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宝强在《唐探2》里很恶俗?这事没那么简单

LOOK 虹膜 2021-06-04

文 | LOOK


《唐人街探案》系列是一套尝试融合推理、惊悚、喜剧、动作等众多类型电影的大众商业片,影片值得探讨的元素非常多。上映以来,我观察各种负面评论,发现王宝强在影片中的形象以及表演方式,是被集中攻击的一个靶子。


很多批评声音认为,唐仁这个角色搞得太恶俗了!


我不否认这个人物形象有一定恶俗的成分,但在一部票房直奔30亿的大众商业电影里,这个形象可以算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我认为不能简单地鄙视王宝强的表演,唐仁这个人物形象,里面有很多门道,还是很值得来仔细分析一番。


《唐人街探案》(2015)


首先我想抛开对恶俗的价值判断,而是代之以探讨此形象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是仅仅为了迎合四五线城市观众的「低俗」口味的媚俗吗?这一形象折射出了哪些社会文化、电影文化现象?


底层出身的王宝强,他建立这种银幕形象经历了怎样的复杂过程?


归根结底,王宝强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的表演是否也有一些局限性?



我想大家都同意,陈思诚团队对唐仁这个形象的设计,其实花了很大的功夫,绝不是胡编乱造、装疯卖傻可以解释的。


它首先是基于一种在好莱坞非常古老但至今行之有效的类型模式,即拍档电影(Buddy film)。简言之,电影主角一般有两位,他们构成一对搭档,一起闯荡江湖,在《唐人街探案》里,就是王宝强演的唐仁,和刘昊然演的秦风。


如果没有刘昊然的配合,王宝强的人物形象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拍档电影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它通常都会与其他电影类型糅合在一处,公路片、西部片、喜剧片、动作片等等电影类型都可以有拍档组合,这些类型背景构成了影片中拍档发挥的空间。


二是,搭档两人之间,存在各种鲜明的反差。



比如高与瘦、矮与胖的劳莱与哈代组合,还比如《尖峰时刻》系列中,成龙与克里斯·塔克,亦是一高一矮,一个灵活,一个愚蠢,一个聒噪,一个沉默。


《尖峰时刻》(1998)


唐仁与秦风/王宝强与刘昊然这对拍档的反差设计,被影片放大到极致。


总结起来,帅与丑、高与矮、机智与愚笨、木讷与聒噪、城市与农村、现代与传统等各种反差,都被集中投射到这两个角色身上。由此形成的强烈戏剧冲突,可以合理合法地贯穿于影片的每一场戏。这种大开大合的角色冲突,也非常适合中国春节的气氛。


总之,说王宝强的形象设计仅仅是迎合了某类地区、某个年龄段、某个阶层的欣赏趣味,是轻视、低估或者说简单化了这部电影在中国获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原因。



同样重要的是,这套系列某些元素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在第一集中,王宝强的聒噪和刘昊然的结巴,冲突感非常激烈,但这其实是一种值得商榷的设计,因为聒噪和结巴,从喜剧心理效果来说,都不具备亲和力,可以说都给人带来负面感受。


以《尖峰时刻》为例,成龙相比塔克而言的沉默寡言,体现的是谦虚睿智的正面。


也就是说,更合理的设计,是用刘昊然身上的某种特质,去中和、抵消王宝强身上的负面属性。这样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更加投入、舒服。


《尖峰时刻》(1998)


所以在《唐探》第二集中,王宝强聒噪的频率降低了不少,刘昊然的结巴症状几乎消失了,这等于是差不多放弃了这层冲突。


于此之外,在第一集中,王宝强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智性的一面,但是第二集中,在判断金木水所代表的意涵层面,他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这肯定也是主创考虑到角色本身的成长变化而给予的调整。一味的负面塑造角色在好莱坞的行话里面叫缺少人物的弧度。


《唐人街探案2》(2018)


说到聒噪的表演风格,在华语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中,本来便是一种重要的特征,拥有相当漫长的传统。《纽约时报》影评人罗杰·格林斯庞(Roger Greenspun)所指的香港电影的尽皆过火和癫狂,当然亦可以涵盖表演方式中的夸张、外露、脸谱化,以及追求即时的感官效果。


这些与传统戏曲紧密相关的表演方法通见于黄金年代的香港电影中,这种高度外显化的表演方法,一大好处便是可以超越地域性,超越文化限制。成龙、洪金宝的表演方法让任何地区的观众都接受无碍,某种意义上也源于此。


《尖峰时刻》(1998)


王宝强扮演的唐仁,除了聒噪之外,还有个特征是满口夸张的广东腔普通话。这可以从至少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海外唐人街的「官方中文」长期以来都是粤语,广东腔普通话当然合理。


二是,广东腔普通话在中国内地的语境中,带有不言而喻的喜剧意味,这种喜剧感来自对正统语言合法性的偏离。我们熟悉的例子是在春晚舞台上,广东腔(还有上海腔)普通话一直担负着被嘲笑的喜剧功能。


这种欣赏习惯甚至影响了我们接受一些明明不带喜剧用意的电影作品。比如相当一部分内地观众看《卧虎藏龙》的时候无法入戏,甚至笑场,最终导致对电影的整体不满,就跟广东腔的喜剧意涵传统有关。


《卧虎藏龙》(2000)


但广东腔的喜剧化运用其实值得商榷,因为这种文化含义放在今天,实有事过境迁之感。


在如今这个日益提倡多样化的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广东腔具有的喜剧意味,已经愈发寡淡。保护粤语的社会运动在粤港地区已经开展多年,这反证粤语本身的稀缺性。更有甚者,今日上海的1990后出生一代,不论上海腔普通话,根本就连上海话都讲述困难。


所以说,作为一种因遭调侃而获得喜剧性效果的语言,广东腔普通话的设计很难说是成功的。但这可能也与影片对王宝强的形象定位有关。


因为王宝强出道以来饰演的大多数喜剧,最典型的如「囧系列」,主要还是建立在其角色被嘲讽、被鄙视的基础上的。这是王宝强作为喜剧演员,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很多所谓的「丑星」,其具备的喜剧效果并非完全建立在被嘲笑的基础上,演员自身在形体、声音、语言方面,往往也有非常强势的喜剧表达能力,最终让人产生认同。


但王宝强身上的喜剧感来源,一直不是被承认、被认同而产生,主要是被嘲笑、被否定。这好像成了他的原初人设,也是他能够获得持续性立足之地的一部分原因,但这也是他近年来不断渴望修正、改良的形象(比如在《泰囧》最后就有一定的修正,只是《唐探》系列似乎又倒退了回去)。


这种被取笑和否定的形象是王宝强的成功和特色,但也是他的某种局限性。



可能很多人到今天还会认为,王宝强成名是天上掉馅饼的撞大运,他的演出不过是本色、原生态表演,这种看法忽略了王宝强天性中所具有的表演性才华,忽略了电影表演的特殊性,更忽略了中国社会、中国银幕本身对于王宝强形象的需求。


王宝强最早的成名作《盲井》,是一部带有强烈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虽然影片高度写实,但剧情的设计和演员的选择,李杨没有采取很多艺术片导演会采用的自然主义纪录片风格搭配非职业演员的手法。


《盲井》(2003)


李杨为《盲井》设定的风格是需要演员用起伏性的表演技巧,来拉动不断变化周折的戏剧性故事。影片的三位主演,其中两位李易祥和王双宝都是专业演员,甚至连洗头房为王宝强提供性服务的那个女人,李杨都找了专业演员扮演。


而李杨启用王宝强,看重他与生俱来的质朴气是毋庸置疑的,但李杨需要的不仅仅是这样一种素质。王宝强在出演《盲井》之前是有过剧组经验,他干过一段时间的群众演员,他对镜头并不陌生。


《盲井》(2003)


据李杨自己的采访透露,在现场实拍的时候,他并没有教过王宝强任何表演技巧,只是设定情境让演员自己来发挥。


比如洗头房那场戏,事先并没有与王宝强交待有裸露戏,王宝强与对手戏演员在现实中本来已经交流得很熟络,万万没想到,实拍的时候女演员会当真裸露,尴尬、紧张、惊恐的情绪都是自然生发出来的(据李杨自己的表述,这很可能是王宝强生平第一次看到女性的裸体)。


《盲井》(2003)


舞台表演对演员有非常高的在假定性空间虚拟表达情感的要求,如果没有专业化的训练,非职业演员几乎不可能完成表演任务。但电影化表演的一种,是要求演员在真实的情境中释放真实自我的能量,有着丰富舞台经验和电影教育背景的李杨,通过《盲井》给王宝强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发挥平台,由这个平台王宝强潜移默化中摸索到表演的门径。


《盲井》(2003)


《盲井》之后,王宝强在《天下无贼》中扮演的傻根一角以及再之后的《士兵突击》《集结号》《我的兄弟叫顺溜》《人在囧途》,基本上是复制并延展《盲井》中的原初形象:青春、朴质、正义、憨厚、笨拙、乡土。


《天下无贼》(2004)


在当代中国的文学版图中,底层叙事一直不缺乏,在戏剧舞台上也不罕见,甚至春晚舞台上一系列的东北小品都与之相关。


但是在当代中国主流的商业电影中,类似王宝强这样的形象,在这之前几乎是缺席的。


就像是春晚舞台上的赵本山一样,王宝强为中国银幕输入了鲜见的原生态特质。将这种特质做喜剧性的放大,再用对比和反差的手法来处理,这是作为拍档电影的《泰囧》能够获得轰动成功的主要原因。


《泰囧》(2012)


王宝强应该也意识到这种形象的局限性,因为不断重复一种形象便意味着自我消费,消费总有耗尽的一日,所以他才会不断做出调整。


王宝强不愿意自觉的将自己定位于喜剧演员,仅仅出演喜剧电影。像是在《树先生》中,王宝强就企图以严肃深沉的形体化表演为自己的表演维度提供新的可能性。《天注定》是另一个例子。


《Hello!树先生》(2011)


凭借早年的武术底子,在《蔡李佛拳》《一个人的武林》《道士下山》中,王宝强试图在动作明星的道路上开掘一把。但这些尝试很难算真正成功,毕竟动作明星对形象本身有很高的要求,明星魅力是动作与形象的双重结合。不论是反派还是正派的高手,王宝强演来都无甚惊喜。


《道士下山》(2015)


到了《唐人街探案》系列,仍然是拍档电影,仍然是扮演相对负面的一方,承担被嘲笑的功能,王宝强在「囧系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更加用力凸显人物的负面特质。



昔日的木讷变成了癫狂,质朴变成了浮头滑脑,羞涩变成了好色贪财。有意思的是,如果让别的演员来处理这样的人物,可能观众的感受会是加倍讨厌他,但王宝强出色的观众缘发挥了作用,他最大限度地抑制了观众可能产生的反感(在刘昊然的平衡作用的帮助下),而主要去get他想表达的喜剧效果。


但王宝强喜剧风格的危险性在于,成功的《唐探》系列,和失败的《大闹天竺》,对他来说其中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唐探》,什么时候是《大闹天竺》。


换言之,成功不全在他,失败亦如是。


这是王宝强作为喜剧演员,和周星驰、赵本山之类存在的段位差距和局限性,他还无法彻底「统治」一部电影。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不靠台词不靠脸,他就用单腿撑起了《红海行动》

《红海行动》和《战狼2》比的话,境界上已经超越了

《唐人街探案2》提升了国产片的技术含量,这春节档冠军该陈思诚拿


二〇一八「迷影手账」

一位资深电影记者设计的电影节神物

如果电影不是记录,那么就是梦

预售正式开启

精美书签、贴纸赠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