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如这部剧集也烂尾,就太可惜了

Mr. Infamous 虹膜 2022-03-25


Mr. Infamous


我对《杀死伊芙》曾经怀抱的激动与悸动,被玩脱了,或者说玩不动了的第三季给消磨得差不多了。

 

菲比·沃勒-布里奇退出之后,编剧团队似乎失去了点石成金的能耐,没有办法在这个看似传统实则先锋的故事里,找回那种可以令人尖叫的快感,特别是,那种幽微的,叫人内里暗涌不断的复杂情绪。


 

没有办法来回进退跌宕起伏,《杀死伊芙》很容易落入停留在视觉层面的旖旎跟华丽,即空余勾人心魂的欧洲胜景,还有对时装、家居、音乐等等的绝佳时尚品味。

 

当那些饶有意思的角色被一一写死,或者写崩,看似给伊芙(吴珊卓饰)和维伦内尔(朱迪·科默饰)余留出更多空间探讨奇妙关系,实质上却暴露了二人情感上过于苍白的犹疑,一拖沓,就几乎要抻断。

 

第三季最后一集,二人在大桥上,背对背地走向别离,那是她们关系的一次回光返照,假如不是因为十二门徒这个组织背负了血海深仇,故事就此终结,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第四季,也就是最终季,必然是要背负这个使命归来的。有点像早年的《尼基塔》,突然被电视台拦腰截断,只能争取到一个短促的第四季,迅速推进对那个强大组织的摧毁。《杀死伊芙》在这个关口给人的感觉,就是难以为继多于见好就收。

 

这意味着本季短短的八集,不仅要瓦解十二门徒,而且要敲定两位女主最终的情感关系,前者要求摧枯拉朽地快,后者却对从容的心理变化有极高需索,节奏上的撕裂必然增大了编剧的难度。

 

那么,目前这两集,有起色了吗?也没有。至少不够。


 

不是说完全不好看,毕竟该有的声色依然出彩,台前幕后的配置摆在那里,最能驳倒剧集当下品质的,只能是它当初的精妙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自打二人分别之后,时间过了几个月,每个主演都重新开始单打独斗,如同一个迷你剧,开始等待十二门徒这条大线把所有人聚拢过来。但为什么兴奋感还是略显式微呢?无非因为这部剧的核心,即两个女主微妙的关系,兜兜转转后又回到了堪称乏味的起点。

 

伊芙撕碎维伦内尔的请帖,又在久别重逢那刻表现出巨大的生分,这里就跟第三季末尾产生了断层。不是说关系不能落入低谷,而是说,大桥道别意味着她们之间关系质的跃升,灵魂都共振了,几个月过后却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是非常荒谬的浪费,特别是在行将走向结局的当下。


 

不敢对这一季抱有太多幻想,非常重大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也不由让我回想起这部剧曾经能够持续刺激初多少期盼来。

 

双女主的影视作品不少,但无疑,光是维伦内尔这个被国内观众戏称为「小变态」的杀手,就能让《杀死伊芙》足够不同凡响。

 

作为杀手,她是极度享受自由度与震慑力的顶尖一员,可以比同行更精雕细琢,更出乎意料,也更胆大妄为。作为反派,她明明冷血到令人发指了,一如邪童般的作派又不断以纯真来挑衅脆弱的道德准线。


 

各种背反的定律或设定熔于一炉,如此珍稀的角色,魅力是激射的。而且女性身份更是如有神助,迅速地在同一序列里,把她顶到尖端。我们爱看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角色出现在早显疲态的同类故事里,爱看她搅动我们对于影视类别、对于女性角色的保守判断。

 

在这样一种「垂涎」中,另一女主伊芙似乎没有任何光彩可言。她完全站在了维伦内尔的反面,不青春,不美艳,不强大,不重要。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英国安全局后勤职员,也曾经以为自己甘于过那种寻常但稳定的生活,但看到了冷血的维伦内尔,却让她血热。

 

从此之后,伊芙绝对不仅仅是我们在庸常生活中用来投射自我的工具,因为她如同一块海绵,不断吸收那个看似够不着的世界所能给予的水分,然后突然有一天,她成为本不可能成为的自己,成为那个世界也要刮目相看的重量级人物,成为故事乃至世界大势拐道的砝码。欲扬先抑,光是蓄能就有着迷人的过程。


 

渐渐地,所有人会明白,伊芙之于维伦内尔,大多时候是底盘,用来托住她所有离经叛道的举动,而偶尔又会成为吊臂,牵引强大的她做出心有旁骛的抉择。两个人相互吸引,借着风头越来越盛。这不是一物降一物,仅有征服的快意,而是从此消彼长中,开始了相互滋养。

 

她们关系合该是螺旋上升的,这在前三季,也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但第四季头两集跳回原点,就很可惜地丢弃了漫长的扎实铺垫,而这很可能决定了剧集无法善终。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这两个完全相反而且风牛马不相及的女人之间,镜像关系是依然存在的。


 

也就是说,她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迷恋的形象。维伦内尔素来会被伊芙这类外形的女人吸引,而伊芙会从维伦内尔身上看到真正不羁的灵魂。迷恋难免会进一步成为憧憬,不只是伊芙内心跃跃欲试地想要冲破当下的牢笼,哪怕是维伦内尔,也会对伊芙所代表的「正常人」家庭生活,充满说不上来的向往。

 

在她们相互交棒与接力的过程中,实际上彼此也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我。维伦内尔求不来温馨家庭与亲密关系,伊芙就是她本可能、本应该成为的那一类人。而伊芙内心怪物的一面,或者说那股子烧光眼前一切的火力,从憋屈中挣脱出来了,让她看到并坚信自己的能耐,以及破坏欲。

 

第四季一开始,两个人更是在自我理解中,实操起对方的生活。伊芙成为一名持枪的杀手,为了侦查十二门徒,勇敢闯入各种龙潭虎穴。维伦内尔则在教堂生活中尝试严格按照圣经指引,潜入一种以善为主导的清净生活。


 

很显然,伊芙以自带的喜剧色彩,宣示了担当杀手的不纯粹。而维伦内尔不断涌现的心魔,也预览了未来的走势。她们终归只能是朝对方的形象靠拢,但不会完全悦纳,哪怕这个时候,已经是她们最接近对方的一刻,为什么维伦内尔对伊芙不来看她受洗而失落、愤怒,就在于无法承受失去被「自我」承认的机会。

 

这个过程充满自恋的心理,而且充满对立的意义。维伦内尔象征了「兽-人」的对立,她想做人,但第四季做成了,也还是个半成品。那是她很难跳上去的一级阶梯,但跳上去,也意味着她本质或本体的死亡。

 

伊芙则代表了「鬼-神」的抉择,她必然要在日常经验、自我限定与周遭影响的夹击下,找准欲望发泄后的定位。目前看来,她终于走到了突飞猛进的一步,但是核心的良知必然牵扯她在最后回到地面,高光可能就此收起,可维伦内尔再次徒劳无功地重复了从压抑到泄洪的轮回,二人的比对揭示出发展弧度的不平整,而故事就此失衡,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从这里也能看到,不管如何试探,人本身恒定的自我,还是有一个所谓的本质在左右。于是《杀死伊芙》无法避免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究竟是守住本初,让她们经历风雨后转回原地,还是让她们在最终尽可能地交换身份,实现本位伊芙被真正「杀死」呢?

 

前者乏味,后者跳脱,似乎总有一些遗憾。

 

终归还是尘埃落定之前好看,因为充满未知数的遭遇可以随时刺激人生轨迹的突变。这里包藏着人类对自我的知与未知,动与不动,充满着伊芙式的禁忌与打破禁忌、维伦内尔式的毁灭与自我毁灭。


宗教元素的点缀就可以很妙。伊芙对应伊甸园、智慧、启蒙、原罪等等的意义,贯穿了她们四季以来的变化,这个过程中,维伦内尔像是蛇。而「蛇」在第四季严格遵奉圣经来过教徒生活,在意志脆弱时还幻想出与自我相像的上帝形象,最终无论是弑神还是放弃信仰,都有对宗教与人性的讽刺。


 

这个时候,这类女性的一路高歌,几乎是踩着宗教、历史、性别、年龄等桎梏而去的。她们不仅知道自己的困境,而且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写现状,女性的强大由是超越了单纯双女主故事的平权意义,它把强大的女性放归到最耀眼的位置,对她们的肯定与聚光就是某种最强大的宣言。

 

这个剧,就曾经以这种锐不可当而又妙不可言的意识叫人拍案叫绝,但它变革得了当下一时的美剧,最终又可能因为准头的暧昧不清、叙述的裹足不前,大概率锁定我们对结局的失望。而这样好的剧集假如壮志未酬,该是这愈发平庸的时代多么可惜的损失。


但愿最后六集,回天有力。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国内引进伍迪·艾伦,会不会消化不良?
一部9.4分神剧,差点让瞎翻译喧宾夺主了
全方位落伍啊,它拉了台湾同性电影的后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