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这部日漫改编后被吐槽不断 | 泥虹映画

2017-09-24 路西法尔 虹膜


 | 路西法尔


命途多舛的美版《死亡笔记》终于与观众们见面了,早在2008年华纳就买下了这部热门日漫的翻拍版权,2016年的时候却放弃了这个项目,版权被卖给了Netflix。


2011年的时候,华纳给《死亡笔记》选的导演是沙恩·布莱克(指导过《钢铁侠3》),2014年的时候变成了导演《美丽心灵》格斯·范·桑特,最后接手的却是《致命录像带》的导演亚当·温加德。


《死亡笔记》(2017)


又一场《龙珠》一样的扑街惨剧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从选角开始原作粉丝就对美版《死亡笔记》吐槽不断,亚当导演果然给这部影片打上了自己擅长的青春恐怖片特色。


主人公Light Turner毫无原作中夜神月的过人智力,原作的死神曾说「人类得到死亡笔记时,最头痛的是如何收藏它」,结果Light Turner拿到笔记后的第一反应竟是「快拿给那个身材很棒的啦啦队队长看看」,可能他连常人的智力都没有。


然而有一样亚当·温加德的确是说到做到了,他声称为了接美国的地气,角色、背景都将重新演绎,不知道原作中宅在家里足不出户的名侦探L拿着一把浮夸得像玩具的大枪当街追杀Light Turner算不算「美国特色」。



这再次向我们提出了那个经常被日漫粉丝追问的问题:为什么好莱坞拍出了漫威这样横扫全球的漫改作品,翻拍的日漫却难逃仆街魔咒。甚至有人怀疑「日漫不适合真人化」。


自九十年代起日式ACG文化风靡全球,日漫改编风潮已经初露锋芒,但这条路并不一帆风顺。


1994年尚格·云顿主演的《街头霸王》、1995年盖瑞·丹尼尔斯主演的《北斗神拳》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显然这些粗制滥造的录影带电影成本都不会太高,带有几分自娱自乐的狂热粉丝色彩,一直到10年前后翻拍《龙珠:进化》、《拳皇》沿用的都是这个路数,这些作品中的「接地气」实际上是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使然,很难说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


《拳皇》(2010)


直到《明日边缘》(2014)和《攻壳机动队》(2017)才算是好莱坞正式以A级制作的水准投资日本动漫IP。


既然投下重金,自然要照顾更大众化的口味,两部作品对原作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向着好莱坞的主流趣味大力靠拢,然而最终票房都以大亏特亏收场,也为接下来的日漫登陆北美投下了阴影。


《明日边缘》(2014)


在这一背景下,美版《死亡笔记》曾经被日漫粉丝们给予过「打一场翻身仗」的厚望。毕竟原作风格冷峻成熟,无需太多CG特效来渲染的怪力乱神,颇适合黑暗凝重的美式风格,甚至可以弥补日本真人版的不足,结果却是这部影片只有灯光打得比较深邃而已。


值得从各个角度对这些不成功的翻拍作出检讨,比如选角、投资、宣传、编剧、观众的观影习惯,等等。可是不容忽视的是,美版的日漫改编一直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在「接地气」和「还原」之间把握好平衡。


这些日漫改编作品比起原作来都不约而同地显得质实,缺少几分空灵。例如《攻壳机动队》硬生生给草薙素子安排了一个原生家庭,《死亡笔记》中的Light Turner母亲被杀、凶手逍遥法外,他们都有很丰富的前史。


《攻壳机动队》(2017)


相比之下,我们对原作中的草薙素子的所知只不过是些一星半点的片段,原作中的夜神月也只是一个头脑好得出奇的高中生,如此而已。


日美作品的这种反差,令我想《机动警察》TV版第44话,编剧伊藤和典用戏谑的手法讲述了整备班队员斯波繁夫从楼梯上摔倒后「梦游」美利坚的离奇经历。


整集动画都是由一连串戏仿的「美国景观」组成:斯波繁夫走出机场便遇到了一位长相酷似施瓦辛格的出租车司机,一言不合便掏出机枪扫射,却被前来接机的纽约警察香贯花用火箭筒随手干掉。


《机动警察》TV版第44话


重点不在于这里的「美国景观」是逼真还是失真,而是日本动画作为一种成功的艺术形式,真正的本质正是对自我的不断否定,不断地揭示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空」:不仅角色的前史是空白的,连整个世界观都可以轻易地推倒重来。


就像《死亡笔记》原作漫画,死神琉克访问夜神月时发现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名字——从夜神月捡到死亡笔记和死神重返人间之间的时间段里发生了什么,读者和琉克一样一无所知,只能对主人公的行为感到莫名震撼。在漫画的分镜与分镜之间,有着无限的空白空间供观众自行想象。


日本学者东浩纪认为今日被视为日本流行文化代表的日本动漫其实是地道的舶来文化:「御宅族系文化的起源……是战后五〇到七〇年代从美国进口而来的次文化,所谓御宅族系文化的历史即是将美国文化『国产化』,这个脱胎换骨的历史。」嫁接异域性为日本ACG作品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无独有偶,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在研究索尼的企业文化时也指出:索尼这样的跨国公司的宣传策略是在欧美强调神秘、小巧的「东方气质」,在本土却竭力调动消费者的对「西洋科技」的崇拜。


初代索尼随身听「walkman」的广告


无论身在东方还是西方,消费者看到的索尼永远是一个充满异域色彩的他者,这正与《机动警察》的观众处境相似:无论美国的还是日本的观众,看到的都是一个漂浮在平行宇宙中的美利坚。


还有比动画更适宜构建一个彻底的异域的艺术手段吗?日本战后流行文化的基调是不断地自我否定,永远处于他者地位,永远地展示那个「空」。


可是这种自我他者化的「空」却与美国精神格格不入:好莱坞最钟爱的故事永远是我如何成为「我」,也就是「我」必须成为一个主体,所以即使是草薙素子这样的cyborg来到好莱坞也必须招一个母亲、一个原生家庭——清教徒主义将任何没有出处、没有来历、没有明确主体性的「我」都视作不完整的。


《死亡笔记》(2017)


如果说原作的《死亡笔记》开启的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多重世界,美版的《死亡笔记》则至多只能描写其中一个世界,高下立判,何况这个世界里的夜神月和L都蠢如鹿豕。


对主体独特性的崇拜将是好莱坞翻拍日本动漫作品的最大障碍。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没看过?这可是美国人心中的超级神剧啊!年年霸占艾美奖

不论是 50 年前或今天,「人猿星球」都是绝妙的寓言

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芳华》是冯小刚这辈子最感人的一部电影

Le Cinéma 虹膜定制帆布包

电影台词主题

亚麻轻薄款

惊喜发售中

【轻·走马包】

水粉 / 墨绿 两色可选

迷影人的暗号

长按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立减50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