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名人|姚子青:书生捍将,浩气长存

嘉大图书馆 嘉应学院 2020-02-27

“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1937年8月,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爆发。年仅29岁、时任国民革命军营长的姚子青率部600人守卫宝山县,与日军浴血奋战六昼夜,最后与日军巷战肉搏,终因敌众我寡,全营官兵壮烈殉国。消息传出,震惊中外。国民政府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1983年,民政部追认姚子青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姚子青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惊天地,泣鬼神。



抗日英烈姚子青

    书生捍将   誓与宝山共存亡   

       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本人在淞沪选中一个突破口,就是上海郊区的宝山城,企图登陆占领上海。地处长江、黄浦江交汇处的宝山,方圆不足10里,却是中国防御日军进攻的四大要点之一,是阻击敌舰闯进长江的重要防线,也是保卫上海战场侧翼的重要堡垒。淞沪会战虽然发生在上海,但其战略意义却不仅局限于上海,其背后的江浙地区是当时中国重要的经济重心、战略腹地。上海一旦失守,江浙地区势必沦陷,江西、贵州、广东、四川等更为广阔的国土也必定惨遭日寇侵掠。

        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投入大量军力,以宝山、月浦、杨行、吴淞四要点,形成棱形防御地带。鉴于宝山重要的战略位置,蒋介石下令,派一个营誓死守卫宝山。而接受这个任务的,正是98师292旅583团3营营长姚子青。出身广东梅州平远县的客家人姚子青,16岁考入黄埔军校,平时戴一副近视眼镜,看似文弱儒雅,骨子里却有着客家人不服输的血性。接受命令时姚子青回答说:“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中华何止一田横。”

       8月30日,姚子青全营抵达宝山县城。因战火迫近,城内居民拖儿带女先后迁避他乡,宝山成为一座孤城。站在海堤瞭望,江上日舰虎视眈眈。面对强势的敌人,姚子青对全体官兵说:“我们头可断,血可流,宝山不可丢!”9月1日战斗一开始,日军就集中军舰50余艘、飞机20余架、坦克近30辆、步兵5000余人,向姚子青营地发动猛烈进攻。不分昼夜,对宝山轮番轰炸,全城一片瓦砾。而姚子青率部采取灵活战术出击、奇袭,动静结合,击退了日军攻势。

       从9月2日到9月6日,姚子青率部一次次击退日军的猛烈进攻,杀敌三百余人。在最艰难的时刻,他深入战壕,勉励全营官兵“团结战斗,坚持守地,爱我中华,杀敌立功”。到9月7日早晨,连续血战两昼夜的姚营官兵大部分阵亡,姚子青率领所剩官兵与敌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巷战,双方死亡惨重。激战到最后,姚营仅剩20余人,以一当十,与日军拼杀。在最后时刻,姚子青不幸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暴流,英勇牺牲,年仅29岁。

       姚子青所在的军长罗卓英挥泪赋诗,诗云:“惊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挣,六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一本

《淞沪大会战:1937》

徐志耕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索书号:K265.506/4

馆藏地点:社科二书库

内容简介:“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本书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斗争为背景,展示了万众一心抗日的凛然正气。


1




第二本

《淞沪八一三:

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

常琦编著

长城出版社,2015

索书号:I253.2/99

馆藏地点:社科二书库

内容简介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7年 “八·一三”事变之后淞沪大会战的全过程。

2


电影推荐

     《捍卫者》是由佳泽(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北京盛钰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于2017年9月22日在中国上映的剧情片,由廖希、韩平执导,白恩、赫子铭、吕星辰、王璐、宋撼寰、杨俊生、小林成男等演员主演。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编,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中日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上海宝山县,在敌众我寡、火力悬殊、装备落后的极端艰难困境中,与敌浴血鏖战七天七夜,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故事。

看了这位貌似文弱书生的他,

在1937年的故事

你的心,震撼了吗?


每一刻的和平与安宁,

都靠鲜血与汗水换来

缅怀先辈,学会感恩。





#往期精彩回顾#


全球客家歌手为“十一”献礼,共唱客家话版《中国》


烈士纪念日,向先烈致敬!


客家名人|兴宁一中“同桌两院士”:人生各有精彩



嘉大官微

来源 | 嘉大图书馆

编辑 | 鄢凯文

执行总编 | 陈婉仪

审核 | 晁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