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揭秘 | 警惕“伪慈善”骗局,正在玷污慈善名义大肆疯狂敛财!

2017-08-02 防骗大数据



慈善一直是人们心中无比崇尚的事情,很多人认为慈善就是捐钱给贫困的人,如果这样理解慈善恰恰中了“伪慈善”的圈套。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慈善”的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给予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其目的是做好事求善报。(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维基百科的解释:慈善是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慈善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社会的润滑剂,也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它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社会的疏离和隔膜,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事实上,“伪慈善”存在最普遍的就是以慈善的名义欺诈敛财,而且方式越来越多样,用爱心、慈善、公益、创新等用词,借着“互联网+”、“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名义行骗。例如“善心汇”事件使用“扶贫济困、均富共生”,“人人公益”网络平台事件“链接所有行业”、“购买爱心”等口号,实际是建构隐秘的传销组织,非常有迷惑性,用情怀加利益的方式诱惑公众参与的消费骗局。


1、MMM金融互助模式
庞氏骗局+传销


“钱还在自己腰包里,你就在赚钱。今天存、明天取,本金和利息一起取,还不用手续费,收益每个月就能有30%”,听着这样的宣传口号,但凡有过金融投资经验的投资者都会看出些许破绽。但是正是这30%高息的诱惑,不少投资者已经深陷金融互助社区不能自拔。



“普通人的社区,互相之间无私帮助,是一种全球的互助基金……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摧毁世界不公正的金融体系。”在MMM金融互助平台的官网上,它这样定义自己。


这个平台不仅有“崇高”的愿望,还有超高的收益。按MMM金融互助平台的介绍,会员参与投资必须以马夫罗币这种网站内部货币为载体,可购买额度为60元到6万元,买入马夫罗币被称为“提供帮助”,卖出马夫罗币获利则被称为“得到帮助”。这种看似慈善类的金融互助模式,实际上就是迷惑群众的障眼法。


23倍收益背后:庞氏骗局+传销

事实上,MMM互助金融的骗局早已有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谢尔盖·马夫罗便已创建了MMM金融金字塔,数百万人加入,1997年,“金字塔”崩塌,他本人也一度沦为阶下囚。2007年5月,马夫罗季出狱并重操旧业,MMM进入印度、南非、印尼等国家。


2015年5月,MMM模式进入中国,短时间内就收获了一众“信徒”。由于MMM采取互联网运作的方式,各种网站、论坛、微信等渠道成为了他们壮大的管道。在微信搜索“MMM”,可以找到众多公众号,从注册、出金、合规性、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对投资者进行指导。


根据一位投资者提供的表格,如果以3000元本金进行一年的复利投资,最后可以拿到69800元,收益23倍,充满诱惑性。那么,MMM平台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实现高收益的?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平台发行一种叫“马夫罗”的虚拟物品,投资者可以使用人民币或比特币进行购买,可以说,前段时间比特币的突然大涨,与MMM的盛行不无关系。在投资时,使用者需先以“提供帮助者”的身份去购买马夫罗,投入资金最低60元、最高6万元,每次必须以10的倍数买入,过程和网上购物差不多。在经过15天冻结期后,又以“寻求帮助者”的身份等待他人来买你的马夫罗,从而实现套现。买家由系统自动匹配,匹配期限为1-14天,在等待期间,每天都有1%的利息,30天就能赚30%的利息。



在这一过程中,每个投资者都有两种身份,一种是资金的提供方,一种是资金的需要方。当购买马夫罗时,其实是将“前辈”的收益变现,而出售马夫罗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等新来的投资者接盘,循环往复,形成链条,这实际上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


而MMM的收益不止每月30%这么简单,这个静态收益只是“小钱”,要想赚大钱,可以“拉人头”,赚取推荐奖。每推荐一名投资者加入,可以直接赚取10%的推荐奖。随着下线的发展,这位投资人在金字塔中的位置也会越来越高,管理奖也会成为一笔可观的收入,据了解,管理奖可拿6代,第一代到第六代的管理奖分别为5%、3%、1%、0.5%、0.3%、0.01%。而且推荐奖和管理奖都没有人数限制,下线发展的越多、纵深越深,挣得动态奖励就越多。


而这其实跟传销的手法如出一辙。之所以要不断发展下线,是为了刺激投资人不断拉人进场,吸引新的资金给前面的投资人填窟窿,让“游戏”能继续玩儿下去。(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以上不难看出,所谓的MMMM金融互助打着高额回报与公益的旗号,其承诺的投资收益为每月30%,推荐投资人加入另有10%左右的收益提成,已然构成传销,但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仍是分类监管。虚拟货币的监管可能主要是央行,而网络借贷的监管则由银监会牵头。但这类平台的模式比较复杂,多方面均有涉及,因此在监管方面或还需要多方协调。MMM平台缺少发展的天然土壤。MMM平台搞传销并且寻找到了中国法律监管无法触及的灰色地带,一旦随着我国法律的完善,这场庞氏骗局终究会变成一场闹剧。


银监会:金融互助社区存在巨大风险

在网络上敲击“金融互助”进行搜索,“MMM安全系数”、“玩转MMM金融互助平台”等字眼、文章满屏都是,这种看起来有点游戏性质的金融互助平台早被监管层盯上了。


银监会等部门于2015年就发布的《以“金融互助”名义投资获取高额收益风险预警提示》称,近期国内多地出现以“金融互助”为名,承诺高额收益,引诱公众投入资金的行为,常见的有“××金融互助社区”、“××金融互助平台”、“××金融互助理财”等。


更重要的是,这类金融互助社区有的打着“境外名人”旗号,声称以“摧毁不公正世界金融体系、打破金融家的控制、创建普通人的社区”为目标,但它的模式却宣称投资门槛低、周期短、收益高。例如,免费注册后,投资60-6万元,满15天可提现,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无手续费。此外,参与者发展他人加入,还可获得推荐奖(下线投资额的10%)、管理奖(根据会员等级确定相应比例)等额外收益,发展人员无上限、返利无上限。


其后的风险提示中,银监会表示,“此类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的风险提示,与当下在国内大肆扩张的MMM金融互助平台社极为吻合。


2、善心汇
受“3M”启发以慈善为名非法牟利


张天明知道3M和云互助等传销资金盘有很大社会危害性,很残酷。“真有人投资几千万,然后拿钱走人,剩下的人怎么办?”



7月25日,张天明向警方供述,善心汇就是传销。“我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取得个人利益,各种包装都是为了迷惑大众,吸引更多人加入。其实我很清楚,善心汇平台迟早会崩盘。”把拉人头包装成“扶贫”,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但据了解,2016年5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张天明等人通过“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涉嫌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名目,打着致力于探索构建“新经济生态模式”、推动国家精准扶贫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落地的旗号,以高收益为诱惑,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渠道进行宣传,大肆发展“会员”开展传销活动,骗取巨额财物。


“均富共生”旗号下的庞氏骗局

“以张天明为核心的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置有入门费、静态提成收益和动态提成收益等规则。”据专案组民警介绍,每名新加入“会员”可在“善心汇”网上系统注册一个账号,需以300元价格购买“善种子”激活账户,其后才可在系统平台的静态、动态提成模式中获利。



在静态模式中,激活账户需向平台内的其他“会员”进行“布施”(打款),根据“布施”金额的多少,分为特困、贫困、小康、富人、德善、大德六个档次投资“社区”,金额从1000元到1000万元不等。平台会自动将会员的“布施”匹配给其他会员,“布施”的人可接受其他人的“感恩回报”,15天至60天之内,就能获得本金5%-50%不等的收益,投资的档次越低,收益率越高,参与人群越多。


同时在动态模式中,会员通过发展下线,可以拿到第一层下线“布施”金额的6%、第三层4%、第五层2%的提成,所获提成的50%可以提现,另外50%在平台内存为虚拟货币“善金币”,可在善心汇公司设立的“慧商品商城”消费。


除了通过上述两种模式之外,“会员”还可以通过向公司批量购买“善种子”、发展一定规模的“下线”等方式晋升“功德主”、“服务中心高级会员”,以4.5折—8折价格在平台购买“善种子”“善心币”,再售卖给下线“会员”,从中赚取差价。“这些费用绝大部分直接打款至张天明个人账户,传销平台的所有资金流转均由他实际控制,经初步核查,张天明个人及其绝对持股的善心汇公司已从中非法获利10余亿元。”专案组民警介绍。


短短一年,“善心汇”何以发展了500万名“会员”、“布施”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建立起令人咋舌的“商业帝国”?多名“会员”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被蛊惑,在于“善心汇”打出的“均富共生”旗号和许诺的高额回报,带来的极大诱惑。(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真的有“穷人多赚钱、富人少赚钱、一起赚大钱”的经济模式吗?仅仅十几天的回报率竟能最高达50%?就其本质,“善心汇”的返利运作模式,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其收益完全源于新加入“会员”所交纳的资金,一旦没有新鲜“血液”进来、资金链条断裂,必然最终导致“盘子”崩溃。


“善心汇模式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模式绝对不可持续。这样的资金盘必然会崩盘的。如果任其继续发展,系统一旦崩盘,受损人群将要承担的资金缺口会是巨额数字。到时候会对我国的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办案民警称。


“善心汇”演变成“丧心汇”

“善心汇打着慈善的旗号。如果没有一个名头,就没有号召力。”张天明说。“扶贫济困”“互助共生”,这是“善心汇”在发展会员时的口号。但实际上,除了“旧人吃新人”的资金循环,会员的大量资金以类似抽头的方式进入了张天明等人的私人腰包。据警方初步查明,张天明通过发展下线收取会员费,已经非法获得十余亿元。其号称“扶贫济困、均富共生”,而其真正投入捐助和扶贫项目中的钱只有极少数。



据负责技术维护的骨干成员黄某回忆,张天明诱导自己加入时,反复地说你有理想有抱负,要投入到扶贫中,说既能扶贫又能赚钱。在“善心汇”互助网络上,很多细节都有意跟扶贫慈善挂钩,比如把传销中的层级命名为“特困社区”“贫困社区”等等,还有诸如“功德主”“布施”“善心币”等各种命名。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几名骨干成员都表示,加入一段时间后,发现扶贫只是假象,实际还是通过传销来敛财,只是利用扶贫来包装、隐蔽。


办案民警向记者列举了一些类似例子。比如组织慰问贫困户,花费不多,却声势浩大,在发展新会员时大肆宣传。甚至还以帮扶的名义,把部分贫困户发展成会员。


“假扶贫”背后是张天明等人的“真敛财”,“善种子”“善心币”“解冻费”等所有涉案费用,绝大部分由会员直接打款至张天明的多个个人账户,一年下来张天明获利十余亿元,其他骨干成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非法所得。


目前,张天明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张天明表示:“善心汇就是一种传销,我在这个上面也想奉劝,衷心奉劝广大群众,不要再参与互联网上的这些项目。不劳而获是走不通的,不能长久的。善心汇已经变成恶心汇了,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应该取缔解散。


聚众上访,百万受害群众成“接盘侠”

目前,善心汇注册会员已经达到500多万人,层级多达75层,涉案金额数百亿元。专案组民警告诉记者,善心汇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不断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用新吸纳进来新会员资金来填补老会员的本息,一旦崩盘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这样的资金盘必然是会崩盘的,以此带来的会员增量和资金缺口,如果持续发展,目前该阶段善心汇组织全国范围内已达到了500万会员,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它在今年十一份左右可能会达到1000万。而目前该阶段,它所导致的资金缺口,也就是说系统一旦崩盘,受损人群将要承担的资金缺口已经是巨额数字。”


从成立之初,“善心汇”的经营模式就被网友质疑,“长沙集会”之后,这个组织才引起社会关注。


今年6月初,善心汇平台几名技术骨干被湖南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系统平台瘫痪。3000多名善心汇会员身着统一的服装,拉着横幅,在湖南省政府门前聚集三天。为了让政府妥协,老年人和残疾人被安排在队伍最前排。一些骨干成员要求会员不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教唆会员对外称自己“没亏钱”、“自愿捐助”,其实这不过是传销人员的老套伎俩,不过是为了掩盖骗局,逃避打击,满足私利。


经过公安机关查证,非法聚集是由张天明一手策划的。他通过微信号召所有会员参与集访。希望以此向政府施压。“人放出来了,系统就能正常运作了。”张天明在接受审讯时承认。“当时要求释放技术人员、解冻账号、对项目论证,还有撤销我的网上追逃。”一个月后,善心汇成员又在北京非法聚集。7月24日“平安北京”发布通报称,部分“善心汇”会员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来京非法聚集,严重扰乱了首都社会秩序,行为已涉嫌触犯法律。


警方调查发现,截至6月1日,会员资金缺口达92亿余元,涉及会员达230万余名,而大量资金也流入善心汇公司及张天明本人的腰包,初步核查十多亿元。”550多万会员,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涉案金额数百亿元,作为近年来较为罕见的特大涉嫌传销组织,“善心汇”的“成长”路径具有典型的解剖意义。相比于传统的传销模式,“善心汇”显然更具有隐蔽性与欺骗性,已经成为“伤心汇”、“恶心汇”的传销骗局,上当受骗的人员不计其数。


有专家分析认为,以“善心”为名的拉人头和精神控制更具有欺骗性,也更容易逃避公共管理机构的监管。所以尽管其运作模式一开始就引起了网友的质疑,却未能获得外界的真正重视,更没有被纳入监管和治理的范畴,以至于由小到大,并出现了“长沙集会”此等有影响力的事件。


另外,有意义的慈善宣传,能最大化激发人心的贪欲。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整治,传销的危害性和经营模式已为外界所熟悉,固然没有达到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不过欺骗也变得相对困难,于是人身控制的恶性事件则不断增长。“善心汇”号称既能做善事,又能获得高回报,尽管这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不过有了“善心”的包装与掩盖,也就达到了自欺欺人的效果,并为人的贪欲找到一个开放的出口。


3、人人公益
打着公益名号做消费返利


消费者在小超市、洗车行等地方消费100元,成为“人人公益”平台的“加盟商”,平台就可返消费者99元,剩下的1元钱由平台拿去做公益,如此“高回报”且貌似很有爱心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参与,可是好景不长,有些“加盟商”在尝到一些甜头后,追加的欠款音讯全无。原来,这些平台是在打着爱心旗帜行骗。



傍上公益的网络传销

当前,“人人公益”等公司宣称的运营模式并不少见。网上出现的所谓“全返型消费平台”不少都是骗局。例如,公安部门已通报深圳人人优益公司开发的“人人公益”平台为网络传销,该平台无任何经营收入,仅依靠后入局者缴纳的会费来为老会员“返利”,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即便是一些平台承诺公司以收取的费用投资创收来支撑,但因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这种投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以高额收益支撑消费全返。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消费奖励模式”,消费者在平台上注册后,只要在注册的商家消费就可以拿到返利。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所谓高额返利其实就是用后加入者的投资来返利给先加入者,资金链很快就会断裂。


人人公益的运行模式,是让加盟商家将顾客消费额的固定比例,如24%,12%或者6%,交给平台形成资金池。以消费者消费100元,商家交给平台24元为例,平台资金池将分期返还给消费者99元,另一元拿去做公益,而商家让利给平台的24元,也将被分期的返给商家共23.76元。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基本没有任何损失,相反还能额外获利。


经过警方调查,短短一个月不到,卷入这个平台的商家达到了5267户,涉及的消费者达到了48505人,从去年12月1日正式开启项目到月底全线崩盘,短短一个月吸纳的金额就达到了10个亿。



由此可见,普通的商家和消费者是很难真正如约拿到钱的,拿到钱的是他们的上线,也就是所谓的省级、市级、金牌、银牌合伙人。在人人公益的参与模式中,普通的商家和消费者只是最底层的,其上还有多个代理人层级,要想成为这些合伙人,要么向平台缴纳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加盟费,要么手下有多个商家或者消费者,要么是人人公益的员工。在成为合伙人之后,只要发展一个下级,就能够获得一笔介绍费,同时收取下级消费金额的一定比例。层级越多,发展的人越多,合伙人抽取的钱就越多。这样的合伙人多达2855个,可见,资金的大头都被这些代理人层层瓜分。


空手套白狼的伎俩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人人公益的运作模式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传销,与传统传销有所区别的是,犯罪行为在网上进行,并且没有实物交易。


人人公益所宣称的公益行动真的去实施了吗?其实他也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公司成立的大半年时间内,也只向某基金打入了20万款,远远达不到他声称的资金池金额的1%,也就是1000多万。


在大家的印象中,传统传销的参与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而记者发现,这个平台的参与者却有很大不同,他们几乎都是中青年,他们学历不低,熟练掌握互联网和手机APP的使用,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消费者杨海华自身是某名校经济学硕士学历,同样落入了陷阱。(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事实上,这类案件的受害者还有可能稀里糊涂的成为了犯罪嫌疑人。


最近一段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借助电子商务、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爱心公益、高科技生物产品等形式,进行网络传销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呈高发态势,被骗者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警方介绍,这类新型网络犯罪活动蔓延迅速,有很强的隐蔽性、欺骗性,而且非接触性明显,跨区域突出,取证难打击难,社会危害性极大。对于这类犯罪活动,有关部门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商家和消费者也要时刻警惕这些披着各类外衣的消费返利活动,否则,不仅得不着利,还可能亏了本。


“伪慈善”何来滋生的土壤?


在慈善领域,以慈善名义行不法“恶行”的非常多,而且借助新型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像洗钱、非法集资、传销、偷漏税以及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有的也借着慈善的幌子在公共领域尤其在互联网中堂而皇之地存在,使不少群众受骗。


“伪慈善”现象有其滋生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在我国的语境中,关于什么是“慈善”的概念多样而模糊,缺乏清晰界定,有来自传统的发慈心、行善举的观念,强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来自西方的博爱理念,强调天下众生皆为兄弟姐妹﹔也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理念以及反馈社会的理念等,这些理念对于界定什么是“慈善”标准不同,但都称自己是“公益慈善”。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朴素的慈善观念认知并不相同,所以识别“伪慈善”有一定难度。


第二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像“善心汇”、“人人公益”这些骗局能够吸纳如此之多的参与者,除了一些人对相关领域认知不深,跟公众在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情境中快速致富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第三

很多“伪慈善”现象缺乏监管甚至难以监管。相关政府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所辖业务范围进行监管,而很多“伪慈善”行为,往往涉及很多社会领域和多个监管部门,例如“善心汇”、“MMM金融互助平台”、“人人公益”等事件,由于政府部门单兵作战,监管和执法都不够有效。因此,开展工商、民政、公安、网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或者建立特殊的综合执法机制,是防止和监管“伪慈善”现象的重要手段。


第四

面对“伪慈善”现象,一些慈善组织、媒体、学者甚至政府官员为了个人或本单位私利,不进行甄别,甚至忽略尽职调查,为这些开展“伪慈善”的人或组织站台,增加了许多“伪慈善”现象的迷惑性,像“善心汇”、“人人公益”、“MMM金融互助平台”等事件,都出现了一些慈善组织、媒体、学者甚至退休政府官员的影子,有些地方民政部门还为他们成立慈善组织大开方便之门。


第五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很多人对慈善与商业之间的关系认知不清晰,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人对“行业创新”进行推广,形成了不少骗局。例如“人人公益”网络平台,就是借着这种“+”的名义,互联网+、商业+、慈善+等,给“伪慈善”现象出现提供了滋生土壤。


纵观这些“伪慈善”事件的背后,不难发现,“肇事者”之所以 “行慈善”而达到“发家致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举“慈善”的大旗便于打动一些富裕的消费者,有助敛财且隐蔽性高,不易被人识破;


另一方面是利用传统文化和社会大部分人的心里作用,大张旗鼓扶助弱小,以实现名利双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下,即使事情东窗事发,不过就是名誉丢失,成本相对较低。


实际上,这些被媒体披露的“慈善”事件,不过是“伪慈善”的冰山一角。一个骗局,其手段的高超、手法的多样、实施的隐蔽程度都是精心策划的美丽“画饼”。


附:警惕投资理财中的5种常见骗局


1、分红险违规推销

很多被忽悠购买分红险的投资者都是通过银行销售人员介绍和推荐的,对方称资金可以随时支取,每年有7%——8%的收益等。但投资者一定要留意合同说明,了解产品本质是否如推销员所说,如果及时发现了问题,切记抓住犹豫期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2、网络理财陷阱

不少网站以“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达20%以上”等诱惑性信息为噱头,打着帮投资者购买原始股等有价证券的幌子,让投资者将资金汇入他人账号。对此投资者切忌被高收益迷惑,一定要认清销售人员和投资渠道的资质。遇到需要往某人账户中汇款的要求,更要注意。


3、现货白银投资骗局

以高额回报诱惑客户开户,然后向你介绍现货白银。开户后,有专业人员帮助操作,做了几天可能会赚一些,此时他们会提醒投资者说来钱太少速度太慢,让投资者加大投资量,最后造成投资者损失惨重。对此,投资者要选择正规的平台操作和交易软件,我国目前只有三家正规的交易平台: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正规的平台均有模拟盘,方便投资者进行模拟实际操作。


4、民间借贷猫腻

以年利率20%、30%甚至更高的回报为幌子,投资者一开始投入几万后,尝“甜头”便追加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最终借款人逃跑、企业倒闭。其实,只有极少数银行开通了针对某些地区的个人无抵押贷款品种,而且需要到银行面签合同,提供工资卡的银行对账单等;投资者一定要到对方公司进行实地查看,并签订正式合同而非口头协议,借款合同向律师咨询有没有违规条款;保留对方的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并辩明真伪;同时注意利率是否合理。


5、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

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或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掏钱。老人切勿轻易相信,可以多和儿女商量,看清活动实质再行动。



内容来源:防骗大数据(FPData)综合中国质量万里行、第一直销网,特此鸣谢!

编辑校对:白茂生、花魁、不知火煮

转载声明:请遵守CC协议,转载不注明来源上黑名单




🔥近期热点


揭秘各类骗局、传销诈骗、金融诈骗、揭露黑幕、谣言破解、防骗支招、科普防骗知识。责任心铸就公信力,感谢您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愿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网络社会秩序。



防骗大数据仅此一家,
谨防山寨平台混淆视听!
举报邮箱:JuBao@FPData.CC


提醒身边人谨防上当受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