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戏骨,大未来 ——剧评《小戏骨红楼梦》

2017-10-09 柏雨琪 橙报



国庆假期里,一组动图和定妆照火遍了整个社交网络。她们均是些十岁左右的孩子,眉清目秀却英气逼人,稚气未脱却眉目含嗔。一颦一笑,一弯腰一拂手之间,都将孩子的天真灵动与主人公的性情经历完美融合。她们,就是来自导演潘礼平团队《小戏骨红楼梦》的演员。




这部翻拍版《红楼梦》旨在向最为经典的87版《红楼梦》致敬。剧中不仅人物造型有所参照,还请来了87版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指导,接受了87版音乐作曲王立平,服装设计史延芹的建议。


先来看看“凤辣子”凤姐,她的毒辣与奉承,眉目间冷艳英气的美被无数成年演员模仿,却被一个充满机灵劲儿的孩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宝钗虽为端庄的大家闺秀,却有着小孩子无法理解的圆滑世故,可小演员却在导演的指导以及对剧本的不断揣摩之中,很好地再现了宝钗言谈之间眼珠转动的思索与心机以及钗黛相逢时典型的“深藏功与名”的微笑,可谓是《小戏骨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惊艳的角色。



小戏骨版《红楼梦》虽为向87版经典致敬的一部作品,却有着87版无法企及的优势,就是原著《红楼梦》中非常多的经典场景都是在宝玉、宝钗、黛玉等人十余岁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而当初的演员多为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是无论如何也演不出一群孩子在一起的热闹场面。


而关于年龄差的问题,《小戏骨红楼梦》中的贾母、刘姥姥、王夫人等角色可谓是颇有难度、备受争议。尽管在音色、身量上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难免给人一种跳戏之感,但小演员们的无论是神态妆容,语调的抑扬顿挫都尽最大可能去模仿老年人,小小年纪便有了相当扎实的表演功底,其敬业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除此之外,刘姥姥进大观园,元春省亲,宝钗扑蝶,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等经典场景也都被这些孩子们很好的诠释,无论是场景还是配乐都可看出剧组的用心准备,实乃良心之作。


王蒙曾说“《红楼梦》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化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的确,作为曹雪芹燃烧其一生,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巨作,《红楼梦》可以算的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我们去反复感悟与品读,更值得我们将红文化传承下去。



导演潘礼平说:“翻拍《红楼梦》,我们是想把它做成一部小孩读红楼梦的启蒙作品。把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变成少儿喜欢看的,所以用了儿童自身出来做一个桥梁,通过演绎的方式,似乎更能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想办法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东西滋润小孩子。”除了《红楼梦》,潘礼平的团队已经相继翻拍了《白蛇传》、《刘三姐》、《花木兰》等经典作品,均获得较好评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翻拍剧只为了沿用原剧的热度,去包装捧红一批新人或是打着某某知名演员的旗号获得金钱上的收益。但他们大多以造型雷人,场景粗制滥造和演技尴尬落魄收场。在大部分新剧用尽噱头与炒作去博得关注度,当男主女主非“流量小生”“当家花旦”不可时,能有这样一个不拼演员拼演技,不拼新意拼实力的剧组,着实是演艺界的一股清流。也更让我们在这个红色的十月意识到,无论是追求日韩流还是欧美风,都不能忘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博采众长的多元文化,应该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


当成年人的世界被灯红酒绿、金钱欲望吞噬而淡忘了诗词歌赋,佳节习俗,我们庆幸还有这样一群愿意学习、传承经典的小戏骨们,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在夹缝中生存的经典文化一个崭新的未来。

 

 


文章|柏雨琪

编辑|顾任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往期文章回顾

《看不见的客人》:一场谎言与谎言的博弈

调查|分层教学,你准备好了吗?

The Big sick——大病痊愈后的现世童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