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虹膜 |《肖申克的救赎》是伟大电影吗?再谈排行榜的政治

2015-07-29 magasa 虹膜


文| magasa


前几天张贴《最伟大的100部美国电影(名单和解析)》(通过回复关键词「美国电影」查看文章)得到很多回复。不出意料,最多的一类回复是,为什么这里面没有XXX?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伟大电影,只要一对照,有这个没那个,都有意见。就算是参与这个投票的评委,可能也有人会不满,我选的某片为何没有入选?但你可能想不到,还会有投票人会为落选暗暗欢喜,这证明他的品味没有和主流世界「同流合污」。

重复我在上篇文章中的话,排行榜是关于电影的政治体制,接纳一部片,或者排除一部片,原因非常复杂,既与电影本身的品质有关,也和它诞生的年代有关,和它在电影史上发挥的影响有关,还和它的传播渠道与接受效果有关,尤其和制造排行榜的人自身的眼界和判断力有关。

我以前操作过几次电影排行榜,听投票人私下分享他们的选票思路非常有意思。有一个人说,我要按照年代、国别等等因素平均分配影片名额,尽量照顾到各类影片;还有一个人说,我最喜欢库布里克,但我不会投给他,因为他太有名了,怎么都会进的,那我宁愿选择几部小众的,提醒更多人注意到;还有的说,我希望我选出来的不和任何别的投票人重合;还有的,明明对《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不感兴趣,但觉得缺了它就不对,于是满心不情愿地选了它;也自然有人,看不惯《公民凯恩》的长久霸占,即使承认它的贡献也不愿意选。排行榜就是在如此这般复杂心思驱动下,得到的综合效果。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不耐烦,想那么多干啥,喜欢什么选什么不就完了吗?但对于阅片量几千上万的专业人士来说,从那么多喜爱的杰作中限定选十部真的非常难,所以最终还是会受到其他附加想法的干扰。



这里我想做一件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没有意义的事,我要根据大家对上篇文章的评论逐一回答为什么某片没有进入「排行榜」?这里说的排行榜,不仅是我们这两天关注的由BBC召集全世界几十位影评人选出的「最伟大的100部美国电影」排行榜,也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各种排行榜。

其实我没办法回答为什么某片没有进入某个排行榜,因为答案只有一个,没有足够多的投票人选它。单个排行榜总是存在偶然因素,没有必要单独针对它来较真。我真正关心的是,所有排行榜加起来,作为一个体制,它如何参与塑造了人们对经典电影的评价和接受,以及排行榜内外所代表的不同的电影评价尺度。

先说被最多人提到的《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这部影片的接受史是一个奇迹,它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和地位,是靠普通网友在IMDb上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这部影片公映于1994年,不到两年时间,它就成为IMDb Top 250排行榜上的第二名(当时的互联网还不发达,IMDb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网友的阵地),接下来在九十年代末期它和《教父》(The Godfather, 1972)交替占领榜首,后来长时间稳定地保持在第二,直到2008年,因为「《黑暗骑士》事件」(《黑暗骑士》<Batman : The Dark Knight, 2008>的影迷为了让《黑》片抢占Top 250的第一名位置给《教父》打低分,最后让《肖申克》渔翁得利),《肖申克》终于取代《教父》,独霸榜首到今天。在各种民间排行榜上,《肖申克》也常常名列前茅,但它却很少得到来自专业评论界的青睐。AFI的美国电影百年百佳是一个例外,在该机构于1997年第一次举办的评选中,《肖申克》毫不意外地落榜了,但在2007年的重新评选中,民间舆论显然反过来影响了这些具有专业背景的投票者,使它顺利入围。但是,如果我们观察所有的排行榜,就会发现《肖申克》落选是正常的,入围某个排行榜反而是小概率事件。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很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看到它进入某个历史排行榜,我是会感到高兴的。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因为太多的影迷言必称《肖申克》,所以针对《肖申克》的逆反心理也非常强大。这和一部分科幻迷言必称《三体》招致逆反心理可能差不多。而对于经常参加排行榜投票的所谓专家来说,《肖申克》确实不在他们的考察视野中,这跟《肖申克》在民间的过高地位应该说是有关系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我们没办法把《肖申克》同任何流派运动、历史记忆绑定在一起,从它身上也不容易总结出什么电影史的宏大意义,它只是单纯地拍得好而已,这让人不好选它。和它同年问世的《低俗小说》(Pulp Fiction, 1994)和《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1994)为什么更容易得到排行榜的肯定呢?不说影片本身高低,前者是美国独立电影运动的里程碑作品,在风格上也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影响了很多后来者,并且捧出了塔伦蒂诺这个文化英雄;而后者已经成了象征一个时代的符号。



再说《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这是一部美国和意大利合拍的电影,导演是意大利人赛尔乔·莱昂内。若从影片国籍资格考察上,它可以算作美国电影,也可以不算。我不清楚在BBC这个排行榜中它的身份是怎么来界定的,但我确实观察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往事》并不是许多「专家」心目中公认的经典,它偶尔能进入一些排行榜,但也常常落选,在莱昂内自己的作品列表中,《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通常比它排位要高。



我认为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众所周知《美国往事》在刚问世的时候,遇到了版本删减的问题,这导致它一开始在美国的评价并不高,直到后来更加符合莱昂内本意的版本出现了,它获得的评价才慢慢抬升,但一定会有很多人的初始印象难以改变,尤其是一批资深的美国影评人。而较年轻的影迷一接触到《美国往事》都是从比较好的版本开始,没有经历上述的转折过程。第二,《美国往事》是一部情感过于浓郁的影片,比起冷峻的《西部往事》来,有很大的反差,不管是影评人还是观众,基本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观影经历越丰富,或者年纪越大,就越是不接受浓郁炽烈的影片,而是更喜欢冷静平衡的作品。



下面说《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1957)。这是排行榜的常客,这次没有入围我倾向于认为只是偶然因素,因为它的黑点比较少,群众基础很好,好像很少有人讨厌它。而且隔三差五被翻拍,我没有发现它有声望衰退的迹象。



《泰坦尼克号》(Titanic, 1997),绝大多数具有专业性质的排行榜都不会考虑它的,不用惦记了。



《勇敢的心》(Braveheart, 1995)和《泰坦尼克号》的情况差不多,它的优点还更少,黑点却更多,几乎不会入围任何严肃的排行榜。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1999),这部片在中国的评价比在国际上要高,简直可以算cult片了。我感觉可能和十多年前国内某电影杂志对它的反复吹捧有关,另一个被该杂志狂热吹捧的是库布里克,这大概和杂志主事人的个人趣味有关。若是制作比较另类的专项排行榜,大概有人会考虑《搏击俱乐部》,但也仅此而已了。


《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 1953),普通的爱情电影,因为奥黛丽·赫本的场外因素而备受关注,偶尔会登上什么爱情片的榜单。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1982),有件事很有意思,据我的观察,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观察不准,在各种科幻片的排行榜中,《银翼杀手》常常能威胁到《2001》(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的统治地位,把后者拉下王座也是常事。一旦到综合排行榜的世界,《银翼杀手》就距离《2001》很远了。《2001》是Top 10常客,《银翼杀手》能否进Top 100则要看运气。我不知道这样解释对不对:科幻作为类型身份在决定影片历史地位时仍然会拖后腿(科幻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产业里的二流类型,这毋庸否认),而《2001》已经摆脱了科幻这个标签,《银翼杀手》还没有摆脱。



《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 1994),首先这是法国片,进不了这次的美国片榜是天经地义的。其次,这部片是典型的观众缘非常好,但专业评价并没那么高的一个典型。这种片多得很,不用为此不平。



托纳多雷三部曲,也就是《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 1988)《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1998)《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èna, 2000),都是意大利片。它们的情况其实和《这个杀手不太冷》差不多,观众非常喜欢,尤其是中国观众,但在专业圈子里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天堂电影院》好一点,另两部就是普通电影,甚至被不少人讨厌。



诺兰,当代影迷的宠儿,《黑暗骑士》入围了BBC排行榜,可以回复关键词「诺兰」查询文章《克里斯托弗·诺兰:庸俗的天才?》。



还有人提到《奔腾年代》(Seabiscuit, 2003),这个我记得是某年的冲奥片。每年冲奥片里总有几部励志片陪跑,请相信我,这种片过了那一年,几乎不会有人在讨论经典时提起的。



以上评价,部分结合了我的个人观感,但主要是我对「国际影评人共同体」这个假想群体的理解,不一定准确。希望帮助大家更「科学地」看待五花八门的电影排行榜。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王家卫 | 黛德丽 | 武打 | 爆米花 | 猫咪 | 胡金铨 | 文艺 | cult | 戴锦华 | 裸戏 | 阿黛尔 | 凯恩 | 历史 | 股市 | 贾樟柯 | 邵逸夫 | 陈凯歌 | 小时代 | 西游记 | 郭敬明 | 隐形人 | 图灵 | 蔡明亮 | 美国电影 | 塔蒂 |


合作、互推请联系:irisfilm@qq.com

编辑 | 徐寒冰



长按识别码可下载《虹膜》


《虹膜》是一份基于移动平台的电影杂志,每月出版两期,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中文世界里最具深度和创见的电影文字。苹果用户可点击上方二维码下载《虹膜》,或在苹果App Store商店中搜索「虹膜」来下载。也支持Kindle、多看和豆瓣阅读等所有主流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