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李玫瑾教授: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手机游戏,不是贪玩,而是......

智读叔 亲子派 2021-05-31

点击标题下的亲子派,关注后每天阅读亲子刊物


作者|智叔

来源|智读大叔(ID:zddashu123)


我们身边总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手机游戏毁掉的。
要是没有游戏,我孩子就不会成绩一落千丈;
也不会整天无精打采、没个人样;
更不会像现在这样变得没大没小、性格极端暴躁;
......

都是游戏的错!!!
然而,有个事实,家长们需要正视:
在毁掉孩子这件事情上,有时候手机游戏远远比不上父母“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知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针对的对象是1000名未成年孩子。
结果,在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她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相比游戏等外界因素来看,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
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我妈经常说我,养我还不如养条狗!”
“我妈说,数学再考差,就好回家种田了!”
“就因为我打碎了家里的烟灰缸,我爸足足念叨了我一个星期,说我小脑是不是没发育好,连个东西都拿不稳!”
......

这些话,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

孩子们都不是机器,他们会思考、会联想。

父母的每一句冷嘲热讽,在孩子心里就像扎了一根针一样。
这种“惩罚方式”,虽然没有造成身体上的伤痕,但孩子的心灵早已被伤得千疮百孔。

所以,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手机游戏,不是贪玩,而是父母的“语言暴力”。1最冷酷的杀手就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三个孩子,均被脱掉了上衣。
身上画满了父母对他们的“言语伤害”。
其中第一个孩子,拿着一份试卷,上面显示他只考了26分。
预感到自己将会迎来一顿迎头痛批,他非常紧张,整个人微微后缩,眼角下垂,看起来怯怯的样子。

果然,父母看了试卷后,对他说: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他的内心,更加惶恐、自卑。


第二个孩子,拿着一个足球,神情中没有像第一个孩子那样的紧张和怯懦。
他刚刚和小伙伴赢得了一场球赛,看上去似乎还挺自豪,嘴角的笑容还没消失,正准备等待父母的夸奖。

谁料一到家,他就被父母拎到一旁站着,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嫌弃地说:“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第三个孩子,眼神更加无助,楚楚可怜。
看得出来,他刚打碎了家里的一个花瓶,于是低着头,用小眼睛偷偷瞥着你,等待暴风雨的降临。

父母的冷言冷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海报的制作人,刻意把这些话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伤疤一样。
他用这种方式向全体父母提出警告:你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别不当回事,它们已经在孩子心里烙上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曾有多位育儿专家都已明确表示:其实语言暴力对孩子带来的伤害,要比身体上的暴力更大。

而在中国,68%的家长都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孩子。
有些甚至是家长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带给孩子的伤害,却是实打实的。
2语言暴力会让孩子变成暴力狂
很多家长都不相信这一点。
但其实你长期对孩子语言暴力,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最终控制不住自己,要么做出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要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前段时间,有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在一个超市里,孩子正在玩手机,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了他几句。
两人起了争执。
这时候,父亲无意中想出“一招”激将法,对孩子说:有种你就去死啊。
随后,从腰间拔出一支手枪,上好膛,放在柜台上。
他很笃定自己平日里骂惯了的“窝囊”儿子,肯定不敢拿枪,于是还特意把扳机一头朝向他,仿佛在挑衅一般。
但令父亲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孩子马上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扣下扳机。
一切看起来行云流水,孩子没有丝毫犹豫!
父亲痛苦地摔倒在地上,后悔莫及!

虽然这起事件发生在国外,但这位父亲的做法在国内也极其普遍。
区别只是,国外的父亲有枪,而国内没有。
极端的父母不分国籍,从语言暴力上来看,都是一个样子。
很多人不理解,怎么一句看似普通的“有种你就去死啊”,就真的让一个孩子拿起手枪自杀?
这句话,其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母平时的冷嘲热讽,还有那些过激的话,都积压在孩子身上,就像是一层层巨石,越垒越多。
直到孩子承受不住的时候,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他人。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研究。
为了调查青少年犯罪的真相,他们找到六个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看了一下,发现这六个青少年罪犯提起最多的,就是父母曾对他们说的那些“难听的话”。


“怎么这么笨”
 “废物”
 “就知道吃”
 “真是丢人”
 “是人都比你强”
 “怎么不去死”
 ……

这些扎人的字眼,父母要说出口,只用花几秒钟。但它们对于孩子的伤害,却可以持久到一辈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往往是极度信任的。

他们不会区分事实和玩笑!
当父母说他们“就像猪一样”,他们就会真的认为自己很笨,很没用。

当父母说“你怎么不去死”,他们就会真的以为自己是多余的,于是就发生了以上“孩子拿枪自杀”的悲剧!

在一些国内的新闻中,也发现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导致孩子自杀的案件多到令人心痛!

2019年4月,一名17岁的孩子,在途径卢浦大桥时,与父母发生争执,孩子立马下车从桥上跳下去,鲜活的生命在5秒之内就没了。


2017年1月,正好是大年三十,云南镇雄15岁的小孩,因忍不了父亲的咄咄逼人,选择服农药自杀。

遗书字字戳心: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里面写满了对父亲的恨意,还有对世界的失望。

2016年四川达州渠县的高三学生小斯,在刚结束高考的第三天,因被父亲辱骂,当天失踪。

三天后在渠江发现其身体。在自杀的前一晚,曾在qq空间发表过十几条说说,写道:“他想得到父母的爱,却永远得不到。”

还有成都14岁女孩小盈,因回家太晚,被父母疯狂批评,后来女孩从6楼纵身跳下,抢救无效身亡。

很多父母其实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生的孩子,随便怎么骂都无所谓。

然而,他们实在高估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强大,他们会玩笑当真,会把责骂当做一种羞辱,会把语言攻击当做对自己人格的践踏。
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不如一死了之,成全父母的“心愿”。
3接纳孩子的缺点
收敛自己的情绪
家长们,
如果你真得爱自己的孩子,请大方说出口。

而如果你想改变孩子的缺点,也请先选择接纳,收敛自己的情绪。

我知道,在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

他能文能武,成绩优秀,帅气可爱,懂事孝顺,谈吐优雅,聪明伶俐......


很多家长都会忍不住拿这套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试图让孩子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模样成长。

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孩子根本不存在!
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

尤其是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也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家长们,请对自己的孩子再宽容一点。

● 接纳他们的错误、缺陷。
● 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教育,讲究的是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成长。

而不是你拿着棍子、刀子,硬逼着他们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要学会跟孩子沟通,首先就要把他们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看法,要选择相信他们。

爱迪生曾经也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还被学校开除了。

但她的母亲并不这样认为:
“明天起,你就不要到学校去了,我从来不认为你是什么低能儿。你很聪明,这一点我一直非常肯定。

我一定会把你教育成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你有信心吗?”

爱迪生受到母亲的鼓舞,也志气大涨,之前被学校开除的丧气一扫而空。

他向母亲发誓,自己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让学校和老师后悔开除我。
后来,爱迪生真的成功了。


他说,这一切都要感谢自己的母亲,从来没有不信任自己,就算过程中犯了错,也会不停给予鼓励和包容。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自己足够的信心去试错和成长。

4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都是一张白纸。
而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如果你带给孩子的是辱骂、是讽刺、是责怪,那么孩子的人生和态度最终也会充满负面情绪。
如果你是真的爱孩子,那请选择让彼此都舒服且受益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吧。
1. 降低声调,让孩子更集中注意力听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
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
通常当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明白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2. 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
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低声调,可以调节情绪、赶走愤怒。
作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遇事暴躁、不冷静、喜欢开口就大声责骂的父母,其孩子日后性格暴躁的几率也会更大。
3. 把否定换成鼓励和肯定
孩子成绩差,但如果相比上一次有进步,依然值得肯定,所有人的成长都需要一步步来。
孩子做错了事,相比责骂,先找到他做错事的原因,观察他做错事后的表现,再思考该怎样让他改正错误,而不是一看见错误就疯狂批评。
4. 奖罚分明,树立原则
孩子如果对某些错误一犯再犯,咱们不妨事先和他约定好奖罚规则,表现好有奖励,表现不好有惩罚。
奖罚分明也能让孩子变得更有动力去做好一件事,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父母的威信,这比语言暴力有用得多。
试着去理解一下孩子,正如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多理解一下父母。
如果你也认同文章的观点,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希望所有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不再被负面情绪裹挟,而是都能不自觉得温柔起来。
彼此,共勉!

*作者简介:智叔,混过豆瓣、走过知乎,网络非著名文学家,专注于女性自我成长,擅长以独特的视角剖析社会热点、情感婚姻、家庭教育。叔不光有态度,还有干货。公众号:智读大叔(ID : zddashu123),转载合作请联系智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点击☞林心如霍建华“婚变”内幕曝光:好的婚姻,无需演戏
点击☞黄磊谈女儿黄多多“早恋”上热搜,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点击☞杭州一豪宅区小学家长会照片外泄,网友吵翻,校长上阵开怼:君子坦荡荡,我无愧于心

给派妈点个“在看”吧~感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