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大河恋》之一:走过这条河

2016-07-15 张宇荣 保德新青年
Tips:点击上方蓝色【保德新青年】点往期内容


窗外就是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每天起床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对面的五虎山,五虎山因为沿河公路的开通山脚被切了一条,就像一条五花肉被切了一条一样整个山体就齐齐整整的裸露出来,岩石一层白一层灰一层褐的顺着河流的走向斜斜的向西蔓延下去,我不清楚这是不是因为黄河亿万年间的流淌而沉积形成的,但它足以让我把它和身后的飞龙山脉联系在一起,想象着古老的黄河一路奔腾天桥峡之中,被束缚的身体得不到舒展,从水寨岛一路狂奔而来,这边山腰到那边山腰,宽宽的河面满满的一河水,伸个懒腰吧,浩浩荡荡,浊浪排空,势不可挡,两岸的原始森林树木茂密,郁郁葱葱,进化了的或者正在进化的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后来的黄帝蚩尤争夺这生命之水,再后来大禹治水,再后来黄河流域已经成为富庶之地。黄河的水奔流不息,这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祸患之本,黄河无数次的决堤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保德府谷的古城都高高的雄踞在山上就是为了防止水灾。

思绪被楼外沿黄公路上的拉煤车刺耳的喇叭拉回现实,沿河公路就在黄河大堤上,一里一外两条路,外面的是专供运煤大车走,里面的是林涛大道供出入县城的小轿车通行。两条路的隔离带将人与黄河隔开,与对岸的沿河路遥相呼应。现在的黄河河道夹在两岸的大堤之间,不是很宽,最可怜的是窗前的这黄河水,顺着河道偏安于府谷那边,静静地流淌着,像一条窄窄的腰带一样泛着绿波,多半个河道干涸着,黄沙耀眼,有几个小水泊随意地散布着,水边长着些水草,靠近大堤的地方已经被开垦出来种了蔬菜,黄河的水不足把它们淹没。如今的黄河再没有了昔日的风采,水最大的一次是那年天降暴雨上游的水力发电站开闸泄洪时,那次的水刚刚淌满了河,我就感觉黄河又重现生机了,然而这种状况只持续了一两天,水又悄悄地褪到了原来的位置,徒留我在窗前痴痴地等待。
对于黄河最初的了解是从小学地理课本里来的,地理书里说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九个省,最后东归注入了渤海,是我国第二条长河。急切的想看到黄河是因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想象不到水从天上来是什么样子的,曾经央求着父亲带我看黄河。记忆中初一时父亲终于借着走亲戚的机会带我去看了真正的黄河,那时黄河正在修筑大坝,整个黄河岸边黄土漫天飞舞,我看黄河的兴致却没有受到影响,记忆中是在现在安澜楼那里看的黄河,虽然没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满河的水也足够让我激动让我喜欢的了!真正的钟情于黄河,喜欢上黄河是在高中时代。周末不回家时便和同学们相约到河畔看夕阳捡卵石,玩累了后坐在卵石上看书,河风吹过脸颊,那种感觉真的很美,似乎那就是一幅图画。夕阳西下照在缓缓流淌的黄河上,黄河就是一条金光闪闪的绸缎,夕阳慢慢滑下山头,余晖涂染了整个世界,我们安静地坐在河边身上也是彩色的,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水鸟掠过河面,飞向远方,这动静的画面点缀着这夕阳这绸缎,这种情景真的让人陶醉。不过那时的黄河水里夹杂着一股股黑水,是沿河的焦化厂里流出来的洗煤水,所幸这股黑水很快就与黄河水融在一起变成了同样黄色的水流,向西流走了;不幸的是这股黑水污染着黄河的水质,让黄河里的鱼类越来越少了。后来沿河焦化厂拆除了,原来黑烟滚滚的厂址上人们盖起了一幢幢的集资楼,我家就在这里。黄河就在窗外,每天早上醒来拉开窗帘便看见撒满阳光的黄河缓缓西流,春天开河上涨得河水漫上滩上芦苇丛,有渔人在浅水处撒网,还有些钓者在那边上抛竿收杆,黄河就在身边而且如此贴近,像一幅水墨画一样画进了我的日子。老公经常带我和孩子去河畔钓鱼,虽然只能钓到指头大小的"沙锥子"但钓鱼的过程却是相当舒适惬意。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头枕着胳膊看云卷云舒,享受河风吹过凉爽,听着老公他们钓到鱼儿时收获的欢呼,细品着黄河潺潺的流水的声音也有拍岸时的澎湃声,感受着黄河的力量,感觉作为黄河儿女真的很满足!
多少年来我见到的黄河就是静静地向西流的这一截,它像一个娴静的大家闺秀一样,偶尔脸红一下,其余便是安静地独处了。2011年去临汾学习,学习的空档学员们组织去壶口看瀑布,我一听黄河就激动不已,不知道是因为离开那条河时间长了,还是想看看母亲河的另一个样子,我曾想象着它就是水电厂开闸放水的那一股浊流,也曾想着它是我高中时候见过的满河流凌,但朋友都否定了,我一路都在想象这壶口瀑布的样子。吉县的黄河在很深的山谷中,俩岸都是高高的石崖,据说大禹当年治水时候将这么一座大山分开让黄河水从这里通过才使洪水不再泛滥,旅游大巴车还未到壶口时便拐到了陕西那边,导游告诉我们先去看看孟门山的大孟门岛。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在这里,可以看到在右侧的黄河谷底河床中,有两块梭形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之中,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河水至此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飞泻而过,然后孟门山又合流为一。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此二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岛上有一巨型神龟雕像,龟背上立有大禹雕像,其南面石崖上有"卧镇狂流"4个大字。
连接小岛和河岸的是一条铁索桥,桥下黄河水澎湃着流过,有好多胆小的不敢到那摇晃着的索桥上,其实站在桥上看黄河水又是一种境界,可以亲身体会到黄河的气魄,听黄河水在脚下汹涌澎湃,软软的索桥,前面后面的走路姿势节奏都直接影响后面人的步伐,我战战兢兢地到了河中间忍不住低头一看,滔滔不绝的河水深不见底,水流湍急,声音轰隆,瞬间感觉头晕目眩,抬头看看天空看看两岸的石壁,定下心来走完最后一截。
石岛上有小小的寺庙,从门外大树上系的密密麻麻的红丝带来看这里的香火还挺旺的,进殿祈福,后来有和尚算命,结果白白花了几百块钱。离开孟门到壶口时我想起古诗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的佳句。等到了壶口时远远望见黄河水汹涌而来,大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顺着宽阔的河面上的石拱桥往河中心走由于去的时候属于枯水期,所以河水都集中到瀑布那边去了,这边的河床只能看到退潮之后的浅水和裸露着的石块。还没走近瀑布便听见震天的轰隆声传来,到近处声音更大了,水气也弥漫上来感觉到湿润无比空气中满是凉爽。滚滚黄河水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左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壶口瀑布"这名字太形象了。"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黄河在窄窄的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光未然的"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粗犷、深厚、庄严、豪放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千姿百态,壮观无比的壶口瀑布则是黄河的代表。它颠覆了我对黄河的认识,到了壶口就变成了我不认识的黄河了!我已经完全被黄河的这种气势所震撼,它的气魄它的声音它的伟大在一瞬间就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从山西的西北跑到山西的南面看了一条河,感受是截然不同的。2015年去偏关监考顺路去了一趟老牛湾,去老牛湾的路并不好走,上坡路而且弯道又多,我们租的车子也不是很好,但我们的兴致很高完全忽略了这些因素。路上风景各异,有宏伟的万家寨水利枢纽,有梯田,有郁郁葱葱的松柏林,有卧在山脊上的小村庄,一路上凉风吹进车厢,凉爽惬意,一扫夏日的炎热。一小时后我们到了一处景区,亭台楼榭,八角高塔,八卦阵图,道家先祖石像,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欣喜,拍照留影,等我们爬上那个宽敞的亭台之后才发现真正的美景原来不是人工雕刻出来的,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整个美丽的乾坤湾全景就在眼前,几乎所有人都惊叹欢呼,感慨不虚此行。先入人眼的便是那弯弯的一泓清水围着的牛蹄形状的石崖,真个是个牛蹄。再放眼细看整个山水像极了阴阳八卦的太极图,这才明白为何在下面的广场上修建八卦图了。近处塔下的山不高但很宽,人工种植松柏树时用石头垒的窝坑像鱼鳞一样整齐地排列着,中间显眼处有"奇观"二字,这确实也是天下奇观,不枉被称为是天下黄河第一湾。
顺着景区修的观景路我们一路边走边看,一路上城墙作围假山,石刻,老君骑牛,神牛犁河,老牛拉车等雕像让我想到了老牛湾那个美丽的故事。"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是老牛湾家喻户晓的民谣,它讲述了老牛湾的一个神奇传说。据说上古时期,吕梁山一带遍地洪流,老百姓无法生活劳作,天天祈求玉帝.49天之后,玉帝命太上老君治理水患,以解百姓之忧,老君赶神牛犁河引水,犁至老牛湾一带时,天色已晚它猛一抬头,被什么东西晃了一下,原来是天上仙人怕老牛不认识路,提着神灯前来帮忙,老牛不明就理,被神灯一晃给惊了,身后笔直的河道在它慌乱的脚步下顿时改成了曲折向南,于是长长的晋陕峡谷就这样被犁了出来。
美丽的景色加上美丽的传说让我心情大好,连日来的头痛也似乎没有发作。我以为这就是老牛湾了,结果观完景之后师傅又带我们一路向东,这次的路全程下坡,经过询问才知道真正的老牛湾还在下面,远远的黄河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半小时后我们到了,老牛湾的河畔,青绿色的河水就在身边,我们感受着凉爽的河风 ,撩拨着清凉的河水,舟车劳顿之苦不翼而飞。
老牛湾地处晋北边陲,隔河就是内蒙清水河县,晋陕蒙大峡谷里的第一湾借着万家寨水库河水满满溢溢的,黄河在这里又静若处子,满眼的湖光山色倒映着内蒙的石壁,偶有游览观光的快艇驶过激起一阵阵浪花,留下一圈圈的涟漪!至此我将山西最南最北的美到极致美到惊心动魄黄河都看过了,万家寨,天桥水电站横亘在黄河上,截断了滔滔的水流,留下我窗外的一脉细流缓缓流淌丰富了我的想象,也徒增了好多想要更深地了解黄河的渴望。
作者简介:张宇荣,教师,喜欢文学,热爱生活。
温馨提示投稿注明作者和简介,最好附作者照片一张发送至邮箱282633557@qq.com您的打赏会全额支付作者本人,支持他的创作。
公众号ID:bdxqn007
长按左侧二维码  你懂的关注新青年 我们一起支持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