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最美!
初心烛照未来,楷模引领时代。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潜心育人、成绩卓著的优秀教师,在她们身上,充分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展示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2022年,陈功香、唐欣、梁丽霞、梁爱民4位教师被评为济南大学“最美教师 ”。
陈功香
向上滑动阅览
陈功香,现任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济南大学支部主委。山东省积极心理学会副会长,济南心理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学习与记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科学进展》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CSSCI所收录。所发表的论文曾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2004年博士毕业后来到济南大学任职,她始终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课程,同时承担研究生的“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新进展”等课程的授课任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项。“认知神经科学”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她将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她严谨而又随和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赞誉,日进日新的治学学风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济大学子。
从大学开始迈出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步以来,她就一直秉承真诚与热情的初心,坚持不懈地从事有关心理学的各项研究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所爱之事中。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拓宽研究视野,2012年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心理系交流访问一年,在此期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后真相时代错误信息的传播及影响。2018年被聘为济南大学三级教授。疫情初期,陈功香教授受命领衔组建了三支心理援助团队,为在校师生、一线抗疫人员和隔离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社会认知创新团队”成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
除了是一位专业教师,她还是一位管理者,深知用文化、机制和环境塑造一个奋斗不息的氛围至关重要。为激发教师科研教学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互助交流的学院文化,她利用午休时间组织“教育与心理发展论坛”,目前已经进行了近30场次,内容涉及教学科研经验分享、课题论证、论文写作、研究生培养等各个方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水平。
为加强师生互动,分享青年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学院联合济大论坛连续5年组织了5次博士论坛,每次持续一个月,10位青年博士就自己的研究心得与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分享,为学生提供了学术盛宴,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唤起了学生的科研热情。
同时,不断拓展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她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帮扶协议,推进双方在重大研究课题联合攻关、教师互派交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疫情期间,正值各种研究课题的申报时期,她分别聘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的专家进行函评,帮助教师提高课题质量。为推进研究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组建研究生督导队伍,确保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不断挖掘优秀教学案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为保证研究生顺利毕业,进行研究生在线开题等工作。为保证停课期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她积极组建团队,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积极申报应用心理专硕和准备学科评估等相关工作,不断推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
2016年,她加入了中国致公党,成为致公党一员,这为她个人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从此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又掀开了新篇章。她热心党派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2016年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第36期党外干部培训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作为致公党济南大学支部主委,负责致公党济南大学支部的建设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吸纳新党员,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参与致公党山东省委会的各项工作。作为心理学人,她把自身专业特长与党派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新模式,作为致公心屋的负责人,积极服务社会,从2018年5月“致公心屋”初创,致公党的社会服务团队在莘县、莱芜、特殊教育学校等很多地方留下了专业身影。2021年12月,中国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授予陈功香同志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同年度她撰写的《加强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研究》被评为2021年度“创先争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同时作为一名济南市政协委员,积极提交提案,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履职尽责。作为一名党外知识分子,她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唐 欣
向上滑动阅览
唐欣,文学院教授,中共党员,教工中文系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从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来到我校工作。她坚持立德树人,多年来躬耕不辍、创新促教,如今桃李累累,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风采。被聘为山东省高校专业宣讲团专家,济南大学第三届教师发展咨询专家。先后获得济南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学能手奖”“第五届优秀教学奖”,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教学名师”。
一、为师以德,勇担教学重任
爱岗敬业,以德施教,潜心育人,唐老师主讲的当代文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先后开授本科生课程12门,研究生课程2门,获得济南大学“本科贡献奖”6次。唐老师的评教成绩一直在学院名列前茅,深受学生的喜爱。
唐老师积极投身实践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科创竞技类等活动中担任指导教师,所指导学生参与的挑战杯竞赛曾获济南大学特等奖1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1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3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她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术专长,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探索创新,要求学生求真务实、周密论证、崇尚科学,锻炼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她积极参与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专业认知科普文稿编写工作,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类副组长,进行组织、撰写与统稿,并参与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大学专业认知公开课——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录制工作,向公众进行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宣讲。
二、敬业以精,立足有效教学
她执着于教书育人事业,坚守教学前沿,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在教师岗位上全心付出,担当学生学业上的领路人。
重视更新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唐老师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在课程讲授中充分发掘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把当代文学的教学与深层次的美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与文学鉴赏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唐老师开展“我荐一部作品”“我看一种文学现象”“我讲一次课”等丰富的课堂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通过课堂主题辩论、经典导读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潜心教学研究,突出科研成果课堂转化。唐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深入。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作为第二位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参与教育厅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顶级论文1篇。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4部,其中,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1部参编教材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通过经典阅读、专题讲座、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将科研成果转移到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和学术品位。
三、爱生以情,助力学生发展
心系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奉献,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循循善诱,良师益友,注重学生的思想引领。唐老师努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探索以契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的方式展开教学,既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健康的人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尽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唐老师生活中乐于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常常深夜还在回复学生发来的信息。近年来唐老师通过精心指导、大力推荐,成功助力多位学生考取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也正因为对于学生的倾情付出,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即使工作多年也依然和唐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唐老师依旧会认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与学生谈心,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彼此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关系,还建立了令人感动的深厚情谊。
大雅扶轮,诲人不倦,倾情助力学生的长期发展。引导帮助学生把握人生方向,为学生搭建成才平台,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下去。2010级的一名学生已毕业多年,至今仍与唐老师保持联系。该生硕士毕业之后去了一所中学任教,唐老师勉励他继续读博深造,在人生之路上,这名学生仍然在不断的奋进之中,并把自己的所长运用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老师。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唐老师表示将继续律己育人,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智育智,以爱育爱,以“四有”规范言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梁丽霞
向上滑动阅览
梁丽霞,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承担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教学奖项1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等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称号,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兼任山东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
“一片丹心映日月,满腔赤诚育新花。”用这一诗句来描述梁丽霞教授的17年教学生涯,是最为贴切的表述。她以满腔的热忱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指导每一位学生,以真挚的情感关爱温暖每一位学生。
一、做好“三合一”式教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学者型”教师。她坚持“科教一体”,在教学的同时不放弃对科研的追求,承担了20余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各级奖项荣誉20余项,在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她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为学生提供更为前沿和广阔的学科知识。
“朋友型”教师。她把学生当做朋友,会在闲暇时间和学生一起聊天、散步;在课堂上给学生准备惊喜礼物;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祝福;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学生帮助……在学生眼里,她不仅是学识渊博的老师,也是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好友。
“母亲型”教师。她对学生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给予学生关心、爱护。会在学生考试前送零食大礼包为学生加油,疫情期间为学生包水饺,还经常给学生改善生活,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娘老师”或者“梁妈”,为有这样一位母亲型的老师而感动和骄傲。
二、坚持“四每式”导学模式,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作为一位研究生导师,她提出“四每式”导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每日一文。她建有“在读学生群”微信群,每天晚上10点,学生们会在群内打卡,汇报当天阅读文献的情况,她进行检查和点评。通过每日坚持不懈地学习,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以及文献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每周一会。每个周末,她带领学生们举行师门研讨会,有时是学生进行读书或课题汇报,有时是老师针对学生选题或论文进行指导,有时是师生对学术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交流形式增强了师生间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每月一游。她坚持每个学期带领学生进行3-4次的游学,即“每月一次师门游学”,走出校园、走出书房,师生或开展室外拓展活动,或穿梭大街小巷感受民生。在师生外出游学的过程中,师生们在新的空间共同体验和学习,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文化、体察真知。
每年一调。她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每年寒暑假带领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社会调研。组成调研团队,先后在济南县区以及济宁、菏泽等地市进行实地调查,调研主题包括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养老专题等。在调研中指导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构建“三循环”育人体系,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梁老师在十几年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建构了“三循环育人体系”,为学生全方位成长搭建平台。
学生自循环。她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尤为关注学生主体行动力和内生源动力,让高年级学生帮扶低年级学生、让学生自己组成赛事小组,通过师门研讨、师门游学、师门调研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和动力,实现学生自身“知识-实践-素质”能力的相互促进与循环。
学校内循环。她强调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一方面,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以及学院的资源和平台,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运用个性化导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导师的引导功能。双管齐下,实现学校内部“学校-导师-学生”的相互作用与循环。
社会外循环。她坚持育人的“开放式”模式,打通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通道,积极链接校外育人资源,与相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通过构建学校与社会共建共育的双向机制,实现“学校-学生-社会”的相互联系与循环。
四、双向奔赴:我心向明月,明月慰我心
回首过去17年教书育人的历程,她自问无愧于心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们的热爱,而支撑她始终坚守初心的,是与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的爱与成长”。
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是给予她的最好回馈。在“导师制”下,她指导的本科生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考研成功,每年收到学生们被录取的消息,是她最快乐的时刻;毕业的学生们在工作中取得了新成绩、获奖了、升职了,都会与她及时分享,她和学生一起欢欣鼓舞。
学生们给予她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她最大的嘉奖。学生们会在她生日之时为她准备惊喜,在她身体不适之时给她买来药品,在她分身乏术之时帮助她处理师门内的事情……毕业多年的学生,也还是会惦记着她,关注她的动态、关心她的身体。
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彼此珍重、双向奔赴,这就是师生情谊最美好的样子。
梁爱民
向上滑动阅览
梁爱民教授,从教38年,曾任大学外语教学部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为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她锐意进取,以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广大教师为学校的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梁老师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日常工作中,她努力践行共产党员义务,不计个人得失,把困难留给自己,荣誉让给别人,脏活累活抢着干,利益面前心系他人。在教学工作中,谨记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十几年来,一直承担着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年平均工作量高达700标准课时以上,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梁老师始终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灵,用知识构筑学生的梦想。
作为硕士生导师,梁老师用母亲般的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态度、人格发展、职业规划和素养提升;用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努力提升他们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优秀硕士毕业生近30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外语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无私奉献、恪尽职守
从2001年至2022年,梁爱民老师历任大学外语教学部教研室主任,大外部党支部书记、系主任。20多年来,她在管理岗位上,尽职尽责、淡泊名利,克服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的困难,为学院的党建工作、学科发展和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梁老师积极配合上级党委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党务工作,积极开展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10余名。积极组织各种党员活动,在“手拉手”“爱心传递”“捐资助学”“就业导师制”“党员主题教育”“党支部主题实践”“师德建设”等活动中,带领大学外语教学部党员教师们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大学外语教学部营造了“一个党员、一面旗”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在支部书记任期内,大学外语教工党支部先后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
作为系主任,梁爱民老师带领大学外语教学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为了制定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多次到省内外十几所高校调研学习,组织召开了数次师生座谈会、研讨会和论证会。为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为了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带领大外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各种文件精神,通过试讲和公开课的方式,推选出数名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示范者,从而促进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开展。
四、不断学习、永攀高峰
梁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努力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努力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二语习得本土化研究做贡献。几年来,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中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教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人文社科项目10余项;主持和参与校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3次荣获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奖;4次荣获省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10余次荣获校级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向获奖教师致敬!
精彩荐读
杨波教授荣获CCF杰出教育奖
济南大学
新媒体中心
——UJN 1948——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教师发展中心
排版:肖 俏
校审:赵华磊
复审:王林珍
终审:张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