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体》第一篇 边界条件\看见看不见的

俊 薰 美廊


本来,这一节的题目是,视窗。

但视窗,是一个对象的说法,不如看见看不见的,有亲历感。

 

亲历,是一种自我确认,可以超越感官所见,及其所限。

比如一个念,本来是看不见的,听不见的,也不是其它感官所见。

但抓一个念的练习,让一个念,看见了,是一个字。

也听见了,只要读这一个字,就是有声音的。

同理视听,嗅味触,都可以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官所见。

比如,信,是我的一个念头,也可以有味道,是甜的。

看见看不见的,是其中最直观的。

 

人有意识,大概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或者看见。

所以,只要看见,意识这一个非感官的存在,就可以成为感官的存在。

存在论,在巴门尼德的哲学中,就是非感官的存在,或者非存在的存在。

看见看不见的,对于意识即意识体来说,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同时,看见看不见的,也跨越了一个最基本的边界。

 

这一个边界,是感官的,也是意识的。

有的存在,本来就不在感官世界中,比如灵魂。

而有的存在,在感官世界中,也需要借助工具,才可以看见。

比如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但可以借助仪器看见。

再比如细胞,人眼也是看不见的,但可以借助显微镜看见。

但灵魂,或者意识,要借助什么仪器,或者工具看见?

 

抓一个念,可以看见看不见的,借助了什么?

当然,人眼是必然用到了,但显然不是重点。

通常有一个说法,就是用眼看,也需要用心看。

什么是用心看,难道有一种东西,叫什么心眼,或者第三眼?

其实,心眼,或者第三眼,都只是一种说法,是一种视窗。

 

这一个视窗,就是意识,就是万法唯识论中的第六意识。

在万法唯识论中,有一个非常好的说法,就是门。

其中,第六意识,叫内外门转。

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识,叫唯外门转。

而第七末那识,叫恒内门转。

所以,这是一个视窗,其中有两个门,划分了三个界。

 

看见的,是外门之外,是感官所见。

看不见的,是外门之内,是非感官所见。

看见看不见的,最基本的边界,就是外门之内,内门之外的视窗。

这一个视窗,就是人有意识的窗格,就是思维通道。

现实界,在外门之外,是外观。

意识界,在内门之内,是内观。

思维通道,在外门之内,在内门之外,是中观。

 

基于此,两门三界,外中内观,看见看不见的,就不再是难事。

意识即意识体,意识体即意识,也就不难理解了,关键是亲历。


    Read more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