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文】五月五,庆端阳,碧艾香蒲处处忙


点击标题下「东方烟草报」可快速关注


   街头巷尾飘起了熟悉的粽香,端午节又到了。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这天,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在保护与传承中延续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也不断融入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端午安康,让我们一同细品端午味道。


忆·端午


浙江缙云县局 夏浩坚

  前几日,老伴从市场上买回粽叶、糯米、红豆和大枣,做好了包粽子的准备。嗅着粽叶清香,我不禁想起儿时的端午节。


  在那个衣食不富足的年代,年节时吃上可口的饭菜、零食,是孩子们久久期盼的事情。端午节的早晨,孩子们还在睡梦中,就会被母亲轻轻地唤醒。醒来,一下子就能闻到满屋弥漫的粽香,便知道母亲已经煮好了粽子。果不其然,方桌上的碟子里,正摆着一只已剥去粽叶的粽子,白晶晶的糯米上还撒着红糖。碟子边上,配着一只在粽子锅里煮好的鸡蛋。“快来吃粽子!”母亲讲,“吃完粽子,到榉林山拉露水去!”我一连吃了几个粽子和鸡蛋,香甜可口,欲罢不能。母亲说:“粽子不好消化,不能一次吃太多,煮了好多,够吃好几天呢!”吃完粽子,母亲还要把用过的粽叶洗净晾干,储存起来,说过些日子等我们馋了再包粽子。


  吃罢粽子,我便叫上院里的孩子去榉林山拉露水。所谓“拉露水”,就是拿小手绢去沾取草叶、树叶上的晨露,用来擦眼睛,母亲讲这样可以一年都不害眼病。拉完露水,我们顺道拔了一些艾草,因为听说把艾草插在门框边,一年中屋里便可不招蚊虫。我走到家门口时,看到门框上已经插满了又长又肥的艾草,我想这一定是父亲上山拔回来的。过不了多少日子,艾草干枯了,天气就开始炎热了,蚊虫也多了起来。每每这时,母亲便把插在门框上的艾草取下来,每几根艾草编成一束,在屋子里点起来。艾草烧毕,烟雾散去,屋子里还会长久地保留着一股艾香,蚊虫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是苏轼的诗句,可见端午节缠彩线挂饰件的风俗由来已久。端午节时,母亲也会把五色线缠在孩子们的手腕上,把装有香草的精致荷包挂在孩子们胸前,据说这可以起到祛病除邪保佑孩子平安的作用。节后下第一场雨时,要把五色线摘下来放在小水洼中,据说它能够变成蚯蚓,可以翻松土地,有利于庄稼成长。香荷包孩子们则可以挂在胸前佩戴很多日子。


  我常在端午节问母亲:“五月端午是怎么来的?”母亲就会笼统地说一句:“为了纪念屈原啊!”再问别的,屈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吃粽子纪念他,母亲便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上学后,老师在端午节给我们讲了爱国诗人屈原以身殉国的故事:“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忠于国家热爱人民,却屡遭排挤,他曾经提出过很多富国强兵的建议,但楚国国君不但不予采纳,反而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眼看楚国衰亡,屈原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非常爱戴这位仗义执言的三闾大夫,怕他投江后被鱼蟹吃掉,便包了大量粽子投入江中,这就是我们吃粽子的来历。另外,南方很多地方过端午不但吃粽子,还喝雄黄酒、赛龙舟,热闹得很呢!”


  从那时起,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便矗立在我的心里;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搜集和尝试阅读屈原的诗歌。虽然那艰深拗口的诗句使我难以彻悟,不过我还是记住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句。上上下下、寻寻觅觅求索大半辈子,我慢慢懂得了自己应当走什么路、做什么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 刘书章/文)


又逢端午话粽香

 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局 宋嘉玥

  岭南一带,吃粽子用粤语说就是“食粽”二字,言简意赅,颇具古风。粽子过去又称“角黍”,是端午节民间传统美食,大多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一直在中国盛行。过去,一到农历五月初,华夏大地不分南北,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枣粽、豆沙粽;南方则是鲜肉、火腿、蛋黄、板栗等馅料居多。广西一带的粽子以梧州八仙粽、南宁枕头粽为代表。


  南方粽子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广西南宁的枕头粽。有一年,家里一位亲戚回南宁老家省亲,回来给我带了两个粽子,叫我下楼去拿。起初我心里还犯嘀咕,不就是俩粽子,怎么还要下楼拿?结果见面一看,这粽子真有枕头那么大,至少有一公斤重,拎在手里分量不轻,一个足够吃一整天。据说,桂南到桂中地区的人都喜欢包这种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通常一个大枕头粽要用半公斤左右的米。在粽子的包制过程中,当地人喜欢用稻草灰的水浸泡糯米,这样做出来的粽子带点碱香味,还有诱人的色彩。


  南方粽子中比较有特色的还有梧州的八仙粽。梧州毗邻港澳和广东,是岭南门户,各色菜系与小吃非常丰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故有“食在梧州”的美誉。梧州粽子品种繁多,最出名的当属八仙粽。据说,八仙粽已有数百年历史,与八仙过海的传说有关,最可靠的说法是其用料包括糯米、红豆、板栗、五花肉等八种食材。正宗八仙粽的味道绵软润口,外层的糯米黏而不粘,中层的绿豆香软,作为馅心的板栗更是清香,而肥瘦搭配的五花肉再肥也不腻。特别是经过高温蒸煮后的肥肉会渐渐渗透到整个馅里,一口咬下去温润可口。


  湖南汩罗,传说是粽子的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品种多、制作精巧。传统的汩罗粽大多也是粽叶包裹,以糯米绿豆为主。近几年,我入湘数次,品尝过当地不少粽子,总的印象是,随着时代发展,湖南粽子新品很多,除糯米绿豆外,馅里还会有板栗、核桃、芝麻、红枣等,咸甜辣均有,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可谓与时俱进。


  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北京粽子馅料相对简单,有的是纯糯米制成的白粽子,需蘸白糖吃,再加上一点玫瑰木樨汁,味道清香宜人。有的是在糯米中包几颗红枣,称小枣粽,如果吃前冷藏,吃时会有冰凉的感觉。还有一种是豆沙粽。我的爱人是满族人,老家在北京。她们家做的粽子略有不同,喜欢以红枣、豆沙混搭果脯、葡萄干为馅,馅料丰富,总的来说味道是甜的。山东、河北一带还有一种用黄黍做成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美其名曰“黄金玛瑙”。虽然现在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是糯米粽,但河北乡村中,仍常见黄黍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据说,近几年,随着各种健康食谱的出炉,北方不少地方开始流行杂粮粽,网购收货后加热即可食用,十分方便。


(广西桂林临桂区局 伍纯聪/文)


留在梦里的味道

广东阳江阳西县局 陈芝颖

  我将跨越迢迢山水的年华,藏于枕间。于梦里与你相见,已是无比香甜。


  小时候经常做梦,梦见外面的大千世界。那时候的梦,梦见的是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华灯璀璨。可后来,离家乡越来越远,却发现自己愈发想念家乡。回乡的念想变成了梦,梦见的是年少时的泥巴、篱笆、池塘,还有天上不断流转的云彩。只是每当从梦里苏醒,嬉笑声戛然而止,徒增了几分伤感。


  前日早起,看着窗外的街景,心里有些空落落的。走下楼,街角的一家早餐店已经开始卖粽子了,顺手买了两个回来。回家后,我瘫在沙发上,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梦里。


  “奶奶,豆沙蒸好了没有啊?”孩童稚嫩的声音唤着在灶前忙碌的老人,眼里满满都是期待。


  老人转过头,捏了捏孩子的脸颊,笑着说:“小馋猫,知道你喜欢红豆沙,早就给你装在小碗里头了。快去洗手吃饭,再过一会儿爸爸就回来了。”


  那正是儿时的我,日复一日地期待着家门口的转角会出现一个高大的身影,更期待听见爸爸的声音。可转眼间,那个站在转角的人变成了我。


  我拖着重重的行李箱,盯着地面,踉踉跄跄向前走,时刻担心高跟鞋会卡在石缝里拔不出来。


  这时奶奶迎出来,向我招手,满头的银丝泛着一层柔光,眼神中透着期盼。


  门口爸爸修的秋千上已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小房子里满溢着豆沙的甜香和粽叶香。桌上摆着一碗红豆沙,一大篮粽叶,还有一盆糯米。奶奶年纪大了,戴着老花镜,手上包粽子的动作不再像以前那么麻利了。她左手握着对折成角的粽叶,右手盛入一把糯米,接着把豆沙捏成一个小团子放进去,再盖上糯米,随即将粽叶对折,用绳子缠紧了粽叶,才算是裹好了一个粽子。


  捆好粽子,已是傍晚。夕阳穿过门洞,软趴趴地打在桌子上。粽子上了蒸笼,待白蒙蒙一层蒸汽上来时,粽子也该出锅了。奶奶剪开绳子,剥开粽叶,我拿着碗接上。咬开白白的糯米,里头是糯糯的豆沙,满口香甜。


  当那熟悉的味道即将在舌尖绽放时,我忽地醒了,一颗泪珠滴了下来,原来是一场梦啊!

 

  我深深叹了一口气,走到桌前把买好的粽子放到微波炉里。“叮”一声响,我上前把粽子取出,自己剪开绳子,再拿碗接住里面的馅。


  老板娘的手艺很好,里头白白嫩嫩,红豆沙也软糯,可怎么也尝不到记忆中的味道。


  那香甜的味道终究还是留在了梦里,留在了山水迢迢间。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家,坐在秋千上,再听听故乡的风声呢?


(广东汕尾陆丰市局 陈桂香/文)



来源:东方烟草报
监制:张帅

编辑:陈芮伊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喜欢本文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