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韩国神剧都逃不掉一个致命败笔,它也没能例外

易晓阿妹 虹膜 2021-06-02

易晓阿妹


近日,由李昇基主演的TVN韩剧《窥探》迎来了大结局。这部韩剧一经播出就掀起了热议。猎奇残忍的杀人手法,毫无人性的变态杀手都成为了这部剧吸引观众的标签。

《窥探》(2021)

《窥探》的第一集就抓住了连环变态杀人魔,第六集就识破了「伪装」的「第二代」变态杀人魔医生,但这只是整部剧的开始。如此紧凑窒息的节奏,配上类科幻背景的「基因实验」,将变态杀人犯这类犯罪悬疑剧推向了一个极致,也让这部剧在同一时期热播悬疑剧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韩国的犯罪悬疑剧从量到质都有了飞跃发展。2016年TVN的《信号》,2017年TVN的《秘密森林》,2018年OCN的《火星生活》都为韩国犯罪悬疑剧挣得了好口碑。而以犯罪悬疑剧为主打的OCN更是在2019年连推出了七部悬疑剧。而今年整个韩剧市场,一大半的热播人气剧也几乎属于犯罪悬疑剧类,例如《文森佐》《西西弗斯》《怪物》《顶楼2》。

《信号》(2016)

如此密集的犯罪悬疑剧制作和播出,不难发现曾经偶像剧为王的韩剧市场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资金和创作力迅速集结的犯罪悬疑剧领域,一方面确实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创新,但另一方面也会出现非常可怕的「内卷」效应,为了创新反转,为了吸引观众逐渐走向一种「放飞自我」,缺乏想象力的奇观化呈现,失去了叙事的「真实性」。
 
《窥探》作为今年的口碑人气作品,豆瓣目前评分8.6。不可否认,从制作拍摄到人物人设再到剧本创作,这部剧通过奇观化的情节设定满足了部分观众对感官刺激的追求,同时又有充满伏笔和悬念的剧情持续吸引观众追剧,让整部剧一直保持着高能状态。
 

而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就是男主的「反派」人设。《窥探》这部剧尝试突破以往的类型桎梏,让罪犯和警察变成了同一个人,男主真实犯罪,实现了彻底的黑化。

如果说《恶之花》还以栽赃陷害的阴谋为幌子进行「反派」男主的类型探险,那么《窥探》在此基础上,借助「基因实验」的类科幻背景继续了这一「反派」男主的类型探索。这部剧试图运用「可信的不可能」这一创作宗旨,让我们看到李昇基饰演的男主巴凛从「国民英雄」到变态杀手,从变态杀手到基因实验的「老鼠」的身份翻转。

 
为了达到这样高能的人物设定,《窥探》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拼贴完成叙述性诡计的设计,一开始隐藏了男主真实的主观视角,让观众以客观视角入戏,欺骗观众的眼睛。后期通过各种伏笔揭示和闪回揭露男主杀人犯的真面目,从而在叙事层面上实现男主虽然曾经是警察,且有所谓的不在场证明,但他就是杀人犯的「可信的不可能」。这也是作为全剧最大的戏剧反转。剧中的那些为了完成叙述性诡计,故意设置的巧合和意外,甚至是逻辑漏洞也都成为了剧外观众热衷剖析,解读阐释的娱乐游戏。


大结局,男主坐在教堂对着小时候的「自己」说出了那句「你不再是怪物了」,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从刺激高能的犯罪悬疑治郁系,最终走向了温暖人心的治愈系。
 
然而,纵观《窥探》的全20集,它真的完全实现了「可信的不可能」吗,还是走向了故事的另一面「不可信的可能」,导致整体的「失真」?
 

首先,人物和情节的双重失真。全剧为了实现男主是警察和变态杀手于一身的设定,频繁地出现突然中断信息来源或者以突发的反转情况转移视线的方式,甚至是突然加入新角色来故意干扰,目的只是为了把本来观众已经知道的信息继续掩盖,无法欺骗观众,却试图继续让剧中人物「回避」真想。

比如,好友罗治国之死,突然的拥抱与原谅,又突然的被杀死亡,只是为了让男主的身份不被剧中人物知晓。剧中过多的突发偶然性转折,让节奏加快,情节变得繁重的同时,也让里面的角色随时处于一种「顶楼」式的暴躁焦虑状态。剧中的「媒体」运用则完全是来进行刻意的情绪煽动,寄希望于一种「恐怖直播」的奇观化来达到剧情的反转突破,但殊不知这样的刻意和缺乏基本常识的设定,只是让剧情和人物都更加悬浮。

 
在大方向的设定上,通过一个开颅手术的「奇观」,男主就可以实现情感的叠加,让自己一个变态杀人犯有了正常的情感波动,甚至开始了自我反省。如果这点放在大的虚构故事逻辑下,他是可能的。但是放在这部剧的悬疑逻辑里面,却让人觉得极其牵强,缺乏可信性。好在这种「不可信」反倒成为了「这个剧不会这么简单」的观众们对剧情充满期待,各种深入分析猜测剧情走向和人物动机,满怀好奇追剧的动力。

 
而随后又冒出的神秘组织——OZ,让已经无法靠着流畅的逻辑,自然推动剧情的故事又铺上了一层「楚门的世界」的悬疑感。但当最终给出大结局后,所有这些无法融合于一体的经典类型叙事模版,只会让人觉得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为了类型而类型,最终是让这些夸张的但无法被灵活运用的「奇观」设定成为了解释一切的源头。

而因为虚构故事本身的结构特性,让这个剧表面上看逻辑顺畅,强烈的情感流露来推动了悬疑剧情的展开,但如此「不可信的可能」的剧情,只能以失去叙事的真实性为代价而成立。

 
对比同样是基于真实案例改编的犯罪悬疑剧《信号》,虽然《信号》是穿越+悬疑的奇幻类方向,但是它并没有因这样的奇幻感,而失真,反而因为这样的奇幻感带来突破时空的叙事可能,从而让整个故事完美地实现了「不可能的可信」。

好的奇幻故事,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刻「描摹」,从而达到一种「超真实」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这类奇幻爱情的韩剧受到追捧的原因,从《来自星星的你》到《鬼怪》,这些最终赚足了观众眼泪的奇幻爱情剧,不是因为它们写出了多么现实的爱情故事。而是因为它们完成了「超真实」化的表达,即使形式是奇幻的。
 
《信号》(2016)

反观《窥探》,这部剧以现实为背景,却从一开始就用各种脱离现实的奇观化表达来推动故事发展,并且这些「奇观」也并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支撑,只是一味地运用精神变态杀人的动机,营造出一种可怕的氛围,但实际上却让这部剧的特点「精神变态杀手」与「基因实验」成了抽象的符号标签。

而剧中各种突兀的反转,让人物和推理情节也都为了反转服务。而这些反转却失去了戏剧本身的魅力,转而为一种模式化的精确,模式化地刻画了这样一个超越一般类型的「反派」男主,模式化地对国家政府人员进行了肤浅的道德批判,最终也模式化了观众对这部剧的判断。
 

虽然有《信号》这样优质的犯罪悬疑剧,但是依然也有处在拼命想要突破类型叙事,最终还是落入传统扁平叙事圈套的《窥探》,究其原因,《窥探》从剧本到制作,都透露着一种分裂感。这样的分裂感体现在《窥探》一方面想要继续韩国的现实主义犯罪悬疑题材的路子,但又希望能够有国际化的大片效应,所以又以「反派」男主的人设完成了经典的超级英雄叙事。这部剧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取舍平衡后,呈现出的剧情还是产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
 

而这也与目前韩国影视界市场有着极大的关系,传统的三台开始逐渐没落,有线台OCN、TVN等兴起,随后2016年Netflix进入韩国影视市场,韩国悬疑剧市场被进一步打开。紧接着Netflix为了立足于本土市场,开始和TVN以及OCN进行合作,从订购剧集到制作剧集。

Netflix的进入,让韩国影视界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现在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王国》的编剧,也是《信号》的编剧声称「Netflix从不发表意见,只给钱。」这听上去无疑是创作者们的天堂。


然而Netflix本身的国际化气质和它所带来的强模式化,踩点式的制作观念,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韩剧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从近期播出的韩剧来看,这样趋势则更加明显了。而这个问题本质上也是全球化的一体两面所带来的,一边是资源共享,市场扩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日渐趋同的同质化倾向。

在这样背景下的影视界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类型的泛滥,以及疯狂强调剧情的爽度和反转,营造出一种奇观化的夸张叙事,但却失去了最基本的故事的「可信」,造成彻底的「失真」。

 
最后,《窥探》这部剧所获得的流量数据上的成功也许本身就是一次属于我们这个现代社会的「奇观」。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打捞一部美剧精品,看的人太少,看过的都赞
很遗憾,过去25年他都被误解为一个肤浅的爱情片导演
制作一部动画,奖励不设上限,谁这么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