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共生
人类的建造其实与面向环境并不冲突,
反之建筑可以成为纽带,
协调每一种需求在环境中的作用。
教育建筑经过百年的发展,其功能组织模式和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校园建筑所具有的空间特质,应与其服务的人群的特点相匹配,与其所在场地环境相融合。齐鲁工业大学位于“泉城”济南,始建于1948年,是山东建校最早的公办本科院校之一,整体校园质朴素雅,环境优美。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位于校园空间主轴线西侧,是校园核心区域重要的空间节点。项目用地面积约为3.86公顷,基地本身为一片校园绿地,北侧、东侧为现状公共教学楼,西侧临校园河,东北侧为校园中央景观山体,再向东北方可望见北大山,是徐志摩先生坠机陨落的地方,给山脚下的校园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容纳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轻工实验实训中心两大功能。
这样校园环境中,如何传承工大历史文脉、延续场地记忆,营造现代校园风貌成为了设计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次设计的初衷是联系场地与自然,顺势而为,激发校园的开放精神与互动氛围。策略:场地
打破建筑与风景的界限,让自然渗透进来
带着设计师对环境的敏感,我们很快捕捉到了项目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设计线索——“对自然环境的响应”,建筑与山、水、校园的对话就此展开。尽可能保留场地原始的自然属性的记忆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因此设计中引入绿色溪谷的概念,沿西南至东北向打开一条空间廊道,让校园河道景观与绿化山体能够形成空间和视线上的连接,这条绿色的溪流一直延伸至北大山。
线型的过渡空间使建筑自然而然的向校园打开,被划分的南北两个空间体量刚好契合了实验、教学两部分的主要的建筑功能。开放的教学空间配合连廊和楼梯的植入,赋予场地丰富的空间体验,吸引学生像溪流一样自然的络绎不绝的参与到这里,感到放松和愉悦,寻找自己的乐趣。通过建筑体量的大胆切割和空间渗透,是建筑师让建筑环境的调控回归设计自主性的尝试。开放绿谷的走向与济南夏季、过渡季主导风向相契合,让学生更多地拥抱阳光、风,还有阴影下的凉意。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建筑物本身对空调的过度依赖,反而催生了一个更加自然、开放的学习场所,而非在传统意义上的集中、围合、高能耗的单体建筑物。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的多孔性,设计中将建筑底层部分抬高架空以实现空气对流,植入庭院为空间的通透性创造可能。此外,为景观最大程度地纳入建筑的空间布局当中,朝向景观的不同界面分别嵌入取景容器,学生可以临窗驻足,思考凝望,打破了建筑与风景的界限,让自然渗透进来。
策略:功能
多元体验的教学场所
建筑融合“院”与“街”的设计理念。南北建筑体量分别围合出各自的“庭院”,分别承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轻工实验实训功能,提供舒适的教学场所。
△轻工实验实训基地(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右)夜景两功能形态之间的开放带则成为自由流动的学术“街区”,为校园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可能;南北联系的24m跨度的空中连廊也成为独特体验的空中“街巷”,配合路演、连廊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活动空间。在这里,向东望得见山,向西看得见水,是观赏校园景观的最佳视角。
建筑融合“院”与“街”的设计理念。南北建筑体量分别围合出各自的“庭院”,分别承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轻工实验实训功能,提供舒适的教学场所。
两功能形态之间的开放带则成为自由流动的学术“街区”,为校园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可能;南北联系的24m跨度的空中连廊也成为独特体验的空中“街巷”,配合路演、连廊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活动空间。在这里,向东望得见山,向西看得见水,是观赏校园景观的最佳视角。
为呼应内部功能使用需求,将建筑采用上下叠加的方式组织不同开放性的功能空间。二层平台之上漂浮的盒子来承担教学、实验空间,给予主体教学活动安静、温暖、具有场所感的空间载体;平台下部的开放场所结合架空、悬挑、渗透、围合等方式,创造了收放有致的半室外空间体系,形成可供穿梭行走的自由空间,激发交流的广场、适于休憩阅读的户外大台阶、多义性的功能厅和活动室在游走路径上穿插,为师生提供更多在场所中探索的可能。通过提供这一系列的非正式教学空间场所,试图激发师生间相互交流的契机,打造一个规范标准之上的活力校园。策略:建造
尊重文脉,质朴简洁
立面设计延续了校园整体现代简洁明快的浅色色彩风格,注重整体、统一的韵律感,打造开放、完整的校园界面,形体的设计上,也尽可能回归简洁、实用、坚固,每个立面都反应其内部的功能特性。中央廊道两侧的建筑界面我们形成水平线条,加强视线的透视感和方向感,大面积的玻璃窗,解决实验室采光问题,也增加了两侧功能间的互动。西立面以大面积实墙配合深凹的边庭,适应气候变化,同时通过形体的切削强化建筑的韵律感和力量感。△国家重点实验室东侧入口
建筑材料以1200*600的灰白色波纹的陶板与朱红色锈钢板来主导呈现,配合玻璃、锈钢板,形成严谨有序的立面效果,强烈的色彩对比更凸显建筑的简洁利落。
幕墙材料的选用配合现代空间构成语汇,展现校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高校风范。
△幕墙形式研究
实际建造过程中,我们以模数化立面控制建筑整体的高完成度效果,剔除多余的立面装饰,确保造价可控的基础上,让建筑做到简洁大气、朴素有力。“少就是多”的设计哲学尽可能的在本项目中体现。取景窗的尺度、节点、细节反复的调整推敲,以表达建筑的精致感,同时更好的与内部功能进行配合。内部中庭透过屋顶锯齿形天窗,将光线过滤,形成柔和而富有变化的光影。
在项目中,我们体会到人类的建造其实与面向环境并不冲突,反之建筑可以成为纽带,协调每一种需求在环境中的作用。同时,我们尝试改变校园建筑功能割裂单一、缺少开放精神的现状,真正从本质功能需求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角度出发,强调混合型交往空间的植入,创造一种学习与生活相互有机融合的环境,为学生们的丰富的校园生活提供空间载体。使这座实验教学建筑以优美典雅的形象、开放包容的姿态、锐意创新的气度、生态友好的理念,给校园文化添加更深刻、更人性化、更温馨的内涵。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业主:齐鲁工业大学
建设地点:山东济南
建筑设计:同圆设计集团
总建筑面积:50363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9-2020
竣工时间:2020年底
项目负责人:郭立强
主设人员:
方案设计:于塔娜、邵旭、刘琳
建筑专业:林晓云、王洋
结构专业:罗桂鑫、张星灿
暖通、给排水专业:孔娜、王汉斌、吕梦茵
电气专业:董元航
摄影版权:时差影像
喜欢同圆集团的文章么?
点【赞】/【在看】让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