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一部性喜剧,《小小的愿望》双重失败

思嘉 虹膜 2019-11-20

文 | 思嘉


《小小的愿望》终于上映了。昨天豆瓣开分5.5,今天一路下跌到5.1分,不算理想。关于这部电影曾经遭遇的种种困难纷争,不再赘言。如今我们还能在影院看到它,已经很不容易。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主要感受是,惋惜。


一方面来源于,它所呈现出来的样貌就是它所遭遇到的那些困难的最好证明,不可抗力带来的痕迹处处可见,它原本的样子应该更好,这点相信没有人怀疑。


但是,就作品而言,我们只能以它呈现出来的最终样貌评价,而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而言,《小小的愿望》的确没能给人带来预期的惊喜。


而且它的不够好,显然也有「那些调整」之外的自身原因。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次失败的性喜剧尝试。


还是先来简单介绍下剧情,《小小的愿望》说的是患上肌肉萎缩症的高远瘫痪在床两年,动弹不得,被医生告知时日不多。


他身边亲密的人,比如他最好的朋友徐浩和张正阳,就都开始想要帮他实现人生最后的愿望。


而高远的愿望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生理上的。



当然,电影里把这个愿望处理成了「我要谈恋爱」。


不过,观众们显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都会在整个观影过程中直接把「谈恋爱」脑补成「那个」。


由此,影片就建立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矛盾冲突上。


一方面,是初哥要完成人生大事的「性喜剧」;另一方面,是尚未打开人生大门的少年们不得不面对的「死亡悲剧」。


这种「性喜剧」和「死亡悲剧」之间的天然性矛盾,构成了影片的核心冲突,也因此具有了碰撞出更深层次意涵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影片其实有着很不错的初始设定。但可惜的是,这种设定在影片里,并没能成功地生发出动人的戏剧冲突。


首先还是因为影片在「性喜剧」这个层面上垮掉了。而垮掉的原因,得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是我们前面说到过的,高远在生理上的成为男人,被强行替换成了通过「谈恋爱」来成为男人。


临时调整所带来的那些割裂感、声画不同步、时不时切开的镜头都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在这样的调整之下,影片有关「性」的部分完全没有办法展开,只能做成隔靴搔痒的暗示,靠观众脑补来达成逻辑上的吻合,于是也就失去了那种会让每个人都产生代入感,又「人之常情」又「压抑禁忌」的笑点。



这个改变,就是拿掉了最核心的驱动力,对喜剧感的伤害是致命的。


因为,不管在哪种文化里,性都是一种禁忌,所以性喜剧的核心就是开禁忌的玩笑。因为是禁忌,所以才好笑。


但谈恋爱对于刚高考完的高中生来说,有何禁忌可言呢?当然也谈不上好笑。



第二个层面,则是徐浩和张正阳去帮高远实现愿望这件事,本身的情节安排就有很多问题。


高远在病床上不能动,除了护士小姐姐和母亲,他根本接触不到什么女性。所以找来一个女朋友让他完成「谈恋爱」的愿望,就只能让徐浩和张正阳代而为之。


所以,徐浩和张正阳去帮他完成这个愿望的过程,才是影片会爆发出最多矛盾和笑点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成长、变化的阶段。


但影片是怎么做的呢?具体的执行手法非常粗暴单一。徐浩和张正阳先是从自己的身边人下手,去问同学是否愿意,在影片把众人设定为八零后的那个年代,两人自然是落败而归。这作为尝试第一阶段的失败教训没什么问题。



第二阶段,他们考虑的,只不过是更进一步的身边人罢了,具体代表为曾经「喜欢」过高远的女生,又或者张正阳的姐姐,这两个角色设定上对女性的那种外貌嘲弄就不多说了,关键在于,这第二阶段的尝试和第一阶段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既看不出来徐浩和张正阳吸取失败教训以后技术的精进,更看不出来「找女生」这件事在难度上的提升和变化,甚至连结果都和第一阶段的失败一模一样。


到了第三阶段,他们攒好了钱,找了一个发廊小姐姐,这算是一个从熟人到陌生人的转折,但并称不上是一种提升,反而因为发廊小姐姐的职业特性而使整件事变得更加简单、无需思考,直接成为了一件可以用金钱交换的成人世界的行为。


即便我们看到徐浩和张正阳在一组敷衍潦草的蒙太奇镜头里打工挣钱(这是为了说明钱来得难,但实际效果却是钱来得容易),然后抱去了他们最喜欢的漫画和泡面(这又是为了营造一种牺牲感,但实在幼稚),都改变不了这件事的本质。


他们直接说出了高远的病情换取同情,再送上钱以符合发廊小姐姐的标准,只能再次证明他们根本就没有为此事真的思考、总结和努力过。



举个例子,《土拨鼠之日》里,比尔·默瑞演的播音员菲尔不停重复着同一天,他最开始是钓不同的妹子,然后专注于自己暗恋的女同事,从每一次和女同事约会的失败到一点点让她喜欢上自己,这里面就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划分和难度升级,同时你也能看到菲尔从一个对女性抱有偏见的典型中产精英白男,慢慢放下偏见变得尊重女性和意识到自己既往生活讽刺之处的成长。


但《小小的愿望》里,并没有在这种「重复性行为」之上体现出阶段性的人物变化和人物成长。


徐浩和张正阳为兄弟两肋插刀的行为也就变成了雷同且枯燥的闹剧,第一次的失败或许还能引发几声尬笑,再之后的每一次尝试,都只能带来一种「作」的反感和审笑疲劳。


这是影片在「性喜剧」层面上的不足,但还不是致命的。影片更大的问题,是「死亡悲剧」被架空。



高远会死,他才十八岁,在死前还没有「成为男人」,这种人生体验的被迫中止让人揪心。但由于「找女朋友」这个行为让徐浩和高远代劳了,高远更多时候处在一种等待的状态之下,影片不仅没能让我们看到徐浩、张正阳的成长变化,更没有给出空间让我们看到高远的成长和变化,甚至连高远对死亡的恐惧或坚强,我们也同样没能看到。


你甚至都说不出来,高远对死亡这件事有任何的体认、感知和情绪。


如果一个少年不能用他对死亡的感觉让人体会到共鸣,我们又怎么能期待他以「成为男人」的渴望打动人呢?



影片的悲剧性因此架空,同时也带出了《小小的愿望》在「死之前成为男人」这个设定上最致命的问题。


不管是谈恋爱还是破处,都属于「死之前成为男人」在身体层面上的矛盾,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当然是不够的。


这件事在戏剧化的处理下当然充满了笑点,但却绝对说不上高级。这倒不是说身体层面的矛盾本身不高级,而是要说,任何身体层面的压抑也好,节制也罢,哪怕放纵,都会与更加形而上学、价值观或者人生理念的层面相通。


身体即政治。


所以,必须要把这种身体层面上的矛盾,转化或者跨越到形而上学层面的「死之前成为男人」,才能够在笑以外生发出更多意义。



影片其实是有这样的意识的,在一开始,高远就用「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样的双关语,来表达出了这件事在身体和精神层面上的双重成长意义。


但可惜在之后影片的绝大部分剧情里,「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个主题就好像凌空掠过,完全被遗忘了。


不管是徐浩和张正阳这条「找女友」的线里,还是高远在病床上的等待时间里,「成为男人」这件事,既没有细节上的铺垫,也没有情感上的累积。


「成为男人」这件事可以是很多层面的,包括但不仅限于生理、爱情、亲情、责任、自我认知、自我接受。但《小小的愿望》只走到了生理这第一步就停下了,而且,这一步还只迈出了一半儿。



所以,当我们看到结局给出的反转,发廊小姐姐说「你已经是男人了,不需要通过别的事来证明」的时候,是完全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高远根本就没有为这件事付出过任何努力,又何谈「已经是男人」了呢?所以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影片应该是一部笑中带泪的性喜剧。但我们看到了,它在喜剧和催泪两个层面上都没有成功。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被抽走了「性」的「性喜剧」,先天已经残疾,再加上「喜剧」技术欠缺,煽情也落到空处,那就什么也不剩下了。


所以影片应该定位为「正能量不搞笑剧」才准确。


(提示:上方广告是微信平台自动插入,平台根据文章内容匹配相应的广告进行展示,具体的广告在正式发布前我们也并不知道,每位读者收到的内容也不同。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我真的从没见过这样的丧尸片,之前足足期待了大半年

据说,刚刚又出了一部水平不逊《哪吒》的国产动画

现在看来,她依然还是华语电影第一女演员

大家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导演岁数大?

《美国工厂》到底黑了谁?其实它已经超越了中美之争

这些世界级的导演大师,最喜欢哪些电影的开场?

大神亲自来拍美剧,我只能先打完10分再看了!

最爱的这套动画登上9.6分的最高点,不负我多年追随

不是韩国人,《寄生虫》的隐藏信息你没法100%理解

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这部电影让我回想起港片的巅峰时代

除了师奶杀手,他还是中国最顶尖的话剧演员 | 国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