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档最好的片很难选,但最差的一部我觉得是这个

柳残月 虹膜 2019-04-02

文 | 柳残月


春节档跑完三天,最好的一部电影是什么,有人说《流浪地球》,有人说《新喜剧之王》,宁浩和韩寒的支持者也不乏其人。


但最差的一部,我认为是成龙的《神探蒲松龄》。


上映三天,此片的票房已经掉到了春节档的倒数一二名,今日将将过1000万,总票房只有1亿出头,加起来还没有其他热门影片一天的票房高。豆瓣评分更是直接跌至4.3分。



这可是前年凭借《功夫瑜伽》拿下了该年档期冠军的成龙啊!


自带5亿基本盘的成龙怎么就不灵了?



《神探蒲松龄》,片名就够怪的。蒲松龄是狄仁杰吗?是包拯吗?他怎么是一个神探?


简单地总结,这部电影把聂小倩和宁采臣的传奇,设定为捉妖人蒲松龄参与和旁观的一段经历。


这个思路本来是可以的,平心而论,改写《倩女幽魂》的部分,让宁采臣和燕赤霞变成了一个人,也让聂小倩和宁采臣对调了人妖身份,虽然有人批评说雷、无逻辑、看不出情感轨迹,但总比原封不动讲老故事来得好。



翻了一下豆瓣,很主流的一种批评声音说,影片「神探蒲松龄」和「倩女幽魂」这两条线很割裂,切来切去毫无逻辑。


这话不假,因为影片从第一分钟开始就犯了一个无法挽救的错误。



并不是说电影两条线设计的出发点有问题,而是当决定由成龙来演蒲松龄的时候,问题就很严重了。


至少这没法成为一部成功的「成龙电影」。


如果要问你,成龙电影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就是,成龙本人。



纵观过去的成龙电影,不论是早期的《醉拳》,还是后来的《警察故事》,甚至到口碑不甚理想但票房强劲的《功夫瑜伽》,都证明典型的成龙电影自有一套运转方式。


那就是,所有情节矛盾都要聚焦在他身上,所有配角都要服务于他,所有空间场景设计,都要便于施展他的动作。


成龙电影不需要、不允许有太强的世界观建设,因为那会冲淡成龙这个核心。


归根结底,要将焦点投射到成龙身上,通过高度集中的核心矛盾和人物刻画,让成龙和角色合二为一。


留出来的,是专门为成龙创造的,让他自如发挥自己喜剧和动作戏特长的空间。


《新警察故事》(2004)


当成龙在银幕上打起来,你甚至无法分辨这到底是电影中的人物,还是成龙自己的时候——


成龙电影,就成了。


《醉拳》


绝大多数成功的成龙电影,如果分解一下,都在两个元素上同时成功:动作性、喜剧性。


先说动作性。成龙靠不要命的动作戏成名,他的很多惊险动作,全世界没第二个演员敢做,比如《A 计划》(1983)中从钟楼下跌,直接穿过遮阳布摔到地面。


还比如,《我是谁》(1998)从大楼外墙上四十五度滑跳落地。


《我是谁》(1998)


《红番区》(1995)里从一栋楼的天台,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跳到另一栋楼阳台上的镜头,是冒险,也是奇观,更是玩命。


《红番区》(1995)


但是这样的动作,现在成龙已经做不了了,这是自然的规律,谁都无可奈何。


如今的成龙,会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打斗方式,转而在武术设计或场景的喜剧性上做文章,比如《铁道飞虎》中的车上跳舞一样的打斗。



60岁的成龙,现阶段动作戏能做到的最好水平,差不多是《英伦对决》里那样,和演员的自身状态贴合,一个老父亲,为了救女儿而拼死冒险,他的动作力不从心,拉着杆子也会失手。危险性和独创性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实话说,看到这些动作戏的时候还是有点难过,以及惋惜。


再说成龙电影的喜剧性,我们历数经典的成龙电影,他演的主要都是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小人物,他们并不是完美的,甚至有猥琐和滑稽的一面。


他可以在朋克党羞辱自己的时候抽他们的屁股——



可以在《特务迷城》里光着身子在澡堂打斗,还可以在《城市猎人》里演一个好色、好斗的私家侦探并扮上女装——



我们在他犯傻的时候嘲笑他,也在他失败的时候同情他,在他无畏的时候加倍敬佩他。


但是现在的成龙大哥……已经不适合再去演这样的角色了,他已经德高望重到成了「华人之光」,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人的形象,在春晚唱出对祖国的赞歌。


他以前可以去刻画的那种世俗的、小人物的喜剧,也就都随着这种德高望重而退散了。


成龙在片场扫地


成龙自己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努力尝试弥补动作性和喜剧性的衰退,前年的《英伦对决》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并不喜剧,而是转向塑造了一个衰老的悲情父亲的形象。


因为人物基本立住了,影片跳出了传统「成龙电影」的模式,所以我们不再去计较动作戏的多少和难度。



《神探蒲松龄》走的是另一条路,企图用超级IP去弥补成龙的衰退,但很遗憾,失败了。


蒲松龄我们都挺熟悉的,但关于他个人,其实并没有过深入人心的影视形象,这不比吴承恩。


吴承恩


《聊斋》,在古典文学中拥有仅次于四大名著的知名度,至于其中的故事《倩女幽魂》,更是家喻户晓。


所以,蒲松龄加倩女幽魂,这是找了一个IP的外壳,套在了成龙的头上。



而败笔在于,蒲松龄的形象和魅力,相比起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故事,是黯淡无光的。


这首先导致了观众们注意力的转移,大家要看的,都是聂小倩和宁采臣到底咋了?谁还关心蒲松龄啊?


成龙个人的吸引力、存在感,也就因此被淡化了。



我特别看不惯本片的片名,蒲松龄一直在捉妖啊,根本就和神探、推理没有什么关系,改成《捉妖记3之蒲松龄》可能还更贴切点。


片中的那些妖怪,会偷金子的,会消除人记忆的,能载着人飞的,还能放屁当做毒气弹攻击的,当真不是从《神奇动物在哪里》走错了片场?


这些神神怪怪的部分,作为奇幻片的类型特点,放在成龙电影之中,和他本身的特性其实有巨大冲突。



还是先说动作上。我们爱看成龙的打斗,是爱看他的实和真,但奇幻背景下的打斗,一定会带有更多「幻」的成分。纵观全片,只有一段在镜子店的打斗,成龙身子被分成上下两半,算是有一点成龙功夫喜剧的影子,但就这么一段。


再说喜剧性,电影里的成龙,一身白衣,虽然在人设上是个老顽童,但不论是从捉妖的专业身份来看,还是从蒲松龄这个人物带着某种超度、救赎的设定来看,他都像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社区长老,也是个人畜无害的老爷爷。


你可以崇拜他、敬佩他,但很难同情他、调侃他、戏谑他。


这就很不喜剧,也很不成龙了。



所以,《神探蒲松龄》的问题就是到处都发生了错位。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谁关心你蒲松龄啊?我不知道这里的蒲松龄究竟是谁?和历史人物有关系吗?和《聊斋》的关系是什么?他的使命是什么?弱点是什么?


这部电影掏空了蒲松龄,也掏空了「成龙」。



当成龙不再是「成龙」,那他的娱乐功能和票房价值还能剩多少?


《神探蒲松龄》第一次正面回答了这个我们近几年一直想问,但不忍问出口的问题。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疯狂的外星人》包含了宁浩从影来最大的野心

又一个反面教材,演员增肥到200斤就能拍出好片?电影哪有那么容易?

验过货才敢说,《流浪地球》真的启动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