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狮子王》毁我童年经典,真人版就不该拍

暖姐 虹膜 2019-07-27

文 | 暖姐


《狮子王》今天上映。


烂番茄已经亮分,58%,算是不及格。


豆瓣上似乎还可以,早上是8.0,截至发稿时降到7.6分,不算差,但跟原版的9.0分就没得比。



当然,我非常肯定有很多人会感动于这种童年回忆的重现,我的一位朋友第一时间冲去看零点场,在木法沙峡谷救辛巴的时候,就触发了泪点。


作为「动画电影实景重制版」的新《狮子王》,做到了字面意义上的「重制」,它细致到几乎每一个分镜,都能让你回忆起童年时候看这部电影的感动时刻,比如辛巴在母亲怀里打滚,又或者是拉菲奇在荣耀岩上举起辛巴的那一刻。


所以,有外媒用格斯·范·桑特逐镜翻拍《惊魂记》来比喻迪士尼的这次重制。


两者面临的争议,大概也会差不多。


实景版《狮子王》


当辛巴的小脚丫踩上父亲的脚印,才意识到自己依然是个孩子的那一刻,观众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长大了。


但首先我想声明的是,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绝对和「长大了不再喜欢幼时玩具」的因素没有任何关系。


这部电影在美学的根子上,有一些问题没很好解决。


实景版《狮子王》


故事无须复述,大家早已烂熟于心,那些完全照搬动画分镜的画面,在有的人看来是懒惰而毫无创造力的复制,在有的人看来就是向经典致敬,这各有所爱,并不是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低龄向的原版动画,与高度逼真的最新实景版之间,因为技术手段和美学根基的原则性差异,带来设定和风格上的矛盾,怎么去调和?不修改剧情、人物和风格调性行不行?


实景版《狮子王》


说原作是面向低幼年龄层的,这不是贬低,事实如此。在这个前提下,电影的一些简单化处理就可以理解了。


叙事上,影片人物不用遵从特别复杂的行为逻辑,只用展现两件事之间的简单因果即可,很多行为或动机不足的情节变化,比如辛巴的成长过程,都可以用Hakuna Matata这样的口号和歌舞一笔带过。


小孩子只关心结果,不用理解过程,载歌载舞,皆大欢喜。


但是重制新版时,对这种低龄化处理不作任何补足和提升,就不再能说服今天的观众了,尤其无法匹配影片本身在视觉上极力营造的宏大和真实。


实景版《狮子王》


更突出的矛盾是,真人电影(实景电影)和低龄向动画是基于不同的设定逻辑来构建的,那些在幼儿动画里行之有效的情节模式和细节,一旦用真实的动物影像去演绎,就会非常奇怪。


比如,刀疤成为王国的统治者之后,不为前王后和其他母狮提供食物,以此展示他的王权,这在小孩子看来很好理解,简单的雄性霸权逻辑。


但在现实中,看过「动物世界」的我们都知道,母狮子才是真正的狩猎者,你不给吃,大家都活活挨饿?特别不真实。


再比如,辛巴以吃虫子为生,还觉得挺美味,放在动画里是可爱,但让一头真实的雄壮狮子吃虫子……挺傻的。


实景版《狮子王》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狮子和其他动物,尤其是食草动物,怎么相处?


影片设定中,狮子是草原王国的国王,受到所有动物包括食草动物的爱戴,辛巴甚至有很多弱小动物作为朋友。


这些其乐融融的场景若是放在动画版里,是心照不宣哄小孩子的童谣儿歌,但在真实得纤毫毕现的实景版里,你还怎么让大家相信那些可以和「动物世界」无缝切换的狮子一直在严格控制饮食,不吃别的小动物?


看到后来,「狮子到底吃什么啊?」就算成年人能假装不问,小朋友真的不好奇吗?


所以,重登王座的辛巴是吃朋友呢,还是继续吃虫子?这是重制版没法解决的伦理问题。


实景版《狮子王》


这种矛盾在动物题材的动画里一直存在。试想一下,你能接受实景版本的《猫和老鼠》吗?又或者是实景版本的《疯狂动物城》?反正光是幻想一下,我就止不住笑。


非洲大草原的梦幻景观,动物们以自己的方式拥有了人格,并以打破我们既有认知的方式唱跳、奔跑、展露它们的喜悦、悲伤、爱情和仇恨,是动画版《狮子王》的魅力。


是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才搭建出那个全新的世界,赋予它独特的规则和设定,可以天马行空不受自然规律的束缚,夸张、变形、梦幻在这里都可以成为它的艺术和美学。


但实景电影没法做到一样的事。


动画版《狮子王》


迪士尼越是强调新版《狮子王》的技术如何让一撮毛都无比接近真实,就越是让童话风格的设定变得虚假和难以接受。是「真实」,毁掉了动画才具有的奇幻疯狂和天马行空。


实景版《狮子王》


为什么有人批评新《狮子王》面瘫、动物没有表情,感受不到情感变化?因为要真实啊,动物也要遵守基本法,所以打破生物和物理规律的动作、变化、笑点,无法再存在。


至高无上的真实,成了实景版《狮子王》最沉重的枷锁。


实景版《狮子王》


不过,影片的创作者其实也意识到了上面所说的矛盾,所以试图调和其间的矛盾,以至于整部《狮子王》都给人一种在三个类型之间摇摆的分裂感。


当广角镜头扫过非洲草原,你会觉得你在看一部绝对真实的BBC纪录片


当狮子们动着自己的嘴开始说话唱歌的时候,你又会觉得自己在看一部动物拟人化剧情片


当你看到辛巴在拉菲奇的开导下找回自我,云层幻化成木法沙样子的时候,似乎又找回了那么一丝动画电影的奇幻。


没有任何一种类型,可以成为引领全片的视觉主题,最终导致的,就是哪边都不靠的混乱感。


实景版《狮子王》


众所周知,翻拍自家经典动画是迪士尼的传统,是这间公司得以称霸娱乐工业的核武器。


老故事翻拍是迪士尼的传统,前不久引发争议的《小美人鱼》《花木兰》都位于这个序列上。


迪士尼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它要抓住每个世代的儿童的心,所以在不同的时代,会用不同的方法和风格去处理相同的故事。


从1994年的《森林王子》开始,迪士尼开始把动画翻拍成实景版,后来还有《101真狗》《102真狗》。


实景版《101真狗》


作为迪士尼的第一部实景重制电影,选择《森林王子》和《狮子王》之间有种微妙的联系。


决定迪士尼要重新进入动物时代的杰弗里·卡森伯格(当时的迪士尼主席),是《狮子王》最初创意的提出者之一,《狮子王》的巨大成功让他看到了动物题材的魅力,才决定拍《森林王子》实景版。


1994年的实景版《森林王子》


然后出现了两部风格有些独特的影片,蒂姆·波顿执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罗伯特·斯特罗姆伯格执导的《沉睡魔咒》。


在这两部影片里,导演个人风格带来的暗黑童话风格超越了原本的质感,让迪士尼的真人翻拍故事,第一次在IP之外,脱离了原来的童话语境,有了重新被解读的当代内涵和作者性。


实景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迪士尼从《灰姑娘》开始,加上《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等等,以及正在制作中的《花木兰》《小美人鱼》,这一波密集的真人翻拍,是迪士尼眼下的重点战略。


这批真人翻拍影片有两大主要特征。


一是在美学和技术上,都运用了最先进的特效手段,去营造最浩大的视觉奇观,基本每一部都有数得上的技术噱头。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生产力的公司,炫技必要,更是迪士尼强调自己在动画和特效领域绝对霸主地位的宣言。


实景版《狮子王》


如果说这还是一种正常的升级,那么第二点的意义更加深远。


即,迪士尼会主动挑选最热门的政治和社会议题,比如女权、种族、性少数群体、文化挪用,体现其平等、和解的自由派立场,《美女与野兽》和还没有面世的《小美人鱼》都是最好的例子。



实景版《美女与野兽》


归根结底,迪士尼要在新的一代观众心中,重新聚焦和延续那些经典IP的影响力,并赋予其最新鲜的时代精神。


虽然新版《狮子王》败笔甚多,难以成为经典,但我毫不怀疑迪士尼执行中的真人翻拍大战略会取得整体成功,毕竟,现在的电影圈,还有什么是迪士尼做不到的吗?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花木兰和黑美人鱼的那些漏洞和争议,都是为更高的目标服务

新裤子刷屏,是因为它让我们意识到有的优越感实在太可笑

强烈推荐下最近这个8.4分的纪录片,看看科幻生活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詹姆斯·简的画谜》

奥斯卡最佳影片海报设计师、DC御用画者

詹姆斯·简画集中文版国内首印

开启阴暗诡谲的异世界

跟随画笔幻梦一场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七五折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