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普 | 如何让家里老人远离9种保健骗局,有这13招就够了!

2017-07-24 防骗大数据




近期,随着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许多防骗意识淡薄的老年人成为骗子作案时的“首选目标”。近日,山西省公安厅通过官网“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发布相关提醒,警方综合此类案件特点,特列出防骗13招,预防老年人受骗。(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为何老年人屡屡受骗

饱经风雨、阅历丰富的老人,为何成了破财吃亏、受骗上当的主体呢?警方介绍,总结目前掌握的相关案情,从外部环境分析,老年人手中大都掌握部分闲散资金,这是骗子选择对老年人下手的首要原因。


从老年人自身情况来说,步入老年后,人的心智水平有所弱化,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下降,缺乏识别骗局的能力。加之个别老人“贪小便宜”以及“希望成功”等心理原因,便会出现固执地瞒着家人、自作主张不计后果进行投资的情形。


除上述两点原因外,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也远远不够。根据中科院此前对全国29个城市的4945名城市社区老人做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四成的老人存在抑郁问题,比起二十年前有明显升高。


统计发现,被骗老年人大多未与子女共同居住,有的还是丧偶后独居,缺乏家庭关心照料。(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同时,在社会中,老年人没有可以信赖的排解情绪的场所;在家中,由于中国人内敛迂回的情感表达方式,加之传统文化中长者一向以淡泊、睿智、悠然的态度示人,导致老年人及其子女都会觉得,将自己内心孤独、多愁善感和焦虑等心态向子女排解,是一种没有尊严的行为。


骗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的这种心态,和他们进行更加舒服自在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倾听的尊严,伺机行骗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9种常见“保健”骗局

骗局一:“专家”义诊,免费讲座。通过免费体检,无中生有或夸大健康隐患,达到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的目的。


骗局二:大肆宣传疗效。商贩着重宣传保健品的治疗作用,但实际上,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


骗局三:“包治百病”。宣传产品神乎其神,能“包治百病”。(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骗局四:“解决医学难题”。抓住购买者急于治病、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谎称保健品能治愈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骗局五: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旗号,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保健商品。


骗局六:“免费旅游”“赠送体检”。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七:以“陪聊”搞感情促销。热情招呼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然后上门“陪聊”,还帮忙做家务,取得信任后,推销高价保健产品。


骗局八:步步设套,最后“走人”。第一天办免费讲座,还送礼品;第二天推销低价物品,并称可先试用,不满意退货退钱;第三天如约退货退钱,再推销另一款高价物品,仍承诺退款;第四天人走楼空。


骗局九:“买保健品能发财”。谎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购买产品不仅可获境外旅游等丰厚赠品,还能获得厂家的原始股,投资利润巨大。



面对骗局,你需要这13招

第1招:您外出散步,如突然有人自称是您或家人的熟人,主动与您握手、拥抱时,应留意您的金银首饰或财物,防范被窃取、抢走。


第2招:在自己家或在路上,遇有和尚、尼姑、道士打扮的陌生人敲门或打招呼,并极力向您讨好、求救时,您千万不可轻信或带其进家门。


第3招:若有残疾人到您家或店铺兜售物品、求助时,您一定要谨慎,严防被假象迷惑而被侵财。


第4招:平时自己的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或其他证件应妥善保管,万不可转借他人。(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第5招:有人向您兜售金银财宝或文物、古董时,一定要警惕。


第6招:无意中发现地上有贵重财物,同时又有人要与您平分时,您一定要头脑清醒,也许这正是骗子设的局。


第7招:当您带有钱财准备购物、看病时,不要与陌生人搭腔,也许他将以有生意要合作,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把您骗至人烟稀少的地方,然后再与同伙配合,实施抢、骗或偷盗您的财物。


第8招:从银行或邮局支取现金时,一定要谨慎,谨防有人窥视您。如有人提示您钱掉地上了,您一定要警惕,防止卡被人调包,取钱后若有人主动跟您搭话,应及时脱身或报警求助。


第9招:一旦有人向您兜售假币、残币、错版币、外币时万不可轻信。


第10招:如有人摆地摊卖药,周围又有人称效果不错时,您要小心了,这有可能是托儿在诱骗您。


第11招:若有人自称是军警、国家干部或重点工程人员向您联系生意时,您一定要多一个心眼。


第12招:还有不法之徒冒充您子女或亲友的熟人,假称以前借过少量现金,现在是来还钱、报恩的,借机骗、偷您的大量现金。


第13招:如果有人自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主动为您办理事务,您要找子女来商量或者找邻居帮忙确认是不是真正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此外大部分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对一些新鲜事物抱着好奇的心态,担心自己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当骗子用“高科技”“养生”等骗术行骗时,老年人更容易上当。



内容来源:防骗大数据(FPData)综合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特此鸣谢!

编辑校对:白茂生、花魁、不知火煮

转载声明:请遵守CC协议,转载不注明来源上黑名单




🔥近期热点


揭秘各类骗局、传销诈骗、金融诈骗、揭露黑幕、谣言破解、防骗支招、科普防骗知识。责任心铸就公信力,感谢您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愿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网络社会秩序。



防骗大数据仅此一家,
谨防山寨平台混淆视听!
举报邮箱:JuBao@FPData.CC


提醒身边人谨防上当受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