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总书记视察点赞的青和居——真正成为了“亲和居”!
7月4日,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向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总支学习活动的决定(下称决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推广青和居社区党总支经验做法,提升全市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青和居社区于2015年完成棚户区改造工程,并同步成立社区党总支。近年来,青和居社区党总支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更加突出做好“人”的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用有温度的党建引领有色彩的治理。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期间,专程到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对青和居社区党总支领导社区治理创造的经验予以充分肯定。近期,省委就深入总结推广青和居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提出明确要求。
决定要求,向青和居党总支学习要着重于三方面:学习他们创新基层组织体系,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自觉。创新组织设置,联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小区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等组成社区大党委,把辖区各类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共同做好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
学习他们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有效领导基层治理的责任担当。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全过程,成立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社会力量组成的“天天敲门组”“顺顺吧”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学习他们创新服务群众体系,全面精准精细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为民情怀。依托社区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细开展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关爱服务和党员服务,因地制宜创新特色服务,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精准性。
市委号召,全市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社区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听习总书记的话”宣讲系列活动,以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为榜样,不断完善城市基层的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为加快建设“三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7月1日,党员代表在青和居社区服务中心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山时的路线上了一堂生动党课。图为党员同志在青和居社区内学习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时动情地说。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青山,作为华中地区最大棚改回迁区域的青和居片区,是矛盾问题最集中、居民群众最困难、创新社会治理最有挑战性的地区之一。
然而,短短两年多时间,青和居社区通过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用心用情地做好“人” 的工作,创新方式方法,用有温度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青和居真正成为亲顺和美的“亲和居”。
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服务中心修建的空中花园,为社区添绿增亮。记者胡九思 摄
党员力量不够怎么办?整合社区各方力量
各行各业党员走进社区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强健有力
“9栋有人丢了建筑垃圾,请快派人处理。”6月27日下午,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龙发现问题,取下身上的对讲机,向物业公司人员发出指令。“社区大党委统领工作,力量更强了,社区治理可一呼百应。”
可是,张耀龙坦言,两年多前,这个纯公租房小区情况大不相同。
2015至2016年,随着居民陆续入住,有“棚改”回迁的,有工人村之外的困难群众,当时状况令社区工作者忧心:租户们没有归属感,高空抛物、损坏设施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全社区党员只有40名,力量不足,还人心不齐。
党组织涣散、没有凝聚力,社区工作怎么做?刚接手青和居的张耀龙一度很发愁。
“物业公司是突破口”,想明白后,张耀龙跨进青和居社区的物业公司——嘉信物业大门,要求总经理李钢:尽快成立党支部。
很快,一个三个人的党支部成立了。但张耀龙清楚地知道,如果物业公司体会不到党组织的力量和作用,党的工作在社区治理中将孤掌难鸣。
青山区青和居社区内正在开展“三方联动”的会议。记者胡九思 摄
“有么事?我是社区(党总支)书记,找我!”回迁初期,面对动不动就找物业公司发泄怨气、甚至大动干戈的居民,张耀龙一次次挺身而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危机频频化解。他还带领社区干部,在嘉信物业坐班一年,耐心化解居民矛盾。嘉信物业负责人看到,党员总是冲锋在前,信得过、靠得住。
“党建引领,事业好推进。”嘉信物业从上到下,慢慢有了这样的认识。此后,在社区党总支、物业公司党支部的引导下,“口袋党员”(组织关系没有转来的党员)亮明了身份,想向组织靠拢的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渐渐地,物业公司党员人数增长到30名。党员带头,物业公司员工开展志愿活动有声有色。
居民惊喜地发现,物业公司管得更“宽”了,更有人情味了。
“手机怎么装微信啊?”“您家别急,我来教您。”近日,在每周四举行一次的嘉信物业党员接待日活动中,面对一位老年居民的求助,党建指导员周冬秀热情回应,接过老人的手机耐心传授。
“红色物业”大学生李燕说,在党建引领下,嘉信物业服务理念彻底扭转——物业服务不是只管住宅维护、环境保养等传统项目,对居民的诉求,事无巨细都要管。“代办事务、金融咨询、家电维修、照顾有困难人群,只要有需求,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去解决,成为党在社区的工作队,必须有求必应。”
在社区大党委的奔走、促动下,社区周边企业、单位也成了治理的重要力量。
爱熙社工组织、西渡公益发展中心、卢志刚义工服务队……一个个社会组织进来了;钢城二中、桥头小学、武钢一技校,一所所学校成了共建单位,社区随处可见志愿者身影,教师、干警等各行各业党员走进社区发挥作用,拧成了一股绳,党的基层组织的力量粗壮有力。
张耀龙自豪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青和居社区已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社区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构架,参与社区治理的党员人数已达164人。
在群众眼里,党组织的强健其实并不抽象。“以前天大的事没人管,现在大事小情一帮人争着上。”居民黄先生说出青和居人的心声,这里的居民怨言少了、笑脸多了。
“老是关在家里,人要发霉的”
天天敲门组、顺顺吧,让居民顺心顺气长精神
“天天敲门组”探望社区内孤寡老人。记者胡九思 摄
“天气热,喝碗凉茶解解暑吧。”青和居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入口,一个大碗茶柜台格外引人注目。
给人倒茶的老人叫贺镜平,今年69岁,是名有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贺镜平说,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来到社区开始烧水,总是第一个到社区“上班”的人。一壶水烧开要20分钟,大茶缸要烧5壶水才能倒满。之后,他还要烧水灌满4个小茶缸和8个小水壶。一天之中,如此往复。
贺镜平说话不太流利,可是两年前,他还是一个只能躺在家里,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的重症高血压病人。
“天天敲门组”上门了解贺镜平的情况后,张耀龙赶来看望,对他说:“老是关在家里,人要发霉的。到社区来做点事,帮帮忙,‘树挪死,人挪活’嘛。”
贺镜平听进去了,到社区主动认领了烧开水的岗位。他每天戴着志愿者红袖章,胸前戴着党徽和志愿者标牌,义务为居民服务,乐在其中。每天有事做了,接触的人多了,渐渐地,他竟然神奇般地变得精神起来了,“是党组织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来办事的居民喝了他的茶,心情顺了,脾气小了,潜在矛盾悄然化解。
老党员的党性被激活了,志愿者队伍壮大了。“天天敲门组”“顺顺吧”“身边红马甲”推进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共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张耀龙说,“天天敲门组”重点关照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空巢老人,“天天敲门18法”也在敲门中渐渐被摸索出来,如真情感化法、见缝插针法、巧借机遇法、以帮促进法等等,一步步走进群众心中。
经过多年的敲门,如今的“天天敲门组”遇到的进门难问题逐渐减少了,在组建了网格微信群和“青山微邻里”平台后,“天天敲门组”不仅面对面上门敲,而且通过微信群、网络平台实现“线上敲门”,及时收集群众需求,宣传党的声音,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天天敲门组”上门看望社区内的老党员。记者 胡九思 摄
社区里难免出现一些矛盾纠纷,“顺顺吧”就成为了化解纠纷、顺心顺气的地方。青和居社区副主任、人民调解员程瑞恒说,居民张某从青和居3栋经过时,因下水道井盖松动,跌入水井中,导致小腿受伤。张某和儿子认为是物业的责任,物业认为是供水单位的责任。反复扯皮,就是没有一个结果。
物业和供水公司请求社区进行调解。程瑞恒将三方请到社区“顺顺吧”,并和社区律师、民调志愿者一起耐心细致做工作,终于达成由供水公司一次性赔偿8000元的调解协议。
程瑞恒说,青和居的居民中,困难群众比较多,居民诉求多样,反映的问题范围广泛。“顺顺吧”主要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为居民疏解烦心事,同时也是干部和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连心桥”。
“退休前,我们有事都是找单位。现在我们有事就找社区”
线上线下联动,互帮互助,楼栋里的人际关系变“热”了
青和居社区党建文化长廊定期更换展板内容。记者胡九思 摄
近年来,一个意识在青和居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心中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社区治理才能得心应手。
青和居是全市最大公租房小区,5235套房屋中,有1092套是大学生公寓。如何让这些年轻人融入社区,有归属感,社区党组织一直在思考。
34岁的李丽娜是社区第七网格网格员,负责小区15栋的居民服务。这栋楼里的360户居民都是在青山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因为白天他们都在上班,李丽娜就白天在网上与他们沟通,等他们下班后,再入户回访,经常晚上9点才下班。
“只有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拉近距离。”李丽娜说。
陈女士是2楼居民,因为楼下长期堆积一些建筑垃圾,对小区管理服务不满。李丽娜在“大学生公寓15栋群”的微信群里看到后,迅速联系物业,督促其清运了垃圾,陈女士开始对社区网格员有了好感。
“我不能因为工作不到位,让这些年轻人走了。所以,我平时就像个姐姐一样,帮助他们,让他们住得安心。”李丽娜说,15栋里的大学毕业生们,现在开始有人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比如住在405房的吕喜发、1411房的石辉俊、1702房的周磊等,平时居民家里需要换个灯泡或者修个水龙头之类的小事情,只要在群里说一声,他们也能主动帮着承担。
通过在微信群里交流,这些原本在各个公司上班,并不熟悉的人,也能互帮互助,和谐融洽。前不久,15栋停水,但1505房的余芳家里却有水,她在群里主动说,可以到她家来接水。2201房的住户小刘也说,可以来她家。整个楼栋里的人际关系变“热”了。
现在,微信群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了239人,李丽娜也被大学生住户们亲切地称为“格格”,成了他们信赖的人,有的住户家里维修时,就把钥匙交给李丽娜去照看。
青和居社区党总支建设社区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线上线下联动,以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创新,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81岁的郜爷爷家住4栋,逢人便说:“没有社区对我的关照,我早就不在了。”
郜爷爷是位独居老人,儿子不在身边。2015年底住进青和居后,因为腿脚不便,出行都要拄着拐杖,社区“天天敲门组”志愿者便承担了洗衣做饭等家务。
“姚飞吗?我在卫生间摔倒了,很不舒服!”2016年2月的一个深夜,“天天敲门组”志愿者姚飞接到郜爷爷的求助电话。挂了电话,他和张耀龙赶紧冲到老人家中,把他背下楼,送到医院。所幸送医及时,老人没有生命危险。
没有亲人照料,社区干部轮流负责照顾郜爷爷的生活。“内裤都帮他洗,我对自己父亲都没做到这样。”39岁的姚飞说,他早已把社区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郜爷爷户籍不在工人村,为了帮他办高龄津贴,我前前后后跑了5次才帮他办好。而且他身体不好,搬到青和居以后,已经住了七八次院了,每次都是我们社区的人在照顾他。”
郜爷爷感激不尽:“退休前,我有事都是找单位。现在我有事就找社区,谢谢你们对我的关照,谢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
现在,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红色电影展”人气爆棚、文体活动室要提前预约,图书室、书画室、棋社,每天都是热闹非凡,毛明月剪纸工作室里,毛明月带着徒弟们忙得不亦乐乎。
社区门前的小广场上,三天两头就有区文化局“好样的工作队”送来的演出,以及居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活动,湖北大鼓爱好者夏谋阶唱着自己创作的作品,用接地气的语言和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文明新风,这些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既传播了党的声音,又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做到了寓教于乐、成风化人,青和居真正成为了“亲和居”。
出品: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青山区媒体传播发展中心
来源:青山红色引擎
编辑:朱可馨
投稿:qsmtzx@126.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表明来源】
“听习总书记的话”巡回宣讲报告会在武昌区启动 | 听青山宣讲团讲述他们与习总书记的故事!
“中国网事·感动2018”二季度网络人物评选 |“金牌讲解员”胡昇需要您的宝贵投票!
听习总书记的话 | “沧桑巨变 恍如隔世”是总书记对青山的评价!
听习总书记的话|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奋力谱写青山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青山区媒体传播发展中心
这里有最接地气的时政解读
这里有最为新鲜的青山资讯
一起认识美丽青山吧!
▼
青山绿水红钢城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