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读100本书,人生真的会不同,我们请了5个人现身说法

2017-04-23 田纳西 有意思网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

 

但我们好奇,在这个时间成本很高、手机无孔不入的时代,总有人觉得工作繁重没时间看书,也总有人坚持每天看书,一年累计阅读100+本,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找到了五个每年大量阅读的人,有CEO,有拿到千万投资的90后女生,有天天跑菜市场的监督管理局科员,来“现身说法”他们的阅读经历。

 

但我们并不是为了突出读书的数量,而是想要挖掘一个人从书中获取的能量究竟有多大,从读书中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时间管理、思维方式。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爱阅读你的,节日快乐!

 

01

 

21点就关掉手机的CEO:

最多一年读过299本

 


@金鹏远,人称“老金”,环时互动创始人、首席知识官,杜蕾斯社交营销策划者

 

从小学三四年级起,我开始喜欢看书。那时个矮人瘦,别人不爱和我玩儿,只能看书,习惯也就这么形成了。

 

2011年至今,是我的第五次创业。前几年公司起步,每天忙碌得没有时间思考,一年也就读几十本书。2015年初,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读一本书,年终一看,读了299本。

 

能读这么多书的秘诀就是少看手机、关掉手机。我基本不关注任何公众号,微信朋友很少,一般不看别人的朋友圈。

 

晚上八九点钟到家后我就关手机。晚上九点后发生的事,关我什么事儿,哪有那么多重要的事儿。如果真的有紧急情况,可以打我家电话总能找到我。

 

年轻的时候也曾天天在外面喝酒吃饭,但五年前闺女出生后,我决定把大部分生活时间都留给家人。现在下班后很少出去应酬。晚上十点后就是我的专属阅读时间,保证每天读书两小时,12点睡觉。


我与女儿


平时在公司也会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读书,比如开会前总有些空档,零零总总加起来,工作时会有近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这20多年来,一直持续阅读的是诗集、家具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类的书。我喜欢诗歌的跳跃性,可能读到一两句话击中我,把我打倒在地上,那种感觉很爽。诗歌失眠的时候看也很有功效。

 

阅读家具和建筑设计类图书,是为了激励自己要有一个大的空间,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盖房子。


公司的阅览室

 

看到好看的书,我会把它分享到公司群里。功夫在诗外,做创意这行,肚子里没东西咋想啊,哪有那么多天赋。

 

但我不会强迫大家去读书。有人可能就不喜欢读书,那何必呢?读书也没有那么多目的,就是我的一个习惯,和抽烟一样,你要问为什么抽烟,缓解压力嘛,读书也一样。

 

它让我觉得心情可以稍微平静一点,对世界的好奇心也能大一点。而且当你真的沉下心来看书时会发现,时间会过得很快。

 

推荐书单


《创意的秘密》

《还乡的可能性》

《大国志》

 


02


获千万投资的90后合伙人:

阅读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方式和执行力



@Better,北京和创金服运营合伙人 


2014到2015年,我大四,是我看书最多的一年,一共看了130多本。

 

那也是我最迷茫的时期。原本学法律的我对自己是很有规划的,国内最好的律所我都有过实习经历,毕业后就想做个律师。

 

但这个“坚定的想法”在大三被打破了。那是一次在互联网创业网站的实习经历,当我从网站运营者慢慢做到了合伙人,内心的小宇宙开始爆发:我发现自己对互联网的热爱要远远超过法律。

 

大四时我开始申请国外学校继续本职专业的深造,家人、老师、同学也都劝我,继续好好走法律这条路。毕竟我付出了很多,在专业上也有一定的积累,如果一头扎进去原本不太了解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明智的。

 

身边人给到的建议高度一致,但跟我内心的想法不太相符。我整个人都抑郁得不行了,开始每天看书。

 

我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想要不断向内看,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当律师,为什么要出国念书。边看边思考,发现答案其实还蛮恐怖的:我在学校里一直都是优等生,所以我也应该沿着那些优秀的人走过的路去走,读研,当律师。

 

但这真的是我最想做的吗?这是我第一次被自己的认知觉醒。

 

我还看很多名人传记,《穷查理宝典》、朴槿惠的《绝望锻炼了我》诸如此类,有些看得我痛哭流涕,觉得别人那么多困难都挺过来了,我这点事算什么,压力得到很大缓解。

 

我从书里找到了一个信念支撑: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结果不一定坏,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之后说服了父母给我一个在互联网尝试的机会,大不了做不好几个月后再回来重新念书。

 

我来了北京,入职一家互联网金融集团,今年开始内部创业孵化大学生的微信账号,成为集团内唯一一个90后合伙人。项目之初就拿到了徐小平和红杉资本的千万投资,1个月内把微信做到了15万粉丝。

 

之所以我的职业路径比同龄人顺得多,得感谢那一年看了那么多书,它们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思维方式和执行力,让我更能去判断每一个机会。

 

工作这一年多来,每天回到家都十一点,凌晨两三点才睡,睡前能看半个小时书,一周能读一两本。为了激励自己不要放松,我在去年开了个阅读相关的个人微信公号,分享阅读收获,目前也有6万粉丝了。

 

推荐书单


《引爆点》

《运营之光》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03


得同时做好几件事的创业者:

读书修炼“当下不杂”

 


@石凯,比太传媒总经理

 

小时候家里是开家具厂的。记得初中时,夏天天气炎热,但堆积着木头的厂房里却格外凉爽。吃完午饭,我就捧着一本像《明英烈》这样的书,闻着木头的香味,读到四五点眼镜发绿,依旧不觉得疲惫。

 

这是我大脑里对喜欢读书的一个残影。现在我36岁了,计划要孩子,所以头两三年我就强制要求自己,得想一个办法赚钱养家,还不能坐班。

 

后来我真的做到了,做内容创业,时间相对自由,每天有三四个小时专属时间可以用来阅读。

 

我太太的工作状态也相对自由。她比我还能看书,我一般看电子书,她喜欢纸质书。我们俩看的书70%是不同的,但彼此遇到好看的书,就会互通有无。

 

就如她最近看了《格调》,也推荐给我看。里面提到欧洲贵族的手表没有秒针,因为他的工作不需要那么精确的计时;他可能会带一块普通的表,穿很普通的衣服,不需要奢侈品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和太太就在讨论,当不了贵族,但可以学习贵族的生活方式,如何更从容,更美好,更舒服。

 

读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待世界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前我不太愿意和别人打交道,但年前我看了武志红的《巨婴国》,有句话提醒了我:生命力是在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各种关系,你的生命力会越来越萎缩。今年过年,原本连拜年短信都不发的我,给好朋友准备了礼物,约他们吃饭,就是想要重新建立关系,为了一种生命力的流动性。

 

读书也不光是学知识,还让我养成了专注的习惯。现在的工作,有时你会同时在四五个微信群里说话,同时做几件事,这样的过程其实很别扭,你没法去做什么样的创造。但我可以做到,放下手机那刻,我就能马上进入创作的状态。

 

就像曾国藩说的“当下不杂”,我每天读书修炼出来了,切换另一件事时可以快速专注起来。

 

推荐书单


《巨婴国》

《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

《北平历史地理》




04


天天跑菜市场的监督管理员:

越阅读越能从现实中跳脱出来



@李科,网名“左叔”,太仓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厢分局科员,作家

 

中文系毕业后,我在部队的宣传岗工作了近16年,时间相对较宽松,环境比较闭塞,我就用读书来消磨业余时光。

 

为了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去年在我40岁的时候我选择了转业。正好赶上了军改第一年,竞争特别激烈,我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做群众工作和行政审批,和我擅长的文字工作不太相关,难免有点失落。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在我人生的转折点,阅读的经历让我瞬间跳脱出来看我所处的环境,感受人生的际遇起起落落很正常。

 

现在太仓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早上我在几个菜市场跑着,维护秩序,不能乱摆摊,不能缺斤短两,督促商户符合卫生条件,很琐碎的事儿,但我也能抽离出来。

 

我很喜欢池莉的小说《生活秀》,描写武汉一条街上小商小贩纷繁复杂的生活,烟火气十足,我在菜市场监管着时常会想到书里的内容。这也让我主动观察菜场里的人,主动和他们聊天,把这些社会底层人的情感记录下来,说不定哪天我能出一本像池莉一样的小说。

 

工作之余我会去参加一些读书沙龙,这几年太仓这座江南城市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公共图书馆可以做到网上下单快递到家,这么好的条件还不读书就说不过去了。


 

我也有幸被评为太仓城市阅读推广的代言人,希望更多人重拾阅读乐趣。毕竟你读完书后,能和别人交流,遇见知音,是件很美妙的事。

 

书友们会互相安利自己看过的好书。以前我觉得,一个人的阅读,就像一个鸟巢,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修补因人的阅历而遗留的小洞。但现在有人安利好书,就像给这个鸟巢扩大了一个枝,把这个巢建得更牢固和丰富。

 

推荐书单


《大地上的亲人》

《未来简史》

《生活秀》

 


05


机关工作者: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杨伟新,任职于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宣传办公室

 

我当了十几年的小学老师,之后又在机关工作了十几年,作息比较规律。早上醒来时就坐在床上读会书再起来,晚上吃完晚饭后就蜷在沙发里,又能啃掉半本书。

 

一个月下来能读个十来本。这么爱读书是因为童年时代在农村长大,读物真的太贫乏了,那时看到有字的纸片都会挑出来瞅个半天。

 

日常最喜欢阅读散文和小说。好的小说代入感很强,在一个夜晚,因为一本小说主人的命运和时代的背景交织在一起,内心会突然激情澎湃。在那一个瞬间,似乎可以成为任何人,成就任何事。

 

因为爱读书,朋友有时会觉得我“曲高和寡”。整个社会还是世俗的东西比较盛行,别人评价你可能是根据你一个月赚了多少钱、你的政府地位。但当你醉心于阅读,会发现现实可能无法伤你分毫,你的内心会有所坚守,更想着在生活中创造一些真善美的东西。

 

而且读过的书都会留下它的影子,可能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但在你需要的时候,它突然就从你脑子里跳出来了,或者流露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

 

我自己对比年轻毕业时和现在的照片,我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容颜是不一样的。


1991年、2015年、2016年的我


我想家人对我的变化感受最深,也深受我的影响。女儿小时候不爱读书,我把适合她的书买回来,自己先看完,再把里面有趣的故事有意无意和她提起,慢慢引导她。

 

现在她在美国读研究生,接触到好书也会推荐给我,书成为了我们的另一条纽带。

 

推荐书单


《大江东去》

《巨流河》

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丝绸之路》《黄河之旅》


今日互动


打开你正在读的书

翻开任意一页

把你看到的第一句话写在评论里


- end -


推荐阅读



一心只有GDP的如来主演《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会服

为什么有很多优质男生没有女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