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弃事业的全职妈妈,都怎么样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安利微刊 Author 妈咪知己安小妖

本文授权转载自安利微刊

(ID:AmwayDaily)


提起全职妈妈,很多人会想起《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家务保姆做,辅导作业爸爸来,她全部精力都用来吃饭、逛街、斗小三。

 

然而,这只是对全职妈妈的刻板印象。

 

全职妈妈,指原来有工作,为了照顾孩子、经营家庭而放弃工作的女性。

 

全职妈妈在中国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却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她们的声音很少被听到,她们的需求很少被重视。

 

因此,母亲节到来之际,安利微刊联合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报告推出《全职妈妈群体分析报告》,旨在还原真实的全职妈妈生存状况,给予她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全职妈妈,被低估的超人


中国全职妈妈的数量远比想象中巨大。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在有0-3岁孩子的18-45岁城镇女性中,有过职业中断经历的比例为35.5%,其中67.2%是因为结婚生育/照顾孩子。此外,还有28.9%的人目前没有工作,其中98%是为了照顾孩子。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数据线,《 数据|中国女性混职场到底有多难?》

 

对全职妈妈来说,孩子就是她们的事业。

 

为母则刚,不出几个月,再娇气的软妹子也能一手抱着娃,一手拎着大米,向小区里的其他宝妈咨询哪里的早教班好。

 

全职妈妈都是救火队长,孩子生病、幼升小、课外辅导、打疫苗、校园霸凌……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全职妈妈的踪影。

 

上海一项针对16个区县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就显示:母亲负责与学校和老师联络的占到63%,主要承担家庭教育职责的占到62.4%。

 

然而,24小时待机的全职妈妈却被严重地污名化了。在长辈眼里,不能兼顾事业,就是娇气。在职场妈妈看来,不用挤地铁做PPT,实在命好。

 

别人不理解,就连老公这个最亲密的“战友”都不认同。对全职妈妈来说,夫妻关系是除去子女问题最大的家庭焦虑因素。

 

数据来源:UC大数据,《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

 

“什么都不干 ,就带个孩子还带不好”“整天什么都不操心”“又不用上班整天还抱怨……”每当听到这些话,大部分全职妈妈都控制不住自己把沾满粑粑的纸尿裤糊他们脸上的心情。

 

看来,即便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歧视和误解仍然深深困扰着全职妈妈。

 


全职妈妈=零薪保姆?


虽然女性权利已得到了抽象的认同,但是长期养成的观念仍然使全职妈妈难以获得尊重。

 

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她遭受的社会压迫是她遭受的经济压迫的后果。”历史上,女性在很长时间内并不享有财产权,这是女性遭受压迫的重要原因。

 

很多全职妈妈是事实上的“零薪”保姆/育儿嫂/老师。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干得再好也要受制于人,两性结构严重失衡。

 

做家庭决策时,全职妈妈的意见往往得不到尊重,原因很简单——掏钱的才是老大。

 

生娃之前,凭本事挣钱,购物旅游,浪到飞起别人也管不着。可是自打当了全职妈妈,买菜都要被质疑一声:“怎么那么贵?”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问者或许无意,但听者总是忍不住辛酸,“连几十块钱都要伸手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经济拮据,不能苦孩子的妈妈们选择苦自己,不买衣服、不打扮、不健身、不旅游,每天围着菜场学校家打转。

 

时间久了,不仅老公提不起兴致,来自己照镜子都会有短暂的茫然:“这还是我吗?”

 

吵架、性生活,甚至出轨成为每时每刻笼罩在全职妈妈头上的阴云。

 

家庭内没有足够经济支持时,超过50%的全职妈妈认为,社会给予自己的保障不够充分。

 

数据来源:公益慈善学园,《2016中国妈妈幸福指数调研报告》。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出于其经济水平和人口政策的考量,全职妈妈可以获得包括生育津贴和保险在内的一系列保障。这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追赶者的地位,对全职妈妈的保障还有提升的空间。在此之前,家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然而没有制度性保障,仅靠亲情道德维系的信任基础并不牢固,许多因此全职妈妈没有安全感。

 

这种处境下,10个全职妈妈就有7.5个想重返职场。

 

2016年上半年国家卫计委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10个城市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全职母亲中,近1/3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超过3/4的全职母亲表示,如有人帮助带孩子,将会重新就业。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2018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三座大山”,全职妈妈迈不过的坎


 重返职场并不容易。

 

大部分女性成为全职妈妈都是被迫的,她们身上压着来自家庭、企业、社会的“三座大山”。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2017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研》

 

目前,3岁以下孩子的看护主要有四种模式:祖辈照料、请保姆照顾、全职妈妈和托育机构。

 

有些长辈认为职场妈妈带孩子完全没有问题,与父母那个年代托儿所多有很大的关系。

 

《人民日报》曾报道:(1980年底)据22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婴幼儿的入托率已达28.2%……1982年,广东省番禺县入托率达到了81%。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从1997年开始,国有企业开始大规模分离托儿所幼儿园等社会化职能,托儿所数量锐减。

 

国家卫计委家庭司 2016年委托研究机构开展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发现,目前,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然而发达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在25%~55%。

 

没有托儿所,请育儿嫂照看又过于昂贵。

 

人民日报记者从中介机构了解到,北京育儿嫂每月工资依据学历和工作经验从5000元到15000元不等,大部分育儿嫂的学历是高中,经中介公司短期培训后就上岗。

 

与此相对,2018年,北京市平均工资仅为10712元,全国女性平均工资为男性的84%。相当于一个年轻母亲的工资刚够请一个“入门级”的育儿嫂。

 

在这种情况下,祖辈照料成了很多职场夫妻的第一选择。我国2岁半以下儿童中,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60%~70%,3岁以上占40%。

 

然而带孩子需要耗费巨大精力。鉴于年龄和身体状况,很多老人并没有照顾孩子的精力,这时就需要孩子爸妈辞职带娃。

 

只有老人给力还不够,企业没有良好的育儿关怀也不行。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但实际的执行效果并不好。

 

大部分企业没有哺乳室,许多背奶妈妈都需要在厕所进行吸奶不说,还可能被领导指责占用公司的时间和地点。

 

因此,很多原本的职场妈妈,在孩子发烧/腹泻/不接受奶瓶后彻底崩溃,选择回归家庭。

 


全职妈妈,为什么活得最拧巴?


仅次于从事金融与互联网工作的妈妈,全职妈妈的焦虑指数位列第三。

 

煎熬不仅来自外界,还来自自身。尤其是对被迫成为全职妈妈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连自己都不认同全职妈妈这个身份。


数据来源:UC大数据,《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

 

成为全职妈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和社会接触变少。孩子不睡自己得一直盯着,孩子睡了还有做不完的家务,就连梦里都是孩子的吃喝拉撒。勉强抽出时间上上网,也是和别的妈妈沟通育儿经验。

 

渐渐地,闺蜜群的话题,自己再也接不上嘴,就连和老公聊天,都找不到除家庭以外的话题。

 

重新纳入社会轨道渴望在脑子里疯长。刷了半天新闻,满怀期待地发到群里,希望得到一些回应。然而闺蜜们只回了一句“什么风把你吹出来了”就又开始说别的事,徒留自己对着屏幕尴尬为难。

 

与社会脱节后,孩子就是全职妈妈唯一的希望。

 

有些妈妈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致使孩子自理能力、心理承受力以及自制力差,且没有同理心和责任感。有些妈妈则因为孩子牺牲很多,而对孩子有过高期待,导致孩子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

 

困境不仅出现在全职妈妈身上。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感、与老人教育理念冲突、分心家庭导致的职业瓶颈,职场妈妈的日子也不好过。

 

年轻妈妈进退两难。

 


花木兰式女性,社会的“牺牲品”


不但全职妈妈被人看不起,而且“女强人”一词也暗含了贬义成分。在某些人眼中,前者是社会的“寄生虫”,后者则外强中干婚姻不幸,都不值得提倡。唯有“家庭事业两开花”才算得上是人生赢家。

 

然而,不顾女性的哺乳重任,对男女做一样的要求,是对女性的另一种伤害和压迫。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数据线,《 数据|中国女性混职场到底有多难?》

 

此时的女性不是真正的女性,而是“花木兰式女性”——女性化妆成男性,遵从男性逻辑,像男性一样争取社会成就后,再回归家庭,完成一个母亲的责任。

 

这种所谓的女性独立,没有挖掘女性自身的价值,不过是另一种男性霸权,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女性生育欲望降低,出生率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2017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研》

 

由于看到了男女绝对平等的弊端,这两年两性差异开始重提,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性别定型化想象和性别歧视开始被结构保护,甚至被制度支持。

 

许多表面上为女性争取的权利,实际上是变相让女性从职场回归家庭,而不是让男性承担更多的责任。

 

“丧偶式育儿”仍然广泛存在,即便是在我国经济最发达、思想最开放的广州,全职妈妈和全职爸爸的比例都高达5.67∶1。

 

已经很少有人简单粗暴地说:“女人带孩子是贤良淑德,男人看孩子是吃软饭没出息,”他们拥有了伪装得更加合理的理由:

 

1.女性因荷尔蒙作用,与孩子的联系更紧密,孩子更依赖母亲。

2.男性天生不如女性细心,带不好孩子。

3.男性比女性挣得更多,男性工作更有利于家庭发展。

 

很多女性听信了这样的洗脑,迫于无奈,回归家庭。但事实上,她们陷入了统计学陷阱,献祭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

 


全职妈妈也可以活得精彩


过去十二年间,中国性别差距指数全球排名从top 55%下降至top 69%。

 

由于缺乏家庭支持,中国女性在劳动参与度、预计收入、同工同酬、高管任职等4个方都面临严重不平等,女性职业信心普遍弱于男性。⑥

 

难道中国女性不如男性吗?

 

实际上,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一直在稳步提升,2018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全球第一,男女比例为1∶1.21。⑥


数据来源:梧桐果,《中国校园招聘蓝皮书(2018秋招)》

 

高学历并没有带来高地位,选择“牺牲者”时,“女主内,男主外”的刻板成见依旧存在。

 

为什么多年来女权主义者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效果仍然不明显?或许因为仅从女性角度出发本身就是错误。

 

女性的解放本质上应当是人类的解放,必然要同时解放男性,懂得个体差异其实远大于性别差异。

 

财富500强企业的28位女性首席执行官里,有26位已婚,她们大多说过,要是没有丈夫的支持,自己就不会成功,这些支持包括帮忙照顾孩子,处理家庭琐事,以及为了妻子的事业举家搬迁等。

 

不要让社会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是思考自己真的适合做什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责任的分配:与老公对未来进行详细的规划,从经济储备,到教育理念,再到家庭分工,无论是家庭实务,还是经济来源,两人只有比例的分担,而不是0和100的区别。

 

如果发现,老公更适合为家庭付出更多,尊重他的选择;如果发现自己确实更会照顾孩子,那也不要害怕,勇敢地面对。

 

不仅因为全职妈妈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多数妈妈都会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重返职场。

 

更重要的是,全职妈妈与职场妈妈只存在差异,不存在优劣,照顾孩子的经验与职场经验同样宝贵。

 

童鞋品牌Freshly Picked创始人Susan Peterse育儿时发现市面上的婴儿鞋很容易脱落,于是她开始自己动手做鞋。2013年到2015年,她自创的品牌净收入增长达到812%,连“飞鱼”菲尔普斯和卡戴珊姐妹都是Freshly Picked的粉丝。

 

日本一位名叫木村尚子的妈妈,在给孩子做饭的时候发现,菜和水果的颜色比颜料更加鲜亮自然,于是用不符合销售规格的蔬菜晒干打成粉做成蜡笔,卖到脱销。

 

我们身边也经常听说这样的例子,某位全职妈妈坚持每天在公众号里写育儿日记,在孩子3岁后成功入职早教公司。

 

除了把育儿经验变成自己的事业,全职妈妈还可以通过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来帮助自己重回职场。

 

光看新闻、刷微博微信还不够,还要与活生生的人沟通。这样不仅能防止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怪圈,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财富,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可以加入公益组织,与孩子一起为社会做贡献,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网络平台做兼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个月都有一定的收入的同时,还能认识许多优秀的人,为回归职场积累人脉。

 

世人总是低估全职妈妈的能力,以为带孩子是女性本能,但是论及沟通能力、承压能力、条理性、勤奋度、责任心,全职妈妈并不会亚于职场人士。

 

请记住,这个社会或许有歧视,但是实力永远都会自己说话,全职妈妈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母亲节快乐!


参考文献:

① MoreCare茂楷&腾讯教育,《0-3岁儿童托育服务行业白皮书》

② 《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托育服务不足,带娃老人累育儿嫂贵》

③国家统计局、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性别薪酬差异报告》

④人民网,《请老人带娃,该不该给钱》

⑤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2018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⑥世界经济论坛,《2018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本文由安利微刊x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报告联合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