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红网红色演讲团东留善固演讲会在吕玉兰家乡举行(组图)

2017-04-01 江山郑斯维布铁威 中红网

2017年3月29日,由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主办的红色演讲团东留善固演讲会,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的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家乡举行。(中红网布铁威摄)

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党委副书记冯占臣首先致词。(中红网布铁威摄)

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玉兰学校学生为王明富(中)、江山(左)、石小庆戴红领巾。(中红网布铁威摄)

王明富在讲述他所见所闻的毛主席一再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中红网布铁威摄)

石小庆在讲述毛主席和老红军张思德的交往的故事。(中红网布铁威摄)

演讲会现场。(中红网布铁威摄)

演讲会现场。(中红网布铁威摄)

演讲会现场。有的小学生在认真地记笔记,(中红网布铁威摄)

王明富、石小庆一行在参观吕玉兰纪念馆。(中红网布铁威摄)

吕玉兰纪念馆一角。(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红网邢台临西2017年3月29日电(江山、郑斯维、布铁威)由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主办的红色演讲团东留善固演讲会,今天上午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的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家乡举行。毛主席警卫一中队指导员、三0五医院政委王明富,革命后代、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警卫员石国瑞之子石小庆,临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张泽峰、副部长郝志和部委会成员,临西县玉兰精神研究会会长赵炳坤、副会长杨继平、秘书长吕廷祥、执行副会长孙俊嘉、胡宝鼎,作家于俊祥,县老干局局长王书祥,东留善固村党委副书记冯占臣,玉兰学校校长乔培服,以及临西县各学校校长、主抓德育的教育主任、东留善固村干部群众、玉兰学校师生共计10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冯占臣副书记首先欢迎词,他说,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一直是我们倡导的。今天,王明富、石小庆前来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经受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王明富:“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一再倡导的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王明富在报告会上讲述了他所见所闻的毛主席一再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他说,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华振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任务繁重艰巨。毛主席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建议军委从军队内部除新疆、西藏外,从八大城市和各个地区选一名青年干部到毛主席身边,在执行警卫任务的同时,搞调查研究。当时华东地区的江苏、安徽、上海、浦东、福建各选一名同志到毛主席身边。他这时从南京公安部队,通过上海警备司令部调到北京。

    王明富讲到,1955年5月14日下午5点,毛主席来到颐年堂前,给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全体同志讲话。在讲话前一天,毛主席详细了解了一中队同志文化水平、原单位、年纪等情况,先搞了一番调查研究。毛主席从讲打皇帝、打日本、打蒋介石,讲到共产党的成立,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一化三改”,50年赶上美国。都是一个主题:为人民服务。

    王明富说,毛主席这次讲话,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近代史的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成长、发展、走向胜利过程的记述。使在场同志受到一次生动的难以忘怀的中国近代史、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史的教育。使我们这些年轻的同志深深地感到敌人的强大,中国人民独立解放革命征程的艰难,中华民族振兴任重而道远。过去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推翻了“三座大山”,现在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15年打基础,50年赶上美国。

    王明富讲到,怎么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在讲话中为我们规定了三项任务。一是警卫工作,保证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二是调查任务;三是学文化,掌握文化知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毛主席为我们规定这三项任务,他是常抓不懈的。特别是调查研究和文化学习,他见到大家问得最多的,一是家乡的情况,二是文化学习。在毛主席亲切关怀下,在警卫局党委领导下,我们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三项任务。在警卫工作中,我们忠于职守,无论是驻地、外出、地上、天上、江河湖海、惊涛骇浪,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工作中,也铸就了我们忠诚勇敢的浩气,机警灵活的洞察能力,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纪、法纪的品德,形成了不怕困难的工作精神。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不要脱离群众,不要搞特殊化,要尊重地方干部,尊重地方上的工作人员,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在随毛主席外出警卫中,我们见证了广大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见证了伟人的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

    王明富接着说,调查研究是毛主席一贯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然也不可能做好革命工作,也不可能为人民服务好。五十年代初,党面临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从全国各地选调了一批警卫战士,为他们规定了三条任务。其中调查研究就是一项。正如毛主席在1957年7月24日,在湖南的高毕岑同志汇报时他说的那样:“我想的这个办法实在好,通过你们和广大农民联系起来了,建立了关系,你们见到农民,我看到你们,也就像见到农民。(举三个指头)就离这么近。你们是武装起来的农民,有了阶级觉悟。”

    王明富还介绍,要为人民服务,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文化就是学本领。毛主席经常说:“你们都是好同志,就是文化低一些,好好学习,今后多为人民做点工作。”在毛主席的关怀下,1957年1月27日,一中队文化学校正式开学。这个学校当时共有学员120多名,教员、教务主任11人,学习的内容包括:语文、地理、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文化学习开始后,整个中队一扫往日悠然平静的气氛,课堂、宿舍、俱乐部,到处都在读书、做功课,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十一、二点,同志们都埋头在学习课程中。节假日更是学习文化的好机会,新课本要预习,旧课本要重温,有的须熟记,有的要背诵。有的人在中南海边散步、甚至上厕所、住院,都在背课文、地名和化学分子式。无论在北京,还是出差外地,随毛主席到外地考察,都要带学习任务。一中队的文化学习,到1959年8月已学完全部中学课程,后来一部分同志学了高等课程,一部分被送入党校、军校。在经过数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老同志在一起回忆起毛主席关心警卫战士学文化的情景时,无不怀着对毛主席真诚的、感激的、深切的怀念。毛主席把这些同志,作为六亿人民的代表关怀着,用文化科学的乳汁哺育着这些同志的成长。

    石小庆:毛主席和老红军张思德的交往,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石小庆介绍了张思德的情况。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穷的农家。出生后父母早逝,他成了孤儿,在亲戚的帮助下活了下来。五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割草、干杂活,养活自己。1933年12月,18岁的张思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不久加入了共青团。1935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的两挺机枪。1937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入陕西省荣军院警卫连(云阳荣校),不久调防甘泉县下寺湾。1940年,调到中共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任班长。因表现出色,于1942年2月,与其他三位战士一起,调到毛主席警卫班,做了一名毛主席的警卫战士。张思德身高一米七五,在毛主席的警卫班里,他是两个个子最高的战士之一,另一个是王美柱。他体格健壮,稍微有点瘦,长脸,短发,下巴稍长。他话语不多,性格温和,是个很知足的人。二十七八岁了,警卫班里几个陕北籍的战士开他的玩笑,说要在陕北给他找个婆姨,他就脸红。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石小庆讲了一个张思德是个干农活好手的故事。警卫班和毛主席在枣园大门外西川河边有一片自己种的菜地。当时的生产任务,其中有一项是每人每年交给厨房三百六十五斤蔬菜。张思德在完成警卫和毛主席交给的任务后,总在菜地里忙,他把厕所里的粪便挑到菜地里浇地,总能看到他在菜地里满手满脚泥地忙着。张思德种的菜长得最好,尤其是西红柿、茄子、黄瓜、扁豆等收的最多。毛主席最喜欢吃西红柿拌糖,尤其是喜欢喝里面的汁。到了丰收季节时,除每天交到厨房里的(记上账)外,还可以剩下大量的蔬菜,警卫班就把这些蔬菜挑到延安的新市场卖掉,换成钱交给班长记上账,用这些钱折算成小米上交,以此完成每年的生产任务。当每天要挑到新市场去卖的蔬菜较多(在百斤以上)时,就由体力强壮的张思德挑着担子去新市场卖掉。同时,毛主席警卫班经常抽出人员帮助周围村里的军烈属老乡干农活,以解决他们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周围的老乡与毛主席警卫班很熟悉。

    石小庆又讲了一个张思德卖桃的故事。1942年夏秋季节,毛主席警卫班包种的桃园丰收。摘收桃子的第一天一早,就摘了一百多斤桃子要挑到新市场去卖。两大筐桃子放在毛主席的院子里,毛主席看到桃子问班长张振河:“这么多桃子一个人挑去卖,太重了。”班长说:张思德去卖,没有问题。说着,张思德走了过来,挑起两大筐桃子就走,毛主席看着他的背影哈哈地笑了。由于桃子好,价格公道,中午时张思德就卖完了桃子,回到枣园,把钱交给了班长,班长记上账。第二天一早,警卫班摘了两百多斤桃子准备去卖,班长叫王美柱跟张思德一起挑着四大筐桃子去新市场卖。还嘱咐他们:过了中午时,用卖桃子的钱买些中午饭吃。这一天,过了中午后,他们俩才卖完桃子回到枣园。班长问后才知道两人还没有吃中午饭。王美柱对班长说:张思德舍不得花卖桃子的钱,说这是全班同志劳动得来的钱,不好自己花,还是回去吃饭吧。那一年卖桃子为班里挣了不少钱,顺利地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并且还富余了一部分钱。

    石小庆介绍了张思德在烧炭时不幸牺牲的情况。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为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自己解决粮食供给和冬季取暖问题,在安塞县楼萍乡石峡峪村以西建立了农场。警卫团、社会部、毛主席警卫班(抽调五人)各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近三十人的生产队,由社会部的宫韫书任队长(原任西川农场场长),由张思德任副队长。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全年生产任务是:除解决自己口粮外,上缴一百石小米和万斤木炭。进山后,先挖建了五个窑洞住下,开春时就开荒四百多亩地,种上了谷子(小米),当年就丰收了。还养了猪、鸡、鸭等。入秋后开始完成烧炭任务。张思德过去在军委警卫营时,有过三次烧炭的经历,对烧炭用的木料(青冈树)、烧炭挖的炭窑、烧炭窑的火候,都把握得很好。所以,他是生产队里烧炭工作的负责人。9月5日,延安以西的安塞地区下着蒙蒙细雨。队长宫韫书带队去周围砍伐准备用于烧炭的青冈树。副队长张思德带着白满仓和王玉森到山上掏挖烧炭的窑。炭窑有三米多长,两米多宽,一米六高,入口很小,要蹲着进出。张思德在最里面挖,白满仓(白仓)在窑口里面向外送土,王玉森在窑口外向外铲土。上午十点多时,三人正在掏挖的炭窑塌了,张思德和白满仓被坍塌的炭窑埋压,在外面的王玉森一边挖人一边大叫救人。周围的人纷纷赶过来救人。经在场战友的抢挖,很快挖出了白满仓,当挖到白满仓胸下时,白满仓指着倒塌的窑说:“张思德还在里面三米多深的位置,你们赶快救他。”大家拼命地挖,当挖到张思德的背部和头部后,朱劳士(后叫朱旭明)和李文魁抬起张思德的上半身时,看见张思德双手紧紧地握着小铁镐的手柄,胸口紧紧地压在手柄上,完全是在挖窑的姿势。二人站在张思德一前一后,双手插入张思德两侧腋下,向上拉张思德,就在把张思德拉起来时,听到张思德胸里发出咕噜一声响,大量的血从张思德的嘴里、鼻子里流了出来。他们把张思德放平,拼命地呼唤他。但是,张思德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牺牲了。战友们悲痛地哭了起来。当天下午,张思德的遗体被就地掩埋了。

    石小庆介绍,当天中午,枣园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了张思德牺牲的消息。机要秘书叶子龙、警卫团枣园警卫营长古远兴、政治指导员寇志中、外勤警卫参谋舒光才、内勤警卫参谋贺清华、行政秘书何开文、参谋匡业华都来到毛主席警卫班,和班里人说张思德牺牲的事情,都为张思德惋惜。但是,因为组织有决定,谁也没有向毛主席汇报此事。中午时,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在枣园已是尽人皆知了。只有毛主席、江青不知道。晚上,住在延安枣园的毛主席已开始办公后,得知了张思德牺牲的消息(事后警卫员们分析,准是江青得知了消息后,告诉了毛主席,因为从时间、关系、胆量上分析,只有江青敢违背四个部门的决定,向毛主席汇报)。当天,枣园里反映出一些党内军内的不良的等级思想,尤其是毛主席听到一些人说:“张思德只不过是个战士,战士死了没有必要告诉毛主席,就地埋了就行了。”毛主席听到这些话后说:“这种思想不好,把师哲叫来。”警卫员去叫师哲,书记处办公厅主任师哲匆匆来到毛主席住处,向毛主席汇报了张思德同志牺牲的经过。毛主席正在伏案批阅文件,他放下手中的笔,详细询问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后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事,可后方劳动生产也死人,不该呀!”毛主席沉思片刻,走到门外对贺清华说:“你去叫周西林同志,开车一起去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来。”然后又对师哲说:“你去安排几件事:一、把张思德遗体整理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二、买一口棺材入殓;三、警卫团开个追悼会,我参加,有话讲。”师哲走后。一会儿,贺清华和周西林来找毛主席,周西林对毛主席说:“安塞县石硖峪那里没有汽车可行的路,烧炭的地方还在石硖峪西面十多里的大山里,车子无法开进去。”毛主席想了想,对贺清华说:“车子进不去,你们想办法用担架或骡驮子,总之,要想办法把遗体运回来。”贺清华转身走了。当时,贺清华拉着马连夜出发了。此时毛主席的心情很沉重,他站在院子里,面向安塞方向对身边的警卫人员说:“张思德同志是长征过来的,战场上负过伤,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却牺牲在后方劳动生产中,不该呀!”大家都悲痛不语。

    石小庆介绍,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张思德的形象,从此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在报告会现场,学生们聚精会神,认真听讲,有的在不停地做着笔记。大家反映,王明富、石小庆讲述的毛主席故事太生动了,很有思想教育意义,希望这样的专题报告会能够经常举办。

    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总编辑江山主持了今天的报告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