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代的“妇”,竟然都是女汉子?听复旦博士讲述不一样的商代史~

2017-05-04 李竞恒 青春儒学

作者授权发布

你要的李竞恒博士的讲座又来啦~

错过了之前的讲座?不怕!戳这

1、甲骨文是一帮知识分子聚集在殷墟脑洞大开的发明?NO!且听复旦博士讲述不一样的商代史~

2、有人说我“思想封建”,我说你老抬举我了!听复旦青年博士讲述不一样的商代史

商代史(5)

商先公先王到纣王的历史,盘庚为何迁都?纣王真是暴君?商代政体是君、臣、士民共治天下的混合政体,纣王的失败与其强化王权,疏远旧臣豪族很有关系。


讲座开始啦~


(温馨提示:此讲座为礼拜四读书会在QQ群所举办的,除李竞恒博士外,其他出现的人名ID都是群内与会人员哦~)

各位晚上好,今晚我们继续讲先秦史,今晚接着上次讲武丁,会涉及到著名的妇好姐姐们。武丁在位五十九年,这一点各种传世文献到各派主流学者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承认没问题,其它的王在位年数多有争议,但这位爷却没有,非常精确,说明他的统治时代长,影响大,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差不多和他同时期略早一点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位六十七年,比武丁在位时间长八年,而且名气也比较大,他老的木乃伊还被洋人到处弄去展览,知名度高,看起来好像更牛逼一点,但其实逼格是远远不如武丁的。为啥这么说,因为他其实是古埃及文明晚期的一个大帝,统治的是一大堆散沙化的埃及农民,正如塞缪尔·E·芬纳在《统治史》里面所说,这位法老爷所属的新王国时代,埃及社会实行的是一种配给制,法老对全国所有土地有详细的调查和登记,详细征收各种税负,官僚制极其发达。

后来埃及玩了一票军国主义,和赫梯人干了一大仗,就是著名的卡迭石战役,被赫梯军团包围,差点做了俘虏,狼狈撤退,后来签了合约。但这位法老爷很会装逼,在阿布新贝神庙壁画上把自己画成秒杀赫梯人的无敌状态,一个大马车杀了一堆人,剩下的在逃命,相当于玩魔兽输入了“all your base are belong to us =立即获胜”代码。装逼到这个份上,对这位法老爷的脸皮厚度也大家可以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反过来看武丁,他治理的华夏不是一堆只会缴税和服劳役的散沙农民,而是一大堆土围子老爷,这些乱哄哄的土围子老爷各自经营着比较独立的自治共同体,这些老爷们通过习惯法和契约习俗的方式向王权效忠,形成一层一层复杂的网状结构。根据习惯,他们要给国王提供各种贡品,比如武丁时期的一片典宾卜辞(《甲骨文合集》4632片)“邑示八屯”,意思是一个土围子老爷的城堡,给国王进贡八个龟壳之类的宝贝。《甲骨文合集》2630片记载妇好姐姐给国王进贡十屯,十个宝贝。要知道,妇好姐姐不是满清后宫的甄嬛,没土地、没属民、没军队、没资源,只会搞宫斗,和奥斯曼苏丹的后宫一个德性,充满了阴谋和黑暗的氛围。三代不是这样的,殷周时期的女封建主,宗妇之类,一般也是土围子老爷的身份(或者叫土围子大姐大),有自己的封地、城堡、武力,和国王联姻当然也生养,但不耽搁打仗、进贡这些事,类似于一位女伯爵向国王效忠的关系。

我在拙作《论语新劄》里面讲到过,为啥帮周武王治国的十位重臣里面有一位妇人,那是因为周代王后也是管理土地、封臣、军队、武器、粮食的封建主,很多青铜器铭文里面提到过周代的宗妇管理封地、宗族,身份是“君”。比如西周青铜器《蔡簋》铭文中有就有王后管理百工的记载,《令簋》铭文讲周康王的王后,说这位王后有自己的封臣、财产和属民,因此将自己的封臣、财产、属民赏赐给“令”这个人。《季姬方尊》铭文记载一位贵族女性“王母”被称为“君”,亲自管理宰这个封臣,并赏赐女儿季姬土地、人口、马牛、粮食等。《螨鼎》也记载,女贵族“任氏”被家臣称为“皇君”,赏赐给家臣人口。琱生诸器中也有妇女“君氏”掌管召氏宗族。周代的女君,其实是很威风的,很多人就是封建领主的身份,掌管土地、封臣、财产和属民,并管理很多事物,绝对不是满清和奥斯曼后宫里面争风吃醋的那种形象。

商代的“妇”,同样也是这样一帮土围子大姐大,甲骨卜辞里面不少土围子大姐大给国王进贡,例如:

妇宝示二屯(《英国》430)

妇庞示二屯(《合集》17393)

妇良示七屯(《合集》966)

妇杏……三屯(《合集》17523)

妇杞示七屯又一(《合集》17525)

妇喜示四屯(《合集》17517)

妇息示二屯(《合集》2354)

这些甲骨片子的编号你不用细看了,反正是一堆女贵族,妇宝、妇庞、妇良、妇杏、妇杞、妇喜、妇息这些给国王进贡自己封地上的玩意儿,都是有私人土围子的大姐大。这些土围子大姐大既然拥有封地,自然也就拥有向自己效忠的封臣和宗族武装之类,《甲骨文合集》39902片记载武丁打仗,动用了一万三千人,这是甲骨卜辞里面目前看到动用武力最多的一次。“登妇好三千”,意思是这一万三千人里面有三千人是妇好提供的私人武力。甲骨文里面有“好邑”,就是妇好姐姐的封地,上面有自己的城堡、土围子“邑”,这个地方可能叫“庞”。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甄嬛传》这一类乱七八糟的宫斗剧,以为华夏历史上的男女关系,一直都是后宫一堆女人争风吃醋,互相玩阴谋,秦汉、唐、明清的后宫确实也有破事,但没电视剧里面那么疯魔。至于三代,就绝不是那个样子,更像是一堆贵族老爷、大姐大之间的合作,国王是这群人的头头,他们一起祭祀、管理、打仗、生养,是合作伙伴关系。封建的玩法,要求女性也积极参与到修身齐家的过程中来,这个“家”不是后世屌丝们理解的核心小家庭,一夫一妇加个独生子女就叫个“家”,三代的“家”不是这个概念,而是一个庞大的宗族、封地、土围子这一类东西,是一个小共同体,所以这些商周时代的女领主,其实都是积极参与齐家的。

三代时期的审美观都也和后来不一样,当时是以健硕质朴为美,绝不是后来那种张生和崔莺莺小姐的样子,《诗经》里面赞美的女神级贵族不是娇滴滴的林黛玉,而是在马车上的一位“硕人”,“硕”是大的意思,形象健硕,辅佐诸侯治理土围子。妇好姐姐的芳容,今天虽然见不到了,但从墓中的武器可以推测这位姐姐的风格。下面的图不是鲁智深长老的水磨禅杖,而是妇好姐姐用的青铜大钺,专门砍人的,上面还有“妇好”两个字的芳名。嗯,不用我多解释了,你明白了吧,女神加女汉子。

除了这些封建贵族身份的大姐大之外,男性土围子老爷们也给国王进贡财物,包括提供武力,就像是《冰与火之歌》里面,北境之王史塔克家族要打仗了,作为封臣的各个土围子老爷们都纷纷出兵提供效劳。例如,甲骨文里面有个“丙”族,这个族位于山西灵石县,他们的城堡叫“丙邑”,有甲骨片子记载“丙入十”,就是给王室进贡十个资源,还有《甲骨文合集》32996片记载“令丙氏(致)新射”,就是说让丙族给国王提供新的弓箭手效劳。《甲骨文合集》第5769片记载是不是命令“禽”这个领主向王室提供三百名弓箭手效劳。

这是一个商代士兵的头骨,头上嵌入一枚铜箭头,是被弓箭手爆头的。弓箭这玩意儿的威力,各位不要小看了,三千多年前的真人CS啊。话说回来,武丁比较像《冰与火之歌》里面那位能召集一堆自治封建主效忠的北境之王史塔克,兵力不多,但都是高质量的自由武士,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则比较像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里面那个反派角色波斯王,统帅几十万散沙般的垃圾部队到处惹事,但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拉美西斯二世打不赢对方,就启动魔兽的无敌代码模式,YY一盘,于是便“赢了”。但武丁是不装逼的,被人家揍了,也要写出来,比如:

土方征于我北鄙,■二邑。

 ■方亦侵我西鄙田(《合集》6057正)

土方侵我田十人(《合集》6057反)

 ■方弗寇西土(《合集》6357)

方征于邕(《合集》6778正)

大家不用管这些甲骨卜辞的句子和编号,我解释下啥意思,第一条是说一个叫“土方”的北方部族来攻击我们,干掉了我们商朝靠北部某地的两个土围子,与此同时,一个叫“方”的部族也乘机攻击了我们西部的农作区域。后面的意思大同小异,或是描述敌方来入侵,或是占卜敌方是否会入侵我们西部区域之类的。这就是说,武丁时代的大商朝,虽然他们经常一窝蜂出去揍别人,但包不了不挨揍,所谓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出来混时常是要还的,魔兽高手有时也会输。武丁时代甲骨卜辞记载的这些战败记录,其实并不影响他们更多是揍人者的身份,而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就太装逼了。

总体来说,武丁同志在位期间,以揍别人为主,光是妇好姐姐一个人就揍过土方、下危、印方、夷方、龙方至少五个敌对的哥布林、狼人势力——记住哦,还是上次说那样,那个时代没有普遍“人类”这个观念,殷人各土围子和联盟诸侯是人,这个边界之外的世界是魑魅魍魉,遍布着各种地精、哥布林、狼人之类的玩意儿,比如经常被揍的“羌”(不是现在“汉藏之间”的羌族,而是分布在靠近殷墟以西和西北的一些半游牧的古族),在当时人看来,就是头上长着(戴着)羊角的非人怪物,时常捣乱,需要修理。当时人心目中的敌方,恐怕就是哥布林这样的地精怪物一类。

殷人打仗,也讲究一些技巧,比如《甲骨文合集》6480片记载妇好姐姐配合国王打印方,妇好姐姐和另外一些人预先埋伏起来,国王从东面打过来,把敌方赶向埋伏圈,再一起来个包抄大收网。这种打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狩猎?对啊,就是狩猎的打法嘛,把猎物赶进包围圈再收网嘛。当时人觉得打仗和打猎之间没啥大的区别,平时打猎是为了军事训练,于省吾也考证过当时打完仗也要举行战后狩猎,要有始有终嘛。《花园庄东地甲骨》第154片这样记载:

辛酉卜:丁先狩迺又伐。

辛酉卜:丁其先又伐迺出狩(《花东》154)

啥意思呢?就是占卜询问,武丁大王他是先狩猎后再去打仗呢,还是先打仗后再狩猎。OK,你明白了吧,也不一定是于省吾说的“战后狩猎”,战前战后都无所谓,战争和狩猎根本就是一回事。周初也是这样,比如《逸周书·世俘》里面记载说周武王干死商纣王以后,举行了大规模狩猎,猎获了22只虎、两只野猫、5235只麋鹿、12只犀牛、721只氂、151只熊、118只罴、352只野猪、18只貉、16只大鹿、50只麝、30只麋鹿、另外还有3508只鹿。够牛逼吧,干死了差不多上万头野兽,这种规模只能是被视为战争的继续。你也没看错,周武王赢了,不是找“姜子牙”搞个封神榜,而是干了一票狩猎大战。后来《左传》、《史记》里面来看,一直到春秋时期,都还有战争伴随狩猎的流风余韵。

这种战争和狩猎不分的习惯,只能表明当时将战争和狩猎视为同一性质的活动,羌、鬼方之类的,压根就不是人类,而是妖魔鬼怪、亡灵、半兽人。当然了,狩猎活动在当时叫大蒐,根据杨宽《西周史》的说法,大蒐在古老习惯法时代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参与的战士共同体成员可以在一起参与某些立法或行政决议活动,比如鲁僖公二十七年蒐于被庐,就由参与的战士成员一致通过了“被庐之法”,鲁文公六年蒐于夷地,又通过了“夷之法”。当时没有成文法,而是延续古老的习惯法和各种先王、贤哲的司法判例,一些青铜器上面就记载有司法判例的历史事件,盛放在幽暗的宗庙中,供后世贵族阅读和了解,但这些都不是成文法典。贵族和氏族共同体战士们一起狩猎,狩猎结束后共同开会议事,选择执政之类人物。《左传》记载被庐之法的内容,是“示之以礼”,这个礼就是古老的习惯法,作执秩以正其官,要保持古老的爵位和贵族秩序,最后“民听不惑”,就是共同体的成员再次确认了古老的习惯法,不再产生疑惑。所以,战争和狩猎这些“大蒐”活动,其实在古代华夏习惯法秩序中,也还具有重要的程序意义。

最后介绍一下武丁时代的小王,也是个悲剧人物。在子组卜辞(就是商王室某贵族家族的卜辞)里面就记载过“小王”,这位爷是武丁时代的小王。比较早的师组卜辞(武丁中期)里面有祭祀小王的内容,有时和武丁的叔父小辛一起祭祀,看来这位小王在武丁中期就死了,但后来一直到晚期商王比如武乙那个时代也还在祭祀这位小王,可见他在商代王室的家族中还是具有一定地位,就像商汤的儿子太丁,没继位嘛,也就是个小王,但还是受后世祭祀。

前面我们说过,商朝有二王制度,当然了,西周其实也差不多,周公和成王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二王并立,再说当时诸侯也可以称王的,没什么大不了。贵族制的特点,就是权力分散,不会一家独大。武丁时代的小王是谁呢?他孙子那辈的卜辞里面有“小王父己”的称呼,这就表明这位小王是武丁的儿子,死后日名是“己”,和妲己姐姐属于同一个团队。武丁用自己儿子当小王,有点像宋高宗让儿子(养子)孝宗当皇帝,自己好省省心,毕竟自己被金兵虐心几十年,来不起了。商代小王应该和乾隆爷晚年让嘉庆当皇帝不一样,不会“大事还是我办”,因为三代没有后来大清朝的超级皇权。

这位日名为己的小王,在文献里面有点记载。《汉书·古今人名表》里面把这位小王称为孝己,后世文献一般称他为孝己,应该是以孝而闻名的,战国文献里面经常谈他的大孝,《战国策》就把他和大孝子曾参并列。《战国策》和《竹书纪年》都说武丁有个好儿子叫孝己,但是他妈妈死得早,后妈经常给武丁进谗言,后来被流放而死。这个故事里面的孝己,很是悲催,被后妈迫害,是不是感觉比较熟悉?对啊,春秋的晋国太子申生就是这样的嘛,被他老爹宠爱的骊姬给玩得流放,后来还死了。这些战国文献里面孝己的形象,太有春秋战国时代的痕迹,其可信度就不清楚了。但从小王孝己死后一直得到很好祭祀来看,应该不是死得像汉武帝戾太子那么悲催的。那么后世文献就不可信吗?恐怕也不能完全不信,今本《竹书纪年》说王子孝己死于武丁二十五年,正好是武丁中期,大致符合甲骨卜辞师组小字类记载祭祀小王的时间。所以,这位小王、太子死于武丁中期,在此之前在帮着执政,当小王。

另外,他的名号“孝”,在后世一直广为传闻,这应该是颇有历史依据的。当然了,“孝”这种观念在比较早期的时代,尤其对上层贵族来说,范围比后世理解的要大,比曾参那种士人和庶民的孝含义更深厚。比如郭店楚简《唐虞之道》里面就说“孝之施,爱天下之民”,对于天子来说,好好治理爱民也是一种孝。《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古老的习惯法里面,对于各种不同季节的耕作、伐木、狩猎、捕鱼有具体的规定,违背这些古老的习惯法也不是孝,因为违背了自发秩序中祖先们的点滴脚印与宝贵经验。显然,严格遵从古老的习惯法也是一种孝,尤其对于治理者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孝己担任小王期间,辅佐武丁,治理天下,和土围子老爷们搞好关系,并严格遵守古老习惯法的游戏规则,所以得到了“孝”的美誉。

有学者说孝己是妇好姐姐的儿子,这个说法虽然比较好玩,但前提是妇好姐姐需要在武丁前期就嫁给武丁,然后中期儿子当了小王。但卜辞材料里面,妇好姐姐在武丁中后期还在生儿子、打仗这些,显然时间对不上,所以不太靠谱。真实的历史应该是,小王孝己主要活动于武丁中前期,妇好姐姐主要活动于武丁中晚期,孝己的年龄很可能比妇好姐姐还大才对。

武丁时代,早期有甘盘这样的牛逼冢宰执政,中期有小王孝己这样的贤子辅政,后期有妇好姐姐冲锋陷阵,也是一个壮丽的时代。


作者简介

李竞恒,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专家周振鹤先生,现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原文标题:李竞恒讲上古三代史系列:商代(5)

来源:作者授权发布



往期精彩推荐


    1、韩信功业本可与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周公并肩,为何却身死族灭?

2、中国教师报:在中小学推广诗教,传承儒学克己复礼、重振纲纪的重要作用

3【旁观者言】美国教授建议:朝鲜成为中国的附属国绝对是更好选择

本期主编:雅晴

执行编辑:彭幸

投稿邮箱:rujiarz@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