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金奖+1!化院学子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2023年12月3日-6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

成功举办

来自全国540支项目团队

从上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在高教主赛道中争夺金奖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胡雪菲负责的项目

《纳智科技:DNA纳米机器人

——新一代智能纳米药物载体》

过关斩将

在本科生创意组主赛道中

摘得金奖


这是化学化工学院继

第十七届“挑战杯”特等奖

第八届“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

第十三届“挑战杯”金奖

之后又一次获得

全国性顶级赛事金奖


作品介绍



纳米载体能够负载着药物到达指定器官,在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是能够保证mRNA疫苗正常起效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其瓶颈技术纳米载体基本被国外垄断,亟待国产自研突破。纳智科技团队致力于研究和转化DNA纳米机器人载体这一新型纳米载体,将其应用于肾脏,不仅绕开了国外药企对纳米载体的专利封锁,在靶向率、生物毒性、结构可控性等方面也能够实现性能超越,助力我国纳米载体的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以纳米智慧,创无限可能。



团队介绍



纳智科技团队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转化医学研究院,由葛志磊副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化院大四本科生胡雪菲作为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共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涵盖核心技术。项目团队得到了樊春海院士、杨秀荣院士的精心指导,进一步助推项目落地。


参赛体悟


指导教师:葛志磊

指导教师辅导


本次参赛源自于与本科生胡雪菲同学的交流,了解到目前同学们非常希望能够和实验室指导老师一起参加科创比赛。这不仅是开拓视野的机会,也是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更是将科研成果落地,打通产学研合作的高效渠道。

参赛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比赛对于激发创新意识、发挥创新活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快的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科研工作者的转变。这次比赛,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和重点也有相当多的启发,我也感受了莫大的鼓舞,未来将更加珍视跟本科生一起学习进步的机会,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赛选手:胡雪菲、陈钰洁

负责人路演


打开思维,创造新天地


大学生不只有课业和科研,创业同样是一条前途无量的道路,这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这次比赛能够让我从学生的视角跳出来,以一个创业者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成果。先进的技术,创业的思维,果敢的勇气,原来我也可以从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科技创业者,创造出自己的新天地。


团队获上海赛区金奖


突破极限,激活创造力


项目历程曲折,从团队组建到校内初评,从不被看好到力夺金奖,我们始终都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


模拟路演


在备战国赛的过程中,我们团队不断地交流,反复打磨,演讲训练上千次,最终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站在全国金奖争夺赛的舞台上。



这次比赛极大地磨砺了我的心智,也让我的逻辑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团队支撑,燃青春之火



这个比赛的摘金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以来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从樊春海院士、杨秀荣院士的科研指导,到学创中心老师们的悉心辅导;从葛志磊老师的倾力支持、团队成员陈钰洁同学的帮助,到学院王华博老师、张北老师、赛福鼎老师的全程陪伴与关注,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温度,支撑着我一路前行至此。未来我也将继续深耕,不断精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花火!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

赛事介绍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一项技能大赛。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化学化工学院历年来始终坚持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

以提高人才培养为中心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育人水平

这些科创竞赛取得的丰硕果实

必将对学院学科建设起到

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



编辑 | 邱冬胜


往期回顾


1.华谊集团奖学金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2.化学化工学院第二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十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3.这项行业评比,化院这2位老师再创佳绩!

4.这项激励计划,化院创历史新高!

5.化院高分子系教工党支部开展“做有组织科研,谋高分子未来”主题党日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全国金奖+1!化院学子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