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十而已》一路爆到现在,仅仅是靠爽?

漠一 虹膜 2020-10-14

漠一


《三十而已》终于大结局了。
 
走过了三十岁的王漫妮、顾佳和钟晓芹,也都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她们的选择,可能并不是每个观众都希望看到的,比如顾佳并没有手撕小三,王漫妮也没有留在上海,钟晓芹甚至复婚了。
 
大家对于结局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主角们的这些选择上,这能理解。比如钟晓芹突然得到的写作天赋,有点像开挂,也让她在亲密关系中占据了主动地位,是种现实性和戏剧性的结合。

 
不过,与其说是她们的结局引发争议,倒不如说是她们的选择和成长让观众有了探讨的空间。等到全剧播完,她们的三十岁告一段落之时,再去完整复盘她们的这一年,而不是从只言片语的剧情cut中去标签化人物之时,我们也就会发现她们的选择,其实都有属于这个人物内在的合理性。
 
这一切,都是要放在「三十岁」这一年,甚至主角更长的人生跨度中去看的。与自己的人生逻辑自洽,是她们选择的基础;因为这一年的人生变化有了各自的成长,对人生的理解、思考和判断,也都有了变化,是她们选择中,和以前相比的调整。当我们换个角度去看这部分「变量」,那其实就是也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成长。

 
先说顾佳。最后的她,其实是在解决两大问题。为烟花厂善后是处理事业问题,和许幻山离婚是处理婚姻问题。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顾佳解决烟花厂问题是在帮老公收拾烂摊子。但事实是,顾佳从开始就是烟花厂的主理人之一,支持许幻山创业是她,为工厂拿单子是她,公司每次签字都要先经过她。也是她,最关注安全性问题,反对生产蓝色烟花。顾佳代表的,是凡事要亲力亲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
 
现实的背后,是责任。

 
这也是贯穿顾佳这个人物始终、前后逻辑自洽的那份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她的母亲身份和妻子身份中,她永远是家中最操心的那个人。
 
在她中期发展自己的事业之时,也是想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百姓生活状态的责任感,成为了她办茶厂初衷的一部分。
 
所以当许幻山出轨时,她也依旧用顾佳式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型办事法则,冷静而利索地处理了婚姻危机。想看正室手撕小三,是种戏剧情绪,也是种道德正义的心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成年人都更倾向于冷静体面地解决问题,顾佳更是。

 
即便是许幻山不忠,顾佳也还是承认婚姻失败中有自己的原因,这是她对婚姻问题负起的责任。但同时,她的立场很坚决:不原谅;处理方式依然是解决问题型:直接离婚。
 
顺着这个责任感看下去,我们也会发现顾佳这个人物的成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顾佳都被周围的环境束缚着,这部分也是因为责任感,让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自己的家人有优渥的生活状态。

 
但经历了这一系列变故之后,她也终于摆脱了那个依靠环境来定义成功的「怪圈」,选择去到茶山,重新划定了自己对家的责任、对孩子教育的责任的范畴。
 
更重要的是,她重新定位了自己理想状态的坐标。

 
再来说王漫妮,她应该是最让那些「大城市漂」观众有共鸣的角色。为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努力,是这个人物打动我们的焦点,她的大城市梦,就是无数青年人的大城市梦。
 
要在大城市扎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贯穿王漫妮的,其实是一种「高标准」。她对居住环境有高标准,对爱情有高标准,对自己在上海有个家,也是一种在旁人看来的高标准。但这种高标准,高在眼前,换句话说,那时候的王漫妮,其实还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

 
直到她在至晟经历了充满戏剧性的应收人生活,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发掘了自己的潜力之后,她才发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连魏老板都搞不定的弗兰克她都能扳倒,为什么还要回去做个店长呢?
 
这时候的王漫妮,已经拥有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经历、眼界和心态。所以她才会放弃做店长的机会,而选择自我提升,去海外留学。这其实是一种更难也更长远、需要更多努力和更多高标准的生活。
 
王漫妮的高标准,从「高在眼前」,成长为了「高在未来」。

 
钟晓芹则是三位女主人公中,最接近普通女孩儿的一位。她在整个成长历程中,都被父母保护得很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会说不,所以成了办公室的便利贴女孩儿。人生中,也很少为自己主动争取什么。
 
比起顾佳和王漫妮,她的世界或许更小,但也就是因为这种小,她才拥有邻家的亲切感,在这种语境下,她的成长,则主要体现在亲密关系和职业两方面。

 
她和陈屿的婚姻,最开始被大家评价为中国版《最完美的离婚》,日渐消磨的热情和亲密感,背后其实是缺乏沟通和表达。
 
和陈屿复婚,算钟晓芹是第一次在仔细思考后作出了人生选择,对于她而言,这并不是回头,而以崇明岛被救为节点,重启新的视角,回看自己的婚姻之后的结果。

写小说也是她回看自己的一种通道,由此她才看到了太多以往不知道的细节,最终发现了陈屿不善言辞的那种爱。


某种程度上钟晓芹也终于明白,原来爱,并不只有自己以前以为的那种定义,她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不再只着眼于表面的卿卿我我。
 
顺着这种成长看下去,我们也就能理解钟晓芹用小说版权费给婆婆买下民宿的决定,因为那是陈屿一直以来的负担和心结。
 
做出这个决定的她,也是在以妻子的身份,卸下丈夫的重担,同时也从父母为自己设下的那个保护伞家庭中走出来,以自己的决定和承担,为属于她自己的家庭做点什么。

 
在职业上,钟晓芹咸鱼了很多年,物业公司的工作对于她来说,似乎和别的工作也没什么区别。和陈屿离婚后的她尝试从主管那里要回晋升机会,算是第一次的觉醒,试图为自己争取职业道路,但因为并没有本质的内驱力,并不算完全的成长。
 
剧集最后,她几乎是依靠着本能找到了自己热爱同时也擅长的事情——创作。但这并不是一种天降的高枕无忧,主动辞职,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付出,谁能说得好她以后还能不能写,写出来的东西还会不会火呢?
 
所以,结局的钟晓芹并没有走上人生赢家的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完完全全需要内驱力才能走下去的职业道路。这对于一开始「咸鱼人设」她来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女性议题流行的当下,《三十而已》无疑切中了社会热点和痛点,尤为难得的是,它并没有顺应大众追求刺激的慕强心理,去做一路高歌的完美女强人爽感故事。王漫妮、顾佳、钟晓芹都称不上完美,她们身上也都有普罗大众会有的弱点甚至是缺点。

比如顾佳的过于好强,一定程度上也让家庭有了超出能力的、需要垫脚够一够的负担,她对许幻山从头到脚的打造,打着爱的名义,其实不够尊重爱人的想法,很多人应该都有切身体会。

王漫妮对物质有欲望,但又明显知行不合一。说是要在上海立足,花钱却大手大脚,就是典型的说到做不到。既不能完全拥抱物质,又渴望纯粹的爱情,什么都想要就太难了,更难自洽,所以你能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明显的拉扯感。

而钟晓芹的没主见没想法,也会让你替她着急,甚至恨铁不成钢。


但完美的人设是给观众崇拜或者幻想的,《三十而已》剧中这些不完美的主角,会让观众有代入感。我们在她们身上看到那个遭遇困境、即便很努力也不被理解、甚至有过摇摆迷失的自己,最终与她们产生「共情」。

如今再回头去看《三十而已》的开场,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主人公最后,无论是选择、还是生活状态,都和她们最初期待和以为的不同。

 
顾佳搬离了豪华公寓,也离开了她一开始想要进入的那个上流人的圈子,和许幻山离婚,去到茶山,过上了返璞归真的生活。
 
王漫妮放下了在上海立足的执念,去更大的世界中磨炼自己。
 
钟晓芹走出了那种本地女孩的舒适圈,独立对于顾佳和王漫妮这种女性来说在多年前就已经完成的事,对钟晓芹来说,三十岁才摸到门道,也不算晚。因为对于依赖别人惯了人来说,撇掉后盾,并不是那么容易。

 
她们生活状态的变化,是成长的结果,也是选择的最终呈现。这些不同的选择,其实就是在说,女性可以活成很多种样子,谁规定了只有某种样子才是成功呢?谁又可以肯定自己当下想要的,在一段时间以后还是自己想要的呢?
 
成长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钟晓芹在自己的新书记者会上说的话可以成为题眼,「去见山和海」,才能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像任何一个故事的结局都不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一样。走到最后,《三十而已》也没有给我们的王漫妮、顾佳、钟晓芹某种结局,与其说是故事结局了,不如说是她们「重启了自己的人生」。

 
女性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和固化的价值观绑架,更会被曾经的自己的认知所绑架,但成长是流动的,我们的经历会成为我们的养料,所谓的重启人生,并不是游戏中的从头再来,而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路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都发生变化后,做出的积极调整和改变。
 
从表面看,或许偏离了一开始的路径,但一开始就选对方向是超小概率事件,不会落到绝大多数人头上,这种不断地修正,其实就是在以一种渐近线的方式,无限靠近我们的理想生活。

 
这听起来一点都不「爽」,但现实让人很爽吗?没错,「爽」剧是看起来更high,也更容易火。观众因为对这个故事代入感的「爽」没有得到满足,而引发争议,很好理解,但「爽」剧并不会留给我们太多讨论空间,《三十而已》的空间,在别处。

因为我们都知道三十岁的人生没法简单粗暴地终结于爽,如果是关于八十岁夕阳红的电视剧,那爽一点没问题。

但事实是,爽完了,那然后呢?才三十岁,后面的人生可能更难,我们得随时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三十岁并不是一个什么门槛,我们要拥有对它说出「不过而已」的洒脱和勇气。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星际穿越》暴露了诺兰的短板,但无损他的伟大

四十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仍然充满了秘密

张艺谋的这部代表作,和日本经典异曲同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