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者舞台,别样剧场 | 开幕现场全程速递及四天活动揭晓


他者的舞台:

关于不同剧场/不同世界的对话

开幕现场及活动指南

2016年12月8日至11日


关于"他者的舞台"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共同邀请赵川策划2016年12月8日至11日期间举办“他者的舞台:关于不同剧场/不同世界的对话”。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非洲、亚洲和欧美等地的戏剧家、表演艺术家和学者将受邀来到美术馆,通过演、讲、对谈及工作坊等,探讨各区域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剧场艺术路径、表演美学和创造性方法


12月8日下午活动由“创造现场”单元起始拉开帷幕。青年艺术家吴梦、于吉以极强的个人特质的精彩演出开场。随后,台湾原住民艺术家瓦旦坞玛将表演引入高潮,把身体的记忆与想象铺陈成一支悲歌,一切如被单下包裹的破碎镜片般芒刺在背。



《破镜难圆》,瓦旦坞玛,“他者的舞台”现场,图片来自民生现代美术馆


“身体政治”讨论现场,主讲人桑卡尔·信达瓦拉普·万卡特斯瓦拉,主持人赵川,翻译黄佳代


活动预约

所有活动免费

工作坊预约已满,“在共同的舞台上”两场活动火爆预约中!

其他活动可直接入场,先到先坐,坐满为止。




观摩席位有限,请长按二维码预约

“别样故事”


“别样身体”


第一日

创 造 现 场 I

时间:12月8日 周四 17:00  

Something In The Way - 吴梦

拔地 - 于吉


创 造 现 场 I

1.《Something In The Way》

吴梦



作品裹挟着创作者的隐秘伤痛奔跑而来。在一个个小段落里,那些暗黑、可笑或戏虐的元素裹挟着历史记忆和权力游戏,或思辨,或通过身体和道具转换出来。最后,我们还能辨认这些疤痕吗?这样切身的现实,又将通往何种对死亡的未来畅想?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吴梦试图在表演中重新去探索“身体的行动”及“表演性的身体”的边界。在这样后现代的表达式中,创作者试图抹去凌驾于表演者和观众之上的权力关系,更平等的去沟通


《Something In The Way》,2016,吴梦,“他者的舞台”现场,

部分图片来自民生现代美术馆


创 造 现 场 I

2.《拔地》

于吉

挖掘,搅拌,浇灌。直到水泥里长出青苔,没有颜色里泛出绿毛。

于吉的创作以雕塑和装置为主,亦涉及行为及影像。于吉近期的创作更多介入田野考察以及对空间属性的身体干预。她由材料出发,以雕塑为基础媒介,发展其更为复杂的艺术语言。伴随其雕塑一同出现的现场行为作品总是好像精心处理过的“劳动现场”,透露出人与物质关系的朴实调整。                 

《拔地》,2016,于吉,“他者的舞台”现场,图片来自民生现代美术馆


第二日

时间:12月9日 周五

14:00 关于不同剧场/不同世界的演/讲Ⅱ (无需预约)

嘉宾: 查理·哈夫纳(塞拉利昂)

凯·图赫曼(德国)

李敬诚(韩国)

赵志勇(中国)

讨论主持: 克里斯托弗·康纳利(美国)


19:30 在共同体的舞台上——别样故事 (长按二维码预约)

《MOTHERLAND》- 黄佳代(中国)

《在草台上》 - 赵川(中国)

《国王的女儿和“狡猾兔”》 - 查理·哈夫纳(塞拉利昂)


14:00   关于不同剧场/不同世界的演/讲Ⅱ

1.“社区剧院-民有,民治,民享剧院”

查理·哈夫纳(Charlie Haffner)


“我曾经是本国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这些活动大部分是口头的,它将所有的传统艺术表达形式融合为一来进行交流,例如:歌曲、舞蹈、讲故事、谚语、游戏、颂歌、角色扮演、社区集会等。不仅社区能从活动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和问题中受益,这些活动也能在拥有大量贫困、不识字的乡下人口的乡村地区,例如我的故乡塞拉利昂中,有效地传播发展信息,提高人民意识,促成积极的社会风尚。”


这些活动鼓励人民积极参与到变化进程中来,让众人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实施这些活动成本低廉,无需维持秩序或售票,无需演出剧本,通常就在空地或者是最普通的地方开演。这打破了刻板的西式剧场的规则,迎合了相关社区的文化习俗和惯例。这就是我称之为‘民有,民治,民享剧场’的原因。”


2.“对话中的纪录片剧院”

凯·图赫曼(Kai Tuchmann)

凯·图赫曼想谈谈他与中国戏剧人合作的经历。他将展示其中两次合作时的视频节选:《废物》(中国上海,2015)和《红》(中国上海,2015年)。他想指出这些合作如何迫使他重新思考自己做纪录剧场的方式。此外,他想谈及欧洲是如何看待这些作品的。


3. “从表演中揭示看不见的社会之网”

李敬诚(Kyung-Sung Lee)

李敬诚将展示他在过去十年内发展戏剧方法论的过程。因为他并不指导编剧的文本,而是和演员们一起,把从调查和实践中得来的发现,融入到表演词汇中去,所以每一次,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他会介绍演员们在戏剧产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问题最后是怎样以一种形式被投入到大众中去的。他的主题包括韩国的社会、政治,同时也有个人主题,而其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在剧场里,也在街道、广场、画廊和废弃建筑里。在他的展示中,他将特别谈论他和他的公司“VaQi创造”打造的三部作品,包括《让我们挪你的沙发》(2010),《对话》(2014)和《以前,以后》(2015)。


4.民众戏剧——底层发声和赋权的实验室

赵志勇

赵志勇将分享他和流动人口社区中的外来女工一起开展社区戏剧工作坊的具体经验,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北京打工妹之家地丁花剧社。和一群家政女工一起进行的戏剧活动,反映她们工作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处境。初衷是赋权。然而在整个过程中面对的悖论是:如何在参与者个体能力的增长与其所属群体处境的改善之间达成平衡?在现有政治经济结构下,如何能避免一个为底层追求权益的文化实践被主流话语所征用,成为宣传和谐的工具?


北京木兰社区文化中心。处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升学难的问题。从外来务工者自身的立场来呈现社会议题,加入对政府决策的公共讨论。由于底层民众在公共话语空间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如何使他们的言说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是底层文化实践者面临的挑战。


讨论主持

克利斯多夫.康纳利(Christopher Connery)


19:30  在共同的舞台上  

第一场:别样故事

1. 《MOTHERLAND》 (发展中的作品)

黄佳代

MOTHERLAND是前往已消逝的时间和国度的一次旅行。它始于一段意外的在贝尔格莱德的生活经历,但它并不仅仅只是南斯拉夫的幽灵。在另一片土地回望自身。从另一种叙述里重新发现。用另一种语言从头讲述。我听到的是什么。我看到的是什么。我记得的是什么。我们被什么组成,被什么养育,被什么代表。


2.《在草台上》

赵川

合作者:吴梦,疯子XX

“欢迎大家今晚来看演出,欢迎拍照,欢迎打开您的各种通信工具,在我们的社会剧场中,欢迎您大声地与外面的社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然而,通过创造剧场中的惊心动魄和灵魂撞击,我期待的不只是保持、而是激活与外面世界的生动关联,由此能够更敏锐地看到、听到、感触、讨论或批判,并启发出新的积极改造关系。


《不安的石头》,2013,上海,摄影:李晏


3. 《国王的女儿和“狡猾兔”》

查理·哈夫纳

把一个传统的民间故事用互动式表演呈现出来。故事是关于国王和“狡猾兔”,也是塞拉利昂传统文化中最出名的骗子之间的较量。讲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服务于社区语言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法,它从远古时代便成为一种传统教育最有价值的工具。


第三日

时间:12月10日 周六

9:00 他者工作坊 第一场 (预约已满)

导师:桑卡尔·信达瓦拉普·万卡特斯瓦拉(印度)


14:00 关于不同剧场/不同世界的演/讲III(无需预约)

嘉宾: 鲍里斯·尼凯廷(瑞士)

王墨林(台湾地区)

田蔓莎(中国)

大卫·格拉斯(英国)

讨论主持:赵川


19:30 在共同的舞台上——别样身体 (长按二维码预约)

《陈桂芬》 - 戴陈连(中国)

《祭异》 - 瓦旦坞玛(台湾地区)

《经济体》 -艾萨·约克森(菲律宾)


9:00   他者工作坊 第一场

“呼吸与身体作为舞蹈工具”

导师:桑卡尔·信达瓦拉普·万卡特斯瓦拉(Sankar Chindavalap Venkateswaran)

桑卡尔·信达瓦拉普·万卡特斯瓦拉来自印度喀拉拉邦。2007年,他成立团体“戏剧根与翼”,并导演了广受好评的作品包括《不知道的时间》(2016),亨利克•易卜生的《当我们死者醒来》(2012),《水站》(2011)和《Sahyande Makan-大象计划》(2008)等。他是2015与2016年度喀拉拉邦国际戏剧节的艺术总监,2016年苏黎世戏剧节评审团成员。桑卡尔目前正在喀拉拉邦设立一个与原住民社区密切合作的文化空间。他获2011年Ustad Bismillah Khan青年组织奖和2013年国际易卜生奖学金。  


桑卡尔讲述他的剧场实践


14:00 关于不同剧场/不同世界的演/讲 Ⅲ

1.“出来,或现实总在重复”

鲍里斯·尼凯廷(Boris Nikitin)

“我认为现实是一出基于循环和内化的关于修辞和信念的戏剧。这是为何我的作品里总是可能出现某种反讽的原因。若无反讽,我无法将现实视为变幻物。总是存在多于人们所领悟的意义。这就意味着总是存在一种依照你为自己选择的某种意义而作出决定的可能性。这种模式为:出来。”


哈姆莱特,2016,鲍里斯·尼凯廷


鲍里斯·尼凯廷1979年生于瑞士巴塞尔,瑞士剧场导演和作家,曾在众多独立艺术现场进行项目创作。尼凯廷的作品游走在行为表演与剧场、幻觉与纪录、无礼的浅薄与高超的技巧之间。他最近的项目有: “没有影子的歌手”(2014,鲁尔艺术节),“约翰内斯堡试音”(2014,约翰内斯堡),以及艺术节表演“这是真实的15”(2015,巴塞尔),“十四行诗20”(2015,苏黎世)和“试音”(2015,慕尼黑)。


2.“当代还需要反抗剧场吗?”

王墨林 

当20世纪的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一词时,也警醒着资本主义已展开对于文化的收编,开始建构一套文化生产的机制。六〇年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世代,要从上一代手中夺回话语权而掀起的学生运动,其实就是一场文化政治的运动。到了八〇年代以后,世界又从反叛的文化走到全球化的后现代时代,也就是新自由主义开始对文化生产机制再进行一次清洗,将非主流的、前卫的文化艺术全都收编到世界各地由行政主导的双年展、艺术节、戏剧节。那么,我们要问的是:当代还需要更边缘、更反叛的剧场吗?


所谓“更边缘、更反叛的剧场”,诚然只有脱离或逾越主流、大众的文化生产机制,才能在其中开发出创造性的能量,但它的生产关系是赖于什么性质构成它的社会性?而它在剧场里合作生产的集体性,及观众作为审美的主体性,又能创造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生命连系场域呢?也许我们还要问到:它需要怎样的美学脉络表现它的激进性?


《梦难承之希望》 ,日本东京 ,2012,王墨林


3. “中西戏剧异同”

田蔓莎 

讨论中西当代戏剧异同时,我们常会关注和讨论到中西戏剧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处理有那些不同的方法?什么是传统?怎么看待和运用传统?“时间”的概念在艺术传承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去重新思考和面对。过去推动和影响戏剧发展的艺术家,在不断的时间流逝过程中,是否被人更替或突破,或已变为现在的历史了?西方戏剧现在追寻的戏剧形式,是否是我们早已拥有的?而我们正热追的西方艺术形式,是否已是西方已过时了的?艺术家的艺术理想和责任感是什么?中西艺术家的不同创作方法,对于我们去思考艺术的当代意义有什么样的帮助?


川剧 《马克白夫人》,田蔓莎


4.“日常现实的局限性作为隐喻”

大卫·格拉斯(David Glass)

这是一个探讨如何通过上下文来将现实视为隐喻的谈话。大卫·格拉斯将谈论世界如何迅速成为我们都在表演的另一个现实。从他在70个国家的工作中,大卫将探索一个表演出来现实的潜在可能,以及它对年轻人的影响。谈话将持续1小时,结尾有问答环节。


19:30 在共同的舞台上  第二场:别样身体

1.《陈桂芬》

 戴陈连

以艺术家母亲为线索,调查母亲几十年中曾经工作的经历,收集图文影音资料,结合母亲的口述录音,按照平时的常规排练技巧生成一个标准的表演作品,然后将表演这个作品的剩余物作为最后的演出效果呈现。以操作物件和被迫行动的身体来串起三段关于母亲视频的记忆和历史片段。


2.《祭异》

瓦旦坞玛


历史上,台湾岛屿中的原住民族饱受外来武装暴力的侵扰。原住民的文化遗绪迄今已寥寥可数。一个又一个世代的原住民族不仅受到同化,今日,全球化资本主义的风潮更将各族人推向未知之境。我毫无招架之力,但求一袭记忆中的⋯⋯


3.《经济体》

艾萨·约克森(Eisa Jocson)

这场讲/演将探索从钢管舞、硬汉舞、综艺节目到近期的生理探秘等,其中不同层次的身体化现象;迪斯尼乐园的公主形象。这场表演追踪了我艺术实践的出现与其轨迹。它以服务行业的劳动和舞蹈身体的表现为主题。这场表演揭露了性别的形成,引诱政治以及菲律宾社会流动性。它最终以一系列名为“乐土” 的新创作结尾,旨在探索在全球化娱乐行业的背景下,快乐的体现以及幻想的产生。


艾萨·约克森是来自菲律宾的舞者和编舞。她最初受训于视觉艺术领域,并学习芭蕾舞。艾萨发展出一种艺术实践方式,探寻女性钢管舞者所遭遇的刻板印象和环境。她2011年作品《钢管舞者之死》于欧洲等地众多艺术节和剧院巡演。2013年首演《猛男舞者》,随后亦在欧洲许多剧院巡演。从钢管舞到猛男舞,艾萨研究服务行业内舞蹈身体的劳动和表现,暴露性别形成,诱惑政治和菲律宾社会的流动性。


第四日

时间:12月11日 周日

9:00 他者工作坊 第二场 “临界空间”

导师:大卫·格拉斯


13:00 闭门圆桌会议(不对公众开放)

15:30 创造现场Ⅱ(无需预约)

《倒置于空中的喇叭#5》 - nunu kong

《少年维特的烦恼》 - 张小船

《慢镜头想象与地球的一次互动》 - 许志锋

《愤怒的溜达》 - 黄芳翎


9:00 他者工作坊 第二场 “临界空间”

工作坊由大卫·格拉斯主持,带领参与者探索艺术创作中的临界现象,进入半梦半醒的状态,往往在此时会开启创意的大门。大卫·格拉斯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同名工作坊,利用催眠与音乐的手段,帮助艺术家们深掘他们精神世界中的本真。


15:30 创造现场Ⅱ(无需预约)

1.《倒置于空中的喇叭#5》 

nunu kong

倒置于空中的喇叭(瑞士项目),2016,nunu kong


这是一场介于身心与物理的行为表演,表演中,nunu kong通过攀岩将自己倒置于高空的同时并试图把一把小号吹响,以测试她身体的可能性和对声音物理的重新评估,正如她在脑部充血而产生近于致幻状态下,依然能够塑造正确的口径将小号发音,对于初学这门乐器的她也是一场综合性挑战。


芸芸众生,2008,nunu kong


2.《少年维特的烦恼》

张小船

“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试着解一团乱麻,结果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不是一个表演,而只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展示。 它是2015年开始的家务劳动项目的一部分。

Candy Calligraphy,2016,张小船


3.《慢镜头想象与地球的一次互动》

许志锋

艺术家穿上特制的反重力鞋,在一个建筑的剖面内逆时针行走一周,从而完成与地球(自转)想象的一次互动。


许志锋常以介入城市空间或综合媒介的艺术作品来探索建筑的理论和社会实践。200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现工作生活在上海。他的综合材料装置、特定场域、视频、声音和身体介入作品在中国大陆、香港、韩国、德国、英国及芬兰等地广泛展出。


4.《愤怒的溜达》

黄芳翎

合作者:Virginie Lerouge Knight, Anneliese Charek, Rebecca Agbolosoo-Mensah, 于昊,钟冠,徐婧,陆怡诚


基于在一个传统戏剧剧本之上,通过多民族艺术家共同合作,利用表演者自身母语在同一场景中,以分饰的各角色的方式进行对话。


芳翎和她的戏剧工作室a.f.art theatre Fangling(黄芳翎)、合作的艺术家们共同登场。表演“利用”了一个剧本——一个三幕戏剧。剧中有四位人物:吉米,吉米的妻子;吉米的朋友;以及吉米妻子的女友。


原戏剧发生在二战后期,表达了二战后青年一代的痛苦情绪。剧作家阿瑟•米勒认为这是他“看过的唯一一出现代英国戏剧。“因为剧中最基本的关注点是投向了所涉及的人物的感情观念,投向了所涉及的剧作家的感情观点,而不是投向表面的光耀和愉悦。”


艺术家希望利用此剧本,相邀各母语各身体表达习惯的戏剧创造者,“共同经历”和完成此剧中的某些特定片段。不同语言将会在美术馆空间交相回响,截然不同的身体表达方式和创作方法由芳翎调和,在同一美术馆空间内表现出来。以此,形成对主题“他者的舞台”之回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