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战记》,虽败犹荣?
文
吴泽源
在上个月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除去诸位获奖影人外,刷屏最多的便是古天乐和他的《明日战记》 。
《明日战记》
在颁出最佳影片大奖前,古天乐紧紧把持住这个最佳广告位替新片宣传,还恳求颁奖搭档施南生帮忙,在海外市场多多宣传这部香港本土科幻片,让外国人也看到香港电影的工业实力。
古仔做的,无疑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明日战记》制作成本约合人民币3.9亿元,放到好莱坞仅是中型水平,要想达到好莱坞大片顶级视效谈何容易。直观地做个比较:2018年,所有人都认为是烂片的《环太平洋2》,制作成本足足烧了约合10亿元人民币。
《环太平洋2》
更不用提古仔对于让《明日战记》视效由国内团队主导的坚持。与成熟的好莱坞和韩国视效团队相比,国内视效团队缺少经验处理如此纯正的科幻片题材,于是一切只能在摸索与试错中进行。
也难怪这部电影虽然在2017年杀青,却一直打磨到如今才正式成片。而世界在这五年间经历了太多变化:新冠的来袭、电影产业的起起落落、科幻片风潮的多次转向……
在这些年间,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似乎在变得更加微观。
漫威依然在拿燃烧的经费轰炸全球观众的感官,但在更加正统的科幻领域,我们看到的是《瑞克和莫蒂》式的Z世代自我解嘲,和《爱,死亡和机器人》式的小品式世界观建构;宏大激昂的科幻故事似乎在当下已不合时宜。
所有上述元素的叠加,都让古天乐的尝试,在起跑线就落了下风。
《明日战记》的经费无法跟好莱坞A级制作相抗衡,视效制作几乎要从零起步,多年前构思完成的剧本放到当下更是会显出老套……这是一场注定要打输的战斗,其天时地利都不利于己。
但让人尊敬的是,古天乐和《明日战记》的制作团队依然将全部能量倾注在这部电影中。因为他们知道,这部电影不只是一部满足主创个人情怀的所谓「科幻机甲爽片」,它所维系的,其实是香港电影工业在未来的某种可能性,二者的成败完全被关联在一起。
那么古天乐的这次堂吉诃德式尝试,究竟成果如何?
从整体气势上,《明日战记》作为一部科幻片,可以说很过关。影片开篇处的末世背景介绍俗套却有效。因种种污染而濒临崩溃的未来生态环境,被陨石带来地球的外星生物「潘朵拉」的巨大威力,都被编导以高效且具有说服力的叙事和特效手段做了成功交代。
而精英部队针对潘朵拉进行的特殊任务,也在主创团队的把控下,展现出绝大部分国产科幻片前作所不具有的大片感。战机与「潘多拉」的搏斗气势恢宏,完全能调动起观众感官;两个战斗机器人与精英部队装甲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追逐戏,执行力更是令人激赏。
整段戏对动作的速度与精确感的协调,有几丝《疯狂的麦克斯4》的影子;至于镜头在车内外的闪转腾挪,也和《硬核亨利》《升级》等对视觉有新鲜追求的动作片一脉相承,导演吴炫辉的匠心值得鼓励。
除了大场面,《明日战记》在细部也保留了港片的某种奇绝险峻感。精英小分队在医院与外星怪兽的短兵相接,古天乐和刘青云在大厦废墟中对基因子弹的寻觅,都不是多么烧钱的大片段落,但导演通过对布光、音效和场景的设定,为这两段戏赋予了某种园子温和希区柯克式的惊悚感;这让观众既能在视效轰炸之间得到喘息,也能得到另一类更微妙的感官愉悦,对影片的专注度得以保持。
讲了优点之后,我们也来说说《明日战记》的缺点。
出于之前提到的种种元素所限,《明日战记》作为科幻片,在主题与意识上没提供什么新鲜内容,人物配置也略显简陋:在食物链上层,一整个香港只有那么寥寥几位军官士兵对抗世界末日;而在食物链下层,民众们在面对末世时所体现出的微观生态,也没有得到具体表现,整个末日景象空具骨架,缺了血肉。
而作为一部香港科幻片,香港这座城市并没有被影片主创妥当利用,实属遗憾。除去一闪而过的路牌、硕果仅存的地标性建筑外,具有地理特殊性和辨识度的香港场景在片中并不存在。影片的氛围,也因此缺了港片所引以为傲的在地性和烟火气。在这方面,老外拍的《爱,死亡与机器人》单集,甚至《环太平洋》中扫过中环的几个镜头,都要比《明日战记》来得用心。
此外,《明日战记》虽然混搭了废土、机甲和灾难大片元素,但对这些类型的探索仅仅停在表面。类型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影片基本没碰到。它本质上只是由一个个动作场面所组成的爽片。
但至少,在精英小分队的搏斗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些许属于香港人的草根精神。小分队的三位主要成员——「暴脾气」古仔,「老东西」刘青云,「怕死鬼」姜皓文,这些在近些年间苦苦支撑香港电影体面的演员,戏内戏外打的几乎是同样一场仗。他们如小强般打不死,处在不利局势中却从不放弃,不论手里是多烂的牌,都深信自己能打出名堂,在绝望境地里仍保持些许乐观……
在如此语境下,刘青云在片中的那句「我们必须走下去」,便有了更深的含义。
这是所有人希望香港电影能够走下去的共同心声。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