后来越快乐。这是修行的快乐,那种快乐完全发自内心,就像寒山诗《乐道歌》所表现的一样。
行李:你没有想要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快乐的修行?
比尔·波特:我受不了,我有太多坏习惯,还有太太孩子,还养了一只猫……我有很多借口。我属于“中隐,我不喜欢戒律,但喜欢方便,如果我一味守戒,会给别人带来妨碍。
行李:寒山是诗僧,但你在终南山找到的隐士大多没有受过很高的文化教育,他们差别还是蛮大的。
比尔·波特:1989年在山里修行的人,他们很会修行,可是没有什么学问。2014年我又回去过,发现山里多了很多知识分子,还有北大的学生和教授,他们中有一些寒山这样的人。
行李:新的隐士有那么快乐吗?
比尔·波特:没有,他们有一点点太严肃,太用功,其实是执着于修行,以前的隐士已经放弃修行,他们就是过生活。
▲2014年,为了帮助一个团队拍摄纪录片,他回到阔别25年的终南山,重访当年的隐士,有老隐士已经离世,有更多新隐士到来。以人的尺度衡量,终南山近乎亘古不变,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自己的、合乎自己的“道”,从老隐士到新隐士,从王维到比尔·波特。摄影/周成渝
3.寻人不遇
行李:怎么想到写《寻人不遇》这本书?
比尔·波特:我写了一本关于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因为我喜欢隐士。也写了一本关于禅宗的书《禅的行囊》,我喜欢禅。可是我还有很多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所以必须要写一本关于他们的书,就是这本《寻人不遇》。我选了36个诗人,从孔子、屈原,到李白、杜甫、王维、柳宗元、白居易等,用30天时间拜访他们出生的地方、去世的地方,和一生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地方,从孔子所在的曲阜开始,以寒山、拾得、丰干三位禅师所在的天台山结束。
▲《寻人不遇》路线图,你当然可以那这地图作导览,跟着比尔·波特的足迹,与这36位诗人重逢,但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所以30天的旅程,比尔·波特在第一天启程时就开始倒计时:还只有29天了。
行李:这些诗人都已逝去,为什么一定要去看他们的墓地?
比尔·波特:《诗经》里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其实都是把心里面的东西发出来,如果你可以了解这个诗人,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了解了这个人的心,就感觉这个人还活着。所以我去见这36位诗人,感觉就是去见36位活着的诗人朋友,他们都在我的心里。
行李:除了寒山,中国古代诗人里你最喜欢谁?
比尔·波特:陶渊明,很多人认为陶渊明就是隐士,但他是“结庐在人境”,盖了一个小茅棚,住在农夫住的地方,而不是隐士住的山里。他一脚在山里,一脚在乡村,心情开朗的时候就写写诗。我觉得我有点像他,不过我不写诗,我翻译诗。
行李:你还在每位诗人的墓碑前给他们敬酒?
比尔·波特:中国诗人最喜欢的就是酒,喝酒时,就像写一首诗。我是美国人,要给他们喝一种以前没有喝过的新酒,我带来了两种:一种是72度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一种是68度的大米威士忌,都很难买到,都很贵,一瓶500美金。我带了三瓶,在每个墓前放3杯,大地喝一杯,自己喝一杯,诗人喝一杯——他不喝就我代喝了。
▲挎着他的第三代“化缘包”,以及一顶草帽,一瓶酒,几本古诗集,比尔·波特今年寻访了柳宗元、陶渊明和苏东坡的足迹,这些故事会在他接下来的书里出现。摄影/殷云
行李:书里写,你会在每个人的墓前吟一首他们写的诗,是吟诗,不是念诗,这在大陆,几乎已经失传,你是从哪里学的?
比尔·波特:台湾故宫博物馆的庄严是我的书法老师,是他教我的,那时我每个星期六去他家学习书法,有一天我问他,听说中国人不叫念诗,叫吟诗,这是什么意思?我也看不出这些诗有音乐旋律,然后他就去另外一个房间带了一瓶酒来,说,喝了酒,就可以吟了。
▲他看惯了繁体字,见到简体字时很不适应,一直念不顺,我们特意保留了这个更可爱的花絮版,送给他的铁粉们。
4. 知足
行李:佛教讲戒定慧,由戒入定,由定生慧,你不喜欢戒律清规,怎么入定生慧呢?
比尔·波特:你每天都会碰到一些情况,面临一些选择,你可以往这边,也可以往那边,每次我都选择了往安静的、不挣钱的这边走。这就是我的戒律。
行李:太太现在跟你住一起吗?
比尔·波特:每年4月中旬到12月初,我们住在一块儿,12月初到4月中她回台北自己家里。她喜欢在花园里种花种菜,冬天西雅图太冷,种不了,没什么事,她觉得无聊,就回台北家中看看同学朋友,和她们一起旅游。等到天气变好,可以种菜种花了,就回家来看看先生。
行李:在家时看电视吗?
比尔·波特:看的,我喜欢看卡通片和棒球比赛。也看电影,但没什么喜欢,就是电视里播放的那种,可能一年去一次电影院,如果有朋友请我。
行李:孩子和太太看你的书吗?
比尔·波特:孩子们从来都看不完一个章节,他们不感兴趣。太太会在它们翻译成中文后看,她喜欢关于旅行的部分。
行李:你在美国还看英文书吗?
比尔·波特:我只看中文书,但我不看它们,我使用它们,当资料一样。
行李:出门时有什么特别习惯?好像你只带两套衣服,一套随身穿,一套干净的,放在箱子里,不会随便用。
比尔·波特:我一到酒店就会在房间里洗澡洗衣服,然后睡觉。第二天衣服如果还有一点湿,也穿在身上,半小时就干了,因为身体很热。
行李:冬天也这么穿?
比尔·波特:我不在冬天旅游,也不在特别热的时候旅游,最好的时间就是3月底4月初和10月底11月初,这两个时候气候也干爽,这样穿没事。
行李: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比尔·波特:翻译就是我的道,如果我想学佛教,我不会读一本关于佛教的书,我翻译佛经。如果我想学诗歌,我不会看一本诗歌的书,我翻译诗,通过翻译的方式看。翻译是一门艺术,就像和古人跳舞,翻译韦应物的诗,就像和他跳华尔兹;翻译李白的诗,就像和他在对练拳脚;翻译佛经,则是和祖师坐在一起……
行李:你被翻译成中文的书,你会看吗?
比尔·波特:从来不看,但书名都是我取的:禅的行囊,寻人不遇,只有《空谷幽兰》是译者明洁取的,我觉得这名字很好,就用了。
行李:你在台湾时,和星云法师、南怀瑾、马英九,以及胡德夫、周梦蝶等很多人都有过往来,他们对你影响大吗?
比尔·波特:1972-1973 年,我刚到台湾时住在佛光山,那时每天下午会和星云法师打篮球,和南怀瑾吃过一些晚餐,做过一次马英九的访谈,和周梦蝶有过简短的交往,唯一交往很深的是胡德夫,1973年夏天,我们在中山南路的哥伦比亚咖啡馆外遇见,他的事业那时刚刚开始,举办了台湾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接下来的几年,他因为参与台湾原住民运动而遭遇了很多磨难,但是他不但不放弃,还成了他们的代言人,然而他的兴趣点不在政治,他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如果生活在唐代,他一定是一个诗人。
行李:这些年,你做很多工作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缺钱,你小时候体会到了有钱的坏处,后来没有体会到没有钱的坏处么?
比尔·波特:我结婚需要钱,生孩子落户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很多地方都需要钱,大家都需要钱,但老子说,知足常乐,“知足”这两个字很麻烦,是一门艺术,我一直在用这门艺术管理钱。如果一直为了钱工作,你就会没有空,最后你需要用钱把你的空买回来,可是不可以买太多回来,要不然你没钱买东西吃。我就是这样,赚一点钱,可是不要太多。
▲桂林的读者见面会上,他不想用话筒,觉得声音太响,为了兼顾坐在后面的读者,他直接站起来讲完全场。3个小时后,在阳朔,就着这瓶威士忌,以及之前被他喝光了的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在醉倒之前,他渐入佳境,开始跳起舞来。
5.号外
我一直偏见的认为中国古诗无法翻译,至少很好奇它们到底是如何翻译成英文的。于是,请比尔·波特在他最喜欢的两位诗人里,各自选了一首他翻译的诗。
陶渊明 飲酒第五
原文:
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I built my hut beside a path
but I hear neither cart nor horse
you ask how can this be
when the mind travels so does the place
picking chrysanthemums by the eastern fence
I lose myself in the hill to the south
the mountain air the sunset light
birds flying home together
in this there is a truth
I’d explain if I could remember the words
寒山诗选 第十六
原文:
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矇矓。
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译文:
People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
but roads don’treach Cold Mountain
in summer theice doesn’t melt
sunny days thefog is too dense
so how didsomeone like me arrive
our minds arenot the same
if they werethe same
you would behere
▲有好事者考证出了比尔·波特往上几代的家世,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及至比尔·波特出生时,他已看破这起起落落的红尘,一心只想寻找到一种可以安度一生的方法。在他离开美国后,他找到了,这方法就是:佛经、中国古诗、茶,和修行,以及最重要的一条:翻译。翻译就是他的道。摄影/朱英豪
感谢桂林榕忆及阳朔云舞提供采访协助。
文字:Daisy
照片提供(除署名外):北京读书人 老莫
封面:朱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