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时光||巴金:人活着,要让生命开花

2017-07-18 文文 文化中国栏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排名第四;改革开放后,他写出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痛苦思考的结晶《随想录》;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他是巴金。


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后,通过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


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


“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个美好愿望。


巴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让他懂得了爱和宽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说:要好好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不要走错脚步。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青年时的巴金


巴金把他的爱和思想反映在作品中。他火一样的文字感染了很多人:“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


人活着,要让生命开花


在巴金的随笔、序跋、通信、言谈中,我们读到许多关于“让生命开花”的论述: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一点光彩。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文艺会堂座谈会后合影


在巴金身边工作40余年的徐钤说:巴老总觉得自己欠别人的,所以一直在付出,而大多数人觉得别人欠自己的怨这怨那。这是我们和巴老之间的差距,这差距很难赶,也赶不上。


探索自己,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75岁的巴金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应该将心里话说出来。于是,他拿起笔写下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他写道:“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不怕痛,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随想录》问世引起社会很大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认识,更为清晰、深沉。张光年曾说:“真是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他在很多篇章里,毫无保留地深刻剖析自己的灵魂。实际上,他是在剖析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我们珍视这些文章,因为这是巴金全人格的体现,是巴金晚年最可贵的贡献。”


生命尽头,仍不舍放下手中的笔


90岁以后,巴金的身体越来越差,“文革”结束后不久患上的帕金森氏病使他行动受到影响,笔愈来愈不听使唤,并且只能在轮椅上过日子,每天几乎一半时间都躺在床上。


与病痛顽强抗争的巴老,拆除牵引架后锻炼身体。


尽管如此,巴金还是在轮椅上架起木板当书桌。他颤颤巍巍地写到:“写《最后的话》是希望读者理解我……我现在虽然走在生命的尽头,但是……我是主张人要有理想,要面向未来,人不仅要顾自己,还要顾子孙……”


巴金是不可代替的,时代造就了他,民族危难锤炼了他。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及一生无瑕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巴金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已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



—— 今日推荐 ——


汪曾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愿结白头,不负相思——看宋氏三姐妹的传奇爱情路

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后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也是一种美德,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