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盼已久,这部中国女演员主演的美剧上线了

漠一 虹膜 2020-09-08


漠一


今天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部新美剧,《小小小小的火》。中国女演员黄璐,在这部重量级美剧里,饰演了一个堪称全剧导火索的重要角色。


这值得来说说。



虽然这些年亚裔角色比重在西方影视作品中渐有提升,电影里也能看到挑大梁的角色,但美剧里出现重要的中国角色,上一个应该还是《双峰》里的陈冲。

这是因为美剧相对比电影产业更「封闭」一些,不会像电影那样有丰富国际资本注入的机会,演员也相对固定,回去看看此前美剧中的亚裔演员你就会发现,不管是角色还是演员本身,大多都是已经融入了当地文化语境的一类人。

但黄璐这次,非常不同。


首先她不像吴珊卓、李美琪这样,是早就融入了当地影视文化圈的演员,内地背景的演员出现在此等量级的美剧里,印象里没有先例。

而她饰演的周贝贝,差不多算是故事中的第三号主角,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一切冲突的开始;其角色的华人身份,也传达了剧中重要的文化主题。

这一定程度上也与本剧的小说原著设定有关,它出自华裔作家伍绮诗之手,这本书曾横扫各大图书奖项,被列为《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之一,可见其火热程度。

以上元素加起来,你就已经能隐隐能看到《小小小小的火》的突破性了。


故事从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开始,看着自己的家在火中毁于一旦,女主人埃琳娜·理查德森却什么也做不了。

鉴于理查德森家小女儿伊茜此前的斑斑劣迹,比如曾经烧掉过自己的头发,所有人都认为她就是始作俑者,但伊茜却失踪了。

但伊茜并不是唯一消失的人,和她一起不见踪影的,还有埃琳娜家的房客:单身母亲米娅和她的女儿珀尔。


然后剧集时间线倒退回一年甚至更早之前,慢慢揭开这场大火的源起。

《小小小小的火》跟原著小说一样,把结果前置在了一切开始之前,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大小谎言》把审讯放在「谁死了」之前的设计,为整部剧的走向奠定了解谜的基调,观众们最大的好奇也由此建立——那些日常的偶然究竟是如何最终导致了这场必然的大火。


随着剧情的发展,《小小小小的火》以女性为主题的家庭情节剧样貌也逐渐清晰起来,三对母女(子)关系的彼此映照,不仅构成了精巧的互文关系,也带出了影片关于「火」层次丰富的隐喻。

埃琳娜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女性,在当地小报工作,正义、热情、跟丈夫按时间表做爱,有时又有些愚蠢和无知,比如并不能很好地解读《阴道独白》。


这种正义和热情让她把房子租给了黑人单身妈妈米娅,也正是这种愚蠢让她在之后多次面临问题时,都没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第一集的剧情便是讲述米娅一家与埃琳娜一家的结识过程,疲于长年搬家的珀尔很快喜欢上了埃琳娜营造的那种家的氛围。当然,埃琳娜的孩子也喜欢上了米娅和珀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米娅进入埃琳娜家的那一刻起,第一场「火」就已经被点燃了,这也是为什么第一集会名为「火星」的原因。

这是两个家庭之间、两种母性力量、两种教育方式乃至两种不同生活理念和阶级的碰撞。


随着第三位母亲的出现,另一场火也很快被点燃。黑在餐馆打工的华人周贝贝在一年前因为产后抑郁症和穷困潦倒不得不抛弃了自己的女儿,在这之后她自责悔悟,并不停地寻找女儿。

而米娅在与埃琳娜的闲聊中,偶然得知埃琳娜好友琳达收养的女孩,正好就是周贝贝的女儿周美玲。


由此,《小小小小的火》鲜明的种族议题便与这几个家庭的秘密勾连在了一起,顺着这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我们不仅能看到盘根错节的代际鸿沟,更能强烈感受到那个时代下的种族、性别偏见。

至于背后那更深的黑暗,则是每个小家庭里都会埋藏着的肮脏秘密,以及更宏观意义上的对「家」这个概念的质疑。

它以剧首那场大火,直接烧毁了植根于美国梦的中产阶级社区神话。


剧中的三位母亲明显是不同阶级和生活理念的代表,埃琳娜是典型白人中产母亲/妻子,说她是主妇并不很准确,但她的那份小报工作的确无法让我们把她看做职业女性。

她处在独立女性和全职太太间的微妙地带,确切地说,在米娅出现之前,她的个人身份主要来自妻子和母亲这样的家庭角色。


而在这个「火星」进入到生活中之后,埃琳娜的人生似乎就被点燃了。不管是以捍卫闺蜜的态度帮琳达争取抚养权,还是拿出《纽约时报》调查记者的派头去寻找米娅的秘密,都让她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存在感。

这种变化,其实就是对埃琳娜此前那种理想式生活,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白人精英社区生活方式的最大讽刺。

在一闪而过的广告里,我们能看到该社区被称为「乌托邦」,而米娅的出现,就是彻底打破了乌托邦的假象。


相对于生活安稳的埃琳娜,米娅则过着典型的波西米亚式生活,艺术家职业、四处打零工、无法为女儿提供一个安稳的家,都是这种流浪气质的体现。

讽刺之处则在于,不管是米娅还是珀尔,都不满意这样的状态,但也正是因为拥有和社区截然不同的自由魅力,她们才能与埃琳娜一家擦出火花。

饶有趣味的是,当珀尔和埃琳娜的家庭成员日渐亲密时,米娅对此的反对态度无异于是在提醒女儿:别忘了,你跟他们可不是一类人。但与此同时,米娅却也和埃琳娜的小女儿伊茜建立起了微妙的亲密关系。


作为第三位母亲的周贝贝则是个人处境最糟糕的一位。华裔、黑身份、打工者、失职母亲,在九十年代的中产阶级社区是被推至边缘的个体。

由她引发的女儿争夺战,则是最开始的那颗火星,这种从下至上引发的连锁反应,既主宰了故事的核心矛盾,也摆明了剧集对种族主义和白人精英主义尤为嘲讽的立场。


但,《小小小小的火》离成为《大小谎言》这样的现象级神剧,恐怕还有一段距离。

《小小小小的火》并不仅仅是一个母女(子)故事,从代际关系出发的问题,也还辐射向了主角所在的社区,那是更大意义上的家庭。

这种辐射性的视野,原本使得《小小小小的火》拥有了远超家庭情节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性格局。


但可惜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剧集还仅仅只是将那些矛盾冲突局限在小家的内部,所有的问题、潜藏的炸弹、隐而不发的线索,都呈现为一种八点档狗血剧式的直接粗暴。

尤其是当周贝贝得知自己女儿下落后,直接冲进琳达家大闹生日宴的一场重头戏,简直可以说是灾难现场。


这种「狗血」一方面与原作本身的戏剧化设定有关,另一方面,社区内人物关系过于紧密,抬头不见低头见甚至利益绑定的结盟关系,也让观众有种来去都是这些人的厌倦感。

而更重要之处在于,《小小小小的火》没能平衡好父母辈和孩子辈之间叙事的比重,你时而会觉得它像是《大小谎言》一般的主妇故事,时而又会觉得它像是《绯闻女孩》这样的青少年校园问题剧。

重心游走导致的叙事散焦,使得我们只看到了《小小小小的火》的野心,却没能感受到它与之相匹配的力量。


把纵火案前置是非常讨巧的叙事技巧,这使得剧集制造出悬念,并得以从一桩迷案发生学的角度去揭示过去、解开秘密。但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小小小的火》的最大问题。

到目前为主,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揭开过去的秘密。

我们好奇周贝贝为什么哭泣,珀尔的父亲是谁,米娅的终极恐惧,伊茜有没有性骚扰自己的女同学,并在一切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着答案。


换句话说,是剧集设下的种种谜题在吸引着观众,而不是人物和人物的命运本身。

这直接让《小小小小的火》的现实性,降低了不止一个维度。角色们语焉不详的态度模糊了种族主义的议题,过分戏剧化的人物关系熨平了显著的阶级差异,局限于几个小家之间茶杯风暴压抑了社区浪潮翻涌的本质性问题。

当观众们沉迷于解谜的快感和情节剧的冲突,那些藏匿在剧情之后的怪兽,也就真的隐身到藩篱之中了。

往中产阶级社群的田园牧歌里放上再多的撕逼戏码,它也始终是虚假的田园牧歌。拥抱冲突的《小小小小的火》,也就因此告别了现实。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属于这个时代的神剧回归了!9.3分不足以赞美它
新片把是枝裕和的弱点暴露无遗,他要走下坡路了?
伊朗为什么会成现在这样,今年的柏林金熊片说得清清楚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