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旦我不干别的,要一口气看完这部最新的9.4分美剧

2017-12-29 黄小米 虹膜

文 | 黄小米


虽然编剧彼得·摩根不是英国王室钦点的作传人,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大概情愿后人以为她就是摩根笔下那样。摩根并没有写出一个和公众形象反差很大的女王,相反,他一直在向大众解释虚戴君主如何在国家事务中扮演象征性的角色,于是我们明白女王没什么存在感就是在履行职责。


从聚焦戴妃去世后王室如何处理公关危机的电影《女王》(2006)、到红遍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的舞台剧《女王召见》(2013),再到Netflix出品的电视剧《王冠》,摩根成功的时候,女王是活生生的大英帝国最后的守护人。


《女王》和《女王召见》里伊丽莎白的扮演者海伦·米勒完美演绎了二战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英国人,他们吃过苦,懂得负责,忍耐克制,不抱怨,近乎无情,但这种人格特质在二十世纪晚期已成历史遗物,遭遇不解,是帝国残照一景。


《王冠》第一季(2016)


而《王冠》虽然非常抓人,但到了第二季,女王退居次席,作为其他人物的对照背景。


很遗憾,就像当年的《唐顿庄园》一样,编剧在第一季里交代了特权阶级神秘的制式以后,新鲜感随之消失,俗套便来凑数:被剥夺男性权威的菲利普亲王寻花问柳;无法同真爱结缡的玛格丽特公主借酒浇愁,和没有头衔的摄影师结婚,把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带到王室。


虽然生活往往避免不了通俗剧的走向,这些事件也有一定历史真实性,但俗套毕竟是俗套。决定了《王冠》和《唐顿庄园》虽然比一般电视剧严谨,但又深刻不到哪里去,也许这正是成功电视剧的公式。


《王冠》第二季,菲利普亲王等陪女王「坐牢」的人得到了更多描写,但在菲利普这个人物身上,编剧没能成功利用事实材料构筑出合理的戏剧真实,相反事实还时常成为编剧塑造人物的障碍。


《王冠》第二季菲利普亲王


前三集几乎以菲利普为主角,写他代表皇家巡游南方殖民地,结果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变成寻芳代表团,引起舆论哗然。编剧虽然给菲利普加了很多戏,描写他重回海军的喜悦,提醒我们菲利普被迫放弃职业追求,终身活在女王阴影之下的无奈,但编剧也无法规避他终究是个出了事有人顶包的特权阶级。


他在里斯本和女王达成协议,以保证守规矩换来亲王头衔,几个黯然神伤的镜头并不能让他的形象更丰满,只徒然暴露编剧虽然并不满足于把他写成一个贪慕虚荣的人,但又不懂该如何处理这个人物。


编剧显然没有放弃,菲利普在沉寂了几集之后,又变成了主角,第九集详细描写他的童年,想为他成年以后的行为找原因,他的身世本来就足够传奇,代表了二十世纪早期欧洲君主制度的进一步崩塌,颠沛流离的童年,精神有问题的母亲,嫁给纳粹军官的姐姐,但这些真实材料如果运用不当,就不过是影视剧里滥用的符号。


这一集里,导演选择拍摄冗长的菲利普姐姐葬礼,编剧大概想表现少年菲利普本能地意识到第三帝国人民的疯狂,但他回英国受教育不过是命运,他也很有可能像姐姐们一样在德国常住下去。



更让人不耐烦的是,这一集还大量描写菲利普在学校受到欺凌,奋起反抗,但这个坚强少年后来成长为最后一集里求女王原谅的臣服丈夫,倒显示出一个落难王孙从小就学会的求生技巧,和在苏格兰学校艰苦环境下的历练之间很难说有什么因果关系。


而玛格丽特公主的叛逆形象早就是三人成虎的共识,编剧写起来就顺手多了,叛逆的女孩内心渴望爱,即招人同情又能满足人们看八卦的需要,因此是全剧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同样成功的人物的还有早已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温莎公爵,他在这一季里承担丑角的功能,延续了上一季对他的价值判断:王位虽然是监狱,但逃狱的人最可耻。这一季还为他加上了同情纳粹的罪名。


编剧似乎铁了心要和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浪漫名声唱反调。



《女王》比《唐顿庄园》世故的地方正在于对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唐顿庄园》里人人得到真爱,而《女王》里几乎所有婚姻都是错误,是比王位更普遍的活地狱。


这一季里有人成功逃脱,比如菲利普私人秘书的妻子,不惜状告丈夫不忠,赔上王室的名声也在所不惜。大部分人则选择默默忍耐,首相的妻子一直维持着半公开的婚外恋,而玛格丽特公主的丈夫之所以选择结婚,则被解释为由于得不到母亲关注,形成了心里错综,显赫的新娘是赢得母亲尊重的筹码,甚至肯尼迪夫人都不远千里求见女王,坦白自己的婚姻其实千疮百孔。


这样一对比,女王和菲利普之间到底还是有一些真感情了。从大众和媒体对哈利王子婚事的热情看来,英国王室依旧是童话制造机,尤其是婚姻的童话,一旦美丽温顺的新娘在世人的祝福声中进入王宫,大家就开始期待丑闻,毕竟婚礼是大部分童话故事的尾声。今天看来,英国王室最坚固不破的婚姻童话确实只属于女王。但行动和破坏才有戏剧性,维持和修缮则没那么有看头。



女王在这一季里更加被动,似乎只是不断对舆论作出反应,本来君主没有因为施政不当被臧否的担心,民众骂的永远是流水的政府,于是女王的弱点就只有私生活,上报的无论是丈夫还是妹妹,都有王权不保的危险,君权神授已经无人相信,王室要继续存在,就必须看纳税人的脸色。


女王遭受到最激烈的抨击来自一个保皇党,她最终接纳了此人的全部建议,拉近和民众的距离,开始每年圣诞电视讲话的传统,并在白金汉宫接见平民代表。


其余政治事件,从加纳独立、普罗富莫事件,到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都不过是女王生活中的小插曲,让她和近臣慌乱一阵,而六十年代英国海外殖民政策的节节败退,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降低都只是点到为止。


女王和肯尼迪夫人之间的较劲是这一季里最失败的段落,不管事实如何,都无法让人相信女王因为想比肯尼迪夫人更受国际媒体欢迎,才想出了勇闯加纳的计策,还和加纳独立运动领袖夸梅·恩克鲁玛跳起了狐步舞,说服他切断和苏联的联系,现实中加纳最急于切断是和殖民地的关系。



这一季里最精彩的戏是女王与邱吉尔之后两任「早退」首相的交锋,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有野心的英国优秀男子代表,但在压力之下相继称病下野,女王斥责他们不负责任,言下不无羡慕,因为首相可以随时走人,代表国家形象的国王却没有甩手不干的自由。


《王冠》里的女王对特权并不享受,只想做个无名无姓的普通人,这是编剧彼得·摩根对女王这个人物基本动机的一贯理解,这种甘于平凡的愿望偏偏和她的地位矛盾,戏剧张力由此而来,他的前作《女王》和《女王召见》都巧妙地选取了女王履行公众职能的切面,写出了女王如何在众目睽睽下做一个符合期待的透明人,通过压抑个性,王权得以延续。


而《王冠》则必须呈现人前人后各种角度的女王,他并没有提供比之前更多层次的理解,这个人物难免平淡。也许女王永远处于人前,她每天睡前写的日记里可能都找不到在登基那天就失踪了的那个伊丽莎白。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几万人打出 9.1 分,年末突然杀出一部超神级英剧

洗刷十四年的谋杀冤屈,这绝对是今年最精彩的一部英剧

这部美剧到了第三季,变得特别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