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东明|艺术源于生活!想知道少年林长的经历是怎么变成舞台剧的吗?
东明路街道第一批少年林长崔宇润(豆豆)和妈妈是东明路街道三林苑的居民,也是三林苑社区花园——乘风花园的主理人。在一次社区花园主理人的座谈会上,豆豆和妈妈一起讲述了今年疫情在家时发生的一件趣味横生的小事。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仿佛给在场所有居民表演了一场生动的舞台剧。
这次故事的讲述也延伸出后续一连串神奇的化学反应......
豆豆很喜欢小动物,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兴致勃勃买来小动物后,三分钟热度一过便逐渐失去了耐心,小动物就过上了自生自灭的放养生活。今年封控期间,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豆豆提议想要孵化小鸡,思考良久后向妈妈许下尽职尽责的承诺,“这次一定是我自己养”。
在东明·红领巾规划师&少年林长的《生物探究》一课中,专业老师讲过如何科学观察生物的方法。于是豆豆每天观测温度,并做好记录。学习写观察日记,记录小鸡每天的成长。孵化后小鸡必备的育雏箱因为疫情原因无法购买,豆豆和爸爸看着教程一步步制作了一个简易育雏箱。
也许是小鸡感受到了爱和温度,每天都在茁壮成长。
前3天不用翻蛋,第4天到第14天就可以翻蛋了,我每天翻蛋4次,每次翻一面,第6天晚上就可以关灯照蛋了,看看有多少蛋受精,受精的还能看到血丝,有的还会动,看到后我特别开心特别激动!
第15天开始只喷水,也是每天4次。一直到第17天,芦丁鸡大约在第17天左右陆续出壳,我早早定好闹钟,6点就起床开始观察,一直等到下午2点,我们的第1只小鸡才“姗姗来迟”,到了晚上七八点,居然有11只小鸡成功出壳,第一次经历从蛋到小鸡的全过程,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神奇啊!
小鸡们刚开始毛绒绒的,很可爱,在换羽毛长羽管那段时间感觉身上有点”湿滴滴”的,后来就又好看了,等到40-60天的时候就可以下蛋了,我们的第一颗蛋是在第52天捡到的。这些小鸡里面有一只白色的最乖,放在手上也不会飞,它叫乖儿,我可以把它放在肩膀上,很亲人,其他的都不是那么乖。
————选自崔宇润《我和小鸡的故事》
豆豆和妈妈讲述了孵化小鸡的故事后,在现场,有着丰富编导经验的杨老师立马提出了编排舞台剧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高声呼应。于是我们邀请到了上戏的导演以小小规划师&少年林长参与社区花园的故事为灵感,将趣事编排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传递情感的儿童剧,命名为《乘风花园》。
排练现场
儿童剧
目前《乘风花园》的彩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即将在东明社区花园节开幕式上首演。社区儿童剧由东明的17位儿童主演,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游戏和互动观察出每个孩子的不同能力,分角色练习。更厉害的是,本次舞台音乐剧的服装道具全部由参与儿童及他们的妈妈一起通过废旧物品回收再创造完成,这个创意真是太棒啦!
小鸡孵化成功后,豆豆收集了小鸡的粪便,希望可以通过堆肥变成社区花园的“养料”。小小规划师的课程让她重新认识了“废弃物”的概念,湿垃圾可以堆肥、可回收物可以制作成种植标识牌。观察社区并提出改造社区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东明路社区规划师培育项目通过家庭、社区组织和专业机构等资源的广泛链接,致力于让儿童的声音被社区听见,在社区花园节的平台上呈现。孵化小鸡的故事本是一件家庭趣事,现在已变成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公开表演的社区儿童剧,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涟漪般环环相扣的波动。社区多方力量参与共创,以多元的方式积极探索儿童与社区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儿童成为社区共建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